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懷念我敬重的恩師劉述先先生

2021-03-01 浙江省儒學學會


               劉述先先生與作者(2011年12月05日攝於香港)

從網上和港臺朋友那裡獲得確切信息,知道我所敬重的劉述先先生已歸道山、超越生死了。雖然知道他得了帕金森病,但前年在臺北見到他是看他思維清晰、精神矍鑠,真沒想到他竟然走得這麼快。所以仍感震驚,甚感悲痛!故即時擬一輓聯,發給我的學生張宏敏博士以及劉先生的高足鄭宗義教授。輓聯是:

有恩於我便是恩師先生道德垂千古

無緣乎君即充私淑後學文章在方寸

                         ——痛悼述先良師,後學吳光敬輓

是的,劉先生確是我的恩師,也是我的良師益友。今日陰陽兩隔,我除了內心深切懷念、感恩之外,不能不寫點紀念他的文字。

我與劉述先先生的結識主要是源於研究「黃宗羲」的共同學術愛好。1981年底在杭州舉行首次全國宋明理學討論會時,時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主任的劉先生獲邀參加了會議。但他回香港後寫了篇抒發參會感想的文章,除了肯定會議的開風氣作用之外,也批評了會議組織方面的混亂以及全國中哲史學會個別領導者的思想僵化。到1985年我執掌浙江社科院哲學所時,著手籌備首次「黃宗羲思想國際學術討論會」。當時北京有人反對邀請劉先生,說是他對中國大陸不友好,寫文章批評了杭州會議。但我和浙江社科院院長沈善洪、副院長王鳳賢不理睬北京人士的勸告,而堅持邀請劉先生,並由我負責與他通信聯繫。1985年底,由沈善洪先生任主編、我任執行主編的《黃宗羲全集》第一冊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我便寄送一冊給劉先生。次年3月至8月,劉先生由香港中文大學休假,前往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做研究,機緣巧合,劉先生隨身攜帶著《黃宗羲全集》第一冊,該冊主要收錄了黃宗羲的哲學·政治思想著作。劉先生點讀了《子劉子行狀》、《子劉子學言》、《孟子師說》、《明夷待訪錄》之後,「思如湧泉,不可復抑。乃參考其他文獻,下筆撰述《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幾乎可以說是一氣呵成,寫得相當順利。」(見氏著《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自序》)在新加坡期間,也在東亞哲學所作專任研究員的陳俊民教授,告訴劉述先先生「吳光君現在正在負責編纂《黃宗羲全集》的實際工作」,這使劉先生對我印象更深了。1986年10月,有浙江省社科院主導、聯合寧波大學、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和餘姚市政府等單位合辦的 「首次國際黃宗羲學術討論會」在寧波召開。應大會組委會之邀,劉述先先生攜帶著剛出版的《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86年版)一書與會,並提交了《論黃宗羲心學的定位》的學術論文[1]。我與劉先生在會上正式見面,並就王陽明、黃宗羲的思想聯繫作了兩次深談。主要從「黃宗羲思想的淵源」、「梨洲心學的定位」、「黃宗羲在中國思想史上的貢獻與地位」等三個方面作了大會主題發言,給與會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會議上,有學者以「梨洲與清廷的關係」說事認為「黃宗羲晚節不保」,事後,劉先生結合《明夷待訪錄》、《留書》以及由我新發現的《南雷雜著》手稿中黃宗羲「與徐乾學」的一封親筆信,寫成《黃宗羲晚節不保?——「黃宗羲討論會」之後的省思》文,討論了黃宗羲的晚節問題,並著重介紹我在編輯《黃宗羲全集》方面的新發現,新成績。該文發表在臺灣《文星雜誌》1987年4月號,同時他又推薦我寫的《黃宗羲反清思想的轉化——<與徐乾學書>的考證與說明》在該刊同期發表。為黃宗羲晚節「辯誣」。

