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言歷史:從聖心會修道院到上海社會科學院

2020-12-28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建築設計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摩登時代。西方建築師鄔達克、賚安等紛紛在上海成立建築設計事務所,留下了許多標誌性的建築設計作品,令上海成為中國現代建築的搖籃。現由上海社科院和向明中學共同使用的原上海聖心會修道院建築(淮海中路622弄7號),正是箇中翹楚。在這幢經典建築裡,上海聖心會修道院用短短11年的時間,建立了從幼稚園到大學的完備教育體系,其速度之快,堪稱傳奇;新中國成立後,這幢建築又見證了上海社會科學院等機構的演變、發展。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成立60周年之際,我們特意刊發此文,以資紀念。

賚安與鄔達克的跨時空對話

1914年,法租界進行了最後一次擴張,今重慶中路和重慶南路以西地區被劃入法租界範圍,成為法租界西區,後發展為中央區。與此同時,法租界的房地產開發進入繁榮期。法租界當局對這一地區高度重視,制定了《整頓及美化法租界計劃》,對不同區域的適建建築做出規定。這使西區逐漸發展成為上海的大型高級住宅區,高級花園住宅、公寓大樓、新式裡弄、舊式裡弄等各式建築星羅棋布。

1926年,應上海耶穌會的盛情邀約,聖心會準備在中國上海設立它在全世界的第151座修道院。經法租界公董局推薦,由來自法國的賚安洋行負責建築設計。賚安是推動上海成為中國現代建築搖籃的重要先驅之一。他與鄔達克於1918年、1920年先後來到上海。1924年,賚安和保羅·韋西埃創立「賚安洋行」;1934年,亞瑟·克魯茲加入。自此,這三位建築師名字的首字母縮寫「LVK」就出現在不少上海老建築上。賚安洋行早期的作品風格多變,涉及巴洛克、法國文藝復興等風格,建築外觀精美、細節華麗。高安路77號花園洋房和陝西南路上的法國球場總會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鄭時齡說:「賚安洋行設計的住宅作品,每件都堪稱精品。一以貫之的現代風格,逐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我們現在的住宅設計有借鑑意義。」最難得的是,賚安洋行堅持固定風格,保持了建築師的獨立性。

據後來擔任上海聖心會修道院院長的能理(ConchitaNourry )回憶:1926年7月初,賚安洋行的兩位法國人和他們一起考察了霞飛路(今淮海中路)、蒲石路(今長樂路)、聖母院路(今瑞金一路)間一塊約3萬平方米的「沼澤地」,與上海耶穌會共同商討建築設計方案,並決定立即動工,爭取在冬天到來之前完成建築外立面,冬天進行內部施工。但是,由於上海地質鬆軟,賚安洋行的設計方案橫向跨度又特別長,易導致不均勻沉降,必須抬高地基,這就需要打2000個木樁。因此,聖心會房屋的建造沒有計劃中順利,直至1927年3月15日才舉行破土動工儀式,1928年春竣工。

蒲石路(今長樂路)、聖母院路(今瑞金一路)口景象

新落成的上海聖心會修道院,採用當時最時髦的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結構上採用了先進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玻璃窗和磚砌!。在統長的屋頂女兒牆和「亭子」的退臺處理上,都採用了裝飾性極強的手法,使這一龐大體量的建築物體現出精緻的一面,可謂上海近代建築設計的一個典範。

1928年5月24日,聖心會為建築祈福。次日,舉行了盛大的建築落成儀式與開放儀式。這是聖心會在亞洲第二座、中國第一座修道院,標誌著聖心會中國基地的正式建立。這幢房屋是修道院修女生活、修行的地方。一樓設有教堂,每天的早晚彌撒、新教徒的受洗儀式等重要活動都在這裡進行。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以下簡稱震旦女大)及其附屬中學,在其校舍尚未建成時和日軍佔領校舍時,曾把臨時教室設在這所修道院的一樓。

1928年前,這一帶的大型公共建築不多,此建築的落成,無論規模還是高度,都相當有分量。站在統長的露臺上眺望,老上海的風景盡收眼底。建築前的空地有一座精緻、美麗的大花園,四季鮮花盛開,樹木蔥鬱,空氣清新。大門開在繁華的霞飛路上,步入院內,有鬧中取靜的感覺。

