她是朱安,浙江紹興一戶封建人家的女兒,家人給她取名為安,希望她平安,也希望她安守本分,然而,她恪守婦道一生,遂了娘家和婆家的願,她自己卻最終都不得安寧。
或許,「三寸金蓮」的小腳女人與被視為先進人物代表的魯迅先生在一起,一開始就是難安的吧。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的時候,母親聽信謠言,說魯迅先生在日本已經結婚,並且有了孩子。
魯迅的母親,一個封建社會的婦人,秉著女人應該在家裡服侍丈夫和婆婆的本分這樣的觀點,不經過魯迅先生的同意就給朱家下了聘禮,要娶的是朱家的大女兒朱安。如果按照封建社會的審美標準,朱安真的是極佳的兒媳婦人選,不識字但是識大體,溫順,會做飯做家務。
周家祖輩本來也是大戶,但是由於祖輩科舉考試的時候考場賄賂最後被告發,周家因此而敗落,當時的朱家境況比周家境況要好。
聽聞要嫁給大名鼎鼎的魯迅先生的時候,這個女子的內心一定是非常激動的。誇張一點來說,魯迅先生在當時稱得上是「九億少女的夢」。向來服從父母之命的朱安,一如往常的唯命是從。被母親一封家書催回來的魯迅,雖然不願意娶這個陌生女子,但又不願意忤逆母親的意思,還是草草地與她完了婚。
花轎停在周家門前的時候,她伸出了那對小腳,那是怎樣的一雙小腳呢?尖尖的,真的只有三寸的小腳,小到抬腳鞋子就會掉的程度。慌亂之中,小腳上的鞋掉了,這在當時被視為不祥的預兆。魯迅先生與她成婚當晚便分居,魯迅先生獨自一人住書房,與她幾乎不說話,成婚第三天,魯迅先生便隻身去了日本。
魯迅先生也曾經教她讀書識字,可是封建社會的女子自幼便不配上學堂,沒有任何的基礎,還要顧忌自己為人妻的義務,操持一家人的起居,後來魯迅先生只得放棄。後來魯迅先生提到她,說「她只是母親送給我的禮物,不是我的太太,是我母親的太太」。設身處地地想一下,一個已婚女子最大的難堪,應該就是不被自己的丈夫承認吧。
後來,魯迅先生又娶了自己的學生許廣平,一個女子可以寬厚到什麼程度呢?許廣平在懷孕的時候,一直是朱安事無巨細的照顧著,自己明明不是僕人,卻卑微的做著僕人做的事。或許,對她來說,活在有魯迅先生的角落裡,就已經很幸福。
後來,魯迅先生逝世之後,她聲聲哭訴,「我也是他的遺物啊……」何等悲哀,何等悽涼。她果真像魯迅先生的遺物一樣,被掩蓋在了歲月落下的塵埃之下。
她的一生都卑微地站在魯迅先生的背後仰望他,即使會被他的影子所覆蓋。有句話叫「我們都很好,只是時間不湊巧」,朱安跨進了周家的大門,卻始終沒有跨出封建社會的門檻,也許,這就是不湊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