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發展產業促增收 藥香鋪滿致富路

2021-01-19 網易

2020-12-07 17:38:27 來源: 金張掖

舉報

  甘肅張掖網民樂訊 近年來,民樂縣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優勢,把中藥材產業發展作為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激發群眾增收致富內生動力的有力抓手,引導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積極參與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促進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為群眾長遠發展、持續發展打好堅實產業基礎。

  走進民樂縣民聯鎮舜琴家庭農場,滿地修剪、清洗後的黃芪映入眼帘,四處瀰漫著沁人的藥香,工人們正忙著在院落內修剪黃芪,忙的熱火朝天。民樂縣民聯鎮舜琴家庭農場負責人邵龍德告訴記者:「今年種植了450畝地的黃芪,收穫了320噸鮮貨(黃芪),好點的(黃芪)拉運到了廠子200多噸,剩餘就賣到隴西了,按照今年的黃芪(價格),給隴西人賣的時候最高是8.8-9.2元/公斤,銷售加工的黃芪切片,最好的一個品種現在定價是110元/公斤左右,按照加工的效益來看,還是挺好的。」

  據了解,邵龍德經過和四川成都藥材客商何昭全多年的合作,經過加工後的黃芪基本都銷往四川,多年的銷售得到了四川消費者的認可,民樂的黃芪,皮色好、藥材成分含量大等成為了黃芪在外地銷售的一大亮點。「我從2016年開始與民樂縣舜琴家庭農場邵龍德合作,我們合作的非常愉快,已經有10年的歷程了,我們從開始一步一步下來,黃芪的生產和種植各方面的技術得到了提升,(黃芪)品質不斷上升,贏得了顧客非常好的評價,生意也越來越紅火,民樂這個地方種植出來的黃芪品質非常好,我們互利共贏,希望我們的生意越做越大。」四川成都國際商貿城藥材銷售商何昭全說道。

  現如今,邵龍德從當初的收購、加工黃芪發展到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發展模式,種植規模逐年加大,收益及用工需求逐年增加,自成立扶貧車間以來,共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積極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民聯鎮河灣村村民汪立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邵論德)承包的地多,效益也好,對我們老人,外出打工也沒人要,我們在春種、夏鋤及冬天都有事情做了,我們老年人冬天過來剪黃芪,像我速度慢,一天至少也掙100元錢,在幹活的基礎上,(舜琴家庭農場)年齡不限,幹活工資也不欠,我們老人也達到我們的滿意和滿足了,幹活有地方幹,一起聊天,人家的關心照顧也很好,天氣冷了搭起帳篷,天氣熱了讓太陽曬上。」

