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問之:《紅樓夢》部分因為順序顛倒和遺漏導致的文字(探尋《紅樓夢》前八十回中「迷失」的文字之二)

2021-02-23 古代小說網

青松山樵繪《賈雨村中進士返家》

 雨村拍案笑道:「怪道這女學生讀至凡書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 每每如是;寫字遇著『敏』字,又減一二筆,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聽你說,的是為此無疑矣。」(第二回,第32頁)

其中,「怪道這女學生讀至凡書中有『敏』字」這句,不通順。

庚辰本原本與此完全相同;戚序本與此基本同,只是「皆念作『密』字」一句,戚序本為「他皆念作『密』字」。甲戌本作「怪道這女學生讀凡書中有『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己卯本作「怪道這女學生讀書凡有『敏』字,他皆念作『密』字」;甲辰本作「這女學生讀書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程高本類似甲辰本,但增加了一句「我這女學生名叫黛玉」,屬於畫蛇添足之敗筆。

本人推斷,各版本皆不同的根本原因應為早期底本中的「凡書」兩字屬於「書凡」的錯誤抄寫,也就是錯誤抄成了甲戌本上文字的樣子了,後來的抄寫者發覺這句話不通順,因此各自採取彌補措施,從而導致各個版本皆不同。

原本完整的文字應該是:「怪道這女學生讀書,凡中有『敏』字,他皆念作『密』字。」  

改琦繪秦鍾

 我因業師上年回家去了,也現荒廢著呢。家父之意,亦欲暫送我去溫習舊書,待明年業師上來,再各自在家裡讀。家祖母因說:一則家學裡之子弟太多,生恐大家淘氣,反不好;二則也因我病了幾天,遂暫且耽擱著。(第七回,第112頁)

這段話中,賈寶玉講述自己沒有去上家塾的兩點原因:一是賈母擔心,二是自己生病了。

但是,這個句子邏輯有問題:「一則」是賈母說的,「二則」則不是賈母說的。各版本皆如此。

本人判斷,最初的底本把「一則因家祖母說」誤抄寫成「家祖母因說一則」。這句話正確的表述是:「一則因家祖母說,家學裡之子弟太多,生恐大家淘氣,反不好;二則也因我病了幾天,遂暫且耽擱著。」

孫溫繪茗煙鬧學堂

原來這學中雖都是本族人丁與些親戚的子弟,俗語說的好:「一龍生九種, 九種各別。」 未免人多了,就有龍蛇混雜,下流人物在內。(第九回,第133頁)

其中,「就有龍蛇混雜,下流人物在內」句話,不通。

考之,各版本皆如此。「龍蛇混雜」與「下流人物」在語法結構上不同,因此,也無法通過把第二處逗號改為頓號的方式來消除語法毛病。

本人推測,或許「就有」與「龍蛇混雜」之間順序顛倒了才導致如此。可考慮調整為:「未免人多了,龍蛇混雜,就有下流人物在內。」 

郵票《劉姥姥見鳳姐》

於是吃過門杯,因又逗趣笑道:「實告訴說罷,我的手腳子粗笨,又喝了酒,仔細失手打了這瓷杯。有木頭的杯取個子來,我便失了手,掉了地下也無礙。」(第四十一回,第546頁)

其中,「有木頭的杯取個子來」一句,不通。考之,庚辰本文字與此相同;戚序本作「有木頭杯取了來」;甲辰本和程高本作「有木頭的杯取個來」。

本人推測,原本的文字當是「有木頭的杯子取個來」,庚辰本母本上錯把「子取個」三個字的順序抄寫顛倒了,抄寫成「取個子」,庚辰本文字維持了原樣,戚序本和甲辰本則各自作了不同的修補。

連環畫《劉姥姥進大觀園》封面

 一時周瑞家的傳了一桌客飯來,擺在東邊屋內,過來帶了劉姥姥和板兒過去吃飯。鳳姐說道:「周姐姐,好生讓著些兒,我不能陪了。」於是過東邊房裡來。又叫過周瑞家的去,問他才回了太太,說了些什麼,……(第六回,101頁)