上海聖心修道院屋頂露臺

10年後,為擴大教會事業,上海聖心會修道院決定在老建筑西首增建一所新建築,由聖心會修道院創辦的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及其附屬中學合用。這次,修道院邀請了與賚安齊名的上海灘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起初,鄔達克設計了一座哥德式建築,與他之前的作品中西女塾(現市三女中)異曲同工。但後來他調整方案,設計了一座純粹現代風格的教學樓,又和他同時期的另一傑作「綠房子」有很多相似之處,無論外立面還是內牆的設計,出現了很多的弧形和曲線。鄔達克新樓的平面為U形,開口向南,與賚安洋行設計的舊樓呈垂直分布,並且在三樓相連結,猶如修道院的翅膀,雖建造時間前後相差達10年之久,卻渾然一體,毫無違和感。

1939年4月29日,新樓舉行落成典禮,《申報》還對此進行報導:「校舍式樣作U字形,東端為大禮堂,可容一千人,並有演劇臺設備;中部及西端共分四層,上層為寄宿舍,每舍容四人,均有冷熱水管及水汀設備;三層為中學部教室;二層為大學部教室及化學物理生物實驗室、學生接待室、教員休息室等;下層為飯堂、圖書室、衣帽室、辦公室及家政實驗室等。其設備之周詳,布置之精緻,當為滬上所罕見。」

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大禮堂

首任院長能理開創上海女子教育事業

能理,法國人,1881年出生於西班牙穆爾西亞。四歲時,父親去世。隨母回到法國,就讀於聖心會學校。1900年,申請加入聖心會。1904年,澳大利亞修女薩蒙(Amelie Salmon)到歐洲開會時,把她帶到雪梨。1912年,被派往亞洲的第一座修道院——日本聖心會修道院。1917年,榮升為院長助理,協助亞洲分會會長、院長瑪琍·謝爾頓(Mary Sheldon),承擔療養所主管、教堂看守、財務等工作。

1925年9月12日,應上海耶穌會會長山宗泰(Eugène Beaucé)邀請,經聖心會羅馬母院院長批准,能理陪同瑪琍從東京出發,5天後到達上海,入住於孟鬥班路(今四川南路)的拯亡會修道院。山宗泰神父帶兩人參觀了耶穌會和拯亡會在上海創辦的工廠、學校、教堂,重點考察了江南教區準備撥給上海聖心會建設修道院的地皮。25日,雙方即籤署《聖心會修女與江南教會間關於契約草案之變更》,約定將這塊土地的所有權交給聖心會,並由法籍建築師建造修道院,建築費用由教會墊付,待聖心會具備經濟能力時再行償還。

1926年6月29日至7月3日,瑪琍和能理再次來滬。這次她們在霞飛路租了兩間房子,作為住宿地和修道院建好前聖心會在上海的駐地。

為表示對上海聖心會的支持,瑪琍向羅馬母院推薦得力助手能理為上海聖心會修道院首任院長,得到羅馬

總會贊同。上海耶穌會也很高興,因為能理也是法國人,修道院又設在法租界,這為今後三方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院舍、人員都是未知數的前提下受命為院長,能理的壓力可想而知。好在忍耐是修女的基本功。她一方面寫信給羅馬母院要人,另一方面積極籌備院舍建造。1926年9月15日,能理和5位修女在霞飛路的出租屋內舉行了上海聖心會成立儀式。

作為傳教手段,聖心會所到之處都要創辦學校。上海聖心會成立的第二天,能理就帶領修女接辦了拯亡會的外僑小學,並接受報名。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上海聖心會步入發展快車道。1932年創辦聖心小學。1937年創辦天主教會在中國的第一所女子大學——震旦女大。1938年創辦震旦女中,還附設有幼稚園、暑期補習班、夜校等。其發展速度之快,體系之完備,在上海各修會中首屈一指。

能理親自擔任震旦女大、震旦女中的院長、校長職務。日常工作中,她特別善於協調各種關係。例如,每年向法租界公董局申請減免土地稅和租賃稅,以節約經費。1943年,法租界公董局減免震旦女大全部的租賃稅達8883美元。在聖心會集中營時期,能理的法國籍身份為她贏得了自由活動的權利。她充分利用這一身份,與日軍斡旋,爭取到上海聖心會的7位修女可以自由活動,其他修女照常授課,以緩解教師力量的緊張,確保所辦學校的正常運轉。

上海聖心會修道院和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建築渾然一體

然而,就在抗戰即將迎來勝利的前夕,1945年1月28日生日當天,能理卻因患心臟病而病倒了。5月31日,她永遠離開了畢生所獻身的傳教和教育事業。6月2日,上海聖心會在集中營裡為她舉行了簡單的葬禮。