因為有了這些具體的了解,所以劉述先先生決定推薦我去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從事專題研究。他於1987年初來信徵求我的意向後,正式向東亞哲學研究所作了推薦。東亞所接受了劉先生的推薦和我的研究申請。所以在1988年4月至1989年8月,我順利應聘任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從而使我得以集中精力精讀、通讀了一批儒家經典及現當代新儒家學派的著作,最後撰成並由東亞哲學研究所出版了我的第一部儒學研究專著:《儒家哲學片論:東方道德人文主義之研究》。

1988年8、9月間,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主辦了以「儒學發展的問題與發展前景」為主題的「國際儒學研討會」,劉述先先生與會並擔任大會執行主席。會議閒暇之時,我們又在一起討論儒學發展的前景與未來展望。可以說,自1988年以來,我從研究道家哲學轉向從事儒學史與當代新儒學的研究工作,劉述先先生起到了重要的引導與推動作用。

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1989年春夏之際,北京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學潮。我和本所另一位應聘學者金先生都發表了批評政府的文章與談話。劉先生看到我的文章與言論後,覺得我們當時回國可能有危險,就主動給東亞哲學研究所所長寫信,建議延長我們的聘期。此事他沒有事先告知我們,只是在問題解決之後才寫信告訴我的。他還建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林聰標院長邀請我到新亞做「明裕學人」訪問教授。我是在收到林院長的邀請函以後才得知是劉先生推薦的。由此足見劉先生的君子之風。由於劉先生的支持與推薦,加上東亞所董事局主席吳慶瑞、董事杜維明先生的建言,我和金先生在東亞所的聘期展延了四個月(至1990年1月離新)。其後我到香港中大和日本九州大學訪問了半年,於1990年7月從日本轉香港返回國內,從而避開了風波後國內政治氣氛最緊張的一段時期。

緣此,近二十多年來,我和劉先生一直保持著君子之交。由我負責策劃的在浙江召開的學會會議,我也儘量邀請劉先生前來開會;而劉先生也不時為我主編的學術集刊、論集貢獻文稿。

比如我主編的《中華文化研究集刊》第二輯《陽明學研究》上,就錄有《論王陽明的最後定見》一文,該文具體而微地探討了引起許多爭議的所謂陽明晚年「四句教」的問題,認為「致良知」即是王陽明的「最後定見」,它與「四句教」是根本一致的[2]。《中華文化研究集刊》第四輯以《當代新儒學探索》為題,因劉述先先生系當代新儒家第三代的傑出代表,故而我邀請劉先生撰稿。劉先生向我提供了題為《從中心到邊緣:當代新儒學的歷史處境與文化理想》的新作[3],該文站在當代新儒家的立場上,回顧了清末以來從中心到邊緣又可能回返思想中心的思想發展史,描述了由梁漱溟開風氣之先的第一、二、三代新儒家的思想形成史及其思想特色、歷史處境,並指出當代新儒學的文化理想是強調不同文化的對話、溝通與交流,進而提出了作者本人的思想主張,即在「世界倫理」關照下重新解說宋明儒家的「理一分殊」規約原則的理論,斷言這一規約原則將在二十一世紀日益受到重視而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中華文化研究》第六輯《黃宗羲與明清思想》錄有劉述先先生的《論黃宗羲對孟子的最後定見》一文[4]。2007年春,由我發起成立浙江省儒學學會在杭州成立,劉述先先生聞訊,特撰《現代新儒學發展的軌跡》一文[5],發表在由我負責主編的《繼往開來論儒學:浙江省儒學學會成立大會紀念特集》上以志賀。

1995年「紀念黃宗羲逝世三百周年暨學術研討會」在餘姚召開,劉述先先生應我之邀,撰寫了一篇《理學殿軍:黃宗羲》的「筆談」論文[6]。2004年春,由我發起、推動召開的「當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劉述先先生應邀與會,並作了題為《現代新儒學在英語世界》的大會報告[7]。2006年春,由我發起、策劃的「黃宗羲民本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浙江餘姚召開,劉述先先生應我之邀與會,提交了題為《重訪黃宗羲》的學術論文[8];同年,我還推薦劉述先先生早年在臺灣出版的《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在浙江古籍出版社修訂再版,劉先生邀我作「序」,我推辭再三而不得,最後勉力寫了篇《黃宗羲哲學思想研究的拓荒之作》塞責。