第二段話中,「又叫過周瑞家的去」這句,遺漏了「鳳姐」這一主語,從而容易導致主語混淆,分段錯誤。

甲戌本、戚序本、甲辰本和程甲本都作「鳳姐又叫過周瑞家的去」;庚辰本和己卯本缺「鳳姐」這一主語;程乙本不僅沒這兩個字,而且改動得更錯誤。

這兩段文字正確地劃分方式是從「於是過東邊房裡來」之後分開。過東邊房裡來的不是鳳姐,而是周瑞家的帶著劉姥姥和板兒。鳳姐依然在自己西邊的房子裡。第二段是鳳姐又把周瑞家的從東邊房間叫到西邊房間問話。如此處理才符合第六回整體的文字邏輯。建議把這兩段文字重新校訂為:

「一時周瑞家的傳了一桌客飯來,擺在東邊屋內,過來帶(原本作「帶了」,「了」字當是贅字,此處直接刪除)劉姥姥和板兒過去吃飯,鳳姐說道『周姐姐,好生讓著些兒,我不能陪了』,於是過東邊房裡來。

鳳姐又叫過周瑞家的去,問他才回了太太,說了些什麼,……」

陸小曼繪大觀園

 又有林之孝家的來回:「採訪聘買得十個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連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 (第十七、十八回,第234頁)

其中,「十個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一句,庚辰本、己卯本、戚序本等皆然,甲辰本為「採訪聘買得十二個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連新作的十二分道袍也有了」。程高本則是「採訪聘買得十二個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連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

本人推測,這句話「小道姑」前疑似漏掉了「十個」兩個字。原本文字應該是「十個小尼姑、十個小道姑」,這樣一方面可與後一句中二十份衣服相照應,同時也更加符合《紅樓夢》一貫的寫法,如第二十三回中,寫到小沙彌和小道士的時候,表述方式就是「一班的十二個小沙彌並十二個小道士」(第307頁)。

如果總共是十個尼姑和道姑,為什麼會是二十份衣服呢,就不好解釋;另外,如果總共是十個尼姑和道姑,那麼尼姑和道姑分別的人數構成情況也模糊了,不太像《紅樓夢》一貫井井有條的文筆。

戴敦邦繪賈母

四人聽說忙出來,至賈母上房。只見一個小太監,拿了一盞四角平頭白紗燈,專為燈謎而制,上面已有一個,眾人都爭看亂猜。小太監又下諭道:「眾小姐猜著了,不要說出來,每人只暗暗的寫在紙上,一齊封進宮去,娘娘自驗是否。」(第二十二回,第300-301頁)

其中,「小太監又下諭」一句,各版本相同。這句話表述似有問題。

本人推測,此句遺漏了一個「傳」字,小太監沒有權力下諭,只可以傳達元春的口諭,建議改為「小太監又傳下諭」。

 我就和我母親商量,若要轉賣,不但賣不出原價來,而且誰家拿這些銀子買這個作什麼,便是很有錢的大家子,也不過使個幾分幾錢就挺折腰了;若說送人,也沒個人配使這些,倒叫他一文不值半文轉賣了。(第二十四回,第326-327頁)

電視劇《紅樓夢》中吳曉東飾演賈芸

其中,「一文不值半文」一詞,語義不通且自相矛盾。

庚辰本和戚序本與此相同,甲辰本和程高本中沒有這句話。

「一文不值」是個常用詞語,「半文不值」也是個常用詞語,「一文半文」也是個常用詞語,如口頭禪中經常說「不值個一文半文的」。唯獨沒有「一文不值半文」這樣一個自相矛盾的說法。

而且漢語中「一」與「半」經常聯合起來使用,同義反覆,以示強化作用。《紅樓夢》中也經常如此使用,如第27回中的「不知道說了一句話半句話,名兒姓兒知道了不曾呢」以及「這一遭半遭兒的算不得什麼」(見第366頁);再如第二十七回中的「作一雙半雙」 (見第370頁)。

故而本人推測「一文不值半文」這幾個字中遺漏有文字,原本的表述大概是類似於「一文不值半文不到」這一類的同義反覆句式。

趙成偉繪紫鵑

 二人正說話,只見紫鵑進來。寶玉笑道:「紫鵑,把你們的好茶倒碗我吃。」紫鵑道:「那裡是好的呢?要好的,只是等襲人來。」黛玉道:「別理他,先給我舀水去罷。」紫鵑笑道:「他是客,自然先倒了茶來再舀水去。」說著倒茶去了。寶玉笑道:「好丫頭,『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第二十六回,第355頁)

這段文字中,「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這句,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甲辰本均與此相同;程高本則為「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叫你疊被鋪床」。

