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朱老師先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好萊塢電影配樂領域「教父」級人物:約翰·威廉士!關於他,直接把他配過的電影稍微羅列一下(《大白鯊》、《星球大戰》、《超人》、《辛德勒的名單》、《侏羅紀公園3》等等)你就知道史匹柏的這位御用配樂大師的江湖地位了。當然,這些年威廉士在國內出名,主要還是他在日本的一位粉絲的大力宣傳,這位粉絲的名字叫久石讓,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御用配樂,也曾與北野武有諸多合作。
回到威廉士,時間得先撥回到遙遠的 1974 年。當時才 28 歲的史匹柏,還是個懷揣著電影夢卻在電視界飄蕩著的文藝青年,他想拍部叫《橫衝直撞大逃亡》的電影,但卻沒人願意給他投錢。不死心的小斯竟然約到了當時已經很有名氣威廉士一起喝咖啡,在傾訴了對大師的敬仰之情後,小斯提到了自己的電影夢。結果威老相當仗義地答應跨刀相助,這片就這樣拍成了!一年後,兩人再度合作《大白鯊》,小老弟史匹柏便火了,成了好萊塢的當紅炸子雞。
人一紅,找你幫忙的朋友就多了。幾年後,當時還在給大導演科波拉(就是上期提到拍《教父》時,用到《鄉村騎士間奏曲》的那位大咖)當助理的喬治·盧卡斯找到了史匹柏,說他想拍一部叫作《星球大戰》的影片,想讓威老幫個忙,配個樂。小斯一傳話,威老想,提攜新人嘛,也就爽快地答應。之後,歷史就讓盧卡斯與《星球大戰》就和威廉士這麼機緣巧合地走到了一起。
在科技並不發達的上世紀 70 年代,拍科幻片需要很大的勇氣。一般只有大導演才敢駕馭這麼「高冷傲嬌」的題材。 1968 年,大導演庫布裡克拍了他的神作《 2001 太空漫遊》,這部影片非常成功地運用了古典音樂,尤其是開頭那段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將電影配樂的逼格提升到了令後人仰視的高度。
珠玉在前,威老依舊毫無懼色!水瓶座富於研究,喜愛嘗試新鮮事物的特點這次在威老身上得以充分體現。既然庫布裡克用的是現成的古典音樂,那我就自己原創一個吧。加上此次盧卡斯拍攝資金充裕,威老便決定要用一支百人樂隊來演奏《星球大戰》的主題曲,以超越《 2001 太空漫遊》令人仰止的配樂高度。
可是問題來了,上世紀 70 年代,兩大世界級指揮卡拉揚和伯恩斯坦正值巔峰,德奧系樂團和美國傳統的「五大樂團」都忙著在古典領域進行 PK ,對於當時還非常小眾的電影配樂基本無視。不得已,威廉士將視野投向大洋彼岸,同樣是名列「世界十大名團」的倫敦交響,這個風格多元化的樂團欣然接受和這位配樂大師玩一次跨界的合作。於是「噹噹~噹噹……」的旋律就開始在腦海中蔓延開來。
威老配樂有個特點,他從不讀電影劇本,不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和最終的結局,他就看拍好的毛片(不要想太多),每段的配樂都是根據自己第一時間對畫面和情節的感知來創造。厲害就厲害在,這一段段音樂緊扣當時的情境,獨立拿出來精彩,整合到同一部影片中,又渾然天成,毫無違和感。尤其是《星球大戰》中最出名的主題曲,銅管樂氣勢恢宏,精彩絕倫甚至被普遍認為具有華格納作品的風格,而倫敦交響這個有著深厚底蘊的古典樂團,則在天時地利人和地情況下將大師的傑作演繹到極致,成就了永恆的傳世經典。
《星球大戰》票房大賣後,由於電影同聲音樂的喜聞樂見,而後得以出版,這在當時也算一個罕見的奇蹟。更重要的是,《星球大戰》的成功,讓管弦交響配樂的風潮重返好萊塢,從此觀眾可以在電影院裡聽到質量不遜於音樂廳品質的交響樂曲。而樂團除了演出和錄製古典唱片,為電影配樂演奏也同樣成為了樂團新的盈利點。可以說威廉士和倫敦交響的這次合作,將電影配樂藝術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同時也將它發展成為一個產業,這就是《星球大戰》劃時代的意義所在。
說到今年年末即將上映的《星球大戰 7 》,其中的電影配樂仍然看點十足!首先,樂迷們都在期待已經 80 多歲的威廉士是否寶刀未老,還能否為影片創作出更新的作品?
其次,如今倫敦交響的指揮是號稱「全球最忙碌指揮」的俄羅斯指揮家捷傑耶夫(樂迷朋友們戲稱其為「姐夫」,而且他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孩子的教父!)。 2005 年《星戰前傳 3 》上映時,捷傑耶夫還沒到倫敦交響任職。然而不久之後,他將離開倫敦,擔任慕尼黑愛樂的首席指揮,所以《星戰 7 》也可能廣大樂迷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電影院裡欣賞指揮大師與世界名團合作演出威老的傳世之作。可以說,如此首演的絕唱,當然不容錯過!
在沒讀這期節目前,也許進電影院看《星球大戰 7 》,你只不過是去看場電影。但讀了此篇以後,你將會發現,其實你更是在欣賞一場千載難逢,質量上乘的音樂會。所以可以說,《星球大戰 7 》這次音樂的意義其實更重於其電影本身的意義!如果您能感悟到這點,在電腦前嘔心瀝血寫這篇文章的朱老師,以及後臺辛苦排版編輯的費蜀黍也就欣慰了。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那些年《星球大戰》電影熟悉的旋律,期待和它的又一次相遇。
這個是一人演奏版本。
據說[星球大戰 7 ]會這樣拍攝
本文經「雲間」授權轉載
[著] 朱老師 [排版] 費蜀黍 [編輯] 費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