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諾比》是HBO接棒《權力的遊戲》的劇集,上映之初就獲得了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如今這部美劇已經劇終,豆瓣9.6的終局成績已經說明了一切。
前陣子有很多網友反映豆瓣找不到這部美劇的資料,坊間一度傳出該劇因為題材敏感遭禁的說法,當然後來證實這都是假消息,要看到豆瓣相關《車諾比》的資料,需要登錄實名帳號。不過值得深思的一點是,一般情況下豆瓣的頁面即使不登錄也是可以正常顯示的。

雖然坊間因題材敏感遭到封禁的說法被闢謠,但翻開《車諾比》的豆瓣頁面,我們會發現很多討論被刪除。小酌很理解,由於涉及到一些諱莫如深的話題,豆瓣為自保屏蔽一些過激言論也在情理之中,至於此中緣由,見仁見智,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早有了自己的答案。
寫到這裡小酌心裡突然也有一絲不安,不知道我這篇解析會不會同樣石沉大海。

剛剛看完《車諾比》的最終集,本集通過瓦雷裡的證詞,層層遞進的揭開了劇中車諾比核電站爆炸的真相。當時的蘇聯政府的相關技術並不成熟,為了節約成本,暗自使用了不安全的技術,理由竟然是:何苦擔心根本不會發生的事?
正因為這樣不負責任的態度,車諾比最後用來救命的「AZ5」按鈕成了爆炸的導火索,最終導致30萬人流離失所,超過60萬救災人員受到輻射影響,烏克蘭與白俄羅斯2600平方公裡的隔離區需要整整800年才能恢復如初,到今天,我們還有770年要等待。

根據一些國際組織的統計,車諾比事件直接導致死亡的人數在4000到93000之間,而自1987年至今,官方雖然承認了當年車諾比事故存在技術缺陷的因素,但給出的傷亡數字仍然還是最初的31人。
看來不論是我們的「仇敵」還是「老大哥」,對於正視歷史這一塊,做的同樣是差強人意。

美劇《車諾比》的最後一集,科學家瓦雷裡問出了全劇的題眼:謊言的代價是什麼?
突然不合時宜的想起了春晚的一個小品,郭冬臨對媳婦說:你用謊言去遮蓋謊言,最終得到的一定是謊言。單獨個體的謊言況且能引起大風浪,當掌權者說起謊,後果必然不堪設想。
強大如蘇聯可以控制一時的輿論,封鎖消息,甚至抹殺掉一個人存在過的痕跡。或許,這對當時社會的安定有些許好處,但如此作為無疑是飲鴆止渴,逃避永遠不會解決問題,蘇聯「老大哥」最終的命運就是個例子。

如今廢棄的車諾比核電站依然豎立在隔離區,它的存在是給全人類的一個警鐘。在全球化如此發達的今天,人類早已經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一個謊言帶來的影響,很可能招致整個人類文明的毀滅。
當然,我們必須明白,HBO的《車諾比》本質上是一部電視劇,雖說劇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但我們也不能把它當做完全的現實,畢竟老美拍的片子,「老大哥」方面的形象一直不是很正面。

以上小酌所述的感慨,只是個人對這部劇中情節的感觸,大夥可別借古諷今的胡亂對號入座。我們當下所能肯定的現實只有一個:車諾比謊言帶來的的代價還在繼續。
你覺得怎樣才能避免美劇《車諾比》的發生?生活中的你承受過謊言的代價嗎?歡迎下方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影視小酌幫你告別片荒,了解更多不為人知的影視資訊,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