2009年由我任主編的《陽明學研究叢書》(11冊)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前夕,我發函至劉述先先生,邀請劉先生作序,劉先生慷慨賜序,對國內的陽明學研究進展以及本叢書的學術特色作了高度評價,為本「叢書」增色不少。這篇序文,在概述了陽明學各派的發展軌跡之後,對《陽明學研究叢書》各冊一一作了肯定性評價,並強調說:

「浙江一向是人文薈萃之地。特別是明代,王陽明提倡心學,挑戰流行的官學(朱學),風行一時。……自1981年在杭州舉行第一次國際宋明理學會議以來,浙江就是研究宋明理學乃至整個儒學的重鎮[9]。經過二十多年來的努力,這套叢書正是其研究成果的展示。希望能在陽明學研究中起到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從我與劉述先先生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到劉先生是一位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學術大師,是一位有大愛仁心、具博大胸懷的醇儒,是一位虛懷若谷、知行合一的君子,又是一位誨人不倦、樂於助人的明師。我以能得到這位大師的教誨與恩惠而深感榮幸,我願在有生之年以劉師為榜樣,為弘揚儒學、踐行儒道而不遺餘力!

                 杭州聖苑寓公吳光識於2016年6月6日

註:本文作者吳光為浙江省儒學學會執行會長。

[1]載吳光主編:《黃宗羲論:國際黃宗羲討論會論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7—154頁。

[2]又收錄於吳光主編:《陽明學綜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頁。

[3]載吳光主編:《當代新儒學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頁。

[4]載吳光主編:《黃宗羲與明清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頁。

[5]載吳光、錢明主編:《繼往開來論儒學:浙江省儒學學會成立大會紀念特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7—38頁。

[6]載吳光等主編:《黃梨洲三百年祭》,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3頁。

[7]載吳光主編:《當代儒學的發展方向:當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5年版,第406—414頁。

[8]載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黃宗羲民本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4—27頁。

[9]自1981年至今,浙江學界舉辦過多次關於葉適、陳亮、呂祖謙、劉基、王陽明、黃宗羲等宋明理學家以及浙東學派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之外,還舉行了「當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成立了省一級學會「浙江省儒學學會」,編輯出版了《中華文化研究集刊》和《儒學天地》雜誌以及《當代儒學的發展方向》、《繼往開來論儒學》等專題論文集和《儒學普及小叢書》和《幹部儒學讀本》等多部儒學論著,從而受到了國內外學界的重視與肯評。2013年,由浙江省儒學學會牽頭髮起了「全國省級以上儒學社團聯繫會議」,並形成了儒學年會機制,編輯出版了《中華儒學論叢》(已出三輯)。

       歡迎關注--

            一元主導  多元和諧

            會通古今  兼容中西

               識別下圖二維碼

        關注 [浙江省儒學學會]