能理是上海聖心會修道院創始人,她建起了從僅有一所小學發展到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完備教育體系,是早期上海女子教育事業的功臣。

修道院學校裡笑眯眯的嬤嬤們

上海聖心會在滬期間,先後有修女86人。其中中國籍修女26人;外籍修女60人,分別來自13個國家。外籍修女的流動性不強,一旦來滬,沒有特殊原因,一般都會堅守,50%左右的修女在滬服務時間長達10年以上。她們多服務於修道院創辦的教育機構。雖然聖心會所辦教育機構都須按照國民政府規定由中國人出任校長,但每所學校都派駐修女主管學校各項事務。

上海聖心會的修女

據震旦女大的一位學生回憶:「聖心會專門搞教學,學問好的嬤嬤會出來上課。嬤嬤很客氣,總是笑眯眯,學生的中國名字叫不出來,就叫我們號碼……她們等級很嚴:專門打蠟地板的,我們叫她姐姐(sister);學問好的,我們稱她們為媽媽(mother);總管學校各種教育事務的,叫大嬤嬤(reaved mother)。整個修道院只有一個大嬤嬤。我剛進去時,大嬤嬤是能理嬤嬤,她不常來學校,她一旦出來,別的嬤嬤都鞠躬問好。」

震旦女中的一位學生,耄耋之年仍然對老師杜嬤嬤(Marie d』Huart)的上課情形記憶猶新:「印象最深的是初一時教我們法語的杜嬤嬤。在上第一課時,她看著我們這些小女孩,藍眼睛裡透出驚喜的目光。點名時,因中國人的姓名拗口,她就用法語叫我們的學號:un,deux,trois……被叫到的同學就站起來回答『present』,同時注意數字的正確讀音。當叫到32號(trente-deux)時,突然哄堂大笑,無法停下來。原來,32號同學圓圓的臉蛋很像一個『湯糰』,和『32』的法語發音很相近。這名同學來自北方,不知道『湯糰』與數字32的法語發音同音,被笑得呆若木雞,杜嬤嬤更是覺得莫名其妙。」

楊絳姐姐背著父親受洗當修女

唐樹德嬤嬤是震旦女大自始至終的教務長,女大的老師和學生都對她印象甚好。據曾在震旦女大擔任英語教師的楊絳回憶:「『方凳媽媽』(Thornton的諧音)也很欣賞和喜歡阿必(楊必)。1947年『方凳媽媽』到北平開會,知道阿必嚮往清華大學,也知道她有親戚當時在清華任職,便告訴阿必可帶她北去,有買飛機票等方便。阿必不錯失時機,隨『方凳媽媽』到了北平,並留在清華外文系當了一年助教,然後如約回震旦教課。」唐樹德的助教曾憲玲說:「唐嬤嬤很能幹,是教務長,管整個學校,還上幾門課。現代婦女必須她自己教,是必修課。她覺得作為女人,要懂得禮儀,有禮貌,所以每個人都得上。她還教心理學、英國文學。我做她助教,每堂課都去聽。」

上海聖心會不強迫學生入教,所辦教育機構中,教徒比例相較其他教會學校而言,不是很高。發展中國籍修女速度更為緩慢,直到1939年,才有3位中國籍修女加入,至1949年5月8日,共計發展中國籍修女26人。據震旦女大學生回憶:「聖心會裡中國嬤嬤不多,勢力很弱。我的同學中也有信教的,她們平時不對同學們宣傳教義。學生想信教就自己去聽道理課,覺得感興趣了,再申請入教。我在有一年的聖誕節前夜參加她們的半夜彌撒,教堂布置得很輝煌。」

上海聖心會修道院內部教堂

上海聖心會發展的中國籍修女大多來自震旦女大,也有其他機構介紹來的。與外籍修女一樣,入會後也在其創辦的教育機構服務。據聖心會文獻記載:「第一個入會的中國籍候選人來自上海郊區農村的天主教家庭,父親遠在新加坡,不照顧國內的妻兒。另外一個也是來自上海的農村,家裡原本擁有土地,父親因吸食鴉片致死,家道中落,她入會前在方濟各醫院工作。」另外,據同學們回憶:「同學、老師中也有嬤嬤。有一個姓劉的嬤嬤,專門到這裡念書,穿便裝。還有一個同學,思想進步,在畢業時加入聖心會,後來去了日本,她的妹妹也在我們學校念書,我們本是很好的朋友,做嬤嬤後,就不怎麼來往了。一個女的體育老師也加入聖心會做嬤嬤了。」

