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這樣做害娃「變笨」!坑了娃一生!

2021-02-07 兒科醫生鮑秀蘭

不知道有沒有寶媽遇到過這樣的尷尬?

感覺自家娃還挺聰明的,但是上了幼兒園卻發現,別的小朋友都拼好一座城堡了,自家的娃還拿著積木壘高牆;別的小朋友都學會數字排列了,自家的娃還在一臉迷茫。

 

家長就納悶了:難道自家孩子智商有問題?但是在家裡感覺還挺聰明啊,動畫片裡的臺詞說得賊溜,找吃的比貓還快……

 

可為啥一學習就不行了呢?

 

 

如果你家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先別慌,不一定是孩子的智商有問題。

 

大家都知道,3-8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大腦發育水平已接近成人,學習能力、邏輯思維、想像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在顯著提升。

 

有的家長很注重對寶寶的大腦開發,而有的家長則認為智商是天生的,後天的大腦開發也只是揠苗助長而已。

 

到底哪種說法才是正確?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把同一天出生的嬰兒分成兩組:

一組放在一間牆壁雪白,什麼東西也沒有的靜室內;

另一組放在天花板和被子上都有花紋的房間裡,嬰兒隔窗可以看見醫生護士在工作,還可以聽到音樂,充滿了良好的環境刺激。 

兩組嬰兒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中分別護理幾個月後,對他們進行了智力測驗。 結果在缺乏刺激的房間裡長大的嬰兒,在智力上比另一組嬰兒遲鈍3個月 。

這是因為,寶寶出生後的8個月內,他們的大腦會有約1000萬億個接觸點,哪方面刺激多,那個接觸點就會被激發。

 

在孩子10歲之前,這些接觸點刺激得越多越好,那些大腦被充分刺激到的孩子,腦神經連接網絡數,比一個在缺少刺激因素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的腦神經連接網絡數會多出25%。

 

先天因素固然很重要,但是智商更多拼的是成長教育環境和後天的努力。

 

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3-8歲這個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多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將孩子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

 

比如,3歲左右的孩子,家長在可以通過積木、樂高、拼圖等益智玩具,鍛鍊孩子對圖形和顏色的認知能力,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思考力。

 

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玩迷宮或者數獨遊戲,近一步提高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決定了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常說的開發大腦,實際上就是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經歷過幼升小的家長都知道,很多重點小學都用邏輯思維作為選拔學生的標準,尤其是想進知名民辦小學,就得邏輯思維能力強。

 

這是因為邏輯思維能力與兒童的學習成績是成正相關的同樣一道數學題,有的孩子會用普通的方法套用公式和各種運算方法解答,但有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就可以通過空間、分類、排序等邏輯性更強的方式尋求解答。

與前者的循規蹈矩比起來,後一種孩子的發展空間往往更大,自然也更受知名小學的青睞。

我在一些家長群裡也經常看到,很多父母對於思維訓練的討論,有的家長給孩子報了數獨班,有的給孩子買一堆思維訓練書,學了一段時間發現,沒什麼用,孩子還不愛學。

 

其實這些方法並不是對每個孩子都適用,培養思維能力的關鍵是要讓孩子感興趣,喜歡學,能真正學到東西。

 

有家長問我最近很火的豌豆思維值不值得學,我研究了一段時間,在這裡跟大家分析一下:

 

豌豆思維是一款專注3-10歲少兒數學思維培養線上教育產品,是創新工場李開復博士和新東方俞敏洪老師共同投資的數學思維教育品牌,通過老師和學生雙向視頻互動的上課方式和趣味好玩的動畫課件,讓孩子在故事情景化的課堂中愛上學習。

這次還為大家爭取到了【豌豆思維】的優惠福利

原價169元圖形王國大冒險課,

現在限時0元贈送

可以得到

1節小班真人直播課

+

8節數學圖形啟蒙錄播課

1.動畫互動教學,課程有趣

 

數學思維啟蒙從3歲就可以開始了,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不夠集中,很難坐得住。

 

豌豆思維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孩子喜歡的動畫出發,並將非常受小朋友歡迎的小飛俠融入其中,開發出了多個不同的場景,如恐龍博物館、海洋館、太空館等,讓孩子置身其中,玩得不亦樂乎。

每個場景都設有多個關卡,這些關卡很巧妙地與運算、比較、排列等數學思維結合在了一起,孩子只有通過思考,給出正確答案,才能順利通關,大大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的靈活掌握。

 