考之,這句話來自《西廂記》,原話是:「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鴛帳,怎捨得他疊被鋪床。」與《西廂記》中這段文字反映的是張君瑞心理活動不同,《紅樓夢》中因為是賈寶玉與紫鵑在直接對話,故而把「他」改作了「你」。

較之於《西廂記》原話,「怎捨得疊被鋪床」這句遺漏了與「他」字相對應的「你」字,導致整句話含義大變:從原本不捨得讓紫鵑幹「疊被鋪床」這類丫鬟該幹的活,變成了自己捨不得起床的意思了。

而這明顯不符合前文邏輯,因此正確的文本應該是:「若共你多情(的)小姐同鴛帳,怎捨得你疊被鋪床。」程高本的意思是對的,但又憑空多出了一個「叫」字。

連環畫《呆霸王薛蟠》封面

薛蟠道:「真真的氣死人了,賴我說的我不惱,我只為一個寶玉鬧的這樣天翻地覆的。」(第34回,第458頁)

其中,「我只為一個寶玉鬧的這樣天翻地覆的」這句,語不成句,不知所云。

考之,庚辰本、己卯本、甲辰本和程甲本皆如此;程乙本則修改為「我只氣一個寶玉鬧的這麼天翻地覆的」。程乙本增加了一個「氣」字,很關鍵,但從前後文語氣看,「氣」字似不如「惱」字妥帖;但刪除了「為」字卻很不應該:不是賈寶玉鬧得天翻地覆的,而是大家因為賈寶玉而鬧得天翻地覆的。

建議把這句話修改為:「真真的氣死人了,賴我說的我不惱,我只惱為一個寶玉鬧的這樣天翻地覆的。」

清人王墀繪薛姨媽

 薛姨媽先接過來瞧時,原來是個小匣子,裡面裝著四副銀模子,都有一尺多長,一寸見方,上面鑿著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蓮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樣,打的十分精巧。(第三十五回,第463-464頁)

其中,「上面鑿著有豆子大小」一句不通,缺少賓語。庚辰本、己卯本、戚序本、甲辰本和程高本皆如此。

本人推斷,當是最初的底本在此處有遺漏文字的情況,根據前後文推斷,遺漏的文字大體類似「的各式圖樣」這類字樣。

建議修改為「上面鑿著有豆子大小的各式圖樣,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蓮蓬的,也有菱角的」。

吳少雲繪《黛玉撫琴》

 秋紋答應了,剛欲去時,只聽見黛玉在院內說話,寶玉忙叫「快請」。要知端的,且聽下回分解。(第35回,第473頁)

這段是第35回收尾的文字。可是到了第36回,卻完全沒有提及林黛玉來怡紅院的事情。兩回文字無法銜接,說明第36回開頭漏掉了一段文字。

這段文字的缺失成為一大硬傷,校對時固然可以僅僅向讀者指出該缺陷,本人更期待由權威出版機構來組織文學家們,群策群力作簡單修補,並註明是補筆。諸如補上一段「卻說林黛玉因始終不放心寶玉的傷勢,揣摩著寶釵等人已不在的時候,便獨自到怡紅院來探視,因見寶玉已有所好轉,方略感寬心,彼此說了一陣話不提」之類的文字。

個人愚見,以修補為宜。我們今天能有幸讀到基本完整的《紅樓夢》,皆仰賴前輩學人對《紅樓夢》文字的不斷修補,庚辰本的文字、戚序本的文字、甲辰本的文字皆有很多改筆,更有無名英雄續寫了第67回以及後四十回文字,程偉元和高鶚也對《紅樓夢》文字有多處有價值的改筆。

今天如果我們僅僅滿足於發現問題,但不去嘗試著解決問題,其實是對歷史不負責的。我們今天的修補,在百年後或許就成為新的文學遺產。當然,這是個價值選擇問題,本人只是一己之見。

《紅樓夢》第40回結尾處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第40回以「只聽外面亂嚷」戛然而止,第41回又隻字不提為何事,顯然兩回文字無法銜接。不過第40回結尾文字更難修補,需要紅學家們首先研究出「只聽外面亂嚷」最可能所指何事,這是個大課題。

《紅樓夢》郵票

賈母喜的忙問:「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東西都乾淨!」湘雲笑道:「這是寶姐姐幫助我預備的。」賈母道:「我說這孩子細緻,凡事想的妥當。」(第三十八回,第503頁)

