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古樹下,村民採茶忙(吳心正攝)
誘導猴子轉移到安全地帶
「我一定要去求助於武夷的紅茶……」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夢寐以求的中國飲品——正山小種紅茶,曾遠銷英倫,風靡皇室。它,產自於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
桐木村是擁有400多年歷史的正山小種紅茶的發源地,當今名冠正山小種紅茶市場15年的極品「金駿眉」的原產地。超過96%的森林覆蓋率,為茶樹生長營造了優越環境;超過70%的收入來源,為茶人財富輸送了強勁動力。紅茶之於桐木村,與其說是名片,不如說是靈魂。
在紅茶製作工藝中,傳統的正山小種紅茶風味自成一家,主因在於桐木茶人採用了馬尾松煙燻的絕活。1979年桐木村納入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尾松的採伐受到限制;2018年劃入武夷山國家公園核心區,馬尾松的採伐受到嚴禁,哪怕枯死也任其「能量循環,爛地成肥」。從此,桐木村紅茶製作告別了馬尾松,邁向了「以電代燃」的清潔能源時代。
電能替代柴火,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也要確保精品國飲的桐木村紅茶產業健康發展。張閩清,國網武夷山市供電公司星村鎮供電所桐木片區網格長,越發成了茶人密不可分的供電「保護神」。
2000年張閩清考錄農電工時,桐木片區編制3人,但只在崗一人,且體弱多病,急需增員。片區服務範圍覆蓋210平方公裡,散落12個自然村,往返每個自然村近的20公裡,遠的60公裡。位置偏僻,路途遙遠,生活寂寞,工作艱苦,誰願意去呢?
「我去吧!我是桐木人,會適應。」無需書面告白,沒有鏗鏘誓言,張閩清騎上摩託車奔向了桐木村,上班伊始就挑起大梁。
群峰聳峙,峽谷嶙峋,雲霧縹緲,萬木蔥蘢。桐木村的複雜環境乃天地的神奇造化。海拔2160米的黃崗山屹立於桐木村北面,為華東之最;桐木片區管轄的116公裡長的電路平均海拔千米以上,也是華東之最。
凡出「之最」處,易生「之最」事。張閩清最怕三件事:
雷擊。每年約四分之一日子為雷電天氣。桐木村巖石偏多,變壓器等設備的接地電阻過大,雷電容易炸壞設備而導致停電故障,他必須第一時間趕到。
夜行。每年摸黑出工都要三十多天次。接到故障報告,哪怕睡得再酣,路況再差,天氣再壞,他必須第一時間趕到。
樹倒。每年會突發三五十起樹木傾倒造成停電的事件。暴雨引發山洪,山洪摧毀樹木,樹木壓線倒杆,他必須第一時間趕到。
工作服、安全帽、工具包和皮卡車,是張閩清職業的標配四件套。而他還有出行四件套:柴刀、鐵鋸、鋤頭和獵犬,則是為了預防突發事件而自備。
「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地球同緯度保護最好的生態園區」……被中外專家學者加冕的桐木村,不啻是一方讓人神往的伊甸園。但對於張閩清而言,動物們的百態風姿、本色表演卻令他提心弔膽。
「苦我倒不怕,就怕遇上不速之『客』。」近5年,張閩清出工所乘的皮卡車就跑了8萬多公裡。在暴風驟雨的黑夜,在崎嶇泥濘的山路,影視片裡的探險鏡頭被他撞到毫不稀奇:車窗前「唰」地掠過一隻貓頭鷹,車輪邊「嗖」地竄出一隻野豬,車後鬥「梆」地跳進一隻驚魂未定的赤麂……
張閩清既要完成本職任務,又要呵護野生動植物。他用勞動者的粗壯十指,在桐木村這架古老的鋼琴上,彈奏出一首首動聽的時代樂章。
