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牽手」TVB等粵港地區影視製作公司,到積極和國際機構達成合作加快「出海」步伐,騰訊視頻希望藉助優質內容為文化交流添磚加瓦。
3月18日,第23屆香港國際影視展正式拉開帷幕。在廣東館的開幕儀式上,騰訊視頻舉辦了專場活動,並攜與香港影視界的最新合作成果亮相。
廣東省廣播電視局局長劉小毅現場介紹了廣東省關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建設的構想。對於騰訊視頻與TVB的專場活動,劉小毅表示:「這是踐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講好中國故事、廣東故事的重要內容。」同時,他希望騰訊視頻與TVB能夠繼續聚焦主題主線,著力創新創優,努力打磨具有思想性、時代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影視精品。
現場,立足平臺戰略、內容布局、傳播渠道等維度,騰訊視頻總編輯、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王娟分享了騰訊視頻的一些思考。
憑藉節奏明快、戲劇性強、角色鮮明等特色,港劇成為港味文化重要的標籤之一,並串聯著幾代內地觀眾的集體記憶。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和受眾群體的更迭,如今的港劇開始有意識地跳出以往的模式,試圖在求新求變中不斷「圈粉」更多受眾。
與內地網絡視聽平臺展開合作,是港劇打開內地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加強與港劇的聯通和合作,也是騰訊視頻等網絡視聽平臺豐富內容儲備的一大戰略。早在2015年,騰訊視頻便與TVB達成了戰略合作,為內地用戶搭建了影視直通車,把精品港劇納入網際網路平臺影視內容陣列。2017年,騰訊視頻與TVB的合作再度加深,在「新港劇」概念的引領下實現經典IP開發,陸續推出了《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宮心計2深宮計》等系列劇集,助力港劇輻射更多年輕用戶。
所謂「新港劇」,就是在「原港原味」基礎上進行網際網路式模式改良,將略顯拖沓、冗長的東西剔除,在播出形式和拍攝手法上也儘可能地適應年輕受眾的習慣。這一概念的提出也令騰訊視頻和TVB雙方看到了更多的合作空間。王娟表示,「通過與TVB在制、播、營銷等多方面的緊密溝通,騰訊視頻看到了港劇全產業鏈工業化水平的提升,看到了雙方在制播模式上的不斷進化。」
進入2019年,騰訊視頻和TVB的「牽手」還在進一步繼續和深化。據介紹,騰訊視頻與TVB聯合出品的《使徒行者3》,與樂道互娛聯合推出的探案警匪劇《戰毒》,均將在不久後在騰訊視頻上線。
「未來,騰訊視頻還將繼續以文化交流為帆,不斷開拓『新港劇』的新航程,攜手為促進雙方文化交流與發展添磚加瓦。」王娟說道。
當然,騰訊視頻的開放式合作並不局限於「新港劇」的打造,其平臺也積極地擔負著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用。
從《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到《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等作品,騰訊視頻的自製內容也被輸送至了粵港地區的電視臺以及新媒體平臺,進一步拓寬並豐富了受眾了解內地文化的渠道。可以看到,在夯實內容資源的同時,騰訊視頻也在謀求著多元化、開放式合作。
活動現場,《使徒行者3》主演林峰與觀眾一同回顧了過往系列的拍攝趣事,並說到,「《使徒行者》是我非常喜歡的系列,當我看完大綱後非常有畫面感,角色呈現了許多不同面,非常期待能讓這個角色可以延續下去。」同時,《戰毒》的主演黃宗澤也與在場嘉賓分享了新作的最新動態,他表示,「新作中會有許多刺激的打鬥、追逐、爆破的部分。」現場發布的這兩部作品在繼承港劇跌宕起伏、環環相扣特色的同時,也將為港劇注入更多新動能。
此外,騰訊視頻也在積極推進與粵港地區優秀影視製作公司的合作。如去年騰訊視頻與福斯傳媒集團合作打造的《東方華爾街》,吸收了美劇和港劇的製作經驗,開啟了華語迷你金融劇的新模式,這次實踐也是騰訊視頻在積極布局產業上遊的一次努力和嘗試。
立足於「自製」內容的全面發力,騰訊視頻已從單一的播放平臺向制播一體平臺轉變。隨著《使徒行者3》《戰毒》的發布可以預見,通過用戶多元需求驅動內容的生產更加垂直,讓用戶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或將成為騰訊視頻發力的新方向。
推出垂直內容的同時,騰訊視頻也一直致力於「走出去」,將優質自製內容輸出海外。目前,發行範圍覆蓋全球,集中輻射東協十國、北美等地區,騰訊視頻致力於與全世界分享中國的好故事和好內容。
近年來,網絡視聽平臺逐漸成長為中國影視內容「走出去」的新銳力量。回溯2018年騰訊視頻的「出海」步伐,陸續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國民老公》《快把我哥帶走》《惹上冷殿下》等多部自製劇集成功輸出海外。這些「出海」劇集都帶有明顯的年輕化特質,從題材到敘事方式都讓更多年輕觀眾產生共鳴,也豐富了「中國劇集」的類型和內涵。
渠道方面,騰訊視頻還與Netflix、Fox等海外一線平臺實現了合作。例如由騰訊視頻推出的原創紀錄片《風味原產地•潮汕》便被Netflix買斷海外版權,目前在全球190多個國家與地區播出,開創了國產紀錄片出海的新紀錄。該紀錄片在實現市場化的同時,也讓不同地域的人認識了中國潮汕、中國美食,繼而認識到悠久的中國文化。
可以看到,基於不斷探索文化出海新方式、新路徑的目的,騰訊視頻也在嘗試進一步發揮優勢,深化與優質影視平臺的合作,創作更多高影響力的精品內容,並為這些優秀的中國故事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作者:鄭長華 張麗歡
編輯:王海婷 侯雯慧
【版權聲明】標註「原創」的文章系《廣電時評》獨家稿件,《廣電時評》編輯部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廣電時評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號、鳳凰號、搜狐號、百家號、網易號、北京時間等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