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禁令下 請放過這些野味!麻雀雖小不能捕 「燻拉絲」野生不要吃

2021-01-18 新民晚報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下簡稱「三有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並於當日實施,以最嚴格的法律條文禁止和嚴厲打擊一切非法捕殺、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這一防疫阻擊戰裡的「最嚴禁令」,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圖說:摘除「四害之首」頭銜的麻雀現在與申城市民和睦共處 新民晚報記者 種楠/攝

養殖牛蛙還能吃嗎

牛蛙衝進微博熱搜前五,是因為一份「網傳」的野生動物銷售名單。就在這份名單出現的幾天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明令禁止餐飲單位、農貿市場、超市等以任何形式進行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口水蛙、牛蛙火鍋、炭烤牛蛙……對於長時間在家「閉關」的「吃貨們」來說,疫情解除之後再也吃不到這些「美味」的消息,足以引發了他們的「吃牛蛙焦慮」。

比「吃貨們」更焦慮的,是處於牛蛙養殖、銷售產業鏈上的農戶和商家。相關報導信息顯示,2019年國內牛蛙產量超過50萬噸,整個產業價值近2000億元,包括養殖戶、合作社、水產公司、飼料企業以及餐飲店在內的從業人員數以百萬計。

一份近百萬網友參與的「你吃不吃牛蛙」的投票中,除了不到三成網友選擇「不吃牛蛙,不關注」外,「如果存在風險,不吃也罷」和「養殖的不算野味,該吃吃」的票數相差無幾,評論區的爭論大多集中在:已經規模化養殖的牛蛙是否屬於「野生動物」。

對於因「禁止銷售牛蛙」引起的爭議,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闢謠稱,三部委並未發布相關野生動物名錄,更沒有發布禁食名單。但在滬上長期關注野生動物保護的志願者姜龍看來,不論禁食與否,明確「準食動物名錄」卻是必不可少。

「比如,野生虎紋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目前人工繁育虎紋蛙產業已經非常成熟,上海市場年前的零售價在20元左右/斤,是否在此次禁食的名單裡,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確認。」已從事野生動物保護10多年的志願者姜龍說,《決定》的禁食範圍較此前相關規定擴大很多,但「其他陸生野生動物」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後續執行盼跟進,需通過「黑名單」或者「白名單」形式明確。

圖說:楊浦區江灣溼地裡的野生白鷺 新民晚報 楊建正/攝

非常時期「非常決定」

在網上引起關注的,除了牛蛙,還有「華農兄弟」。除了是一對粉絲數過百萬的視頻博主兄弟,他們還是持證的竹鼠養殖戶。這些甚至曾經作為地方脫貧明星的特種養殖項目,如今也面臨被喊停的局面。

「一刀切」是不少依法依規從事相關野生動物養殖的普通養殖戶心中的疑問。而在姜龍看來,短期的「一刀切」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決定」,「在最大限度保護公眾利益、推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方面有進步」,但具體操作過程、配套措施有待落實。

「疫情發生後,上海關閉了40多家『室內動物園』,商場的『寵物展』被叫停,『存欄』動物怎麼處理,建議農業、林業部門應儘快出臺配套的處理意見和實施細則。」姜龍說,《決定》出臺有很多問題需要考慮,比如對經濟生活、消費的影響,現有的「存欄」動物怎麼處理,還有對「特種動物」養殖戶及相關從業人員的影響。

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楊合慶表示,《決定》的出臺實施,可能會給部分飼養動物的農戶帶來一些經濟損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

