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魯迅深夜身亡,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了句著名怨言

2021-03-05 貳貳柒往事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美好的愛情永遠值得人們的追求,哪怕跨遍千山萬水,只要能夠找到能和靈魂共鳴的異性,也是一種無以倫比的幸福。許多人終其一生想要尋找的也只不過是精神和靈魂的共鳴者。

對於魯迅來說,世人皆知他有一個比之要小十七歲的小師妹也是妻子許廣平,兩人琴瑟相和,一起在文學的道路上大步前進,譜寫了才子佳人的動人故事。

但是對於這段婚姻,世人也有著許多的非議,因為許廣平並不是魯迅的原配。在其之前,魯迅先生還有一個叫做朱安的妻子。

可悲的是,朱安雖然是魯迅先生的原配,但他幾乎沒有享受到作為妻子的任何權利,成了這段本不該有的「感情」的犧牲品,以至於在1936年魯迅身故的時候,朱安說了一句著名怨言,而她本人也為這段錯位的「婚姻」獨守空房四十一年。

一、朱家有女非良配

紹興的周家曾經是一個大戶人家,魯迅就是周家的後人,他的祖父曾經高中進士並做過縣令,可以說是光耀了門楣,並且奠定了魯迅小時候穩定而富足的少爺生活。

雖然魯迅的祖父在後來因為科場舞弊案受到了牽連,被光緒皇帝欽定為「斬監候」,也就是死緩,周家也因此而開始衰落,但畢竟祖上也闊過。

生於1878年的紹興姑娘朱安比魯迅足足要大了三歲,朱家也是一個官宦之後的家庭,她的祖上也出過一些縣令之類的地方官,家境畢竟優渥,而且家裡也經商,日子十分的富足。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朱安十分的傳統,很受家族的影響,循規蹈矩的學習女紅、刺繡、烹飪等一些封建賢淑女子必備的技能。

隨著魯迅一天天的長大,魯老太太開始關心起兒子的婚姻大事,畢竟在哪個年代,十幾歲就結婚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另一邊的朱家也發愁著自己寶貝閨女的婚姻前程,在朱家人看來,女人嫁的一個好夫家,覓得一個好夫婿就是好的前程。

朱安四五歲的時候,還處於滿清統治下的中國社會依然傳統又封閉,幼小的朱安被家人按著強行裹腳,像所有封建社會的女人一樣,開始了三寸金蓮的痛苦之路。但是自幼受到薰陶的朱安並沒有對此有太多的疑問,她只是強忍著疼痛,留下了淚水,卻接受了這樣的命運。

或許從朱安裹足開始,她和魯迅註定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在清朝末期,社會激蕩,人人思變,整個社會也處於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不安之中,各種先進思想和尋求變化的人們不斷的衝擊著脆弱的封建統治。

1901年,已經年滿二十卻依然在讀書的魯迅被其母親瞞著偷偷和朱家父母合了八字,定下了婚姻。在哪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時代,即使是魯迅也不能完全的違抗母親的意志,否則就是不孝,更何況那時候的魯迅只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依然懵懂。

但是, 原屬於兩個世界的人,即使是強拉到一起,也最終難以結成良果。雖然魯迅不能反抗母親的安排,但他可以用冷暴力去處理這件事,在接受了新思想的魯迅看來,這樣的婚姻根本就是毫無感情基礎的墳墓,兩人見見面都幾乎沒有,何談交流和交往。

「幸福的婚姻不僅需要交流感情,也要思想交流,把思想關在自己心裡,也就把妻子推到自己的生活之外了」,在魯迅看來,沒有感情沒有思想的結合是空洞而沒有靈魂的。

由於魯迅於訂婚當年就考取了日本的留學生資格,並且拿到了獎學金,所以魯老太太也不得不以兒子的學業和前途為重,推遲了本該1901年就完成的結婚儀式。魯迅曾經給母親提過兩條要求,讓朱安放足,並進新式學堂學習。

這實際上也是魯迅對於這段莫名婚姻的一種救贖,如果朱安真的能夠學習,或許兩人之間會有共同的話題,進而培養出一些感情也未可知。

但是,朱安恪守傳統,最終還是無動於衷,對於魯迅來說,這樣的朱家小姐絕非良配。

二、毫無意義的婚姻

1906年,魯迅被母親用生病的理由騙回國,這次的回國他也終於完成了結婚儀式。或許是為了完成母親的意願,也或許是為了盡孝,不讓老人家心寒,魯迅最終還是屈服了這段撮合之緣,和朱安履行了成親儀式。

