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教我們的電影配樂法

2021-02-20 導演幫
示範門徒: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 。《現代啟示錄》問世卅年後,「女武神的騎行」的樂音再度出現在大銀幕上, Bryan Singer執導的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Valkyrie)》,除了音樂,也滲透進了歷史,讓音樂層次變得更複雜了。

「Valkyrie」譯成「華爾奇麗雅」,適不適當?其實見仁見智,真正困難的考驗在於「女武神的騎行」音樂旋律太鮮明,太強悍了,一般電影很難用得上,更別說用得好了。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先用音樂來書寫敗象已露的德軍環境,男主角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獨眼軍官施陶芬柏格上校負傷返家,小孩原本才在唱盤上播放了「女武神的騎行」的唱片(那意味著亞利安人一直就用華格納的音樂來薰陶著他們的子女),瞬間就因敵軍飛機來襲,家人急著躲進防空洞,唱盤卻受到投彈震蕩而跳針,但是很快又彈回原位,樂音繼續傳送……不願子女再過著這種躲藏歲月的施陶芬柏格上校,就這樣在幽暗的防空洞裡聆聽著「女武神的騎行」的樂聲,得到了救亡圖存的行動靈感。

希特勒曾經說過:「除了華格納之外,我沒有其他的前行者!」希特勒也曾強調:「想要認識國家社會黨的德國,你就要先認識華格納!」就在他發動歐戰之際,希特勒也擬定了「華爾奇麗雅行動」,一旦元首遭遇危難或政變,後備軍人亦能迅速動員穩定政局,這個行動的名稱就來自《女武神》中八位女武神騎著馬從天而降要去尋找英雄的情節,「Valkyrie」是華格納的代表作,也是希特勒的保命計劃,但是希特勒手下的不滿軍官卻擔心他會讓德國滅亡,於是依樣畫葫蘆,擬定了「華爾奇麗雅行動」要來謀刺希特勒,以接掌政權,一個保命,一個謀殺,「華爾奇麗雅行動」成了雙面代號,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就此玩弄了曖昧的雙重趣味。


一首帶有政治氛圍的歌曲,結合成一場政治叛變的奪權行動,政治與歷史的兩相浸濡,拓寬了音樂的戲劇解讀空間。 

類似的創意巧思也出現在卓別林自導自演的《大獨裁者》中,卓別林一人飾兩角,一位是小國的獨裁者(從裝扮到髮型,一看就知是在嘲諷希特勒),另一位則是一家理髮店裡的理髮師。片名既然叫做《大獨裁者》,這位軍事強人的一舉一動,都以希特勒做藍本,其中,獨裁者把玩地球儀時,就像玩起氣球般兒戲,那是隨意踐踏人生的小人得志模樣,同樣也暗示著他把戰爭當成遊戲的漫不經心。卓別林在這段中選用了華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Lohengrin)》序曲音樂來詮釋。誰教希特勒也迷戀華格納的音樂呢?