解釋工作急需跟上

「之前依法依規提倡、鼓勵發展的產業,現在遇到「最嚴禁令」,大量說服工作、補償工作落地需要運作,在過渡期間,有效的解釋工作需關注,配套政策要儘快出臺。」姜龍說。

疫情讓大眾對野生動物保護產生了極大的關注,但野生動物保護的初衷,並不局限於疫情防控。姜龍說,要做好野生動物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三有」動物名錄亟待「擴容」和調整。例如,穿山甲還僅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蝙蝠也未被列入「三有」動物名錄。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要全流程立法肯定來不及,所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先行通過了《決定》,條款相對比較籠統,操作性不強,但為下一步相關法律法規的梳理、修訂指明了方向,是一個過渡性的、綱領性的文件。」上海市人大代表、段和段總所主席吳堅律師一直非常關注野生動物保護的話題,反對獵殺、捕食野生動物行為,他認為,在疫情阻擊戰面前,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是利大於弊的決定,在《決定》明確了方向之後,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應儘快提上議程,同時,各地方政府也應對地方性法規進行全面梳理、細化。

事實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鐵偉表示,全面梳理現行有關法律規定,統籌開展相關立法修法已列入工作計劃,《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修法項目擬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今年還將加快《生物安全法草案》的工作進程。

圖說:在市郊古鎮上,曾有中華蟾蜍被宰殺後,加工成「燻拉絲」出售 新民晚報 楊建正/攝

監管不力存在盲區

公眾呼籲進一步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呼聲一直都有,疫情發生後,呼聲更為急切。姜龍說,其實現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是比較到位的,真正需要重視的問題是監管不力、執法不嚴。

2019年,江蘇曾查處了一起非法捕捉中華蟾蜍的案例,調查顯示,查處的140多萬隻中華蟾蜍有70多萬隻流向了上海市場,一部分進了餐廳,一部分成了郊區古鎮等處售賣的「燻拉絲」,上海鮮有飯店因為銷售野味被查處,在因疫情「封控」前,「燻拉絲」也依舊作為特產在古鎮等處被叫賣。

花鳥市場中售賣以鳥為代表的寵物,販售場所衛生條件差,存在傳播人畜共患疫病風險;商戶售賣的野鳥來源,絕大多數來自非法捕捉,又有多少被主動追查?

「野生動物的保護不能只因為疫情,而是要回到保護的初衷。」姜龍說,他在上海郊區跑了10多年,不能否認,現在與10多年前相比已好很多,但很多郊區仍有捕鳥、獵捕野生動物的習俗,「一方面,動物保護名錄沒有修訂、保護級別沒有升格,執法沒有保障;另一方面,對野生動物的基準價值標準宣傳不到位,捕獵者對違法成本認識不足。」

姜龍舉例,一隻麻雀按照野生動物的基準價值標準是300元,查獲一張捕鳥網,即便沒捕到鳥,也能對相關人員處2000元以上的處罰。「一張網上如有10隻麻雀,就是5000元。提高違法成本,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野生動物保護。」同時,他建議,將野生動物保護納入村鎮級地方幹部考核,納入美麗鄉村、生態村評選考核,「美麗鄉村,生態美除了環境好,還應有野生動物保護。」

期待增加禁獵區域

「結合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的數據,僅秋季(10月)至次年春季(3月),按1張網每天捕鳥1隻,張網時間6個月估算,至少有16.2萬隻鳥在西南三區(金山、松江、青浦)被網捕,而每年在上海全市被捕殺的野鳥數量則估算在54萬隻以上。」今年上海兩會期間,周保春、劉惠莉等19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呼籲將野生動物數量較多的青浦、金山、松江3個區劃定為野生動物禁獵區。

近年來,上海持續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已經劃定了南匯東灘、奉賢區全域及崇明區全域等3個野生動物全年禁獵區。在這些禁獵區範圍內,只要是野生動物棲息、停歇、繁殖和活動的區域,均屬禁止獵捕野生動物範圍,違者將被依據相關法律受到處罰。

「崇明設禁獵區後,情況有了極大改善。希望將『西南三區』也劃定為禁獵區,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這是姜龍和其他為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默默奉獻的志願者們的共同心願。