其中,「賈母喜的忙問:『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東西都乾淨』」這句話,不通。

己卯本、庚辰本與此相同;甲辰本沒有「喜的」兩字,其它內容與庚辰本一樣;戚序本改「賈母喜的忙問」為「賈母歡喜道」,其它內容與己卯本、庚辰本一樣。程高本改為:「賈母忙笑問:『這茶想的很好,且是地方,東西都乾淨。』」

本人判斷,這段文字之所以引起各版本上的異文,根本原因在於己卯本和庚辰本共同的母本上,遺漏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誰」字。

大家留意看,賈母的話其實原本是一句問話,「賈母喜的忙問」清楚地提示這是一句問話,她跟史湘雲兩個是在一問一答。只要注意到這個細節,原本的文字面貌大體就出來了。

本人傾向於認為原筆文字是:「賈母喜的忙問:『這茶誰想的倒且是地方?東西都乾淨。」改動了三處地方:第一增加了「誰」這個關鍵字;改「到」為「倒」,《石頭記》手抄本中「倒」 與「到」經常不分,「到且」不是個固定詞語,「倒且」是常用口頭語;第三,將人文社《紅樓夢》中原本的逗號改為問號。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那日誰知我失了腳掉下去,幾乎沒淹死,好容易救了上來,到底被那木釘把頭碰破了。如今這鬢角上那指頭頂大一塊窩兒就是那殘破了。(第三十八回,第504頁)

其中,「如今這鬢角上那指頭頂大一塊窩兒就是那殘破了」這句,不太通。考之,己卯本、戚序本和甲辰本文字與此相同。

庚辰本文字原本也與此相同,但被人從旁填補「會兒」兩個字,作「如今這鬢角上那指頭頂大一塊窩兒就是那會兒殘破了」,可通。 

大型曲劇《劉姥姥進大觀園》海報

 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第四十回,第535頁)

其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與前文自相矛盾。考之,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甲辰本和程甲本皆與此相同,唯獨程乙本更改為「說畢,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程乙本增加「說畢」一詞,非常巧妙。