相關焦點

  • 一分鐘教會你如何給電影配樂丨華格納教學時間
    在《女武神》的第三幕中,華格納為了八位女武神騎著飛馬出現的場景,以銅管譜寫的序曲《飛翔的女武神(Ride of The Valkyries)》,因為氣勢雄壯,被不少電影場景挪用作為配樂。華格納第一招配樂法
  • 科幻經典題材《異形》這次選中了華格納
    Entry of the Gods Into Valhalla)作為配樂。這不是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Scott)首次在電影中嘗試運用古典音樂。《異形:契約》是「異形前傳」系列電影的第二部,在上一部《普羅米修斯》中,斯科特就選用了蕭邦的《D大調第十五前奏曲》(Op.28)作為配樂。把它用作片尾曲,足見導演對它的偏愛。 而且,它在影片中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機器人大衛出場的時候。除了好聽以外,這首樂曲在電影中的運用恐怕別有深意。
  • 華格納與孟德爾頌的《婚禮進行曲》
    他為這齣戲寫了12段配樂。他把原來那首序曲原封不動地拿來作為劇作的序曲。戲劇音樂總共是13段。其它段子裡有的還安排有合唱和獨唱。在12段配樂裡,第五幕的《婚禮進行曲》是很精彩的。華格納《婚禮進行曲》通常人們提到華格納的《婚禮進行曲》,指的就是這後一首。它的旋律優美,速度徐緩,莊重而抒情。孟德爾頌《婚禮進行曲》關注公眾號  進入曲譜商城讓我們來看看它們的各自的特點。
  • 一篇文章看遍好萊塢電影配樂史
    有點類似於我們常說的BGM(背景音樂),但是不完全等同於BGM(比如太空漫遊中引用的古典樂或是昆汀將莫裡康內以前為其它電影配樂寫的配樂用到他自己的作品當中,雖然都可以稱之為背景音樂,但由於它不是專門為電影而寫,因此不能當作原創配樂,嚴格意義上講,《教父》中的音樂雖然是尼諾羅塔自己寫的,但由於是改編自自己原來的作品,所以也算不上電影原創配樂,只能算是電影配樂)。
  • 古典音樂 | 華格納《女武神的騎行》
    ,這之前華格納將他的上一本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獻給叔本華。」英語曲名:Ride of the Valkyries中文曲名:女武神的騎行作曲:華格納今天,我們介紹其中一首樂曲——《女武神的騎行》(德語:Walkürenritt,英語:Ride of the Valkyries),《尼伯龍根的指環》第二部《女武神》第三幕開首的歌曲,在華格納的作品中知名度僅次於歌劇《羅恩格林》裡的《婚禮進行曲》。
  • 一篇文章,3分鐘看懂好萊塢電影配樂史
    有點類似於我們常說的BGM(背景音樂),但是不完全等同於BGM(比如太空漫遊中引用的古典樂或是昆汀將莫裡康內以前為其它電影配樂寫的配樂用到他自己的作品當中,雖然都可以稱之為背景音樂,但由於它不是專門為電影而寫,因此不能當作原創配樂,嚴格意義上講,《教父》中的音樂雖然是尼諾羅塔自己寫的,但由於是改編自自己原來的作品,所以也算不上電影原創配樂,只能算是電影配樂)。
  • 古典音樂還可以這樣聽丨華格納《女武神》第一幕主導動機一覽
    我們的巴赫群正在開設巴赫1000計劃,在未來1000天免費帶大家欣賞巴赫作品、分享相關研究資料!(推薦優秀電影,同步到電影群) 6、講座視頻推薦計劃(推薦各類有價值的講座) 7、每天一副繪畫作品(介紹中外繪畫、建築作品) 8、古典音樂圖書導讀(介紹古典音樂圖書,同步到人文講座群) 9、音樂名言與術語計劃(推薦音樂名言、術語,同步到名言與與術語群) 10、電影配樂欣賞計劃
  • 賞析 John Williams再度配樂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原力覺醒」
    創下了空前的票房紀錄;也很少有這樣一部電影的配樂,有如約翰·威廉士的《星球大戰》配樂一樣永留青史:罕見地以交響樂為電影配樂,氣象萬千、高潮迭起,將影片中波瀾壯闊的太空場景和星鬥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原聲大碟在短時間內熱銷四百萬張,威廉士也因此獲得了三項格萊美音樂大獎和奧斯卡獎。
  •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劇情
    他們的經歷讓我們區分善良與邪惡、自由與束縛、責任與權利、神聖與褻瀆、可做之事與不可做之事。他們的各種情感豐富了世界的色彩,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公之於眾。華格納創作的《指環》故事與之十分相似。這個故事就是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它表現了人類內心世界的許多方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華格納意圖以此修復人們心中的道德信仰,揭示人類真實的本質,而這一本質卻被生物科學淺顯地解釋,就像一部毫無內容的電影。
  • 華格納15部未完成歌劇研究導論
    隨後的創作過程中,華格納曾考慮為整劇配樂,但這部作品的詩稿並沒有得到演員姐姐羅莎莉(Rosalie Wagner,1803-1837)的認可,華格納也沒有聽從姐姐的修改建議如「希望把簡單的關係鋪展開來,加以潤飾,使之豐富多彩」,而是迅速決定毀掉手稿,「不留下任何痕跡」。可見,華格納年幼的心靈還無法承受他人的嘲諷,因此寧可毀掉原稿,也不能授人把柄。
  • 華格納:羅恩格林
    今日主播:常婷◇◇◇▽用一個字來道出華格納歌劇的特點,估計所有人都會異口同聲說,「長」!的確!在天鵝騎士與埃爾莎的「告別單身趴」上,特拉蒙德與妻子奧特魯德開始密謀報復:奧特魯德一方面用邪法來鼓勵自己沮喪的丈夫;另一方面哄騙埃爾莎,要她查明天鵝騎士的身份。天真的埃爾莎出於憐憫與好奇,不僅答應了老妖婆的求情,還對天鵝騎士生了疑。