楊絳的大姐姐楊壽康原在修道院隔壁的啟明中學當教師,她篤信天主教,一心想加入聖心會。父親楊蔭杭對此堅決反對,但父親去世後,她還是加入了聖心會做修女。據楊絳撰文回憶:「大姐姐在爸爸生前就鬧著要當修女,背著爸爸受了洗禮,爸爸去世後,大姐姐當修女了。她當修女時,就在震旦女校管圖書館。後來隨教會出國。但她畢竟太自大了,受不了一點委屈,以後又還俗了。帶入教會的衣服、金條等,全部如數歸還了她。」

楊壽康

中國籍修女離開中國大陸後,分別前往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以及臺灣地區的聖心會學校工作。其中在日本6人,在臺灣6人,這與她們的背景文化有關,易於適應。

上海解放後,外僑相繼離滬。1949年下半年起,上海聖心會修女先後離開上海,所辦教育機構由新生政權接管。1951年9月26日,上海宗教事務局關閉聖心會修道院。1952年至1977年間,上海聖心會修道院主樓由上海市委黨校所用。1978年9月,上海社會科學院遷入。1982年,上海社科院對大樓進行改擴建,增至五層,至今建築主體保護完好。震旦女大、震旦女中的校舍由震旦附中使用。1952年9月25日,震旦附中易名向明中學,沿用至今。

震旦女子文理學院舊址(向明中學)