在豌豆課堂裡,數學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字,而是有趣的遊戲,好看的動畫,讓孩子能夠持續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

 

豌豆思維還有【可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和【線上作業】等環節,通過反覆練習,幫助小朋友牢牢鞏固知識點。

 

2.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逐步構建孩子的思維模式

 

豌豆思維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數學認知水平,採用9 階成長體系,從感知探索、觀察理解、推理判斷、判斷應用等幾方面入手全面培養孩子的多元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9階成長體系,豌豆思維的課程內容劃分為五大模塊: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邏輯與推理、統計與概率以及生活應用。

 

S1-S9涵蓋了幼兒園到小學3年級的知識點,無論是做數學啟蒙、幼小銜接、系統的思維訓練都很合適。

 

3.小班課堂,促進良性競爭

 

豌豆思維採用的是線上課程+真人教師+動畫課件的教學方式。

 

都是小班教學,一個班級有4-8個小朋友。小班教學的好處就是,老師可以對每個小朋友了解的很透徹,在上課的時候能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態,老師還會不時對小朋友進行提問,防止孩子走神,保證每節課的學習效果。

 

在課堂上,老師會根據動畫中,樂迪和小夥伴遇到的問題,引導小朋友思考和回答問題,答對的小朋友孩子還會得到老師的誇讚哦,這也無形中增加了孩子學習的動力,讓孩子之間形成良性競爭。

 

一節課的時長大約在30-40分鐘之間,既保證了孩子有足夠的專注力時間,又不會太長讓孩子感到疲倦。

 

除了線上課程,豌豆思維還會隨課程配套課後訓練冊,以及種類豐富的教具包。這種線上課程+線下教具的教學方式,能讓小朋友隨時隨地動腦思考,無形中強化大腦。

4.專業的師資力量

 

豌豆教研團隊中的老師,平均教研經驗 10 年,多數在幼兒及小學數學思維訓練方面有著傑出貢獻。

 

教師的篩選十分嚴格,從簡歷篩選開始到正式上崗,要經過3 輪面試+ 5 次試講,通過率僅為8.3% 。


 

而面試成功後,還有將近一個月的下組培訓,定期全面考核,確保每位老師懂教育、愛孩子。

 

豌豆思維總體體驗下來,我感覺是非常不錯的,在引起小朋友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同時,得到科學的思維鍛鍊,如果家裡有3-8歲的孩子,非常值得一試。

這次,我還為大家爭取到了【豌豆思維】的優惠福利


原價169元圖形王國大冒險課,

現在限時0元贈送

可以得到

1節小班真人直播課

+

8節數學圖形啟蒙錄播課


僅限前100名哦!

(課程適合3-8歲的小朋友)

ps:

①只要有pad或者有攝像頭的電腦,都可以上課;

