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述先先生與作者(2011年12月05日攝於香港)
從網上和港臺朋友那裡獲得確切信息,知道我所敬重的劉述先先生已歸道山、超越生死了。雖然知道他得了帕金森病,但前年在臺北見到他是看他思維清晰、精神矍鑠,真沒想到他竟然走得這麼快。所以仍感震驚,甚感悲痛!故即時擬一輓聯,發給我的學生張宏敏博士以及劉先生的高足鄭宗義教授。輓聯是:
有恩於我便是恩師先生道德垂千古
無緣乎君即充私淑後學文章在方寸
——痛悼述先良師,後學吳光敬輓
是的,劉先生確是我的恩師,也是我的良師益友。今日陰陽兩隔,我除了內心深切懷念、感恩之外,不能不寫點紀念他的文字。
我與劉述先先生的結識主要是源於研究「黃宗羲」的共同學術愛好。1981年底在杭州舉行首次全國宋明理學討論會時,時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主任的劉先生獲邀參加了會議。但他回香港後寫了篇抒發參會感想的文章,除了肯定會議的開風氣作用之外,也批評了會議組織方面的混亂以及全國中哲史學會個別領導者的思想僵化。到1985年我執掌浙江社科院哲學所時,著手籌備首次「黃宗羲思想國際學術討論會」。當時北京有人反對邀請劉先生,說是他對中國大陸不友好,寫文章批評了杭州會議。但我和浙江社科院院長沈善洪、副院長王鳳賢不理睬北京人士的勸告,而堅持邀請劉先生,並由我負責與他通信聯繫。1985年底,由沈善洪先生任主編、我任執行主編的《黃宗羲全集》第一冊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我便寄送一冊給劉先生。次年3月至8月,劉先生由香港中文大學休假,前往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做研究,機緣巧合,劉先生隨身攜帶著《黃宗羲全集》第一冊,該冊主要收錄了黃宗羲的哲學·政治思想著作。劉先生點讀了《子劉子行狀》、《子劉子學言》、《孟子師說》、《明夷待訪錄》之後,「思如湧泉,不可復抑。乃參考其他文獻,下筆撰述《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幾乎可以說是一氣呵成,寫得相當順利。」(見氏著《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自序》)在新加坡期間,也在東亞哲學所作專任研究員的陳俊民教授,告訴劉述先先生「吳光君現在正在負責編纂《黃宗羲全集》的實際工作」,這使劉先生對我印象更深了。1986年10月,有浙江省社科院主導、聯合寧波大學、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和餘姚市政府等單位合辦的 「首次國際黃宗羲學術討論會」在寧波召開。應大會組委會之邀,劉述先先生攜帶著剛出版的《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86年版)一書與會,並提交了《論黃宗羲心學的定位》的學術論文[1]。我與劉先生在會上正式見面,並就王陽明、黃宗羲的思想聯繫作了兩次深談。主要從「黃宗羲思想的淵源」、「梨洲心學的定位」、「黃宗羲在中國思想史上的貢獻與地位」等三個方面作了大會主題發言,給與會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會議上,有學者以「梨洲與清廷的關係」說事認為「黃宗羲晚節不保」,事後,劉先生結合《明夷待訪錄》、《留書》以及由我新發現的《南雷雜著》手稿中黃宗羲「與徐乾學」的一封親筆信,寫成《黃宗羲晚節不保?——「黃宗羲討論會」之後的省思》文,討論了黃宗羲的晚節問題,並著重介紹我在編輯《黃宗羲全集》方面的新發現,新成績。該文發表在臺灣《文星雜誌》1987年4月號,同時他又推薦我寫的《黃宗羲反清思想的轉化——<與徐乾學書>的考證與說明》在該刊同期發表。為黃宗羲晚節「辯誣」。
因為有了這些具體的了解,所以劉述先先生決定推薦我去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從事專題研究。他於1987年初來信徵求我的意向後,正式向東亞哲學研究所作了推薦。東亞所接受了劉先生的推薦和我的研究申請。所以在1988年4月至1989年8月,我順利應聘任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從而使我得以集中精力精讀、通讀了一批儒家經典及現當代新儒家學派的著作,最後撰成並由東亞哲學研究所出版了我的第一部儒學研究專著:《儒家哲學片論:東方道德人文主義之研究》。
1988年8、9月間,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主辦了以「儒學發展的問題與發展前景」為主題的「國際儒學研討會」,劉述先先生與會並擔任大會執行主席。會議閒暇之時,我們又在一起討論儒學發展的前景與未來展望。可以說,自1988年以來,我從研究道家哲學轉向從事儒學史與當代新儒學的研究工作,劉述先先生起到了重要的引導與推動作用。
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1989年春夏之際,北京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學潮。我和本所另一位應聘學者金先生都發表了批評政府的文章與談話。劉先生看到我的文章與言論後,覺得我們當時回國可能有危險,就主動給東亞哲學研究所所長寫信,建議延長我們的聘期。此事他沒有事先告知我們,只是在問題解決之後才寫信告訴我的。他還建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林聰標院長邀請我到新亞做「明裕學人」訪問教授。我是在收到林院長的邀請函以後才得知是劉先生推薦的。由此足見劉先生的君子之風。由於劉先生的支持與推薦,加上東亞所董事局主席吳慶瑞、董事杜維明先生的建言,我和金先生在東亞所的聘期展延了四個月(至1990年1月離新)。其後我到香港中大和日本九州大學訪問了半年,於1990年7月從日本轉香港返回國內,從而避開了風波後國內政治氣氛最緊張的一段時期。
緣此,近二十多年來,我和劉先生一直保持著君子之交。由我負責策劃的在浙江召開的學會會議,我也儘量邀請劉先生前來開會;而劉先生也不時為我主編的學術集刊、論集貢獻文稿。
