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的歷代國君(下)

2021-02-13 高陽視頻

點擊上面藍字「高陽視頻」關注。

上一篇介紹了許國第六代國君:許簡公。接下來繼續介紹許國歷代國君。

許國第七代國君:許武公,名雄,在位35年。他為許氏始祖許由建墓,並教導後人尋根祭祖。

  許國第八代國君:許文公,名惠男,在位47年。在他的治理下,一度稱雄東方。西周被攻破後,他輔助周平王登上王位並護送其遷都洛陽,從而使周平王建立東周,中國也開始進入春秋時代。

  許國第九代國君:許隱公,名襄,在位8年。因父親許文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加封為武衛士。在位期間注重發展農業,獎勵拓荒種糧,提倡種桑養蠶,抽絲製緞,改善了人民生活,使許國進入各諸侯國前列。

  許國第十代國君:許宣公,名鄭,在位8年。他注重製陶業生產,讓許國擁有了先進的制陶技術。當時,許國冶銅技術也達到了相當水準。

  許國第十一代國君:許莊公,名弗,在位21年。期間許國屢遭鄭國侵犯,公元前712年被鄭國戰敗,許莊公逃亡衛國,兩年後死於衛國。

  許國第十二代國君:許穆公,名新臣,在位42年。他趁鄭國內亂之際,讓許國重獲獨立,在衛候之女許穆夫人相助下精心治理國家,一度成為中興霸主。後因諸侯爭霸,戰事不斷,國力日漸衰退,許穆公夫婦徵戰一生,最後死於盟討伐途中。

  許國第十三代國君:許僖公,名業,在位34年。當時,鄰國鄭楚對許國虎視眈眈,為抗拒鄭國侵犯,只好讓許國成為楚國的附庸。因畏懼楚國實力,其他諸侯國不敢侵犯許國,使許國安定了幾十年。

許國第十四代國君:許昭公,名錫我,在位30年。

  許國第十五代國君:許靈公,名寧,在位45年。由於國事已衰,被迫周旋於強國爭霸之間,連年戰事不斷,人民苦不堪言。據記載,許靈公在位期間,曾被召喚參加盟會18次,被迫隨強徵伐他國18次。而許國遭受侵犯11次,其中9次為鄭所侵,許國都城也從許遷至葉(葉縣),後含恨死於楚國。

  許國第十六代國君:許悼公,名買,在位42年。他執政的許國迫於戰事,曾四次遷都:公元前551年遷於夷(今安徽亳州),公元前520年復遷葉縣,公元前521年遷於白羽(今河南西峽縣),公元前522年遷於容城(今河南魯山)。

  許國第十七代國君:許哀公,名斯,在位19年。此時的許國徒有虛名。公元前504年鄭國進攻時,因許國無力抵抗,許哀公被鄭國俘獲,8年後含恨死於鄭國。

  許國第十八代國君:許元公,名成或戌,在位14年。他在楚國和秦國的幫助下,在楚國被立為國君,後不忘祖訓,重振許國,終於使許國國都又遷回原址。

  許國第十九代國君:許男公,名結。

  許國第二十代國君:許烈公,許國人,公元前500年繼位,在位22年。

  許國第二十一代國君:許釐公,公元前478年繼位,在位15年。

  許國第二十二代國君:許締公,名悅,字吉,在位30年。

  許國第二十三代國君:許恆公,名鄭,字華山,在位1年。

  許國第二十四代國君:許結公,名安結,字子實。公元前417年繼位至亡國。(來源:許言君)