②搶購後,爸爸媽媽注意接聽電話哦~

相關焦點

  • 「中國式餵飯」坑了媽害了娃,獨立吃飯的重要性,多數媽媽忽略了
    媽媽的心軟是害娃毒藥 鄰居家的小磊今年4歲了,雖然已經上了半年的幼兒園,可是每到午飯時間點就接回家,起初我以為孩子不習慣幼兒園生活,後來才得知小磊每天中午回家是為了吃飯,吃完飯在送回幼兒園。
  • 1歲半前讓娃脫掉紙尿褲?不是幫娃,而是害娃
    來源:梨視頻別說,寶寶尿床這事兒,還真成了不少寶爸媽的難題:娃晚上老尿床咋回事兒?紙尿褲到底脫不脫?啥時候進行如廁訓練?今天的話題,不多說大家也能猜到了,給寶寶如廁訓練的必備技能,趕快學起來啦!1娃1歲半前,能開始如廁訓練嗎?
  •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很多家長還在給娃"吃",如今毫無察覺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很多父母繼續餵給孩子,如今毫無察覺小劉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結婚之後父母就期盼著兩人能早點生個娃。果然,小劉很爭氣,婚後第二年就生了個男孩,把兩家人高興的合不攏嘴。由於雙方的老人都很年輕,帶娃這件事自然輪不到小劉和老公,於是兩人就撒手把娃交給了爺爺奶奶帶,外公外婆偶爾也來幫襯。
  • 寶寶流鼻血止不住,帶娃就醫遭醫生斥責:這種處置是害娃不是幫娃
    作為家長必然要知道孩子受傷後的應急處理措施,這樣才能讓其儘快脫離危險或是減輕傷痛。相反,如果家長用錯了方法,那就可能會讓孩子的傷勢更加嚴重,甚至會由於錯誤的應急處理方式導致其有生命危險。寶寶流鼻血止不住,帶娃就醫時遭醫生斥責:這種處置是害娃不是幫娃侄子今年5歲了,平時活潑好動是個好奇寶寶。前幾天表姐休假,帶孩子去公園玩的時候正好碰到自己的大學同學,於是和對方停下來聊了幾句。表姐與同學越聊越投入完全忘了看孩子這碼事,不一會兒就聽見侄子哇哇的哭聲。
  • 娃哭累了就會睡?寶寶睡眠認知誤區太坑娃,「崩潰睡」影響發育
    這兩天跟婆婆交接帶娃的事情,發現婆婆帶娃方式上跟自己有明顯的差別,平時寶寶入睡的時候,自己都會躺在旁邊,拍一拍很快就睡著了。但婆婆卻不認同,對於南煙哄娃入睡的方式看不過眼,還說:「別哄了,孩子哭累了自己就睡了!」
  • 從小讓狗幫帶娃,娃長大後居然...」
    小寶寶要是哭了或者鬧了,黑柴總是第一個趕到,鏟屎官也很欣慰,狗狗能幫忙哄娃,自己倒輕鬆不少!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等到娃7個月大,剛學會爬行時,根本不願意搭理他,反而更喜歡追著黑柴爬...自己這個正牌爸爸在娃的眼中還不如一隻狗重要?
  • 爸爸給女兒剪狗啃式劉海,娃一睜眼萌翻網友:再坑的髮型也不坑了
    爸爸們"坑娃"程度久負盛名,要麼不帶娃,要麼帶娃必有坑。網上看到一組圖片 ,有個爸爸好不容易勤快一回,給女兒剪個劉海,沒想到粗獷的大手一哆嗦,給女兒的劉海剪成了"狗啃式"。想必媽媽回來,看到又要抓狂了。
  • 娃研所丨央視點名!退熱貼不退熱、還有害?娃退燒攻略、誤區一次理清
    今天,貼心科大大就好好的說叨說叨: 給娃退燒時,哪些誤區一個都不能碰!要不要帶娃就醫,又有哪些金標準! 1 4大退燒誤區,1個也錯不起! 科大大先給大家填一個人人都會踩進去的坑——物理退燒。
  • <1738期>普法漫畫 | 酒駕老爸坑娃記!
    <1738期>普法漫畫 | 酒駕老爸坑娃記!原標題:《<1738期>普法漫畫 | 酒駕老爸坑娃記!》
  • 帶娃神技,傳統育兒讓你少掉坑
    關愛孩子的健康,就是投資我們的未來)正文開始今天我們主要說說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因為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就開始上崗做家長,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寧願把時間花在學習上,也不要浪費在找醫生找藥上面。乞丐因為欲望低,或者是因為太笨了,一般不去思考或者幹別的事。氣血消耗就少,自然防禦能力就會強。富貴之人多憂愁,不是擔心資產沒了,就是害怕別人害他。一會兒吃了這個不養生,一會做了那個會如何。氣血都被浪費在瑣碎的事上了,身體沒有足夠的氣血,自然會表現出病態。養孩子也是一樣的,如果過度保護和溺愛,最終只會導致身體越來越差,思想無法繼續成長。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
  • 米蘭達·可兒和奧蘭多的帶娃方式:必須看我娃與休想看我娃
