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碼頭鋪鎮:「村」民合作齊致富,產業扶貧顯真效

2021-01-09 法周融媒

「現在黨的政策真是好啊,咱們老百姓跟著享福嘍!」明亮的會議室裡熱鬧非凡,只見一個個農民臉上掛著笑容,正在高聲交談;一疊疊紅鈔票整整齊齊的擺放在桌子上,散發著幸福的光芒。

分紅現場

這裡是澧縣碼頭鋪鎮楊家灣村的村部會議室。9月19日,會議室裡正在召開一場合作社分紅現場會,參加本次分紅現場會的有縣工商聯副主席王忠武、碼頭鋪鎮扶貧辦領導、楊家灣村部分村幹部和該村農戶126戶375人,現場發放現金80250元,戶均分紅六百多元。

碼頭鋪鎮地處偏遠山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少平原,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是澧縣的重點貧困鄉鎮之一。

合作社養殖基地一角(左一為符兵)

2015年,楊家灣村一位名叫符兵的年輕人,剛從大學畢業,毅然決定回到老家,運用自己的所學、所見,選擇「農戶+基地+合作社+電商公司」的經營模式,成立了澧縣煜煒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一方面開始規模養殖土雞;另一方面把附近村裡的養殖戶組織起來,實行統一發放生產資料、統一養殖技術規程,統一防疫、統一品牌銷售。在經營過程中,該合作社根據市場行情的高低,對社員的產品採取市場價收購或保護價收購,以確保養殖戶的收益。慢慢的,村民從不理解、怕受騙、怕滯銷到一個個積極響應,最後都紛紛加入到了煜煒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

充滿活力的羊群

同時,合作社還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盤活農村農副產品市場。山區村居山林資源豐富,部分村民有養羊的習慣,可是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羊肉賣不出好價錢;山裡出產的地木耳、山竹筍、野生獼猴桃、八月瓜、野生茶油、叢菌等,雖然品質好,但也賣不出好價。該合作社將村民的這些農副產品以高於當地市場價的價格收購,再通過網絡銷售,不僅保護了農戶的利益,還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效緩解了山區農產品賣難問題。

澧縣煜煒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是成功的,自成立以來,社員覆蓋了周邊 7 個村30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6戶375人、殘疾人100餘人,通過產業帶動和務工收入,合作社已幫助 50個殘疾貧困戶脫貧。合作社理事長符兵,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農民,始終不忘創業與創新,他一手抓種植、養殖基礎產業發展,一手抓電子商務,解決了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問題。同時他還是楊家灣村的一名村幹部,利用「村委員+合作社+農民」三方合作的模式,讓三方不僅取得了經濟上的收穫,還加深了相互之間的感情聯絡,提升了廣大農戶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符兵說:「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何時出發。生在農村,選擇農村創業,帶領鄉親致富,在農村實現人生價值,我們一直在堅持。」(戴海軍)