相關焦點

  • 懷念恩師張貽暄先生
    遠仰若高山 近謁古薛水              --懷念恩師張貽暄先生
  • 【強烈推薦】 一生修煉的師父談升院長對恩師李少波先生的深切追憶!
    恩師出生在一個醫道武的修煉之家,父親、叔父、祖父都是練家子,母親那邊,外公、舅舅們都是大練家,外公在清末民國的北京,開了一家鏢局,屬十大鏢局之一,號「振威鏢局」。老外公是鏢局大當家的,年老的時候,走了最後一趟鏢,返回時途經一地,路當中盤腿坐著一個道士模樣的人,鏢師過去,對話不答,抱也抱不動,跑回來對老爺子講,老外公說:「我去會會。」
  • 記我的恩師劉俊峰先生
    我的父親與恩師是門內兄弟,過從甚密。恩師從小看我長大,待我跟自己的孩子一樣,不但傳授我技藝,還教我怎樣做人。1、刻苦勤奮練真功:先生年輕時,練習形意拳到了著迷的程度,原來農村老家打水用的是手動壓水機澆地,先生一邊壓水,一邊站著三體式,佔累了就左右調換,每日壓水兩個小時,相當於站了兩個小時的三體式。恩師常說,練功無處不在,只要想練每時每刻都可以練習。
  • 深切造句和解釋_深切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楊朔《三千裡江山》:「祖國啊,你能知道兒子對你的懷念是怎樣深切麼?」] 深入透徹。 [曹禺《北京人》:「她為著一個未來的小小的生命寢饋不安,更深切地感到自己懵懵懂懂生活在這個家庭是怎樣不幸。」] 深深切中。
  • 懷念蘇夏先生
    夏天的記憶——懷念恩師蘇夏先生夏天剛要來臨,恩師蘇夏先生卻靜靜的走了。多麼希望他在這幾個月醫院的久住後,能帶著康復的微笑回來!那怕是緩緩的,步履蹣跚的 。夏天是萬物競生的季節,生命之火最為熱烈激情的時刻。先生一生奉獻中國音樂事業,1938年參加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
  • 懷念辭書界的老朋友——在楊德炎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
    懷念我們的老朋友2020年是中國辭書學會原副會長、商務印書館原總經理楊德炎先生逝世十周年。12月12日,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辭書學會、商務印書館主辦的「懷念我們的老朋友——楊德炎先生追思會」在京舉行。中國辭書學會會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李宇明懷念辭書界的老朋友——在楊德炎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今天,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辭書學會和商務印書館聯合舉辦楊德炎先生追思會
  • 張光直先生懷念目錄(至2020年)
    66.臧振華.樸實無華-懷念張光直先生[J].古今論衡,2001,(第6期).67.韓偉.沉痛悼念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J].考古與文物,2001(1):64-64.68.陳星燦,劉莉.深切懷念張光直先生[J].考古,2001(10):88-92.69.陳星燦.張光直先生作品目錄[J].史前研究,2002.
  • 林石城先生逝世十五周年:著名琵琶演奏家高虹講述《我與恩師林石城先生的恩緣》
    在15周年的紀念日,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以悼念恩師並感懷他對我的培養和恩典。我常常說:「我的父母給了我生命,林先生給了我藝術生命。沒有林先生就不會有我的今天「。我與林先生第一次相遇是在1982年北方民族音樂大獎賽的活動期間。當時只有18歲的我正在河北省藝術學校音樂科上學,師從琵琶教育家樊華麗老師。
  • 深切的悼念永久的懷念:周仕全先生一路走好
    周仕全先生突然逝世,真是晴天起霹靂,狂風傳噩耗,讓人痛心疾首,哀哭流涕!周仕全先生一生道德高尚,品行優良,學識淵博,慈善疏財。他的逝世,是蘄春易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風水文化研究院湖北分院的巨大損失,是被他指導過教誨過的善男信女的巨大損失,同時也是周氏宗族和周家的巨大損失!
  • 「懷念楊絳」霸屏朋友圈,人們為什麼如此敬重她?
    斯人已逝,回望先生的百年人生,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博學多才,治學嚴謹;無私奉獻,用千萬稿費資助寒門學子……楊絳先生的文人風骨、治學態度與社會擔當,正是當代人身上所稀缺的閃光點。今天,我們緬懷先生,最敬重的是她的什麼?淡泊名利 與世無爭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 我的恩師釋永信