  「種植基地+家庭農場+農戶」的生產運營模式,充分發揮了中藥材在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中的引領作用,不僅讓種植戶增加了收入,也為廣大農戶發展多元化農產品指明了方向。(李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紅花拓寬致富新路子,微波乾燥機煥發產業增收活力
    有著「紅色金子」美譽,且具有藥食同源價值的藏紅花、川紅花等紅花,在大健康產業推動下近幾年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現如今,紅花已成為一些地方帶動群眾增收的「致富花」,微波乾燥機也將持續發揮其功用,提升紅花幹製品相和品質,為產業注入源源不斷地增收動能。
  • 勤政公心贏公信 發展產業促增收 —尼西鄉新陽村村主任上吹批
    不僅如此,上吹批還帶動全村上下實現了村莊亮化和綠化,建設了村民活動室,推動人畜分離工作,進行「廁所革命」……發展產業才能脫貧致富對上吹批來說,僅僅服務好群眾是不夠的,長久的發展之計才能讓大家真正脫貧致富。但推動群眾增收致富並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7年的時光裡上吹批深有體會。
  •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2020-12-21 13:54:48 參與互動   四川廣安引入東部地區特色產業促增收
  • 密雲區不老屯鎮產業發展促增收
    密雲區不老屯鎮堅持將產業發展作為增收富民的關鍵著力點和主要突破口,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村級產業,為「農業強、農村美、村民富」提供持續有力的保障。大窩鋪村從2016年開始發展林下經濟,經過幾年的經驗摸索,逐漸形成了適合村裡發展的產業鏈條。村幹部賈成科說:「村裡現在有木耳、赤松茸,還有竹蓀、穀子好幾個品種,發展林下經濟吸收了村裡的富餘勞動力,帶動了村民增收,為脫低增收打下了基礎,也帶動了周邊村的村民來打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2021-01-1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信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轄區實際,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走出了具有信義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今天的「鄉村振興這一年」特別節目,我們就來看看信義街道的脫貧攻堅之路。渭南經開區信義街道下轄11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43個自然村,共有6659戶279950口人,耕地面積5.12萬畝,屬於典型的城鄉結合鎮辦。
  • 「昌」通增收路 採「吉」致富果
    昌吉學院工作隊駐村以來,堅持因地施策,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提高畜牧養殖技術、持續轉移勞動力,幫助村民走上了一條脫貧增收的幸福路。特色種植促增收駐村伊始,工作隊通過深入調研,廣泛徵求各方意見,決定以恰瑪古種植業為支點,完善基礎設施、規範標準生產、創新品牌營銷,促進村民增產增收。
  • 辛國榮在石灘鎮調研時強調 以產業發展帶動百姓增收致富
    辛國榮在石灘鎮調研近日,區委書記辛國榮前往石灘鎮調研鄉村振興及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展產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全力繪出生態美
  • 【決勝全面小康】張義鵬:穩就業強產業 防返貧促增收 紮實推進漫江...
    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精準開發扶貧公益崗位,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和村集體經濟項目,一面促增收、推進產業扶貧;一面穩收入、推進務工就業,讓貧困戶有了穩定可持續的增收致富產業。下面請張書記介紹一下池南區漫江村在穩就業強產業、防返貧促增收、抓基層黨建、樹文明風尚等方面的工作——主持人:張書記您好!
  • 【交通扶貧】交通打頭陣 產業強支撐 就業促增收
    黑水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腹心,是深度貧困地區,貧困點多、面廣、程度深、易反覆,交通滯後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黑水縣堅持交通打頭陣、產業強支撐、就業促增收,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黑水縣平均海拔3544米,面積4356平方公裡,轄3個鎮14個鄉123個村5個居委會,共6.2萬人。
  • 「產業村長」到崗 增收致富「有道」
    新華社貴陽6月30日電 題:「產業村長」到崗 增收致富「有道」新華社記者鄭明鴻、施錢貴「有『南山婆』訂單收購,我不擔心賣不出去,就希望不要有什麼天災,產量能高一些。」望著自家地裡的辣椒,66歲的羅德亮笑逐顏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家集鄉:濃濃藥香飄 藥農致富忙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家集鄉:濃濃藥香飄 藥農致富忙 2020-11-05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什裡風箏小鎮:風箏產業多元發展 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近年來,第什裡村以風箏為載體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特色小鎮,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更促進了經濟增長,帶動了農戶增收致富。為進一步帶動周邊村民增收,第什裡風箏小鎮從事風箏產業的農戶以大帶小,以點帶面,擴大規模。形成「加工廠—加工作坊—加工戶」的發展模式,通過規模較大的加工廠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加工作坊和加工戶參與進來,逐漸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化經營體系。這樣一來,不僅風箏產業規模擴大,產量增多,收入增加,而且提供了就業,帶動了農戶增收。
  • 「甜蜜」產業促脫貧 群眾喜領分紅款 中蜂養殖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甜蜜」產業促脫貧 群眾喜領分紅款 中蜂養殖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時間:2020
  • 武都角弓鎮:「小產業」託起脫貧增收大格局
    家家釀酒,戶戶種稻,全鎮「小產業」,人人促增收。近年來,武都區角弓鎮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堅持以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為目標,精準掌握村、戶實際和脫貧短板,因村制宜,因戶施策,在全鎮大力倡導發展釀酒、種稻、庭院經濟等小產業,託起了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大格局。
  • 黔西農商銀行:「小產業」鋪出致富路
    「我從十多二十年前就開始養殖,那時候大多數人只能貸幾百塊,他們就已經貸款2000元支持我發展了。」在自己努力和黔西農商銀行信貸支持下,羅澤勳從以前的小打小鬧100來只鴨子發展到今天的3個養殖場、近3萬隻鴨子。
  • 推進現代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百香果成福建致富果
    眼看著百香果變成農民的「致富果」「黃金果」,成為脫貧致富的「拳頭」產業。傅祥玉感慨萬千,百香果變成致富果,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自2017年以來,福建百香果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強。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省百香果種植面積達30萬畝,產量3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60億元人民幣。
  • 富錦市長安鎮:養殖「扶貧牛」 蹚出致富路
    本網訊(荀文文)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長安鎮積極培育扶貧產業項目,建立了「政府+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幫扶模式,帶動貧困群體增收。長安鎮通過扶持貧困戶養殖「扶貧牛」 ,蹚出了一條致富路,圓了貧困戶致富夢想。為保障貧困群體持續穩定增收。
  •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2020-06-29 0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和:科學布局特色產業體系 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通訊員 梁雲霞 楊軍祥近年來,西和縣堅持「因地制宜、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立足不同鄉(鎮)氣候特點、資源稟賦,按照「一主二輔」或「一主多輔」的規劃思路,緊盯貧困村、貧困人口,因地制宜地選擇效益高、推廣快、覆蓋面廣、市場前景好的優勢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