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期活動招募:《消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和失控的孩子——家庭功能失調與家庭治療(第2版)》家庭治療讀書會

2022-01-17 小燈心理諮詢工作室

收錄於話題 #活動招募 13個

一、小燈心理精分組讀書會書目:

        1.《精神分析入門》(已讀完)

        2.《弗洛伊德及其後繼者》(已讀完)

        3.《卡桑德拉的女兒》(已讀完)

        4.《癔症研究》(已讀完)

        5.《釋夢》(上冊)(車文博版)(已讀完)

        6.《釋夢》(下冊)(車文博版)(已讀完)

        7.《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已讀完)

        8.《客體關係心理治療-理論、實務與案例》(已讀完)

        9.《自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已讀完)

        10.《心理治療中的依戀》(已讀完)

        11.《心智化臨床實踐》(已讀完)

        12.《精神分析案例解析》(已讀完)       

        13.《精神分析診斷:理解人格結構》(精分組正在讀的書) 

        14.《心理動力學個案概念化》

        15.《心理治療師的問答藝術》

        16.《心理動力學療法》

二、小燈心理認知組讀書會書目:

        1.《理智勝過情感》(已讀完

        2.《認知行為療法》(已讀完

        3.《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已讀完    

        4.《認知療法:進階與挑戰》(已讀完 

三、小燈心理家庭治療讀書會書目:

        1.《系統式諮詢與家庭治療》 (已讀完

        2.《消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和失控的孩子——家庭功能失調與家庭治療(第2版)》準備開始閱讀的書)   

        3.《聚焦依戀的家庭治療:從創傷療愈到日常養育》  

       4.《應對不忠的家庭系統式方法:理解與重建》

        讀書,是一種跨過時間的長河,與前輩先賢交流的方式。

        小燈心理讀書會歡迎您的加入,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1.招募對象:對心理學書籍感興趣的所有朋友。

       2.活動費用:免費。既然是每人負責一天的讀書分享,就不存在誰為誰服務,也就不存在收費問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有個別朋友提出,導讀太難了,只希望聽別人的導讀並參與討論。經協商,大家覺得也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參與,但每一期讀書活動需收費30元。)

       3.活動形式:

       (1)半封閉。所有的活動在微信群內完成,不對外開放,但偶爾會有新的成員加入。

       (2)每天導讀一次。按序號由一位小夥伴負責組織活動,進行導讀。導讀不是朗讀,不是一字不落地讀書,而是針對自己導讀的這部分內容,要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說出來,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或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至少提出一個問題。其他小夥伴有願意參與討論或反饋的,則隨心參與。不願意參與的,也可以忽略。

      導讀內容的多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調整。有時間的時候,就以多讀一點;沒時間的時候,可以少讀一點。

        (3)積分管理。未完成導讀任務者,或全文照讀者,每次扣一分。扣三分者,請出群。若有人不能導讀的時候,其他人可以代替他導讀,每次加一分。不能為了加分,而隨意插隊導讀。

       4.活動時間:前一本書讀完以後。

      5.活動地點:微信群(請先加群主微信:18153834728,備註:家庭治療讀書會,再拉你入群。)

      通過這本書,尼克爾斯醫生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家庭生活圖景。作者以生動的語言和嫻熟的敘述手法,對家庭生活的各個發展階段進行了呈現,包括戀愛、結婚、生子、養育子女、子女離家獨立生活、子女回家寄居、出軌、分居、離婚、再婚,等等。此外,對於家庭中不同關係類型(夫妻關係、父母關係、同胞關係、姻親關係、子親關係)對家庭成員的影響,作者也在全書以單獨的章節逐個呈現。

     讀者可以通過一位家庭治療師的診療日誌,了解他與薩拉薩爾一家的合作經歷,探索這一家人的家庭關係在不同階段的演化——從戀愛一直到孩子們開始獨立生活。

     這份獨特的案例研究筆記通過家庭治療師的視角,為我們提供了極具深度的第一手資料,展示了每個家庭成員的心路歷程,對家庭系統療法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本書對家庭生活的每個重大階段均以單獨章節呈現,並探討了性別、種族和性取向對個體和家庭的影響。

      麥可·P. 尼科爾斯 博士

      現任威廉瑪麗學院心理學系教授,在威斯康星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在羅切斯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師從結構派家庭治療開山鼻祖薩爾瓦多·米紐慶和系統家庭理論的奠基人默裡·鮑恩。

