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推行剃髮易服,廢除漢族的一切服飾,清朝的服飾具體怎麼樣

2020-12-23 K哥教你些不知道的事

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明朝的冠冕、禮服以及漢族的一切服飾,但滿族服飾同時吸收了明朝服飾的紋理圖案。明代男子一律蓄髮挽髻,著寬鬆衣,穿長統襪、淺面鞋;

清時則剃髮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一律涇渭分明。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滿族八旗服飾隨朝代的變更衝進關內。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廣大的中原地區。從公服開始逐漸推向常服。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區別主要在衣服的邊緣,春夏用緞,秋冬用珍貴皮毛為緣飾之。其基本款式是披領和上衣下裳相連的袍裙相配而成。朝服的顏色以黃色為主。冬朝服祭祀、圈丘、祈谷用藍色,朝日用紅色,夏朝服常雩(求雨),祭祀時用藍色,夕月時用月白色,即淺色藍。朝服的紋樣主要為龍紋及十二章紋樣。一般在正前、背後及兩臂繡正龍各一條;腰帷繡行龍五條襞積(折襉處)前後各繡團龍九條;裳繡正龍兩條、行龍四條;披肩繡行龍兩條;袖端繡正龍各一條。十二章紋樣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八章在衣上;其餘四種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並配用五色雲紋。

皇帝的龍袍屬于吉服範疇,比朝服、袞服等禮服略次一等,平時較多穿著。穿龍袍時,必須戴吉服冠,束吉服帶及掛朝珠。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古時稱帝王之位,為九五之尊。

皇后常服樣式,與滿族貴婦服飾基本相似,圓領、大襟,衣領、衣袖及衣襟邊緣,都飾有寬花邊,只是圖案有所不同。整件服裝在鮮豔的藍色緞地上,繡八隻彩鳳,彩鳳中間,穿插數朵牡丹。牡丹的顏色處理得淨穆而素雅,色彩變化惟妙,具有傳統的山水畫特點。與此相反,鳳的顏色比較濃重,紅綠對比度極為強烈,具有典型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

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官帽與前朝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鬥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孔雀翎。翎稱花翎,高級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圓斑),並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只有親王或功勳卓著的大臣才被賞戴。皇帝有時還賞穿黃馬褂,以示特別恩寵。

氅衣為清代的婦女服飾,氅衣與襯衣款式大同小異。襯衣為圓領、右衽、

捻襟、直身、平袖、無開氣的長衣。氅衣則左右開衩開至腋下,開衩的頂端必飾有雲頭,且氅衣的紋樣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紋樣品種繁多,並有各自的含義。

清代女裝,漢、滿族發展情況不一。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從《大清會典》和《大清通禮》的記載中得知,婦女日常用衣有嚴格規定,並受法律限制。

清代男裝主要是長袍和馬褂,袖端呈馬蹄形是歷代不曾見過的。長袍造型簡練,立領直身,偏大襟,前後衣身有接縫,下擺有兩開衩(古時稱「缺褲」),四開衩和無開衩幾種類型。皇室貴族為便於騎射,著四面開衩長袍,即衣前後中縫和左右兩側均有開衩的式樣,平民則著左右兩側開衩或稱「一裹圓」的不開衩長袍。