新民晚報記者 毛麗君

相關焦點

  • 「燻拉絲」被撤下餐桌,還有什麼野生動物不能吃?上海人大赴16個區...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野生動物保護」推至社會聚焦燈下。一時間,禁食、禁捕野生動物等話題,熱度前所未有。到底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如何讓市民自覺抵制野味?如何在執法上斬斷交易鏈?6月起,市人大執法檢查組赴本市16個區就野生動物保護、收容救治、分類處置等環節實地考察,直指野生動物保護存在的薄弱環節,為全面實施「一法一決定」獻計支招,為下一步野生動物保護地方立法修訂打基礎。野生動物名錄應及時更新今年3月,上海郊區一道知名野味——「燻拉絲」被撤下餐桌。「燻拉絲」是上海金山、青浦等地的特色小吃。
  • 拒絕野味,你我做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拒絕野味管住嘴」已成為全民共識,然而近日有網友指出,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動物小百科》中存在可以吃野味的不當表述。眾所周知果子狸與SARS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如今的新冠肺炎也和野生動物有關,食用野味的危害性之大不言而喻。而在金山區存在著一道特色美食卻是實實在在用野味來做的,那就是燻拉絲。可能在金山人民的印象中燻拉絲只是桌上的一道菜而已,忽略了它的實質可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動物。
  • 到底什麼算是「野味」?竹鼠等野生動物如何進入白名單?
    這些野生獸類經常出現在野味市場,不能吃:野豬、野兔、黃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豬獾、狗獾、老鼠、旱獺等。 還有一些物種,例如蛇、竹鼠、獾,冠以「養殖」之名,容易產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們想說的是,沒有證據表明,養殖野味能夠緩解同一物種的野外盜獵生存壓力,養殖野味催生的消費市場,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一定不要迷信所謂人工養殖的野味。
  • 最嚴禁野令下廣東仍有人賣野味:竹鼠可預定 眼鏡蛇85元/斤
    南方曝光臺|最嚴禁野令下,清遠湛江江門仍有人賣「野味」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強力推進「禁野令」,嚴厲打擊交易、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廣東更是率先將「全面禁食野味」寫入地方性法規,確立了我省「史上最嚴」的制度。
  • 禁食「野味」動真格!山東利刀斬斷野生動物交易鏈
    而在此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剛剛作出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也為定下了「拒食野味」的基調。根據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內容,2020年被稱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而生物的多樣性也讓地球在自然狀態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 禁食蟾蜍後,它取代了上海楓涇古鎮特色小吃「燻拉絲」
    這兩天,上海金山區楓涇古鎮開始逐步有序開放,一個最明顯地變化就是,疫情之前曾經遍布古鎮美食街的特色小吃「燻拉絲」(即「燻蛤蟆」)不見了。
  • 「野味病毒肺炎」?!證據確鑿!新型冠狀病毒來自野生動物
    新型冠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在昨天的《新聞1+1》節目中,國家衛健委專家高福表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很快就找到了源頭,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體內看到了,在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這些攤位也分離到了病毒,應該說是證據確鑿!
  • 飯店裡的哪些「野味」真心不能吃?
    在我國,大多數人對「野味」都是來者不拒的,中國人吃「野味」的民俗歷史悠久,很多老百姓早已習以為常。但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數量的逐漸減少,國家法律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日益增強,吃「野味」的法律風險也越來越大。曾有媒體報導了一則因吃「野味」鋃鐺入獄的新聞。
  • 失控的野味
    以前吃竹鼠,林木一般都和朋友上山去捕。如今常年在外工作,無暇打竹鼠,只有過年才偶爾吃到。幾天前,媽媽跟林木說,過年了,專門備了一些竹鼠、野兔和蛇,等他回家一起吃。21日下午,林木給媽媽打電話說,野味別做了,原本自己過年回家打竹鼠,他也放棄了。