     尼科爾斯博士是家庭治療領域知名的心理學教授,也是一流的家庭心理治療師,擁有40多年的教學、從業經驗。他經常在全美各地及其他國家發表學術演講,並受邀在全美各大電視節目中作為受邀嘉賓傳授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與心理問題解決之道。

     他在各大心理學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創作、編輯了大量有關家庭治療的學術專著和暢銷書。他的著作《家庭治療:概念與方法》(Family Therapy: Concepts and Methods)已成為家庭治療領域的經典之作,其暢銷書《傾聽》(The Lost Art of Listening)也廣受讀者好評。

001 / 章 打破平靜

你能幫助我們嗎 // 003

來訪者:薩拉薩爾一家 // 005

艱難的對話:觀察系統啟動 // 009

家庭不和睦的根源:婚姻問題 // 013

線性因果關係 VS 循環因果關係 // 013

023 / 第2章 家庭治療師養成記

家庭治療師的一席之地 // 025

小「縱火犯」提託:對家庭動因和潛在結構的探索 // 026

單面鏡後的觀察 // 029

035 / 第3章 愛的青春夢: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彼此

我們在陽光下歌唱 // 039

為什麼傻瓜會墜入情網 // 045

我願意 // 047

051 / 第4章 相愛容易相守難

為什麼你對我那麼刻薄 // 055

對愛情的理想化 // 062

彼此的磨合與適應 // 065

夫妻間的情感界限 // 067

如何通過實際努力經營好婚姻 // 072

079 / 第5章 家庭關係緊張的替罪羊:姻親關係

最終要獨立生活 // 083

「來自外星的入侵者」 // 085

姻親間的適應與劃界 // 088

無形的忠誠:平衡好與姻親家庭的關係 // 093

難以割捨的過去時與並不完美的將來時 // 095

103/ 第6章 抑鬱的年輕母親

棘手的工作:初為人母 // 108

適應家庭生活周期的轉變 // 111

2+1=2 // 117

希瑟出生 // 119

年輕的父母與不消停的孩子 // 121

與祖父母界限的再確定 // 123

互惠性:婚姻關係的指導原則 // 125

母親的榮耀與情感的苦果 // 127

131/ 第7章 為什麼詹森做事沒有規矩

給我孩子治病但別搭上我 // 135

隱形的教化:家庭規則 // 137

家庭結構決定了家庭的互動模式 // 140

糾纏型與疏遠型家人互動模式 // 142

健康家庭的三大特徵 // 145

解析家庭結構 // 149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 151

155 / 第8章 幹涉過多的母親和置身事外的父親

改變從家庭重構開始 // 160

共擔養育責任 // 163

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另一半 // 164

糾纏者與疏遠者 // 168

打破家庭關係的死循環 // 172

177 / 第 9 章  家庭積怨

手足之爭 // 181

避免與孩子產生糾纏 // 186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爭端 // 189

兄弟情與姐妹情 // 192

195 /10章  忠貞之殤

出軌,說還是不說,這是個問題 // 204

攤牌之後 // 208

最徒勞無益的問題:為什麼 // 211

從婚外情中恢復過來 // 215

223/ 11章  離婚、再婚和繼父母的教養行為

離婚並非家庭的終結,而是轉變 // 231

夫妻關係解體 // 232

重組家庭 // 236

再婚家庭的融合 // 240

243/ 12章 叛逆的青少年

令人不快和尷尬的年紀 // 250

父母應該如何關心他們青春期的孩子 // 256

關於控制權的爭奪戰 // 262

265/ 13章 薩拉薩爾一家的家庭治療

薩拉薩爾一家的治療過程 // 267

轉變中的界限 // 281

齊心協力,開啟新生活 // 284

有關家庭治療技巧的說明 // 291

297/ 14章  放手

薩拉薩爾一家的美好結局 // 299

放手與接手:子女獨立生活 // 307

重回二人世界 // 309

如何對待子女的啃老與回歸 // 310

        我們期待您的加入,帶著生命的種種疑問而來,攜著寬闊的視野和深入的思考而歸……

快樂成長,做更好的自己!