  • 華格納的最後一部歌劇《帕西法爾》
    華格納導論丨十部歌劇創作歷程概述1857年耶穌受難節,華格納站在他的住宅前,瞭望著蘇黎世湖的早春景色,耶穌受難節的黎明和大自然的盎然生機,讓華格納感到仿佛是舞臺祭神節日的匯演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華格納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帕西法爾》將是他的關門之作,直到1879年3月3日華格納才全部完成了《帕西法爾》,他給國王發去了電報:三月三日!可愛的三月!/我的讚歌屬於你,/冬日的統治已過去,/《帕西法爾》完成問世。1882年7月《帕西法爾》在拜羅伊特首演。1883年2月30日華格納因突發心臟病去世。
  • 華格納 | 每一部歌劇都是震撼人類靈魂的鴻篇巨製
    理察·華格納一開始是延續卡爾·馬利亞·馮·韋伯和賈科莫·梅耶貝爾的浪漫主義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華格納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 真理之戒 |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劇情
    他們的經歷讓我們區分善良與邪惡、自由與束縛、責任與權利、神聖與褻瀆、可做之事與不可做之事。他們的各種情感豐富了世界的色彩,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公之於眾。華格納創作的《指環》故事與之十分相似。這個故事就是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它表現了人類內心世界的許多方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華格納意圖以此修復人們心中的道德信仰,揭示人類真實的本質,而這一本質卻被生物科學淺顯地解釋,就像一部毫無內容的電影。
  • 憑什麼說 《 星球大戰》的配樂是美國電影史上最走心的?
    威老配樂有個特點,他從不讀電影劇本,不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和最終的結局,他就看拍好的毛片(不要想太多),每段的配樂都是根據自己第一時間對畫面和情節的感知來創造。尤其是《星球大戰》中最出名的主題曲,銅管樂氣勢恢宏,精彩絕倫甚至被普遍認為具有華格納作品的風格,而倫敦交響這個有著深厚底蘊的古典樂團,則在天時地利人和地情況下將大師的傑作演繹到極致,成就了永恆的傳世經典。
  • 拜羅伊特、《尼伯龍根的指環》與華格納
    大家懷揣對華格納作品的滿腔熱情相聚在「綠丘」上。  拜羅伊特因三位文化巨人而聞名——文學家讓·保爾,作曲家和鋼琴家李斯特,劇作家和作曲家華格納。最負盛名的自然是華格納,如同歌德在18世紀末讓小鎮魏瑪成為歐洲文學的心臟一樣,華格納在19世紀末讓小鎮拜羅伊特成為歐洲音樂之聖地。尼採、德彪西、馬勒、理察·施特勞斯都有朝聖的經歷。
  • 無論看沒看過《女武神》,你看電影時一定聽過華格納
    國人對華格納歌劇的了解,普遍少於對普契尼、威爾第那些名劇的了解,然而《女武神》是個特例,因為其中「女武神的騎行」(Ride of the Valkyries)一曲,出現在太多電影中,但凡你是個喜歡看電影的人,就一定聽過它。我們來整體了解下華格納的歌劇音樂在電影裡的妙用。
  •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爾德
    《崔斯坦和伊索爾德》有太多的藝術形式來演繹它,包括詩歌、電影、傳說……最有名的自然是華格納的歌劇。華格納的《崔斯坦和伊索爾德》取材於戈特弗列特·馮·施特拉斯布格(Gottfried von Strassburg)的版本,時長近四小時。這是 華格納全部戲劇作品中最符合他成熟時期藝術觀念的一部,結構是嚴謹的三幕劇,詩與音樂的結合體現了最高級的古典美。
  • 電影配樂中出現頻次最高的十首古典音樂
    音樂之於電影的意義,或許比你所想的還要重要。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尤其是有著深刻底蘊的古典樂,更是電影大師們在配樂上的優先選擇。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電影配樂中出現頻次最高的十大古典音樂。庫布裡克導演對於施特勞斯這首交響詩的引用,已經被公認為是電影配樂裡運用古典音樂最為成功的範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開篇宏大壯闊的管風琴音樂,為電影營造出無比震撼的觀感和意境。2. 《鄉村騎士》間奏曲 《Intermezzo》
  • 華格納與他的「雙頭鷹進行曲」
    這一跳躍,許許多多的場景再次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雙鷹旗下的進行曲》,LP唱片錄製,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茲.華格納作曲。華格納(1856-1908),自1875年以來,在波恩擔任軍樂隊隊長的職務。華格納的音樂是「無形式的東西」,追求音色的華麗和強烈,音調的象徵和暗示意義。作者是奧地利軍樂隊隊長,寫了許多進行曲和舞曲。這首《雙頭鷹進行曲》最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