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趙本山的小品《小草》時,我不知道我是在讀小學還是初中,只記得全家老少都被他的小品逗得哈哈大笑。而我爸從此以後,愛上了模仿,直到現在也是,哄小孩子睡覺的時候,還喜歡哼著趙本山版本的《小草》,看來大叔的影響可真不小啊!
《小草》是趙本山早期小品作品,在當年表演過很多場,每一場都讓觀眾捧腹大笑。這個作品主要是趙本山模仿老太太在家裡人都出去上班上學後,自己一個人拿著麥克風唱歌的情景,據說在那時還掀起一股「模仿老太太」的風呢!
至於這個小品為什麼讓看過的人都覺得很好笑,我想最大的原因是作品本身非常接地氣吧。
藝術高於生活,也源於生活。作為普通老百姓,在平淡的生活裡,更多的是自己給自己找樂子。而老人家歲數大了,腿腳不方便,只好呆在家裡,可是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一個人在家中,難免有些寂寞,何以解憂?唯有唱歌!
趙本山的小品裡,其實是給廣大老年人一條思路: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就不能開開心心唱歌呢?於是就有了自己一個人的演唱會,唱跑調、串歌都沒關係,誰在家一個人唱歌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呢?更何況是一個老太太?
這個老太太唱《小草》的時候,唱著唱著忘了詞,自己又隨便哼了哼,哼著哼著,居然哼到和《渴望》無縫連結。觀眾看到這裡也產生了共鳴,又好笑又真實,有時唱歌忘調忘詞,總會串到另外一首歌,比如我,唱《送情郎》的時候總是會串到《瀏陽河》,很少把《送情郎》唱完整過,相信很多人在唱歌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
另外一個原因,是本山大叔模仿的功底深厚,惟妙惟肖的,讓人笑完之後也點點頭:沒錯沒錯,就是這樣的,太像了。
趙本山扮演的老太太頭上戴著帽子,身上穿著一套老式的極其普通的老人衣服,襪子包著褲腿,駝背,沒有牙齒,但是很愛笑。雖然在表演的時候大叔的鬍子沒有作掩飾,但是他一出場一開口就讓觀眾覺得,他就是一個老太太。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趙本山自身的實力。這個小品沒有背景音樂,全靠自己惹別人笑是真的難。試問現在有幾個人能做得到?有人評價說,趙本山表演的《小草》充分詮釋了歌曲與戲曲的可轉變性,而且需要演員有很強的實力才能將種調唱進人的心中,趙本山做到了。
在表演這個小品的下一年,也就是在1990年,趙本山首次登上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此後,他拿過15次央視春晚的一等獎。
下面是《小草》臺詞劇本,有時間的朋友可以模仿模仿:
(手遮陽,遠望)
獨白:人兒都走了啊。上學(讀xiao)的也走了。上班的走沒? (觀眾互動:走了)
獨白:走了咋還說話呢 / 都走了就好辦了。 (演出多次,不同版本內容不同)
(慢慢往舞臺中央走)
獨白:開唱。 家庭通俗卡拉Q(讀圈)K演唱會,現在開始。本場演出,報幕員演唱員均由本老太太一人擔任,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謝謝。
(深鞠躬,重心靠前,向前踉蹌,險些摔倒。慢慢走回)
獨白:首先,為大家演唱一首通俗、流行、搖滾、迪克斯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小草。
唱(二人轉唱法):沒有花香那,我沒有樹高哇。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奧奧奧草。從不寂寞呀,我從沒煩惱過呀,你看我的夥伴遍地天涯海角哇。
(交叉腿坐地 /手摸腳 ,不同版本內容不同)
獨白:唱哪兒了。
唱:天涯海角啊……天涯海角啊……(忘詞狀)角啊……角啊……(串歌《渴望》)悠悠地歲月,欲說當年好睏惑,亦真亦幻難取捨,悲歡離合,(串歌《少年壯志不言愁》)熱血鑄就,(串歌《媽媽的吻》)媽媽的吻啊甜蜜的吻,(串歌《瀟灑走一回》)我何不瀟灑走一回。
獨白:媽呀,唱串了。
(脫帽鞠躬下臺)
臺詞劇本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演起來,不是誰都能演好,稍微用力了,就會被觀眾發現表演的痕跡,瞬間索然無味;表演不到位了,觀眾就會覺得這是什麼玩意?還不如我演的呢?而趙本山的表演都是極致的,高級、自然。他的語言有分寸,他的肢體動作恰到好處,增減一分,觀眾都不會笑。這也許就是趙本山的高明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