小燈心理諮詢工作室歡迎您
聯繫方式
電話:0735-3333520
QQ群:627535909
微信公眾號:xdxl3333520

微信群已滿,請先加群主微信:18153834728,再拉你入群

請點擊下面的「喜歡作者」報名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中國高中生將父親選作第六傾訴對象,排在同性朋友、母親、異性朋友、兄弟姐妹、網友後,其他三國的高中生也僅將父親視為第五傾訴對象。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這說明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並沒有承擔應盡的責任。「禍不單行」在中國式家庭的體現就是,當孩子擁有一個缺席的父親的同時,老天還會給他一個焦慮的媽媽。
  • 《依戀與家庭治療》精講研讀班第二期招募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陌生人情景實驗創立不久,Ainsworth就發現單純的安全型或不安全型這種二分法並不能很好地描述孩子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功能。隨後,她於1978年首次提出依戀策略概念,即個體早年在依戀關係中發展出來的鑑別危險和對危險做出反應的心理和行為策略,並發現了嬰兒期的A1-A2, B1-B4,C1-C2幾種依戀策略。Patricia M.
  • 家庭治療線上讀書會 | 《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
    轉眼間唐登華老師在洛陽的家庭治療基礎班就要結束了(2021年1月29日-2月1日第3次集訓),高級班即將開啟(2021年6月-10月,招募連結:
  • 【家庭治療】盛曉春家庭治療:兒童青少年問題主題工作坊
    家庭治療之兒童青少年問題主題工作坊厭學、叛逆、抽菸、早戀、網癮、拒接和家人溝通、跳樓自殺、抑鬱、貌似青少年的問題越來越多樣化,時間越來越提前!學習收穫    如果你是教師,會懂得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會有效的接納、幫助到孩子快樂成長;如果你是家長,通過學習會懂得孩子有了某些症狀,去探尋背後的原因,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如果你是專業心理諮詢師(
  • 【原創】 鍾亮紅:要幫孩子解決「問題」 先要調整家庭功能失調問題
    在心理劇治療或家庭治療中發現,一些婚姻或孩子養育出現問題的家庭,表象是婚姻或孩子出現問題,實質是整個家庭功能失調,家庭動力系統的問題。於是,借閒寫下幾言,願對您有點滴幫助!在家庭治療臨床中,發現大多數所謂的「症狀家庭」其關係混亂扭曲,主要表現在下面幾種形式: 一種是媽媽和孩子結盟,將男性角色的丈夫和爸爸排斥在核心關係外。
  •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視角下《小歡喜》的家庭關係
    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深受關注與好評。
  • 【心理】家庭功能是什麼?你的家庭功能失調了嗎?
    「原生家庭」的學術名詞叫做:家庭功能。家庭功能是什麼?你的家庭功能失調了嗎?我們的現實生活 中,絕大部分的父母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培養成不好的樣子。「原生家庭」—定可以成為近幾年的網絡熱門詞彙。無數的人在網絡上對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發洩心中的不滿與成見,仿佛每一個犯錯的人都出生在一個有問題的家庭。
  • 家庭功能與家庭關係評估
    2、家庭功能健康的家庭功能具有以下特徵Ebert觀點:感情分享、社會興趣、適應性、界限清晰、理解情感、接受個體差異、高度發展的關愛感、合作、幽默感、提供生存和安全需要、非敵對性解決問題、整體哲學、奉獻精神、相聚的時間、精神性。
  • 有多少家庭,像生活在熱鍋上的螞蟻|家庭治療經典案例(上)
    故事的背景1、心理醫生:卡爾,主治醫生奧古,助理2、家庭成員:父親,大衛,律師。母親,麗斯,全職太太大女兒,小雅,16歲二兒子,佐丹,11歲小女兒:洛麗,6歲。治療的「前戲」:我們的家庭是一個系統,少了一個人都沒法治療。
  • 2021北京·著名家庭治療師唐登華·中德模式家庭治療初階連續培訓招募
    觀察評估家庭成員角色、成員間親密關係及界線d. 在社會文化背景結構下理解家庭成員個體的身份和發展2. 系統觀——全新的人類問題觀,行為理解觀&症狀發展觀a. 了解邊界、系統、子系統之間的聯動關係,抽絲剝繭家庭動力格局b.
  • 紫外線光療家庭治療的原則
    家庭光療的一些治療方法,與醫院治療的方法是有所區別的。紫外線光療家庭治療原則,首先應該在醫生的處方指導下,患者在家中自行使用專業家庭治療設備進行的紫外線治療。有了醫生的指導後,後期的治療才會更安全一些。並且正確的治療方法才是你治療是否有效果的檢驗標準。