    帶娃絕對是門「藝術」,帶娃的方式不同,展現出來的效果也不同。但是歸根結底,帶娃只有兩種方式,那就是:爸爸的帶娃方式與媽媽的帶娃方式。而這兩種方式,在米蘭達·可兒和奧蘭多·布魯姆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米蘭達·可兒和奧蘭多的帶娃方式:必須看我娃與休想看我娃米蘭達·可兒和奧蘭多·布魯姆的兒子小弗林出生在2011年,自從小弗林出生之後,米蘭達·可兒經常帶著他出街,當時還被我譽為一種新的時尚方式呢。而每一次見到米蘭達·可兒和兒子的時候,米蘭達·可兒都會把小弗林打扮得漂漂亮亮。
  • 小奶瓶惹大禍,寶寶拉肚子生病了,原來是媽媽這樣洗奶瓶害苦了娃
    老公心疼娃不假,可他卻拿寶媽當出氣筒。他指責寶媽「啥也不是」,斥責寶媽帶個娃,還把娃給「弄病了」!寶媽抱著娃去醫院檢查,心裡特別地委屈,一邊哭一邊哄娃打針。原來,發生這樣的不愉快,都是因為寶媽在晚上起夜餵奶時,習慣拿準備好的奶瓶餵寶寶。可是,由於寶媽疏忽,每次清洗奶瓶,奶嘴的接縫部位都沒洗乾淨。
  • 「養不起為什麼還生我」,對孩子哭窮的家長,網友:害娃不淺
    從小小亮的學習成績就非常好,但父母從來都沒有誇獎過他,媽媽總是告訴小亮家裡很窮,什麼都給不了他,所以他必須努力學習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小學的時候,班裡的孩子都沒什麼錢,小亮的人緣也是非常好的,但到了初中小亮才發現,大家都有零花錢,當小亮跟朋友出去的時候,他因為沒錢而各種尷尬。
  • 謝娜不讓婆婆帶娃,說出原因後眾人稱讚,老人帶娃應「趨利避害」
    在娛樂圈也逃不開婆婆帶娃這一話題,很多明星都選擇生娃後,交給婆婆,自己出去繼續拍戲工作。而著名節目主持人謝娜就有不同的觀點,她認為:媳婦不應該要求婆婆幫忙帶娃,這樣的做法,不僅是不孝順,還對孩子本身的成長和教育沒有任何的好處。
  • 王一博帶娃
    跟其他兄弟帶孩子去遊樂園不同,王一博被導演組安排的任務是上門帶娃。一進門,就告之今天一娃一狗就交給他了——卷卷和巴菲特。而王一博則一臉懵逼:帶孩子?怎麼帶?滑板、摩託車、跳舞等各項運動玩得溜溜的他,帶娃這種事,確實是件超級高的挑戰。
  • 這樣餵飯,看似愛娃,實則「害」娃!現在改還來得及!
    其實我們也應該理解老人,他們心裡也不想給娃餵飯,但確實也是害怕孩子會有吃不飽、不長肉、長不高、營養不良的情況。不過,話說回來,孩子獨立吃飯也有敏感期!咱還是得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什麼是孩子自主吃飯敏感期?一般來說,當孩子表現出自己吃飯的意願,這時,會伴隨一些「信號」,就是我們所說的敏感期了。
  • 防丟繩變「索命繩」,這幾款遛娃神器秒變「坑娃器」,家長趕緊扔
    曾經被綜藝節目帶火的遛娃神器——安全繩,明星們都安全繩防止孩子跑丟,還有情侶用安全繩秀恩愛,總之這款帶娃神器算是火了。一、遛娃神器秒變「要命神器」,孩子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一個視頻讓很多家長都揪心了,某小區監控視頻曝光,一個大約兩歲左右的孩子,和家長一起綁著防丟繩。
  • 養育4個娃壓力大的何潔,稱易孕體質「坑」,實際沒人「逼」她生
    文/小庚庚爸爸女人一生都在奉獻,婚後為家庭、為丈夫、為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只是很多人為了讓自己的生娃變得理所當然,於是將生娃賴在了易孕體質上。實際上女性若是不想要娃,那麼無論是不是易孕體質都可以很好地避開生娃。若是真的不想生娃,那麼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 養娃如養「蛙」,《旅行青蛙》裡的3個育兒理念,教你佛系養娃!
    其實我們的娃,每一個都是獨特的娃。常常有媽媽們抱怨:「為啥我家娃總是宅在家裡,你看隔壁誰誰誰,天天往外跑。」「為啥我家孩子天天不著家,你看隔壁誰誰誰,乖乖呆在家。」「我家孩子數學太差了,好笨」「孩子不愛看書,真是急死了。」「孩子不愛說哈,太內向了,怎麼辦?」總之,媽媽們就是各種焦慮和擔心。其實,大可不必。每一個孩子都是最特別的,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事物。
  • 娃就愛當大孩子的「跟屁蟲」,卻常糟「冷眼」,義大利託班鼓勵娃這樣做!
    4、   《My Talking Book(26冊)》,幫助娃掌握250個常用詞及句子,開口說英語 怎麼選呢?蒙臺梭利曾說過:「把人根據年齡分隔開來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對於兒童也是這樣。這樣也就會打斷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繫,使人與人之間無法互相學習。」所以後臺有媽媽問,為啥我的孩子不喜歡跟自己同齡的寶寶玩,就喜歡在大哥哥大姐姐後面當「跟屁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