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促進港人身份認同?講述香港身份證的前世今生……

2021-12-30 橙新聞

點擊關注橙新聞

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

文:Trista Luo

拍攝、剪輯:譚建斌

對如今的香港人而言,年滿11歲必須登記領取身份證,年滿15歲出街必須攜帶身份證,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但這種習慣由何時形成,香港身份證制度又是怎樣確立,卻鮮有人了解。

不久前,入境處公布,將於今年12月27日起,為全港市民更換新一代智能身份證。香港身份證如何一步步演化至今,全新身份證又有怎樣的特點?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訪問了《香港身份證透視》的作者之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助理所長鄭宏泰,請他為大家聊聊香港身份證的前世今生。

鄭宏泰  圖:譚建斌

香港身份證制度的確立

「以前人類社會基本上沒有身份證,真正有身份證是在日治時期」,鄭教授介紹道。他表示,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但因為不斷有來自內地的抗日力量影響日軍管制,人口的快速流動又使他們不便鎖定目標,於是日佔政府在1945年4月推行住民證政策,藉此控制其統治下的人民。儘管住民證制度僅實行短短4個月,同年8月日本天皇便宣布投降,但對日後港英政府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日佔時期的香港住民證(上、中)和身份證明書(下)。圖:唐卓敏

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港英政府出於類似目的派發身份證,希望藉此登記居民的資料,保存政府在香港的利益。香港身份證制度在1949年8月17日成為正式法例並開始推行,但此後圍繞身份證問題卻產生了不少爭議。

那時的「身份證」,其實只是一張普通的紙,當中除寫有如今身份證保留的個人姓名、出生日期等資料外,還包括住址或工作地址。因為紙質身份證體積太大,很多人將其摺疊使用,很快就變得殘破。不過當時的市民最反感的一點,是登記辦理身份證時,需要打手指模。

香港於 1949 年開始籤發第一代身份證。最初的身份證是用硬質的紙張製造,證上並未顯示期限。第一代身份證除了紙質之外,共分有黃、粉紅和淺藍等三種顏色。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在彼時的人們心中,「打手指摸」通常出現在有負面意義的場合,比如籤賣身契等,被認為有損尊嚴,因此聲討者眾。幾十年過去,如今辦身份證需要以手指模來確定身份,已經成為了大眾共識。

香港於 1949 年開始籤發第一代身份證,左下可見手指模。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身份證的沿革與身份認同

鄭教授介紹稱,從1949年至今,香港身份證大概經歷了這樣幾次沿革:

初期的硬咭紙身份證約為半張A4紙大小,當中資料由政府官員手書填寫,分為粉紅色、黃色與淺藍色三種顏色,用於區分性別;

1960年開始重新登記申領的「夾心」身份證,在製作和設計上都精美不少,採用兩片膠片將載有個人資料和照片的紙「夾」在一起,尺寸也縮小不少,可放在錢包內攜帶,除持證者中文姓名以中文書寫外,其他資料都為英文列印,顯得規範許多;

膠面成年人身份證(前期)。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1983年開始相繼推出第一、二代電腦身份證,取消以顏色區分性別的舉措,採用統一顏色,持證人的資料、照片都具有了更高的防偽度,而由於中英兩國關於香港主權交還中國的政策,身份證上的英國殖民主義色彩也漸漸被消除。

第一代電腦身份證。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接下來,就是大家如今熟知的,由2003年起採用、具備多種用途和功能的智能身份證:身份證上面植有智能晶片,晶片下有證件號碼和持證人的小照片。

香港第一代智能身份證的式樣。圖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除了外形和功能的變化,政策上的調整,也令香港身份證對市民產生了新的意義。1972年,政府推出了重要的人口政策,即如果在香港居住滿七年,便可獲得永久居民身份,否則便是香港居民,二者在申請社會福利、房屋、教育上會擁有不同的待遇。具體表現在身份證上,70年代以「綠印」(香港居民)、「黑印」(香港永久居民)區分,電腦身份證乃至智能身份證推出後,則以「三粒星」與是否標有「香港永久性居民」作為判定標準。

「1972的重要政策後,因為登記後身份的位置和權利清晰很多,很多人開始願意登記,而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我覺得和這個也有關,就是開始這樣慢慢建立起來。」鄭宏泰說。

