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48億人民幣購買家樂福中國80%的股權貴嗎?」家樂福CEO田睿一次次被問及這個問題,而他總是信心十足的表示「不貴」!甚至有觀點認為,從交易價格上來看,可以稱得上便宜。
在這筆交易中,家樂福中國的100%股權價值僅為60億人民幣。一個明顯的對比是,同年10月,另一家外資商超麥德龍中國被物美集團收入囊中,而其估值為1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9億元,是家樂福中國的2.5倍。其中自然有雙方資產差異的問題,但還是可以明顯感覺到,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確實並不貴。
但其實對於蘇寧而言,收購家樂福中國的價格高低,並非其衡量收購是否值當的主要因素。在與家樂福中國完成股權交割之後,張近東給家樂福3萬員工寫了一封內部信,信中這樣說到「時代需要蘇寧和家樂福這樣在各自領域對零售本質有著深刻理解、擁有核心能力的企業走到一起,積極探索零售發展的新道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從中也可以看出,對於家樂福中國的收購,蘇寧有更深遠的想法。
當蘇寧「遇上」家樂福
張近東說:「家樂福中國才24歲,蘇寧也不到30歲」,「中國零售業的90後青年」的攜手,對未來要有充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事實為這句話加上了充分的註腳。自1990年成立以來,30歲的蘇寧見證了我國零售行業的每一次變革,以變應變已融入蘇寧血液。
以家電企業起家的蘇寧,在2004年掛牌深交所時,股票簡稱還是「蘇寧電器」,彼時蘇寧已是線下電器銷售的龍頭,而在2010年左右電商崛起之後,蘇寧便開啟了「再造蘇寧」之路,大舉拓展線上業務,2013年2月,將蘇寧股票簡稱更名為「蘇寧雲商」,進軍網際網路的決心展露無疑。
2018年1月,「蘇寧雲商」正式更名為「蘇寧易購」,以零售業為主軸,以線上線下多渠道、多業態,打造「智慧零售」模式。
但快消百貨確是蘇寧發展的一塊「心病」,直到遇見家樂福。
對於家樂福中國而言,市場顯得好像並不友好。作為最早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國際零售企業之一,家樂福中國的結局讓人唏噓。但錯中有對,執著於線下布局的家樂福中國,仍留下了一大筆翻盤資本,那就是線下門店。
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3月,家樂福中國在全國22個省及52個大中型城市,共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及24家便利店,在一二級城市的門店網絡具有明顯地段優勢,在不少商圈,通過自持和長期租賃獲取了大量優質物業。
在線下零售回歸,零售走向線上線下融合的大趨勢下,家樂福中國的線下資產成了稀缺資源。在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之後,繼家電連鎖、百貨商場等業務之後,大型商超的加入為蘇寧全場景零售版圖接上了最後一個板塊,同時,家樂福中國也藉助蘇寧系統,實現了系統的盤活。
擁有家樂福的蘇寧,全場景時代正式來臨
家樂福中國CEO田睿介紹,在收購家樂福後,其主要的工作在人、貨、場的效率提升方面,重點在商品數位化、供應鏈融合、產品迭代、門店升級等方面。
收購家樂福,讓蘇寧具備了全場景融合的供應鏈基礎。來看蘇寧現在的業態分布:城市中心有蘇寧生活廣場、蘇寧易購、蘇寧百貨;覆蓋最後一公裡有蘇寧小店、紅孩子、蘇寧極物;下沉市場有蘇寧零售雲。
蘇寧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荊偉說道:「蘇寧的業態超過10個,尤其是在2019年接連收購萬達百貨與家樂福中國,蘇寧業態的豐富程度已經包括了老百姓吃、穿、住、行各種場景,從CBD到社區,都在裡面。」
要實現商品在家樂福、蘇寧易購、蘇寧小店乃至不同業務場景下的無差別購買,只有把倉、店與蘇寧易購的線上商品打通才能滿足。而實現這一目的唯一方法,就是所有商品的數位化。只有這樣,整個蘇寧快消體系的採購、訂單、倉儲、配送,以及履約、會員服務的融合,才有可能。
同時,家樂福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還將補足其他業態的商品。在接入之後,蘇寧小店SKU增加了三萬多,毛利提高5%至6%,商超的供應鏈更加開放,中間商減少,成本降低。蘇寧收購家樂福僅用三個月,就讓家樂福扭虧為盈,實現了七年來的首次單季盈利。家樂福一直被詬病的物流問題,隨著蘇寧物流的介入,順利補足短板。
這些只是家樂福中國與蘇寧體系融合的冰山一角,據田睿透露,預計到2021年的9月,家樂福中國和蘇寧既有的商品、供應鏈體系將融合成功,那是家樂福+蘇寧將會展現出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