  • 拒絕野味,從我做起,楚雄元謀一男子捕鳥不成反被「捕」
    3月3日是第7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我們讚頌野生動植物的美麗和多樣性同時,也提醒我們:必須立即加大打擊野生動植物犯罪的力度,拒絕吃野味以及購買野生動物製品。可是!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時期,這時候依然有人敢頂風作案,非法捕獵野生動物!
  • 「燻拉絲」和「丁蹄」到底是什麼?
    今天雲叔要帶大家了解上海的楓涇古鎮裡,兩種名字頗為奇特的特色美食,「燻拉絲」、「丁蹄」。
  • 野味獵人講述內幕:一天捕獵幾十隻 野生動物越來越少
    新京報我們視頻全面禁食野味 下一步將適時啟動立法修法關于禁食野味,上述《決定》解釋稱,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等。這意味著,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制度確立。
  • 最嚴「禁捕令」 共護一江魚
    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面對長江已經「無魚」的窘境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十年禁捕堪稱保護長江的百年大計。目前禁捕退捕進展如何?如何提升長江流域漁政執法監管能力,確保史上最嚴「禁捕令」落實落地?
  • 防疫關鍵時期湖南永州賣野味被查!嚴打涉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
    1月27日,動物保護組織「讓候鳥飛」通過微信公眾號舉報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存在一野生動物交易窩點,常年發布野味販賣信息。該處非法網上經營野生動物窩點已被搗毀。涉案物品及當事人張某已被祁陽縣森林公安機關控制,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之中。現在正處在疫情關鍵期,竟然還有人售賣野生動物,簡直是喪盡天良。前幾日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中的幾家賣野味的店鋪被查處,這次網上銷售也被查處,更加警示著我們,我們要對網上銷售的產品加強管控和監察,不能讓網上銷售成為疫情防控的盲區。
  • 日本人吃什麼樣的野味?
    不過如今在國際社會輿論壓力下,日本將鯨魚拿來吃的比較少,說是主要用來做研究了。呵呵 △鯨肉是日本生活中最常見的野味 當然,海洋生物大部分都是野生的,把海產當成野味確實不嚴謹。
  • 楊秀芳主持召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會議:確保「一封控四嚴禁」工作在...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7日訊(黃俊)2月6日,縣委副書記、縣長、縣委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楊秀芳主持召開我縣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會議,強調要確保「一封控四嚴禁」工作在通道落地落實。副縣長龍友松及縣林業局、森林公安局等部門負責人參加。
  • 野味肺炎:「野味」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此時大家都在呼籲不要吃野味了,還稱這次的肺炎應該叫做「野味肺炎」。那麼,到底什麼是野味?野味有什麼風險?如何避免吃到野味呢?01什麼是野味?古人云:「食色性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人對吃的追求也開始多樣化。
  • 沒想到,「野味」也分有證無證!那什麼「野味」能吃?
    疫情期間,革除濫食野味陋習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不過," 野味 " 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到底哪些動物才算 " 野味 "?可能很多人至今沒弄清楚。今天,就給大家來一場 " 野味科普 "!到底什麼算是 " 野味 "?
  • 應該像禁毒一樣禁野味,打掉伸向野生動物的槍枝和筷子
    有些人誤信吃野生動物能夠補身體,但科學家們已經證實:野生動物營養價值並不比日常家禽高,反而很多野生動物身上帶有很多不知名的病毒,特別是蝙蝠,公開資料顯示,尼帕、亨德拉、伊波拉、馬爾堡、SARS,這些危險的病毒的自然宿主都是蝙蝠。  17年前「非典」期間,有人曾這樣質問:那些愛吃、經營、捕捉野味的人,良心痛了沒,心靈懺悔了沒?
  • 輿論風暴中的野味生意:部分店鋪曾化名業味,有電商仍曬獵殺煉油
    疫情爆發後,各地和相關企業開始採取行動,三部門發布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多地嚴禁銷售活禽和野生動物。1月24日,南都記者電話採訪了解到,武漢多家野味餐館暫停營業,有商家表示復工時間待定,但野味「肯定沒了,只有一些家常菜」。多家電商及外賣平臺也明確表示,抵制野味食品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