除了香港身份證,回鄉證也無形中強化了市民對香港身份的認同。「雖然1949年前沒有身份證,但當年的香港人也覺得自己是華人,沒有香港身份的概念。但自從有了身份證加回鄉證,就強化了對香港身份的認同。現在新的政策儘量想消除這種隔閡,而現在回內地很方便,一地兩檢、高鐵,嘟一聲就去到隔壁,這種情況下,希望可以慢慢強化大家的國家身份認同。」

從身份證制度看社會發展

鄭宏泰認為,身份證制度對整個社會帶來的最大影響,是「將驗證制度完全制度化,而且很嚴謹。」他笑稱,今時今日很多人出街如果沒帶iPhone,就可能會周身不自在,但同樣,任何一個人不管是出門還是參加重要的活動,如果沒有身份證,其實也等於失去了身份。

「所以可以從整個身份證的沿革,看到整個社會的轉變,由相對簡單的社會到複雜的社會,由相對發展沒有那麼好到富裕,由相對科技沒有那麼進步到先進,整個過程在身份證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來。」他說。

年底即將更換的新一代智能身份證又有怎樣的特別之處呢?鄭教授表示,除了晶片上可以記錄更多的資料外,在防偽特徵上也有更加先進的設計,以配合現在科技的需要。「我們現在用來確認身份的部分很受注視,尤其是私隱的部分,這一個身份證中加入了更多,拿到身份證後會更有自豪感,感覺自己是一個很現代的人。」

第二代智能身份證。圖: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2017

這本《香港身份證透視》最早於2004年出版,此次配合全新身份證推出的契機重新推出。14年過去,隨著社會變遷和人事變動,鄭教授稱當年的很多資料、甚至自己的整本回鄉證都已遺失,因此書中的不少圖片都已成為千金難尋的珍貴史料,對香港身份證的發展及影響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細細研讀。