只是,魯迅在成親的第二天就搬到了書房去睡,第三天就離開了家前往日本。這種決絕的做法使得朱安猶如當頭一棒,成為了旁人的笑柄。

可以想像的是,魯迅是帶著怎樣的怨言和滿腔怒火完成的這次成親。但是面對母親的強硬撮合,這也是他能做的最大讓步了。從此之後,朱安和魯迅幾乎就沒有在一起正常的生活過,更不用說為他生下一兒半女的。

三年之後,魯迅再次回國,但是面對已經是他妻子的朱安,魯迅冷若冰霜,幾乎沒有半點的好感和改變。雖然魯迅對他並不好,但是朱安或許受到傳統的教育太過深重,他堅定認為「嫁雞隨雞」,既然已經嫁到周家,那就終生是周家的人。

在魯迅母親大壽的時候,朱安曾經盛裝打扮的出來,撲通一聲就跪下,眼神特別的堅定,聲言自己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要盡媳婦的本分,要侍奉魯老太太。

在某種程度上說,也許是魯老太太害了朱安的一生,或許她嫁一個同樣傳統的夫婿會生活的更愉快更有血有肉一些。魯迅曾經說只是把朱安當成母親送給他的禮物,但是在他成親之後,又將這個禮物還給了母親。

事實也的確如此,朱安和婆婆魯瑞,兩人朝夕相處,度過了大部分的日子。但是這樣的婚姻對於魯迅,對於朱安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和痛苦,是毫無意義的。

這樣的婚姻悲劇讓人感慨萬千。而朱安在愁怨了大半輩子之後,在魯迅逝世後,卻說出了讓人感到無限悽涼的著名怨言。

三、朱安無奈又無助的曠世怨言

1936年,魯迅先生不幸離開了人世。魯迅去世後,周家的生活一落千丈,為了改善一下拮据的日子,朱安一度想要將魯迅的著作賣掉。

聞訊而來的許多文化界人士極力的勸阻著朱安,然而,面對眾人要求珍重保護魯迅遺物的時候,朱安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她將多年的怨氣、憤懣和不滿全部傾瀉而出。

朱安說:「你們總說魯迅的遺物要保存,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得保存我呀」。此情此景,不免令人聞者落淚,見者傷心。朱安等了魯迅一輩子,最終也沒能等到他的「回心轉意」,反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魯迅和師妹許廣平結婚生子而無能為力。

這樣的挫敗感即使是放在一個傳統又封建的女子身上也未免過於殘酷。但是,她也只能徒嘆奈何,最後,朱安還是保留了魯迅的著作,可見其人的善良天性。

小結: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對於朱安來說,魯迅先生雖然不是風流瀟灑的楊過,但是她又何嘗不是為了這樣一個並不愛自己的人而誤了終身幸福呢?有時候,或許人應該想的更多一點,才能走出命運的死胡同。