相關焦點

  • 澧縣碼頭鋪鎮中心衛生院護士長胡博琦:全力以赴 「疫」戰到底
    1月28日,農曆正月初四,澧縣碼頭鋪鎮中心衛生院接到上級部門的緊急通知,急需派遣一名護士赴縣隔離留觀醫院—澧南鎮衛生院支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救治工作,即刻啟程。當時,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醫院護理人手非常緊張,當院領導正在犯難的時候,剛下夜班的護士長胡博琦同志趕到了醫院,帶來了自己的隨身行李,主動請纓趕赴一線。
  • 石康鎮創新扶貧車間「管理費模式」 村、企產業合作給鄉村振興注入...
    豹狸村這間扶貧車間表面上和其他地方的並無兩樣,但實際上,它是石康鎮在全市首創的村、企產業合作「管理費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僅今年2月19日至2月底,該扶貧車間就向村民發放了4萬元工資
  • 水利扶貧顯成效,這個海邊貧困村長出了致富果
    水利扶貧顯成效,這個海邊貧困村長出了致富果金羊網  作者:李志文  2020-07-26 因番石榴種植能給村民帶來工作崗位和穩定收入,小小的綠色果實還成了村民口中的「致富果」。
  • 板繞村產業扶貧助農增收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產業扶貧故事》
    板繞村產業扶貧助農增收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產業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21-01-18 10:18:02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全國遴選產業脫貧典型和產業幫扶典型
  • 「一村一品」奔小康 | 白竹村:交通+扶貧 為鄉村發展鋪下康莊大道
    「一村一品」奔小康 | 白竹村:交通+扶貧 為鄉村發展鋪下康莊大道 2020-11-05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澧縣甘溪灘鎮蘆茅村鄉村醫生孫際平:不畏病毒,無私奉獻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澧縣甘溪灘鎮16名鄉村醫生緊緊圍繞這一中心工作,舍小家為大家,取消春節休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蘆茅村鄉村醫生孫際平,針對本村的密切接觸患者實行嚴格管控,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歡快的「小雞苗」帶來致富新希望 行唐縣因地制宜抓好產業扶貧
    原標題:歡快的「小雞苗」帶來致富新希望 行唐縣因地制宜抓好產業扶貧   一隻只小雞從生產線上傳送過去,分揀員把公母雞分揀出來,然後對雛雞進行紅外線斷喙和免疫注射
  •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大同區雙榆樹鄉向陽村、雙勝村和沙家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堅持以產業扶貧為主攻方向,克服重重難關,再造發展優勢,培植增收產業,真正實現以「技」富民。授創收「技」能為扶持精準扶貧戶發展至少一項致富產業,駐村扶貧工作隊堅持科技興農理念,多措並舉提高生產水平。引項目、抓生產。
  • 新鄭市觀音寺鎮林莊村:「菊花臺」美了遊客 富了鄉民
    該村(陘山菊花臺)產業融合試驗項目不僅是觀音寺鎮的重點精準扶貧項目,也已發展成為新鄭市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菊花不言,下自成蹊。前些年,這裡還鮮有訪客。隨著菊花種植規模的擴大,去年秋後,林莊菊花的大名口口相傳不脛而走。特別是國慶長假前後,這裡一時間「人滿為患」,最高峰一天接待遊客兩萬餘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林莊村因勢利導,順勢發展成為「陘山菊花臺」特色景區。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餘慶縣構皮灘鎮齊...
    在全體扶貧幹部、社會力量和貧困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老百姓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當看著大家臉上的笑容,我的心裡也由衷高興,也感謝這麼多年來我身後的扶貧人。在扶貧路上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2018年我剛從部隊到地方工作,憑著自己剛回來的一腔熱血和在部隊那種韌勁,投入到扶貧工作這個大群體,第一站就被分到我縣最邊緣的獅山村,我始終牢記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做任何事都要對得起群眾的信任,記憶最深刻的是由於工作勞累,最後暈倒在路邊。後來因為工作原因主動向組織申請到齊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民樂:發展產業促增收 藥香鋪滿致富路
    、激發群眾增收致富內生動力的有力抓手,引導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積極參與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促進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為群眾長遠發展、持續發展打好堅實產業基礎。  走進民樂縣民聯鎮舜琴家庭農場,滿地修剪、清洗後的黃芪映入眼帘,四處瀰漫著沁人的藥香,工人們正忙著在院落內修剪黃芪,忙的熱火朝天。
  • 整鎮推進,做大做強!雲浮交出產業扶貧亮眼成績單
