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夢花園、時光花園、信使(郵政)花園、星空花園......從外灘朝北跨過外白渡橋,往西沿河就是蘇州河的虹口段。今天,蘇州河虹口段用4個夢幻般的花園向市民打開了這個「最美河畔會客廳」的大門,全長約900米的虹口區北外灘北蘇州路濱河空間貫通提升工程完成改造,位於「一江一河」這條「城市項鍊」交匯處的蘇州河「最上海記憶」的地標性城市濱水空間,吸引人們「走過來」「坐下來」,舒適愜意地漫步河岸、坐享濱河風光和都市華美風貌。
圖說:俯瞰北外灘。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下同)
走過外白渡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藍夢花園,它背靠上海大廈,460平方米的廣場由原停車場和電力開關站拆除改建而成,依外白渡橋而設。廣場平臺採用米黃色花崗巖材質鋪裝,兩側綠化形狀如蝶,風幕花藝為屏,花園利用兩邊地形,形成了林下臺地花園,重現「林幽而見鹿、光穿而有影」的美妙景致。「blingbling」的亮片牆搭配花卉,遇風起舞,在冬日的暖陽下閃閃發亮。霧森裝置、星星藍燈、風幕花藝牆等則呈現出科技、藝術與生態的融合。在這個堪稱「最上海的觀景平臺」上,最具代表性的外白渡橋、上海大廈等老上海景觀與浦東陸家嘴的新上海景觀交相輝映,完美同框。
圖說:上海大廈。
時光花園位於寶麗嘉酒店區域,這裡有開闊的景觀視野,利用寶麗嘉休閒時尚的元素,構建了一個可感知的生活、生長、生境的時光花園。腳下印有外白渡橋、上海大廈、郵政大廈等景觀的井蓋充滿了「藝術範」,與優秀歷史建築呼應。這裡以酒店、驛站等休閒服務功能為特色,遊客在享受午後悠閒時光時可以啜茶靜待,赴一場花園盛約。再往西,就是郵政博物館區域,草坪上出現了「郵政綠」信筒、郵政自行車、報童、鴻雁座椅等雕塑,花園景觀追尋著讓人倍感親切的「郵件記憶」和郵政文化的印記,仿佛時空交匯。星空花園的靈感來源於梵谷的星空與河濱大樓的生活,以歷史民居建築為基底,整合還原歷史建築風貌,形成坡上花浪、牆上星空、地上銀河的美妙意境。
圖說:寶麗嘉酒店。
據悉,虹口蘇州河東起外白渡橋,西至河南北路,全長約900米,是黃浦江、蘇州河的交匯之處,也是黃浦江貫通空間與環蘇州河貫通空間的重要轉換節點。這裡沿線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林立,文化底蘊深厚。但原先濱河步道狹窄,貫通性差,停車場、碼頭辦公用房、變電站、水質監測等設施造成斷點,綠化景觀品質不高,沿岸構築物和防汛牆阻擋視線等問題都影響了濱河空間的景觀性和體驗感。虹口區結合蘇州河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以「開放、通達、令人嚮往的最美河畔會客廳」為願景,以「時尚、海派與歷史風貌相結合」為設計定位,實現「三貫通、三提升」的改造目標,即步廊、景觀、風貌貫通,防汛牆景觀、濱河步道環境、濱水建築風貌及周邊公共空間品質提升。
北蘇州路(虹口段)整體改造以建築為載體、以步道為串聯,突出「共享、通達、活力、融合」四個要素。虹口區積極協調市交通管理部門和沿線單位,實現了虹口北蘇州路(吳淞路以西)全面禁止機動車通行,沿河步廊拓展到3至5米,街道空間全線6至8米,還把道路空間還給慢行交通。同時通過各種措施打通斷點,把沿線所有的濱河空間都騰退出來。打通斷點後,虹口區實施了景觀提升工程,北蘇州路打造成「步行化、休閒態、全天候的共享街道」,街景綠化成為「有意境、易親近、可停留的客廳花園」。柏油路面改為彈格石拼花路面,與北側人行道和建築立面自然銜接起來,市民能夠暢通無阻地沿河漫步,360°全方位感受蘇州河的濱水魅力。同時,立足沿線豐富的歷史風貌資源,傳承和展現歷史文化內涵,構建「一岸四段」的和諧美景,四大風貌特色路段集中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城市生活的交融,讓市民可以漫步於此、安坐於此、閒談於此、享受於此。
在工程推進中,由於涉及市政、交通、水務等多重內容,又受疫情影響,工程難度大。虹口區建設部門克服困難,用3個月時間完成了原計劃7個月的工程量。完工後的虹口北蘇州路沿線共新建觀景平臺2處,面積1240平方米;建設濱河步道740米,最寬處達到5米,全線無障礙通行;共享街道總長度900米,鋪設彈格石路面約9500平方米;沿線防汛牆美化提升約690米;沿線綠化總面積約2770平方米,建成4處主題花園、綠帶和立體綠化,種植了200多種花卉植物;沿線架空線全部入地,沿線各類箱體縮減至9個,合箱率達到72.7%。
新民晚報記者 袁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