相關焦點

  • 現代明星拼街拍,古代清朝女子服飾原來長這樣!
    除了你爭我鬥的劇情,裡面女子華麗麗的服飾一樣非常吸引人。無論是平民還是格格,無論是女婢還是太后,總有一種服飾搭配風格是觀眾盆友們喜歡的。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欣賞一下清朝真正的女子服飾。進入正題之前,咱們先吃一份頭盤——
  • 清宮劇裡后妃服飾爭奇鬥豔,但實際上清朝穿的很寡淡
    但要說其中讓人們覺得眼前一亮的還是在電視劇中每一位人物身著的服飾。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時間跨度達到276年,這兩百年的時間,不論是從生活、文化、思想都發生了變化,其中有過低谷也有過輝煌,服飾也產生了巨大變化。
  • 【清朝特色】清朝服飾的來歷,特色與滿族服飾息息相關!
    清朝是與我們在時間上最相近的古代王朝。
  • 漲知識 | 古裝服飾的演變歷程
    * 周朝服飾周王朝設「司服」、「內司服」官職,掌管王室服飾。 作為偉大的文明古國,賦予衣冠以明禮儀,辨尊卑的政治功能,並且在王朝更迭時必制定新的冠服制度以作為新政權的外在標誌。南北朝大融合,服飾改易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大體上仍承襲秦漢舊制。南北朝各少數民族也開始穿著漢族的服飾。六朝的服飾,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則穿褂襦,雜裾雙裙,甚是美觀。
  • 清朝的「剃髮易服」有多醜?醜得不堪入目,看你被清宮劇騙了多久
    清兵一入關,作為漢族大臣中比較有影響力的孫之獬就積極「剃髮易服」,用於迎合新的主子,儘管遭到當時許多漢族大臣的反對,但他依然提倡統治者這麼做。多爾袞的兵一控制北京地區,他就開始頒布「剃髮令」,由於遭受到多數漢族的不滿和反抗,法令最終公開廢除。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進入江南地區,多爾袞再次頒布「剃髮令」,強制要求全國官民「十日剃髮」,否則「留髮不留頭」。
  • 垂衣裳而天下治:中國古代服飾的演變
    以後受漢文化的影響,模仿起漢代的典章制度及帝王百官的服飾威儀,也穿起漢族服裝。公元494年,魏孝文帝親自率領群臣遷都洛陽,全面推行漢化政策,鼓勵鮮卑和漢族同化,禁止三十歲以下在朝人士講鮮卑語,禁止鮮卑士民穿著胡服;不久,又頒布了更大規模的服制改革。孝文帝親自穿著漢族的袞冕衣裳祭祀朝會,並參照漢魏服制制定了五品以上職官的各種禮服及佩綬制度。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各國服飾
    這是一次更大規模的民族融合,中華服飾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交流融合的階段。北方遊牧民族在中原定居後,既受到漢族服飾的影響,又有意接受漢族的服飾制度,如魏孝文帝勵精圖治,大力推行漢化政策,嚴令本民族改穿漢服就是典型的例子。影響自然是雙方的,北方遊牧民族出於生活需要,衣著以衣褲為主,即所謂"褲褶服」,上身穿褶,下身穿褲。
  • 從服飾看唐朝清朝兩代盛世的審美變化及其背景
    就算是在古代也是一樣,唐朝和清朝,一個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巔峰,另一個處在封建社會王朝的末尾,卻也仍然顯示出了不一樣的時代特點,相信以這兩個王朝的服飾為對象,我們能夠看到很多不同的社會風尚。清朝的時代背景清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它的特殊性在於統治者的身份,滿族人當權的社會跟本民族為主體的社會文化必然會發生衝突,清朝社會所展現的從強硬的相互對抗到逐漸接納的相互融合再到最後的衰敗都能夠從服飾的變化上得到展現。
  • 清朝如何分辨滿族和漢族?方法很簡單,直接看這一隱私部位
    由於清王朝是由滿族人建立起來的,因此剛開始對於漢族人極為的排斥。在此期間,甚至有許多漢族人死在了滿族人手裡。在社會地位上,滿族人明顯要比漢族的地位高好幾個等級。在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滿人對於皇帝自稱為奴才,而漢人看到皇帝時,只能自稱臣。
  • 聚焦 服飾抄襲韓國?明朝元老們被氣活了!