我們無法用道德去評價這段婚姻的對與錯,這是那個年代的特殊產物。但是朱安的悲劇雖然有時代的因素,也有其過於執著的原因,如果我們在感情上能夠更豁達一些,看的更遠一些,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在新時代的今天,惟願所有女性朋友擦亮眼睛,不要盲目的陷入愛情的泥潭,最終誤了終生幸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936年魯迅深夜身亡,獨守空房41年的髮妻,哭著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1878年,浙江紹興城一戶朱姓商人家添了一個女兒,父親希望這個女兒一生能平平安安,於是就取了單名「安」字,朱家是大戶,朱安從小就不愁吃穿,祖上當過京官,正因為如此,封建思想很深。朱安四五歲時,開始纏足,長棉布裹了一層又一層,人們都說十指連心,但腳上的神經更加敏感,每裹一層都是鑽心的痛,朱安想要反抗,但家裡面女人都裹腳,她雖然不明白,但也必須忍受著。朱安跟傳統女孩一樣,從小學習女紅、烹飪,安安心心等待出嫁,朱安若是嫁給一個普通人,或許會有幸福的生活,可她偏偏嫁的人是未來的大文豪魯迅。
  • 魯迅身亡後,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了一句飽含心酸的著名怨言
    大家都知道,魯迅是非常有名的文學家,可魯迅的妻子並不幸福,甚至獨守空房41年,在1936年魯迅去世的時候,他的妻子朱安說出了一句很有名的怨言。魯迅的成長說起魯迅,大家想必都有所耳聞。魯迅是中國一個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一個很有獨立思想的進步青年,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 1936年,魯迅深夜而亡,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了句著名怨言
    對於朱安他並沒有表達明確的反對,而是向朱安提出了兩點要求:(1)放足;(2)學習文化知識;朱家人並沒有同意魯迅的要求,在信中也遲遲未表達這一點。眼見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朱安已然來到了28歲,再不結婚,就要讓人說閒話了。魯迅的母親無奈,只得裝病,將兒子騙回家結婚。魯迅在整個婚禮上並沒有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是默默地配合著,等到婚禮一結束,他便踏上了回日本的輪船。
  • 魯迅小腳夫人朱安:獨守空房41年,在魯迅身亡時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是魯迅和他的妻子朱安的愛情故事,雖說是夫妻,她卻獨守空房41年。魯迅是我們所熟知的大文豪,是以筆為武器,喚醒人們愛國情懷的戰士。他與許廣平的愛情故事也是被世人所熟知。許廣平當時的大多數女子不同,她自小做任何事情都有著自己的主見,她不願意裹腳並且希望自己能夠像男子一般在學堂上課。
  • 1936年魯迅身亡,妻子朱安「獨守空房」41年,她竟說出了這種話
    哪怕是到了21世紀,魯迅的文章依然那麼犀利,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如果要說起魯迅的私人生活,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屬他和許廣平的愛情故事了。但其實許廣平並不是魯迅的第一任妻子,在此之前魯迅就有過一位妻子。這位妻子可以說是非常盡職盡責,一直都在默默的陪伴著魯迅,但是這種陪伴非常特殊,魯迅將她娶回來以後,就讓這位妻子獨守空房,而她這一守就是四十年。
  • 1936年魯迅亡故,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出那一句著名怨言
    在他絢爛的55年人生裡,魯迅一直走在民族前列,用筆桿子為這個民族吶喊助威,他去世後,身上披著一面錦旗,上面印著「民族魂」,這三個字足以概括他的人生和態度。大家不知道的是,文學家人士魯迅,感情生活竟然這麼波折。
  • 1936年魯迅深夜去世,獨守空房41年的「妻子」,說的話讓人心疼
    因為在朱安的思想中,包辦婚姻從不在乎感情,而是父母和媒人之間的承諾。所以,為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安甘心獨守空房。1906年7月6日,魯迅在日本被母親騙回老家完婚。整個婚禮過程都是按照傳統風俗習慣來進行的,從頭到尾,魯迅都沒有露出一個好臉色。可以說,在魯迅的心裡,從沒有接受過自己的原配妻子。
  • 84 年前魯迅深夜離世,獨守空房41年小腳妻子,一句怨言道盡一生
    朱安對此也沒有任何異議,她始終保持著小女人的姿態,一切以夫為綱,不敢有半點不從。婚禮這一延期就是7年,朱安已經28歲了,這七年她一直呆在周家,任勞任怨,沒有提起要成婚的事。但是朱父開始急了,自己的女兒已經28歲了,在那個年代一個女人28歲是沒有人會要的,所以他找到周父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 魯迅去世後,獨守空房數十年的妻子,說出一句著名怨言讓人心疼
    20世紀初期,中國仍是一個父母包辦婚姻的時代,魯迅當時在日本留學,魯迅母親想方設法把魯迅哄回來,讓他和朱安結婚。不過從樣貌上來說朱安長得有些不盡人意了,據悉朱安皮膚黝黑,身材矮小還有一對三寸金蓮,外貌還不是關鍵,主要是朱安還沒有一點文化,這讓魯迅非常失望。婚後第四天魯迅就和弟弟前往日本繼續完成學業。
  • 魯迅1936年去世時,原配朱安的一句話,道出多少賢惠女人的苦楚!