相關焦點

  • 秦國歷代國君在位年表
    秦國歷代國君在位年表  秦國歷代國君(37代)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約前900年東周孝王封贏非子於秦邑
  • 你認為在秦國的歷代國君之中,哪一位君王對統一的推動作用最大?
    那麼,在秦國的歷代國君之中,你認為哪一位君王對統一大業的推動作用是最大的呢?而後,公孫衍、張儀等賢臣先後入秦,公孫衍為秦國再度取得河西大捷,正式收復了丟失百年的河西之地,張儀更是與秦惠文王配合無間,君臣二人攪動戰國風雲,敗三晉於修魚,敗楚國於丹陽、藍田,又大破義渠等國,威震四方。
  • 為什麼會有三家分晉,晉國國君為何不能阻止,後來國君去了哪裡
    晉國西周第一批分封的諸侯國之一,首任國君是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正宗的周朝宗室,為什麼叫唐叔虞呢,難道不應該姬叔虞嗎?這是因為晉國最早不叫晉國,叫唐國,當時流行以國號為姓,所以姬叔虞就被稱為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姬燮即位為國君後,把唐國改為晉國,所以就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
  • 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三位國君
    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三位國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終滅掉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秦始皇完全有資格被稱為「千古一帝」。秦始皇時期的秦國已經是七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這些成果與秦始皇之前的歷代國君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那麼在秦始皇之前的三十多位國君中有哪些國君對秦國的發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呢?想在這裡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也請大家多多指教。1. 秦襄公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封賞了岐西之地。雖然當時這片土地是在西戎手裡。
  • 跑題春秋六:對古代國君的N種稱呼
    春秋時期以及之前的夏、商、西周實行的都是分封制這種政權組織形式,天下除了天子之外還有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諸侯國君,很多國君都是《春秋》裡的重要角色,了解對古代國君的各種稱呼,不僅有助於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春秋》等歷史文獻,而且這也是很重要的歷史常識和國學知識。
  • 哀姜:謀害國君,又為何被魯國人同情?
    那麼堂堂的國君夫人為什麼會落到這步田地呢?這個故事還要從頭說起。本文的女主角哀姜作為齊國公主繼承了婆婆文姜的光榮傳統,與小叔子慶父私通。她之所以選擇做這麼大逆不道的事是因為她的丈夫魯莊公不愛她在先。當年為了加深同已經稱霸的齊國的關係,魯莊公迎娶了哀姜。但是在迎娶哀姜之前,魯莊公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寵妃孟任夫人了,可憐的哀姜剛剛出嫁就失去了丈夫的寵愛。
  • 架空魯國國君的「三桓」家族是怎麼來的?
    僅僅過了幾十年後,各諸侯國國君的臣子們也開始有樣學樣,逐步架空國君。晉國是六卿掌握實權,齊國是田氏、高氏、鮑氏等大家族掌權,宋國是七個家族來回鬥爭,魯國國君則被「三桓」徹底架空。為什麼各國國君都不約而同的被架空?其中的原理很簡單。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1.難免出現能力差的國君。而諸侯國內掌權的各大家族卻在不斷洗牌,激烈的競爭導致人才輩出,出現主弱臣強的局面。
  • 晉惠公夷吾是怎麼當上國君的
    歪國勢力,不管夕方冬方,能借到就是本事,你不借,別人難道客氣?聽說你哥一路南下,周遊列國,他不也想藉助男方迪懟勢力嗎?」 「倒也是。那就這麼辦,立刻跟我姐夫聯繫。」夷吾道。 過幾天,姐夫的反饋來了:「親兄弟明算帳,何況我只是姐夫,跟你沒有血緣關係。割給我們河西五個城池,立刻出兵幫忙。」他沒有打算做活雷鋒。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最後的下場又是如何?
    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掃蕩六合,統一天下,但是那些被秦始皇滅國的國君去了哪裡,卻鮮為人知。現在筆者就來盤點一下,六國國君在滅國之後都被秦始皇如何處置?統一前夕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登基十年,在先後滅掉嫪毐和呂不韋勢力後,秦王已然是秦國真正的至尊,在經過六代先帝的積累後,如今的秦國大有一統六國的態勢。因此嬴政籌措糧草,整頓軍事,為統一六國做好了準備。