    隨後朝鮮根據明朝服飾,相對進行改良,才形成了後來大家看到的古裝韓劇中的服飾。那些說《女醫明妃傳》穿韓服的人,下面這些內容看仔細啦!其實明代的穿衣風格就是介個樣子滴!襖裙,上衣在裙子之外的的襦裙,收袖口是琵琶袖襖裙明朝最具特色的,在平時場合可以穿,在重要場合也有這款上衣下裙的襖裙延續到清朝的漢族女子服飾改良款,一直到民國初期呢。
  • 清朝服飾,旗袍文化,款式多變
    清兵入關時,清朝男子身穿長袍馬褂。婦女也是滿族服飾、漢族服飾都在穿,整體服飾風格以長袍為主。到清後期很多滿族人也效仿漢族的穿著,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記載。而在貴族中的漢人也效仿滿族的衣著風格,各種各樣的服飾,如裙子、圍巾、大衣、雲肩、腰帶等。在服裝概論這門課程裡,有對旗袍的描述。
  • 清朝官員品級與著裝:身份不同,服飾也不同
    引言:清朝對於官員的著裝有著嚴格規定,不同品秩的官吏,衣裝是不一樣的。官員上班的時候,不能自行更改的裝束。通過觀察一個官員的著裝,很明顯地分辨出其等級和社會地位,一目了然。具體來講,包括外衣圖案、帽子、帽子上的頂珠、珠子上的花翎、衣服上的補子,不同品階的官員,均不同。在清代,文武官員一共有9品18級(每一品包括正、從兩級)。而在服飾上,每一品級都有各自的特徵。
  • 徐凡 大明衣冠與朝鮮服飾
    新興的士大夫階層都為高麗王朝獲得了明朝的認可而興奮不已。次年六月,高麗王朝正式「始革胡服」,仿照明代的衣冠制度,對高麗的百官服飾制度做出了改革,並按照官員的品階,對衣飾、冠帽、品帶等內容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高麗辛禑王時期的這次「始革胡服」,內容非常詳細和具體。這些服制改革的對象包括了官員從一品到九品,乃至於普通書生、百姓有職者、不入流的小官、胥吏和內使等等。
  • 【清朝特色】一代優美服飾,大清風韻瀟灑!
    上一期我們講到了清朝服飾的來歷,其中說到了清朝服飾與滿族的服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今天我們便來展開說說,具體地介紹下清朝服飾的特色。
  • 清朝官員的服飾為何都是青色?這和流行有關嗎?
    在很多清朝的電視劇裡,清朝官員或者貴族的官服顏色都很統一。無論是貝勒親王還是六九清,朝服的顏色都是藍色,就連各家的朝服也不例外。清朝入關前,官員和貴族的長袍色彩鮮豔,分為幾種顏色。但是清朝入關後,為什麼清朝的皇家官服要用石青色呢?這有什麼講究?
  • 中國傳統服飾
    中國有超過4000年以上的確定的歷史,將近1400年的服裝歷史闡述,這其中包括六個時期:有五個主要朝代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和一個時期—民國時期,分別向我們展示了主要男裝和女裝的樣式、細節和色彩等。隋唐時期,雖然在最隆重的禮儀服裝仍跟上傳統,但是穿得最多的官式常服,卻有了新面貌,鬧到了後代服色制度的另一個傳統。因此這是服飾史上的重要時代。
  • 清朝人們穿的衣服,跟電視劇上的一樣嗎?
    據了解,清王朝時推行剃髮易服,廢除了明朝的冠冕、禮服以及漢族的一切服飾,但滿族服飾同時吸收了明朝服飾的紋理圖案。因各種原因,清朝從皇帝到平民百姓的服飾非常複雜。如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如女裝的樣式也非常多樣,包括公服、常服、禮服、喪服等等。那麼,這些流傳下來的服裝,跟我們從電視劇上看到的是否一樣呢?
  • 大明王朝1566:一流的劇情,三流的服飾
    按道理來說,像這種高水平的影視劇,最基礎的服飾應該是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不過,大明王朝的服飾水平恰恰是最差勁的,就連和明朝影視劇對比,也是最差勁的一部,堪稱倒數。這部影視劇簡直為我們「高度還原」了什麼是真正的服飾方面的「粗製濫造」。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捊一下這部影視劇糟糕的服飾和它應出現的服飾吧!
  • 【歷史素材】清朝服飾概述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滿族八旗服飾隨朝代的變更衝進關內。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廣大的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