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樓下的空地停車位全部被上了地鎖,即使有車位也不讓別人停。公共用地變成了私人用地,就因為空地硬化是部分業主花錢弄的,這樣做合理嗎?」12月18日,家住九原區蘭溪花園的郭先生向記者反映稱,小區裡其它的停車位都是公共的,只有7棟樓下的停車位全被私自裝上了地鎖。如果停了別人的車,不是打電話挪車就是堵住不讓出。
郭先生告訴記者,蘭溪花園小區建成已經好幾年了,一開始這片空地是開發商的規劃用地,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片地方就一直空著,時間久了就成了垃圾場,已經入住的居民覺得不方便,便找工人將這片空地用水泥建成了停車場。「因為當時只有少數業主入住,所以這些錢都是他們平攤的,建成後他們在停車場上了地鎖,也不讓其他業主停車。」
記者在現場看到,7棟樓下的停車位上都有地鎖,有的地鎖是鎖起來的,有的放了磚塊,各個車位安裝的地鎖都不一樣。記者也查看了周圍其他樓的停車位,發現都是用白線施劃的停車位,並沒有安裝地鎖,居民可以隨意停車。
對此,負責該小區物業的劉經理說:「我來的時候,7號樓前那片空地上已經打好鋼筋水泥,後來就沒有繼續動工。那塊空地停工一段時間後,業主找到我們說想要硬化,我們告訴業主這是開發商規劃用地,以後要在空地上蓋房。我們當時阻止過這些業主,但是我們沒有執法權,最終還是被硬化建成了停車場。」劉經理說,對於7號樓前那片空地硬化的事情,業主代表李女士比較清楚。
隨後,記者找到了李女士,她說:「當時,我們三單元的業主商量,每戶出2000元,將前面那片空地填好,硬化成了停車場,而且我們也和物業、社區都反映過這件事。當時徵求意見時,只有郭先生說自己家有車庫,不出這個錢,所以後來車位建好後,出錢的38戶居民都裝了地鎖。現在,郭先生沒有按照當初的說法,將車停到自家車庫裡,而是把車停到別人的車位上,大家肯定不同意。」
對於李女士的說法,郭先生表示:「我現在也想有個停車的位置,我能不能分攤一下這個硬化的錢,分一個車位給我?」
對此問題,沙河街道辦事處萬達社區居委會孟主任表示:「居民自發硬化那片空地也是為了小區的環境,以前那裡就是一片沒有建好的地基,居民自己出錢硬化成停車位其他業主也是同意的,至於硬化後安裝了地鎖我們居委會不知道這件事,現在我們也只能協調解決。」
隨後,記者諮詢了12348法律服務熱線,律師表示,如果是居民自己出錢硬化了小區公共用地,在徵得社區居委會,屬地住建局、自然資源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同意後,是可以上地鎖的,如果沒有徵得相關部門同意,就算是居民自己出錢硬化的,也屬於私自佔地,其他業主可以不同意,調解無果的話,可以通過起訴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全媒體記者:張姝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