相關焦點

  • 石問之:《紅樓夢》中部分因字形和讀音相似而訛傳的文字(探尋《紅樓夢》前八十回中迷失的文字系列之一)
    甲戌本紅樓夢從脂硯齋開始,眾多專家學人投入畢生心血從事《紅樓夢》的保存與修復工作,方有今日之大成就。然前八十回的修復工作,至今依然任重道遠。本文不是一篇全面分析《紅樓夢》疑難文字的文章,而是針對部分嚴重影響閱讀的文本問題提出一點個人看法。
  • 石問之:也談《紅樓夢》與《風月寶鑑》的關係
    最近有幸閱讀了古代小說網刊發的譚德晶先生的一篇大作:《紅樓夢》與《風月寶鑑》之關係再探,受益頗多。譚先生文章的大部分觀點本人都認同,如曹雪芹早期曾創作過《風月寶鑑》一書,該書主題大概是「戒妄動風月之情」;又如《紅樓夢》中除了賈瑞故事外,二秦與二尤的故事可能也是從《風月寶鑑》改造過來的;再如,《紅樓夢》最突出的價值在於其中的女兒主題而非關風月等等。
  • 紅樓夢:為什麼有人說看懂了《紅樓夢》第五回,就能看懂《紅樓夢》全書?
    我們先來看看第五回的主要內容:預示《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副冊、又副冊部分女子的結局《紅樓夢》第五回,主要講述的是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一事,在這一回裡,曹公借警幻仙子之口、賈寶玉之夢,向我們提前預示了《紅樓夢》中眾多女性最終的結局,這些結局,就藏在那十四首判詞以及那十一首《紅樓夢》曲子中。
  • 「花式背誦」《紅樓夢》前八十回回目,南大文學院才女「倒背如流」 !
    總是以「花式作業」登上熱搜的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苗懷明教授,這學期帶領學生一道,開啟了對《紅樓夢》前八十回回目的「花式背誦」新階段。「紅樓夢裡序號尾號為『三』的章回都很重要,哪位同學來背一背?」「第二十一回到第三十回裡,寶玉總共和黛玉吵了幾次?」學生一邊背書,苗懷明還一邊提問,不少人笑言,回到了「被高中語文老師支配的時代。」為啥到了大學還需要瘋狂背書?
  • 《紅樓夢》遺失的部分終於出世了 ——讀《吳氏石頭記》後二十八回有感
    《紅樓夢》遺失的部分終於出世了——讀《吳氏石頭記》後二十八回有感李曉鵬昨天熬夜讀完了《癸酉本石頭記》(又稱《吳氏石頭記》)後28回,非常確信這就是紅樓夢遺失的後二十八回原作者所著真本。我不是紅學專家,但是《紅樓夢》前八十回庚辰本和甲戌本也各讀過四五遍,從胡適到俞平伯到周老先生等大家的一些研究紅樓們的代表作也讀過,網上各種探軼閒聊也頗喜歡參與。這28回我只讀了一遍,沒有去做任何考證對照。裡面有些地方要想挑刺是能挑的出來的,比如林黛玉在危難關頭與賈府家人激辯男人應該怎麼樣才算是男子漢之類,似乎有些現代口語的痕跡,有後人傳抄修改的可能。
  • 高淮生:林以亮著《〈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
    疏忽遺漏第六章 誤譯第七章 寶玉四時即事詩二譯之商榷第八章 千錘百鍊的譯作第九章且看第八章「千錘百鍊的譯作」中如何說:我在前文再三稱許霍克思的英譯《紅樓夢》為第一流的翻譯有一句成語:「千錘百鍊」,指文字歷經磨練,精湛有力,霍克思的譯作足可當之無愧。可是在行文中,我偶爾也提出一些不盡妥帖的地方,尤其最近發表的「疏忽與遺漏」、「誤譯」和「玉四時即事詩二譯之商榷」三文,更是指摘多於譽揚,可能引起讀者的誤會,認為我的論調前後不統一。所謂千錘百鍊,指『千錘真金,百鍊純鋼』。
  • Excel中使文字顛倒順序的小妙招.
    每一份孤獨都終究會被陪伴治癒,總有人能在寒風中擁抱你,讓你感受到最真實的溫暖。你遇到了嗎? 文字的顯示是從左到右的,如果想把一行文字順序顛倒過來,變成從右到左,怎樣設置呢,又沒有直接的命令可執行。要實現這種效果,這其中需要一些小技巧。比如,現在要把"你好情報局」給顛倒過來,變成「局報情好你」
  • 作家版《紅樓夢》校注說明
    僅憑這一點,它就與數十種《紅樓夢》續書有天壤之別,尤其「打破了中國小說的團圓迷信」(胡適《〈紅樓夢〉考證》),為中國小說開闢了一條新路。再從具體章節來說,如黛玉之絕粒、焚稿乃至死亡,鴛鴦和司棋之自盡,妙玉之遭劫,襲人之嫁人,等等,也都堪稱精彩片段,較之前八十回並不遜色。可以設想,如果沒有高鶚的續書,我們大概就看不到完整的《紅樓夢》,或者只能看到狗尾續貂的《紅樓夢》。
  • 蔣勳:《紅樓夢》的後40回
    這幾年看了一些不同領域作者對《紅樓夢》前八十回與後四十回的討論,覺得有趣,跳脫自己的障礙,用另一個窗口看風景,有豁然開朗的領悟。潘富俊先生出版了《紅樓夢植物圖鑑》,潘先生是植物學專業,他把《紅樓夢》分成三部分,每四十回一組,挑出各回談到的植物。他做了統計,結論有趣:第一個四十回,每回出現的植物平均是11.2種;第二個四十回,平均是10.7種,相差不大。
  • 為什麼有人說讀懂《紅樓夢》第五回?就能讀懂《紅樓夢》這本書
    預示《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副冊、又副冊部分女子的結局《紅樓夢》第五回,主要講述的是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一事,在這一回裡,曹公借警幻仙子之口、賈寶玉之夢,向我們提前預示了《紅樓夢》中眾多女性最終的結局,這些結局,就藏在那十四首判詞以及那十一首《紅樓夢》曲子。