    無論是協助行正長老處理寺院內外事務,還是22歲時接任少林寺寺務管理委員會主任,亦或是住持少林寺,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恩師都憑著自己的睿智與正氣一一化解。聽寺裡的老人們說,恩師在整修少林寺殿宇、少林景區整治拆遷時,碰到過很多釘子,但他從未有過退縮與放棄,只會迎難而上,全力去化解矛盾,排解難題。
  • 李國興:永遠懷念我的恩師羅豪才教授
    驚聞恩師溘然長逝,最初是難以接受,然後是巨慟莫名!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和恩師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
  • 百味年華客戶深情講述:恩師是我的引路人
    在百味年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眾多圖書中,記錄恩師之情的不在少數。近期正在製作當中的田先生個人文集《邊鼓集》,也滿懷深情地表達了對恩師的懷念和感激。1949年,17歲的田先生在失學多年後,在其七姑母的幫助下到已經解放的濟南求學,考入華東大學附屬中學。田先生深知學習機會來之不易,除了學好功課外,還積極參加校內活動,爭取加入共青團組織,並積極撰寫詩文給校牆報投稿。其中一篇反映解放區新農村生活的詩歌在校牆報刊出後,受到了校長的注意。
  • 半個娛樂圈悲痛送別謝園,黃磊不舍恩師,宋丹丹陳凱歌悼文惹淚目
    出於尊重謝園的意願吧,謝園昔日圈內好友及學生,改為在網上對謝園及其太太邱悅致以深切哀悼及慰問此外,曾師從謝園門下的孫茜、邢佳棟、張靜初、左小青、李靜、何珺等人也陸續發文,痛心疾首深感惋惜,緬懷曾經的授業恩師
  • 慈母般的恩師陸欽信先生
    我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拜入陸欽信先生門下,學習和聲及作曲,近一個甲子的師生情誼融入血脈,形同家人,她是我如慈母般的恩師,沒齒難忘。我在她門下打下紮實的和聲基礎,成為日後進階樂壇的終極力量之一。無論是種種原因的失學停課,還是拓展藝術建樹的創意前行……我都受益於陸系和聲的基石效應,她拱衛了上音的重要傳承,成為附中作曲科的鎮山之寶,輔佐了好幾代人的茁壯成長,她是這個作曲家搖籃邊的守護女神。我十六歲時所作的鋼琴組曲《林中生靈之歌》(「金絲猴之舞」、「大象漫步」和「雄獅」……)是由陸先生改題後留下片段的最早期作品。
  • 我還沒說「謝謝」,您咋匆忙走了……一一深切懷念趙書友社長
    我得到噩耗後,悲痛不已。社長,我還沒有跟您說聲「謝謝」,你咋就走了呢?趙社長是我的老大哥,一直是我寫作的指導老師。 2019年春節後,我和韓春奎撰寫的村史《小韓莊》(家庭珍藏版)出版了。這極少的「限量版」除發給鄉親們外,我把手頭僅有的幾十本書,只送給了文友,尤其是文友圈裡的「前輩」。
  • 懷念受人景仰的傅治同先生
    懷念受人景仰的傅治同先生武岡人網:堂 棠當代詩壇泰鬥臧克家先生在詩中說:「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享年85歲的傅治同先生於本月15日走了,人走了,但「他還活著」,他的音容笑貌總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我雖然不是受傅教授面教過的正宗學生,但他的教誨,他的為人讓我終生難忘!
  • 我懷念的黃耀明先生 之 歌詞集錦
    《我懷念的黃耀明先生》黃耀明先生淡出公眾視野多年了。 在此,還是說黃耀明黃先生。我總在不經意間,就想起黃先生的很多歌。 很多喜歡的歌詞,於某段時間都可以當成唐詩宋詞來背。提起黃先生的歌,不得不提他和劉以達先生的組合「達明一派」——當時在港島轟動一時的組合。
  • 毛玲玲||惠風和暢,授人以漁——追憶恩師蘇惠漁先生
    惠風和暢,授人以漁                            —— 追憶恩師蘇惠漁先生       2019年6月6日,端午節前一天,我去醫院看望老師。我的內心一直感恩華政求學期間能夠得到這麼多老師的教導,當我北大博士畢業後執教於華政,成長為碩導、教授,我也總是力所能及地愛護學生,我想這正是因為我承繼了華政前輩老師們的師者情懷和育人精神。       百年修得同船渡,要修得師生緣,至少需要五百年吧。得遇恩師蘇惠漁先生,是我幸福美好的人生際遇。蒙老師不棄,一直把我當成女兒一般關愛、鼓勵。
  • 中國第一位電視節目女主持人沈力逝世,享年87歲,曾是趙忠祥恩師
    不僅如此,沈力老師還曾經是趙忠祥的恩師。所以說在之後,趙忠祥老師主持的節目也深受眾多觀眾的喜愛,而趙忠祥老師一直非常敬重沈力老師,採訪中喊誇沈力老師善良,為人和藹。沈力李老師去世之後,中國前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的妻子哈文也轉發沈力老師去世的消息,連發三個蠟燭,表情深切表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