……

本文選自《上海灘》雜誌2018年第10期

相關焦點

  • 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古巴建交60周年」學術研討會
    近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與古巴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聯合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基金會支持的「中國古巴建交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滬召開。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德忠和古巴共和國駐華大使卡洛斯·米格爾·佩雷拉·埃爾南德斯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方法》成果發布暨非遺圖譜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行
    (記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3日,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指導和支持下,上海社會科學院民俗與非遺研究中心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宣傳部科研成果傳播辦公室協辦的「圖的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成果發布暨非遺圖譜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召開。
  • 敬禮耶穌聖心的12個許諾!(圖解)
    但是,到了公元十七世紀,產生了反對耶穌最頑強的敵人,竟敢直接攻擊他的聖心,把他說成一個嚴峻的法官,應該為人所畏懼,而非受人的敬愛。 於是耶穌願意為他仁愛和慈悲的權利辯護,顯現於聖女瑪加利大,給她顯露自己的聖心,冒著愛的火焰,上面有一個十字架,四周則有尖刺,被長矛所刺透,並對她說:「看!這個心這樣愛了人,卻這樣不為人所愛!」耶穌的這些話,說明了這個敬禮的對象。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來自主辦單位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暨南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中央電視臺等二十餘所科研院校、新聞媒體的五十餘位專家學者和博士、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此次論壇。
  • 上海最寧靜的馬路上,有棟西班牙風格的建築,取了個修道院的名字
    復興路是舊租界的主要馬路,道路兩旁留下的都是充滿著異國風味的房子,閱盡滄桑的復興路上積澱了豐厚的歷史,許多文人墨客和藝術大家曾聚居於此,他們所帶來的文化氣息使復興路的品味始終不俗,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在這條路上追尋到他們流存的足跡。
  • 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
    2020年11月28-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理論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2020年度工作會議,會議的主題為「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史學理論體系」。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商務印書館等多家高校和科研單位的3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會議。學者們圍繞會議主題做了精彩的報告,並就構建唯物史觀新的解釋體系、歷史理論研究的回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的關係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研討。
  •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在職博士
    二、學科優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於1978年,是我國第Ⅰ所人文社科類研究生院。作為我國人文和社會科學學科設置蕞完 整的一 流研究生院,依託中國社會科學院雄 厚的研究力量和教師資源,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已經發展成為一所集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健 全擁有6個教學研究部、40個教學院系的現代化研究生院。
  • 歷史倩影九:安國教區與德來會妹妹們的民國記憶,這些珍貴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
    點擊上面藍字慧言歷史妙語古關注這是一個賞心悅目、與眾不同的公眾號歷史倩影九:安國德來會妹妹們的民國記憶
  • 西方歷史:西方朝聖地之西方修道院
    小編今天帶大家暢遊歷史的海洋,探索過往的事件奧妙噢!馬德裡皇家赤足女修道院是國王查爾斯一世和她的妻子葡萄牙的伊莎貝拉的住所,1535年他們的女兒胡安娜出生在這裡。在胡安娜的丈夫葡萄牙王子死後,1557年胡安娜把這裡變成貧苦人的克萊爾修道院。
  • 日本聖心醫療美容,凍齡美顏實現專家
    而日本最具影響力的醫療美容機構—聖心醫療美容醫院,更是寶藏男孩中底蘊最豐厚的一個。相較於韓國的善於宣傳,日本確幸是一個低調踏實的實力派。事實上,日本是亞洲施行美容外科手術最早的國家,手術量為世界第三,更是探索創新的科研派,許多當下流行的項目正是日本醫生確立的,整體實力甩了韓國不止一個身位。
  • 聖心醫療美容醫院解析:強生魚骨線雕能維持多久?
    這只是初次審核通過,後面還有為期半年的考察階段,但凡在半年內患者術後效果不理想,或是出現其他不良反應,聖心醫療美容醫院都不會再繼續採用。上海聖心的特別診療院也是嚴格按照日本聖心的要求去執行的。而且切割會破壞線體的完整性,使得線體的韌性不夠,容易斷裂。
  • 中國社會科學院馮時: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
    >主題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主講人馮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擔任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等職。研究領域為古文字學與天文考古學、旁治商周考古學、先秦史、天文年代學、歷史文獻學、民族古文字學、古代思想史和科技史。出版學術著作12部,發表論文240餘篇,主編《金文文獻集成》。
  • 義大利米蘭聖心大學2021/22學年課程開放申請!
    義大利聖心大學建校於1921年,主校區位於國際時尚和文化之都米蘭,是義大利頂級高校。大學由農學院、經濟學院、法律學院、人文與哲學學院、醫學院、心理學院、銀行、金融和保險學院、教育學院、語言學院、數學、物理與自然科學學院、政治和社會學院等學術單位組成。
  •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周弘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周弘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5.05 星期五 人物簡介    周弘,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副主任。主要從事國際問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歐洲福利國家、歐洲社會文化、對外援助。
  • 我校林琿教授當選為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近日,英國社會科學院公布了新晉院士(Fellow of th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United Kingdom)名單,我校林琿教授成功入選,是今年中國內地高校唯一上榜的學者。
  • 太原理工大學與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籤署項目合作協議
    近日,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鄴城考古所、山東大學代表在邯鄲市峰峰礦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下屬的響堂山石窟管理處籤署《響堂山石窟考古》合作協議。邯鄲市峰峰礦區副區長王軍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李崇峰教授、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趙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何利群博士、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代表出席儀式,邯鄲市峰峰礦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和各方項目相關人員參加了籤約儀式。儀式由邯鄲市峰峰礦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柴鳳翔主持。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舉辦
    2020年11月28-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與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省民國史研究中心合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魏兵兵《公道與權力: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上海公共租界的華洋政治》,討論一戰後上海公共租界華人要求參政權的政治運動,認為華人為求「公道」待遇而要求參與市政管理之權,工部局為維護自身權力而拒絕納入華人代表,這導致1920年代前期上海公共租界華洋關係漸趨緊張,成為五卅運動爆發的重要遠因。
  • 青年大作為 奮進新時代 2020年廣州社會科學院青年課題評審會順利...
    12月24日上午,「2020年廣州社會科學院青年課題研究報告結項評審會」在廣州召開。今年參評的青年課題主題涉及廣州老年人醫養政策、「支部建在抗疫線上」的新時代價值、廣州在全球經濟網絡中的提升策略、汽車產業發展、產業供應鏈等熱點話題。經過緊張有序的課題匯報和答辯等環節。9項青年課題全部通過結項評審。今年青年課題的主要特點是結合當下緊扣實際問題,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研和數據分析。
  • 修道院啤酒
    Trappist beer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修道院啤酒,生產這些啤酒的修道院皆為國際Trappist協會(The International Trappist Association, ITA)成員。因此Abbey beer應該翻譯為"有修道院風格的啤酒"。
  • 廣州必到打卡景點:石室聖心大教堂,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堂
    大家好,這裡是途酷之旅,給大家介紹一個來廣州必來的打卡景點: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廣州市區中心的一德路,周圍是海味乾貨市場和精品小商品市場。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建於1863年至1888年,歷時25年落成,至今有130多年的歷史。石室聖心大教堂的創建人是法國傳教士明稽章。他曾回法覲見法皇拿破崙三世,得50萬法郎專款。聖心大教堂土動工在1861年8月26日,並在1863年12月8日舉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禮。明稽章還專門從羅馬和耶路撒冷運來泥土一公斤,表達天主教創立於東方之耶路撒冷,興起於西方之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