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一直以來都是現代年輕人最不願意面對的事情之一了,很多的父母都是用一種老過來人的心態去催促自己的孩子趕緊結婚,但是在孩子看來這樣催促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時不同了,可是這樣的話語又怎麼敢輕一點說出口呢,畢竟這是自己的父母,說出這樣的話語難免會讓他們感覺到有點心寒,畢竟這麼說不就是相當於在說父母已經老了,不適應這個時代了嗎?但是,很多時候事實就是事實,就算我們不說,但是這樣的事實是依舊存在的。
很多新時代的年輕人都很不明白到底婚姻在父母的眼中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或者說父母對於婚姻的價值觀是怎麼樣的,在不明白這一點的前提之下,父母做出的選擇當然會讓人感覺很難理解了。實際上,父母生活村的六十或者是七十年代,確實是一個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年代,至少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年代,尤其是對於婚姻的觀點上,當然了這都是當時的經濟情況還有政治以及文化情況所決定的,如果把現在的婚姻觀放在當時我比就是好的,當時的父母們的婚姻觀多半是以長輩的觀念為主,也就是說婚姻當中的絕大部分決定都是由長輩來決定,而婚姻的形式也十分的簡單。
大部分的人都是通過媒人的介紹,然後兩個人一起看看對方,如果覺得不會不順眼,而且兩家人的情況也都差不多的情況之下就可以直接結婚了,至於談戀愛不得不說是有點奢侈的事情。所以,現在的家長在面對孩子談戀愛的問題的時候總是會忍不住吐槽,認為現在的人實在是矯情,還需要談戀愛,然後就說起他們以前的經歷。有些孩子可能會反駁,父母這樣的愛情不是真的愛情,這樣的愛情是不能長久的,然而在他們的那個年代,這樣的愛情往往反而是比較長久的愛情,很多人都是在吵吵鬧鬧的過程中一起陪伴了大半輩子。
不得不說,這樣的經歷對於父母而言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的要求也會從自己的身上思考。那麼說到底父母的對於愛情的需求是怎麼樣的呢?我覺得他們對於婚姻的要求大概是這樣的:不需要精挑細選,只能要能夠選擇一個不是特別差的就行了,畢竟自己當初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有經驗,如果非要選擇一個好一點的就有可能會一直都找不到喜歡的人,最後反而把自己的弄成是剩女或者是剩男。這樣一來就有點得不償失了,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比較求穩的觀念。
於是漸漸的就有了父母催婚的做法,這種做法當中父母會少考慮到這樣的做法對於其他人的影響,有可能你是在對自己的女兒催婚,實際上影響到的還不僅僅是自己的大女兒。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發現很多的女孩子都早熟就是因為家裡有人催婚的原因,我有一個朋友,她有一個妹妹,而這個妹妹才上小學六年級。這個朋友已經差不多三十歲了,於是這個朋友的父母就經常都催促她趕緊結婚,不然等到過來三十歲就沒有人要了。在父母的反覆催促之下,這個朋友沒有找到男朋友,反而是小女兒先找到了男朋友。
因為在父母的催促之下,小女兒很有可能就會被耳濡目染,然後就會產生一種我要早點找到男朋友這樣就可以不用被母親給嘮叨的思想,而且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在家庭當中總是少不了一些攀比的行為,尤其是家裡有小孩子的時候。小孩子總是喜歡在某些事情上勝過大人一籌,於是妹妹就會下意識想要在家人面前勝過姐姐,或者說是給姐姐添亂,於是他們家就會在姐姐沒有找男朋友但是自己找到了男朋友的前提之下個感覺到十分的驕傲,這會助長他們想要早戀的心態。
而對於被催婚者最直接的一種影響就是讓對方對婚姻和戀愛產生了抗拒,甚至有一些男性為了應付父母的催婚會選擇去租一個女朋友回家,反正父母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在談戀愛,只要度過了父母的這一關就可以了。在這種得過且過的情況之下,他們就會漸漸地把自己的青春浪費掉。本來只是想要拖一拖而已,結果因為對父母的抗拒導致他們最後的結果是一拖再拖,最後反而是錯過了最好的一個結婚的時間。不得不說,這樣的結果也是讓人感覺十分的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