    雲浮市新興縣溫氏扶貧養殖小區。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後,雲浮市在大量調查研究後發現,發展扶貧產業以縣統籌推進,範圍太廣,操作難度較大;以村統籌推進,範圍太窄,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以鎮統籌推進,一鎮一業,則比較適中。
  • 廣西北流:打好產業扶貧「組合拳」 凝聚脫貧致富「眾合力」
    二是精準定位,提高產業覆蓋率。「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是北流市一直以來堅持的要求,按照「5+2」產業發展規劃,圍繞優質稻、荔枝、百香果、柑橘、雞五大主導產業,葉菜類、豬兩個骨幹特色產業,因戶施策,精準扶持,著力建立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努力擴大產業扶貧精準覆蓋面。
  • 鄧州市小楊營鎮:「黨建+」夯實扶貧之基 助力脫貧攻堅
    「黨建+產業」 凝聚優勢資源據悉,為鞏固脫貧成果,整合優勢資源,壯大特色產業,孫莊村跨區域、跨行業成立村特色產業發展聯合黨小組,成員來自村兩委成員、合作社負責人、種植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等。在該鎮黨委政府和村特色產業發展聯合黨小組的協調下,2020年4月以來,四民養殖合作社與本村及周邊村60餘戶貧困戶籤訂了肉鵝養殖合同,免費給每戶發放鵝苗50隻,貧困戶飼養75天左右成為商品鵝後,合作社負責回購。四民養殖合作社採取「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目前已累計發放了4批鵝苗,帶貧效果明顯。按照計劃,合作社還將新增立體循環養殖,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 全力推進扶貧特色產業 銅梁高樓鎮讓貧困戶過上小康生活
    「這片檸檬基地2000畝,是鎮村引進業主建起的扶技產業。今天在檸模基地勞動的就有七八位建卡貧困戶,他們上班一天就100多元收入。」鎮扶貧辦公室主任劉小燕說。據了解,高樓鎮是銅梁偏遠農業鄉鎮,與合川、潼南連界。近年來,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全鎮110戶建卡貧團戶全部在2019年底摘掉了貧帽。
  • 開陽縣田衝村:種下「致富黃金果」唱響「產業興旺歌」
    產業扶貧作為成效最好、可持續最強、覆蓋面最廣的減貧舉措。田衝村憑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與資源稟賦,2020年以前,也相繼發展過辣椒、羊肚菌等產業項目,但由於市場風險的不可控、市場價格浮動較大,工人工資成本較高等原因,這些項目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產業扶貧是盤大棋,要下好這盤大棋並不容易,必須做到「一子落而滿盤活」。
  • 海口市產業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在三門坡鎮召開
    為推進產業扶貧工作及問題整改,提高貧困戶參與度和內生動力,總結交流產業扶貧工作經驗,探索產業發展新思路,鞏固脫貧成果,6月11日上午,海南省海口市產業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在瓊山區三門坡鎮召開。海口市政府副市長龍衛東,海南省扶貧辦副主任唐守兵,海口市扶貧辦主任吳優,海口市委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戰督查組組長梁崇忠,瓊山區委書記陳昊旻,瓊山區委組織部長、三門坡鎮脫貧攻堅大隊長段福生出席推進會。在現場參觀三門坡鎮的黑山羊產業扶貧項目、產業幫扶脫貧戶典型梁冬梅和觀摩鎮、村兩級扶貧產業臺帳和問題整改臺帳後,吳優主持召開了經驗交流座談會。
  • 踏出一條康莊大道——懷化市「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精彩畫面
    懷化市委副書記陳恢清介紹,在探索創新「四跟四走」產業扶貧中,懷化市首先在建優配強農村基層黨支部上著力,大力實施「雙培雙帶」「能人治村」工程,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按照「政治素質高、群眾威信高、致富能力強」的「兩高一強」標準,選拔「能人型」「致富型」「示範性」年輕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其中1694名致富能手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 【千企幫千村】內丘崗底村:小蘋果成就扶貧大產業
    當時的蘋果還不叫「富崗蘋果」,雖然品相不好,但看到村裡握有蘋果種植這一把「好牌」,退伍兵出身、擔任村「一把手」的楊雙牛就想做大蘋果產業,建起河北省第一家蘋果小鎮,並成立村辦企業河北富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村民和公司形成共同命運體,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同心合力發展蘋果產業。2019年,崗底村人均收入達到4.5萬元,成了太行山靠綠水青山起家的富裕村。
  • 湖北省316萬人受益「產業扶貧」
    今年8月8日,採摘人員在蘄春蘄艾·鄉裡易地扶貧搬遷後扶產業基地忙碌。這裡採用「基地+貧困戶+易遷戶」的經營模式,幫助易遷貧困戶脫貧增收。產業扶貧,脫貧攻堅「第一工程」,減貧脫貧的治本之策。來自全省產業扶貧視頻會的信息,我省37個貧困縣已形成54個扶貧主導產業,316萬人直接從產業發展中受益,實現由「扶生存」到「扶發展」的根本轉變。小掃帚發展成大產業11月10日,鄖西觀音鎮黃土梁村,恆達掃帚專業合作社內,貧困戶文廷山和村民們正加緊綑紮掃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