比如我主編的《中華文化研究集刊》第二輯《陽明學研究》上,就錄有《論王陽明的最後定見》一文,該文具體而微地探討了引起許多爭議的所謂陽明晚年「四句教」的問題,認為「致良知」即是王陽明的「最後定見」,它與「四句教」是根本一致的[2]。《中華文化研究集刊》第四輯以《當代新儒學探索》為題,因劉述先先生系當代新儒家第三代的傑出代表,故而我邀請劉先生撰稿。劉先生向我提供了題為《從中心到邊緣:當代新儒學的歷史處境與文化理想》的新作[3],該文站在當代新儒家的立場上,回顧了清末以來從中心到邊緣又可能回返思想中心的思想發展史,描述了由梁漱溟開風氣之先的第一、二、三代新儒家的思想形成史及其思想特色、歷史處境,並指出當代新儒學的文化理想是強調不同文化的對話、溝通與交流,進而提出了作者本人的思想主張,即在「世界倫理」關照下重新解說宋明儒家的「理一分殊」規約原則的理論,斷言這一規約原則將在二十一世紀日益受到重視而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中華文化研究》第六輯《黃宗羲與明清思想》錄有劉述先先生的《論黃宗羲對孟子的最後定見》一文[4]。2007年春,由我發起成立浙江省儒學學會在杭州成立,劉述先先生聞訊,特撰《現代新儒學發展的軌跡》一文[5],發表在由我負責主編的《繼往開來論儒學:浙江省儒學學會成立大會紀念特集》上以志賀。
1995年「紀念黃宗羲逝世三百周年暨學術研討會」在餘姚召開,劉述先先生應我之邀,撰寫了一篇《理學殿軍:黃宗羲》的「筆談」論文[6]。2004年春,由我發起、推動召開的「當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劉述先先生應邀與會,並作了題為《現代新儒學在英語世界》的大會報告[7]。2006年春,由我發起、策劃的「黃宗羲民本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浙江餘姚召開,劉述先先生應我之邀與會,提交了題為《重訪黃宗羲》的學術論文[8];同年,我還推薦劉述先先生早年在臺灣出版的《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在浙江古籍出版社修訂再版,劉先生邀我作「序」,我推辭再三而不得,最後勉力寫了篇《黃宗羲哲學思想研究的拓荒之作》塞責。
2009年由我任主編的《陽明學研究叢書》(11冊)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前夕,我發函至劉述先先生,邀請劉先生作序,劉先生慷慨賜序,對國內的陽明學研究進展以及本叢書的學術特色作了高度評價,為本「叢書」增色不少。這篇序文,在概述了陽明學各派的發展軌跡之後,對《陽明學研究叢書》各冊一一作了肯定性評價,並強調說:
「浙江一向是人文薈萃之地。特別是明代,王陽明提倡心學,挑戰流行的官學(朱學),風行一時。……自1981年在杭州舉行第一次國際宋明理學會議以來,浙江就是研究宋明理學乃至整個儒學的重鎮[9]。經過二十多年來的努力,這套叢書正是其研究成果的展示。希望能在陽明學研究中起到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從我與劉述先先生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到劉先生是一位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學術大師,是一位有大愛仁心、具博大胸懷的醇儒,是一位虛懷若谷、知行合一的君子,又是一位誨人不倦、樂於助人的明師。我以能得到這位大師的教誨與恩惠而深感榮幸,我願在有生之年以劉師為榜樣,為弘揚儒學、踐行儒道而不遺餘力!
杭州聖苑寓公吳光識於2016年6月6日
註:本文作者吳光為浙江省儒學學會執行會長。
[1]載吳光主編:《黃宗羲論:國際黃宗羲討論會論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7—154頁。
[2]又收錄於吳光主編:《陽明學綜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頁。
[3]載吳光主編:《當代新儒學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頁。
[4]載吳光主編:《黃宗羲與明清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頁。
[5]載吳光、錢明主編:《繼往開來論儒學:浙江省儒學學會成立大會紀念特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7—38頁。
[6]載吳光等主編:《黃梨洲三百年祭》,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3頁。
[7]載吳光主編:《當代儒學的發展方向:當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5年版,第406—414頁。
[8]載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黃宗羲民本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4—27頁。
[9]自1981年至今,浙江學界舉辦過多次關於葉適、陳亮、呂祖謙、劉基、王陽明、黃宗羲等宋明理學家以及浙東學派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之外,還舉行了「當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成立了省一級學會「浙江省儒學學會」,編輯出版了《中華文化研究集刊》和《儒學天地》雜誌以及《當代儒學的發展方向》、《繼往開來論儒學》等專題論文集和《儒學普及小叢書》和《幹部儒學讀本》等多部儒學論著,從而受到了國內外學界的重視與肯評。2013年,由浙江省儒學學會牽頭髮起了「全國省級以上儒學社團聯繫會議」,並形成了儒學年會機制,編輯出版了《中華儒學論叢》(已出三輯)。
歡迎關注--
一元主導 多元和諧
會通古今 兼容中西
識別下圖二維碼
關注 [浙江省儒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