「核心區內的任何樹木一律禁伐。」武夷山國家公園執法支隊桐木中隊中隊長徐自坤解釋,碰到影響電線的樹木只能在超過4米的位置,駕駛帶電車通過絕緣鬥臂修枝,帶電車開不進的只能靠人攀爬修剪,所以工作量成倍增加,但張閩清從未違規操作。
據不完全統計,出沒桐木村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短尾猴和獼猴至少500隻。長期處於自由溫馨的環境保護中,猴子們越發膽大無畏,登到電線桿上捉迷藏,溜到裸導線上蕩鞦韆。巡線過程中,張閩清見過猴子被電擊斃命的悲慘情景和被電傷缺肢的可憐模樣。2010年,一隻猴子觸電導致短路,引發了桐木村大範圍停電。
人和猴皆屬於靈長類動物,習性有共通之處。張閩清的觀察心細如髮:「看到同伴電死電傷,旁邊的猴子絕不會再上那根電桿、那條電線。」人們愛吃的食品,猴子照樣愛吃。於是,他巡線常常攜帶著玉米、花生、地瓜乾等,並非只是為了自己充飢,更是為了誘導遊蕩的猴子漸漸遠離危險的電力設備。
張閩清憐愛猴子的言行,讓大家感佩不已:他不就是桐木「猴大哥」嗎?但張閩清明白,在看不到的角落,「猴小弟」仍有被電擊的風險。他多次上報反映猴子們的生存問題,引起了國網武夷山市供電公司的高度關注,並積極推進,全力解決。
2019年,福建省「智慧能源小鎮」建設項目落戶星村鎮,國網武夷山市供電公司被選定為福建省唯一的「國網公司社會責任示範基地」創建單位。迄今,桐木電路共投資600多萬元,將穿行在深山老林的電桿全部移到了鮮有野生動物活動的省道旁,還把裸導線全部改成了絕緣線,猴子、飛鳥等被電擊的意外將大大減少。
「今年,首飛高空的無人機巡線,竟然能夠窺探到電桿絕緣瓷瓶上的毫米裂紋!」星村所所長紀紅輝介紹,今後還將引進無人機「龍巢」智慧巡視技術,導入珍稀動植物三維圖像數據識別,減少電網巡查運維對生態的幹擾。耳聞目睹寬帶電錶、廣域傳感器、石墨烯接地材料等新科技大顯身手,張閩清不禁對年輕的農電工洪傑感嘆道:「我們真像孫悟空得了金箍棒,幹活越來越順當啦!」
線路清障、設備維修、工程監督、電費回收,列舉肩負的職責,張閩清認為最難做又必須做好的是「人」的工作。
桐木村註冊登記的大小茶企500多家,每逢制茶用電高峰期,烤箱、揉捻機、萎凋槽等機器晝夜運轉。「紅茶屬於全發酵茶。萬一停電,茶青無法揉捻、發酵和乾燥,堆積久了便會變質。一家損失幾千上萬元,全村加起來就幾十上百萬元!」難怪張閩清滿臉凝重:「茶人最忙碌的季節,正是最需要我們提供堅強保障的關鍵。」
張閩清將桐木村戶主代表拉入了500人的微信「桐木群」。他與入群的所領導和同事全天待命,回應呼聲。
鄉親們對張閩清的稱謂五花八門,除了「師傅」外,還有「叔」「哥」「伯」「弟」「舅」「爺」等。
今年7月29日傍晚,桐木村民劉某宴請嶽父,席間突然斷電了。借著酒勁,他手機直接掛到星村所大吼:「我要投訴你們!」信息立即轉給了張閩清。「小劉哇,我們系統顯示,只有你家停電。你先請人幫個忙,檢查牆上的空開或漏保有沒有跳閘?」劉某一聽張閩清的濃濃鄉音,頓時酒醒大半:「是張叔哇,我喝高了。對不起呀!對不起呀!」
每次處理完常見故障,張閩清都要耐心告知原因,友情提醒,指導鄉親們養成安全科學用電的好習慣。
鄉裡鄉親,好商好量。張閩清從事電力事業20年來,從未跟鄉親們板過臉,吵過架,結過怨。地處桐木村的駿德茶廠廠長梁添夢半開玩笑半當真:「我們桐木的『猴小弟』服張哥管,我們桐木的鄉親們更聽張哥話。」
幸福的生活,基於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千千萬萬個張閩清們在普普通通的崗位上,心系責任,力行持久,讓這份美麗積水成淵,感動溫暖人間。(葉國寶 李城曉 陳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