  • 秦國國君排名,秦國國君誰能排在第一?
    不過,秦朝的統一也不是一朝一夕,秦國為此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那麼在這些秦國國君當中,應該如何給他們進行一個排名呢?他們當中誰才能夠排在第一位?秦國自嬴非子立國到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國祚延續600多年,歷經36任國君,全部排名太繁瑣,意義也不大。這樣吧,我排個前6名,六六大順嘛,數字吉利博個好彩頭,這類問題本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列位看官海涵。
  • 鄉黨 說說秦在鳳翔的20位國君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秦在此建都327年,有20位國君在此苦心經營,開創基業。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此加冠,走上了歷史舞臺,最終建立了大一統的秦王朝,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春秋時代的雍城,即我們今天的鳳翔,是秦發展壯大的搖籃和崛起之地,讓我們穿越歷史的隧道,說說秦在鳳翔的20位國君。要說這20位國君,得先簡單探究一下秦人的起源。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秦始皇大兵壓境,韓王安馬上割地求和,讓出了南陽全境,秦國東出的門戶徹底打開。公元前230年,駐紮在南陽的秦軍兵鋒直指韓國的國都新鄭。整個戰爭的過程沒有任何懸念,司馬遷的史記用了幾十個字就把它寫完了,就這樣山東六國被消滅了一個。
  • 從歷代火影的外交政策,看火之國木葉村的地緣戰略困境
    經典日本動漫火影忍者,除了描繪了主人公漩渦鳴人成長為忍界英雄的個人奮鬥史之外,忍界五大國之間錯綜複雜的合縱連橫也是頗有看點的故事。作為火影忍者漫畫主角一方的火之國木葉村,一直處於地緣戰略上的困境。為了應對這一困難局面,歷代火影都在外交策略上想盡了辦法。
  • 壯哉《八佰》,許國守土,匹夫有責
    所以,在這個時刻,看《八佰》,去體會其中所蘊含的許國守土,匹夫有責的壯懷激烈,提振士氣,激勵人心顯得尤為重要!戰爭必然是殘酷、無理性的,但是對於民眾而言,守土有責,壯士許國的精神提振,才是最重要的。仔細留意,在電影四天的戰鬥中,大多數戰士的死毫無徵兆,突如其來,前一秒剛剛慷慨激昂,下一秒已經子彈爆頭。這才是戰爭的真實寫照,也正是這種無預兆讓恐懼更加強烈,也正是如此,才讓前赴後繼、奮不顧身的戰士顯得更加悲壯。我承認,當鄭愷飾演的陳樹生身捆炸藥,跳下大樓時,當機槍班的戰士一個個接著跳下,高聲喊出自己籍貫姓名時,我溼了眼眶。
  • 齊國的亂局:齊桓公死後的40年,5個國君上位,6個勢力勾心鬥角
    春秋時期,齊桓公卒,他的幾個兒子開始爭奪君位,40年間就有5位繼任為齊國國君,可見局勢動蕩不安。當時,諸公子各自培養勢力,士大夫的勢力也隨公子們的爭鬥而起,分別為高氏、國氏、崔氏、慶氏、鮑氏,以及後來代齊的田氏。其中,以崔氏的勢力最為強大。
  • 《論語》|國君唯一快樂就是說話沒有人違抗?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窮人的日子不好過, 富人也有自己的煩惱,當一個至高無上的國君,下邊有人幹活的,有人侍候的,應該是特別舒服快樂吧?有一個國君整天忙於事務,覺得自己累得像狗,沒有當國王的樂趣,整天悶悶不樂。有一位神仙給他支招說,只要你找到一個快樂的人,穿上他的襯衫,你就會變得快樂。
  • 關於為「國君資管-陸信3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提供轉讓服務的公告
    原標題:關於為「國君資管-陸信3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提供轉讓服務的公告   各相關單位:  根據上海
  • 國君資管君得鑫A基金淨值下跌1.1% 請注意風險
    騰訊基金01月11日訊,國君資管君得鑫A基金(代碼952009)公布最新淨值,數據顯示,國君資管君得鑫A淨值下跌1.1%。本基金單位淨值為2.4526元,累計淨值為3.6556元。國君資管君得鑫A基金近一周上漲0.34%,近一個月上漲5.6%,近一年上漲40.2%,基金成立以來累計上漲145.26%。
  • 韓趙魏三家把晉國分了以後,晉國可憐的國君,最終的結局如何
    在中原文化的統領下,中國的延續肯定會是另外一番圖景,至少比依靠法家進行暴力統治的秦國要好得多。 但是晉國最終卻失敗了。晉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並不是它被敵人給打敗了,而是他被自己給打敗了。建國最終被韓趙魏三家給分了。就算被韓趙魏三家分了,韓趙魏依然能夠位列戰國七雄之三,其中魏國、趙國甚至還一度稱霸天下。可見如果晉國沒有分裂,它的實力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