(文中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往期精選 點擊閱讀↓↓↓


《香港美容界又出人命了!身價2億富婆注射肉毒針致死……》

更多香港新鮮資訊,盡在橙新聞

相關焦點

  • 身份證促進港人身份認同?香港身份證前世今生
    但這種習慣由何時形成,香港身份證制度又是怎樣確立,卻鮮有人了解。不久前,入境處公布,將於今年12月27日起,為全港市民更換新一代智能身份證。香港身份證如何一步步演化至今,全新身份證又有怎樣的特點?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訪問了《香港身份證透視》的作者之一,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助理所長鄭宏泰,請他為大家聊聊香港身份證的前世今生。
  • 港人回鄉證可能升級為內地身份證?港區人大代表:研究中!
    點擊關注橙新聞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
  • 香港故事 ▍60年來港人身份之惑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持續進行的調查亦顯示,整體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達到38.2%……49.3%認同自己是『香港人』,(兩種)身份認同的差距進一步收窄。」該報導的標題顯示出對這項資料意義的判斷:「國民身份認同創回歸後新高,96%港生認同『我是中國人』見證12載民心變化」。類似的報導常能從香港報刊中讀到。
  • 香港居民身份證與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區別~
    香港身份證共分為兩類,分別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香港居民身份證」。
  • 香港身份證號碼是什麼樣,詳細圖解香港身份證!
    我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身份證,但是我國特別行政區的身份證和大陸是不一樣的!那麼身份證是怎樣的呢?香港身份證號碼是什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香港身份證的解釋:香港身份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籤發,是香港地區居民的主要身份證明文件。
  • 香港居民身份證與永久居民身份證有怎樣的區別?
  • 香港身份證辦理指南
    根據政府規定,各位新生應當在抵港30天內開始申請辦理香港身份證,同學可以提早預約辦理時間,並按時前往所選擇的辦證點遞交申請。領取香港身份證後,往來香港與內地之間可以走香港居民人工通道。根據香港法律,同學們應時刻隨身攜帶香港身份證。
  • 這些港人該換身份證了,別錯過時間!
    我可以於人事登記辦事處換領新身份證嗎?人事登記辦事處的服務範圍包括為年滿11歲、年滿18歲、初次抵達香港及持單程證抵港的香港居民辦理登記身份證等。該處亦會為因身份證殘破或遺失身份證的人士辦理補發身份證申請,及辦理更改身份證登記事項的申請。
  • 香港身份證背後的秘密!
    香港首張身份證在1949年發出,自當時起,身份證號碼都沿用「1+6+1」編制,即代表1個英文字母+6個數字+1個括弧數字或英文字母。
  • 香港人認為自己是哪裡人?聊聊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感
    畢竟,往上數三代,真正的土著香港人,又有多少呢?上周,我們也發過一篇《香港一線明星紛紛北上定居,內地到底有什麼魅力?》的文章,指出不少香港藝人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和接受祖國發展機遇是他們定居內地的原因。今天,借著港漂張欣宇當選新一屆香港立法會議員的契機,我們想繼續探討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嘗試找到這個問題的根源並對提升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給出相應建議。
  • 香港身份證辦理攻略
    根據香港的法例規定,凡年滿11歲在香港逗留時間超過180天的人士,都應在抵港30天內登記領取身份證。在香港,如果遇到警察蜀黍你拿不出香港身份證的話,蜀黍要帶你回警局談談心的。每年8月、9月是新生來港季,會有大量的小夥伴來辦事處辦理,而每天辦理的名額有限。所以,請小夥伴們儘快到香港辦事處辦理身份證!
  • 如何辦理香港居民身份證?
    香港身份證分為兩種: 一種是香港居民身份證,另一種是香港永久身份證。
  • 擁有一張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有什麼吸引力呢?(明年第4季起全港換身份證)
    香港的學校一直沿用西方的教育模式,學校實施中英文雙語教育。各大學府林立,其中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學府教育素質均得到世界公認。香港政府明年第4季將推出新一代智能身份證,全港市民須分階段更換新身份證,共涉約880萬張身份證。
  • 香港留學 | 香港身份證辦理攻略
    據悉18歲或以上並獲準在香港逗留超過180天的新抵港人士必須在抵港後的30天內辦理香港智能身份證。(抵港後30天內指拿逗留籤首次入境後的30天內)雖然現在疫情很多同學在內地上網課,但是要注意!!一旦網課結束,抵港千萬不能忘記辦理香港居民身份證哦!今天小編整理了身份證辦理攻略,需要的同學趕緊收藏!
  • 【在港生活】如何在香港辦理身份證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香港辦理身份證哪些事。根據香港《人事登記條例》,除獲豁免或無須登記的人士外,凡年滿11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包括獲準在香港逗留超過180天的人士),須在抵港後的30天內登記領取身份證。我們去香港留學的同學們,都屬於必須辦理身份證的人群,所以在到香港以後,最好第一時間前去辦理。
  • 指南 如何申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香港特區居留權讓你擁有以下的權利:  (1)香港特區的入境權;  (2)在香港特區不會受任何逗留條件(包括居留期限)的限制;  (3)不會被遞解離境;  (4)及不會被遣送離境;  持有香港特區政府籤發的有效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即證明你擁有香港特區居留權,那如何申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 香港身份證和回鄉證在國內遺失了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香港居民過香港關時需要出示香港身份證,大陸關需要出示回鄉證,萬分著急的賈女士聯繫了我們來尋求幫助,公司隨即安排香港同事進行免費跟進協助,賈女士第二天順利地回到了香港並在接下來的幾天辦理好了相關證件。
  • 不常住香港,可以申請香港永久身份證嗎?
    對很多新港人朋友來說,可能會出有因為交換生/長期出差/分公司外派等情況,中途會有一段時間不在香港的情況,這種較長時間未能實現留在香港境內生活,會讓新港人擔心自己拿到的香港身份證無法在規定時間順利更換永久,今天就給大家說說:申請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是怎麼一回事!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入境處對申請永居的條件的界定。
  • 丟失了回鄉證、香港護照、身份證怎麼辦?
    辦理出入境手續往返內地或澳門特區時,未滿11歲的兒童如能出示有效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有效香港特區護照;或年滿11歲及以上的香港居民能出示本地籤發的有效香港永久性居身份證,或載有「*」、「***」或「R」標記的香港身份證,則無須申領香港特區回港證;持有香港護照可獲得157個國家或地區免籤資格,申請香港護照時,須同時申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香港入境事務處辦理香港護照時間為
  • 一張香港身份證,竟然隱藏著這麼多秘密!
    香港身份證(英語:Hong Kong Identity Card)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籤發,為香港居民的 主要身份證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