    1936年魯迅離世,面對眾多悼念者,原配朱安說出了唯一的一句怨言在我國的近代史上,有這麼一個女人,她的一生沒有太多的大起大落,更沒有悲天感人的故事,從出生一直到其去世,整個的生命歷程顯得平淡而無味。與她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大多數的女人並沒有任何的不同之處,如果不是因為她的丈夫,可能今天的我們根本就沒有聽到過她的名字,她就是朱安,而她的丈夫叫魯迅。朱安是魯迅的原配夫人,他們兩人是屬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魯迅並不知情的前提之下,就已經確定了朱安是魯迅的老婆。
  • 魯迅死後,一生無性無愛的妻子,終於說出一句著名的怨言!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魯迅先生的家的那位為他獨守空房幾十年的夫人的事。看看朱安是怎麼傾訴著心中的苦悶,說出一句著名的怨言的。魯迅先生和他的第一位夫人朱安和他在1906年那年,在他母親的包辦下他們成婚了。他的夫人朱安並不是大美人,她給人帶來的感覺像是一個發育不全的人。
  • 她叫朱安,一生無愛無性,一世欠安!
    1906年,魯迅在日本留學,母親讓他回國,說給他找了個媳婦。這個媳婦就是朱安。朱安的家庭祖上做過知縣一類的官,她雖不識字,卻很懂禮儀,性格溫和,賢慧順從,是個過日子的人。可這不是魯迅想像中的愛情和婚姻。
  • 朱安: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要保存保存我啊
    提到魯迅夫人,多數人只知道許廣平女士,卻不知在魯迅身後還有一個叫朱安的女人。朱安雖然是魯迅的妻子,但卻有名無實,她為魯迅空守了41年,最後孤獨地長眠於北京西直門外保福寺處。朱安與魯迅是同鄉,祖上曾做過知縣一類的官。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朱安,雖然識字不多,但是懂得禮儀、性格溫和、待人厚道。
  • 魯迅是「渣男」?髮妻獨守空房41年,卻寫給花季女學生最美情書
    提起魯迅,肯定無人不知。作為近現代最寫實的文學家,魯迅的文學作品頻頻登上初高中課本。魯迅的筆風犀利毒辣,把近現代的「黑暗」赤裸裸的展現在大眾眼中。私下的魯迅,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有部分讀者稱他「渣男」。
  • 魯迅原配朱安: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
    閒人退去,只留下這對「夫妻」,魯迅只是一味的靜坐不語,朱安小心翼翼的說「睡吧」,魯迅依舊一言不發,他不是沒聽到,是不想搭理這位「周夫人」。一個不愛她的人是朱安怎麼叫都叫不醒的。一天晚上朱安為魯迅鋪好了被子說睡吧,哪知道魯迅很生氣的一把抓過來被子給掀了,絲毫沒有顧及朱安的感受。搬入新家後的朱安掌管家中的經濟大權,可每天與魯迅的對話都是重複的三句話,無非就是:「吃晚飯吧」、「吃早飯吧」、「洗洗睡吧」之類的。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就這樣雙方同意了這場「天造地設」的婚姻,並訂於1901年完婚。女方是老姑娘朱安,男方是誰呢?他就是被毛澤東評價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魯迅,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1901年二人準備完婚,卻傳來魯迅拿到了赴日本留學的獎學金的消息,這一下老姑娘朱安又得「待字閨中」了。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就這樣雙方同意了這場「天造地設」的婚姻,並訂於1901年完婚。女方是老姑娘朱安,男方是誰呢?他就是被毛澤東評價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魯迅,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1901年二人準備完婚,卻傳來魯迅拿到了赴日本留學的獎學金的消息,這一下老姑娘朱安又得「待字閨中」了。
  • 魯迅髮妻,婚後41年無性無愛,無兒無女,臨終前的一句話令人落淚
    1903年,當魯迅一頭短髮、一身西裝回家探親時,魯迅的家人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畢竟朱家人思想十分保守。回家僅僅兩天,魯迅又踏上了日本的路程。1906年7月6日,遠在日本的魯迅在母親的多次催促下,再次回到了紹興家中。但讓他想不到的是,這次母親是以病重的理由把他騙回來與朱安成親的,事已至此,為了不傷母親的心,魯迅聽從了,這一年,魯迅25歲,朱安28歲。
  • 看哭了,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祝願她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就這樣雙方同意了這場「天造地設」的婚姻,並訂於1901年完婚。女方是老姑娘朱安,男方是誰呢?他就是被毛澤東評價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魯迅,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1901年二人準備完婚,卻傳來魯迅拿到了赴日本留學的獎學金的消息,這一下老姑娘朱安又得「待字閨中」了。
  • 魯迅去世,朱安叫許廣平「許妹」、並邀請她同住,許廣平沒有答應
    1936年10月19日,民國大文豪魯迅先生去世,時年56歲。而魯迅先生的離世,卻把幾個從來不怎麼打交道的女人牽扯在了一起。她們便是:魯迅的母親、魯迅的原配妻子朱安和魯迅的同居女朋友許廣平。因為,魯迅去世後,朱安給許廣平寫了一封信,在信中稱呼許廣平為「許妹」,希望許廣平可以帶著孩子來和自己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