  • 駁胡適「高鶚續寫《紅樓夢》後四十回」
    乾隆進士高鶚夢稿本中連續過百字的改文,稱為長改文,前80回中有13條,這些長改文屬於同一手筆。「寨簧」顯然是「寒簧」之誤。可是程高本,不論是程甲還是程乙,均作「寨簧」。可見,程、高用的是夢稿本的原稿,沒有參照脂本糾正。既然高鶚對「寒簧」無知,那個點改者也不可能是高鶚了。「蘭墅閱過」與「寒簧」的手跡出自收藏者楊繼振是自然的了。至此,也有讀者會想:前八十回的改文可以說非出自高鶚之手,但後四十回的改文並不能排除。
  • 假如紅樓夢只有前八十回,你最想說哦一句話是什麼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憾事,「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其中最大的憾事當時是紅樓夢沒有寫完,其實也不是沒有寫完,只不過寫完的紅樓夢不見了,現存的後面明顯是後人狗尾續貂的結果,最後大家都不滿意,很多人乾脆主張像金聖歎腰斬水壺那樣,把紅樓夢一刀兩斷從此紅樓夢存世的便只有前八十回,這樣豈不美哉
  • 看《紅樓夢》為什麼要讀古抄本?聽紅學專家怎麼說
    「  張慶善說:「我們今天所說的古抄本,指的就是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前,即程甲本刊刻之前形成的手抄本。當然今天我們看到的是過錄本,也就是《紅樓夢》在流傳過程中,愛好者、收藏者及以賣書為營生的商人抄錄的本子。
  • 看《紅樓夢》為什麼要讀古抄本?聽聽紅學專家怎麼說
    「   張慶善說:「我們今天所說的古抄本,指的就是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前,即程甲本刊刻之前形成的手抄本。當然今天我們看到的是過錄本,也就是《紅樓夢》在流傳過程中,愛好者、收藏者及以賣書為營生的商人抄錄的本子。
  • 紅學家張慶善:哪部古抄本更接近《紅樓夢》的原著面貌?
    脂批是論證《紅樓夢》作者最重要的依據 自2010年1月起,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紅樓夢》古抄本叢刊」。迄今為止,已推出8種32冊。張慶善說,現在《紅樓夢》的早期抄本,只有11種。在這11種早期抄本中,鄭藏本只有兩回,靖藏本已迷失,戚序本和戚寧本出自同一個祖本。
  • 陳維昭 |《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曹雪芹的介紹十分清晰,從原始作者到傳抄者,修改寫定者(曹雪芹),評點者,一點都不亂。石頭是原始作者,曹雪芹是寫定者。——這個論斷並不新穎,但它十分重要。第十五回說到寶玉要和秦鍾算帳時,又有「鳳姐因怕通靈玉失落,便等寶玉睡下,命人拿來塞在自己枕邊」。這時,石頭又失去觀察故事發展的機會,因此只能說:「寶玉不知與秦鍾算何帳目,未見真切,未曾記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創。」[19](甲戌本)與翁開明、趙岡等先生的誠實不同,馬力儘量地去為小說中的敘事視點之不統一進行回護。總之,曹雪芹之前,原始作者另有其人。
  • 曹雪芹不是紅樓夢作者?
    不過這幾年又有不同的聲音出來,說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寫,但後四十回並非高鶚續,而是高鶚、程偉元整理的,我不知道這些專家都是怎麼考證出來的,我個人並不大相信這個。  更離譜的是,有人懷疑紅樓夢不是曹雪芹一人所寫,而是一個團隊創作出來的,懷疑某個人,還有可能,懷疑紅樓夢非一人所寫而是團隊行為,這個太不靠譜了,因為從前八十回的脈絡和情節發展來看,不可能是多人所為,尤其詩詞歌賦和各種伏筆,多人無法做到這樣統一連貫的文氣。
  • 程高本《紅樓夢》結局,眾人的命運又會如何?
    點擊觀看視頻:(本視頻素材取自89版電影《紅樓夢》,整體內容依然以程高本為主,評論部分始於25:25)《紅樓夢》的程高本,是由程偉元和高鶚兩人整理的,紅樓夢前八十回與他們所尋到的後四十回文字,並以活字印刷的方法所批量印製的《紅樓夢》,先後印過兩版。
  • 俞平伯對《紅樓夢》的研究
    後來俞平伯擬在通信的基礎上整理撰寫一本辨證《紅樓夢》的書, 希望能與顧頡剛合作, 但是顧頡剛太忙, 而俞平伯那時正準備去美國考察教育, 在出國之前他可以有些空閒。因此, 顧頡剛就勸俞平伯將這事獨自擔任起來。於是俞平伯就開始起草。他覺得在《紅樓夢》問世以來, 程偉元、高鶚的一百二十回本流傳了一百多年, 人們大都以為《紅樓夢》的原貌就是如此。
  • 《紅樓夢》有多少個版本?
    然而,一部《紅樓夢》不僅流傳了二百多年,而且還出現了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以及紅學研究領域的一大分支——《紅樓夢》版本學。《紅樓夢》版本是《紅樓夢》流傳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兩部分。正在北京衛視播出的新版連續劇《紅樓夢》,可以說是按照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普及本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