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色字體☝ 關注潘家文 謝謝您的關注,謝謝您的分享!
《赤壁懷古》裡寫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這個「當年」,有兩個解釋:一是「過去某一時間」,一是「正當年華,指身強力壯的時期」。哪個意思更合理些?
講作「正當年華」,要好些。
如果只是個表示時間的狀語,「公瑾」二字,似乎就是多餘的,直接說「遙想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就好。跟辛棄疾的句子「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一樣,「當年」就是「那一年」,只是個虛詞。
講作「正當年華」,就有了動作意味,陳述的對象是「公瑾」,強調了他的年輕。不然,遙想公瑾那一年啊,小喬剛嫁過來——陳述對象似乎變成小喬了。
與之相關的,不少人講「小喬初嫁了」,說是「以美人襯英雄」。這個也不太準確。如果寫美人之美,寫美人如何傾慕周瑜,還勉強說得過去,為何單寫「小喬初嫁了」,突出時間呢?好像這句,才應該是表示時間的狀語。
當年,是動作,突出強調周瑜的年輕,正當年華。小喬初嫁了,是補充說明周瑜的年輕——小喬才嫁過來沒多久。
最重要的是,只有突出周瑜的年輕,正當年華,才照應得了後文蘇軾的悲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蘇軾為什麼想到周瑜?蘇軾眼中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他看不到周瑜的智謀算計,忽略掉周瑜抗曹的艱辛,也不管孫劉聯軍的內部矛盾,他寫出來的周瑜,概括起來,就一句話:他怎麼那麼年輕,那麼輕鬆灑脫,就創下了千古傳誦的功業啊!
各位讀讀,看是不是。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