  • 父親,決定家庭的高度;母親,決定家庭的溫度
    父親是天,母親是地,天高地闊則萬物生;父親是筆,母親是墨,筆直墨濃則畫意興。父親是家庭中的一座山,巍峨穩重,撐起家庭的重擔,決定家庭的方向與高度。母親是家庭裡的一條河,碧水微瀾,調節家庭的氣氛,決定家庭的氛圍與溫度。 父親是一個家庭的支柱與脊梁,只要父親在,家就不會散不會倒。「車要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父親就是家庭的火車頭。自父系社會以來,由於男性的生理優勢,父親便一直成為家庭的中心。
  •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活出自己》&《重塑心靈》讀書會★招募
    《不要讓愛控制我》,讓我看到了我親密關係中的控制模式;《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讓我明白,「自我價值感」5個字,構成了我們世界的基石;《活出自己》《重塑心靈》《原來可以這樣愛》,許宜銘的三部曲,真正得重塑了我的心靈,改繪了我的心靈地圖,讓我看到了我曾經的生命被我無意識得加上了很多的限制,明白了自由的生命其實是擁有一切可能的。
  • 《迷失:消失的女人》焦慮的母親,消失的父親
    看了這個影片,內心震撼特別是,如果你也是一個母親具體來說,拋開案件和社會不公平的情節,電影中描述的現象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態常態1:比媽媽還親的保姆在中國,隨著大城市物價的上漲,賺錢的壓力越來越大,雙職工的現象很普遍,結果就是夫妻雙方都很忙,孩子要交給保姆代勞,當媽的只有在晚上孩子睡著之後,才趕上回家親一口,那個時間,孩子叫媽媽,都得讓保姆校正一下
  • 缺席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叛逆的孩子:家庭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的模樣
    作者:佳言來源:薩提亞育兒(ID:satiryuer)上天給了你一個缺席的父親,就會贈送給你一個焦慮的母親,最終只會養育出一個失控的孩子。是啊,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母親則會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出來,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只能活在夾縫中喘息,最後變得叛逆和失控。
  • 當一個家庭病了,孩子才會有各種問題
    如果母親忙於事業,整天在外奔波,沒有在妻子和母親的位置上;或者母親停留在少女時代,不從父母處獨立,而是帶著孩子寄養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那麼由於母親沒有扮演她的角色,家庭在親密關係上就會出現空缺(真空)狀態。然而,家庭需要完整的婚姻,必須有人扮演跟父親平等的角色,來維持婚姻關係,於是,女兒可能會成為媽媽的「代理人」。
  • 【招募】銀川婦兒中心「把愛帶回家」婚姻家庭公益沙龍第十期
    【招募】銀川婦兒中心「把愛帶回家」婚姻家庭公益沙龍第十期 2020-12-22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賴杞豐導師 | 體驗式家庭治療
    我們是父母也是孩子,是伴侶也是朋友,是老闆也是員工。但如果你沒有自己,就永遠只能活在角色裡。 —— 賴杞豐你是否已經太久不知道我是誰?你是否一直都活在角色裡?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奔波,外在繁忙,內心卻覺得無助和孤獨?我是誰?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問題孩子:問題家庭中的「代理人」
    而這個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較弱的,敏感度較高的,年齡較小無力自我保護的那一個——我們的孩子。許多父母因為孩子的行為偏差而求助,在接受一系列的輔導之後,往往發現是他們的婚姻先有問題。她們進一步成長之後,了解到孩子的偏差行為是為了化解父母婚姻關係中的衝突和壓力。也就是說,孩子借著自己的問題行為來維繫整個家庭的平和,他們寧可成為「問題兒童」,也要為家庭帶來一些幫助。
  • 熱點|三年收治近百例網絡成癮青少年,背後大多是「功能失調」的家庭
    並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路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大到國家,小到家庭,整治遊戲沉迷這個讓很多人「功能失調」的頑疾,需要上下攜手和內外配合。7月底,一位母親風塵僕僕地將兒子從台州拽進盤聖明的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