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桑德海姆和韋伯——兩個將一生奉獻給音樂劇的男人

2020-11-25 騰訊網

每年的3月22日,是每一個音樂劇業內人士以及熱愛音樂劇的觀眾都銘記在心的日子。今年也是如此。

今天是美國音樂劇詞曲作者史蒂芬·桑德海姆(Steohen Joshua Sondheim)九十歲生日。同時也是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七十二歲生日。兩位大師數十年間創作的眾多作品如同燈塔指引了數以千百計音樂劇人的道路,也照亮了千百萬觀眾的心路。接下來小編帶你們回顧桑爺和韋爵爺的一生。

桑德海姆近照

桑德海姆年少時即師從巨匠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創作眾多經典作品,共贏得八座託尼獎,是所有作曲家之最。除此之外還有一座奧斯卡和一座普利茲戲劇獎。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各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劇院,整個音樂劇史上僅有一人獲此殊榮。

韋伯(18年拍攝)

韋伯出生在倫敦肯辛頓的一個音樂世家,放棄了在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歷史系的學業,前往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創作了《歌劇魅影》、《耶穌基督萬世巨星》、《貓》等經典劇作。數十年來,韋伯創作的音樂劇有十餘部,獲獎無數,在除劇作以外的音樂領域也頗有建樹。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1955年——

25歲的桑爺首次跨入這個行業。參與創作了音樂劇《周六夜晚》(Saturday Night)。作為桑爺的音樂劇處女作,雖然創作時間很早,但由於當年它的主要製作人不幸逝世,這部音樂劇直到2000年才在紐約市上演。

25歲的桑爺&《周六夜晚》海報

1957年——

桑爺與音樂泰鬥伯恩斯坦的合作《西區故事》(West Side Story)這部劇是音樂劇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被全世界奉為經典,但令人驚奇的是它的百老匯初版並未贏得那年的託尼最佳音樂劇,史匹柏目前正在拍攝《西區故事》的新版改編電影。

《西區故事》劇照

1959年——

參與《玫瑰舞后》(Gypsy)的創作。取材於脫衣舞明星Gypsy Rose Lee的回憶錄,百老匯首版獲得八項託尼獎提名卻空手而歸,僅OBC專輯贏得了那年的葛萊美獎,1962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玫瑰舞后》劇照

而這一年韋伯年僅十一歲,良好的家庭氛圍讓他自幼便顯現出音樂創作的天賦,並在演員姨媽的引導下接觸劇場。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1962年——

《春光滿古城》(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成為了第一部詞曲皆由桑爺創作的音樂劇,百老匯初版贏得六項託尼獎,包括託尼最佳音樂劇,1966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春光滿古城》海報

《人人能吹口哨》劇照

1964年——

創作了音樂劇《人人能吹口哨》(Anyone Can Whistle)

僅在初版完成當年登上過百老匯舞臺,其他地區的劇院也鮮少有排演,是相對冷門的一部,這部劇在製作和試演過程中意外不斷,最終僅獲得最佳編舞一項託尼獎提名。

1965年——

桑爺與理察·羅傑斯(沒錯,就是Hamilton所在劇院的那個Richard Rodgers)合作了音樂劇《給我一支華爾茲》(Do I Hear a Waltz?),但百老匯首版僅獲得三項託尼提名,沒有獲獎,這也是這部劇僅有的一個百老匯版製作。

《給我一支華爾茲》劇照

同年,年僅17歲的韋伯與20歲的萊斯進行了第一次合作,創作了音樂劇《孤海浮燈》(The Likes of Us),這部作品延續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百老匯劇目的音樂風格,與韋伯日後作品有著極大不同。由於沒有贊助人,該劇直到2005年才實現公演。

韋伯和萊斯&《孤海浮燈》海報

該劇改編自慈善家託馬斯·約翰·巴那鐸(Thomas John Barnardo)的生平故事。2005年,該劇在韋伯主辦的賽德蒙頓音樂節(Sydmonton Festival)首演。

1967年——

韋伯與萊斯創作了他們的第二部音樂劇《約瑟夫的神奇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這也是他們的首部公演作品。在這部劇中,兩人嘗試用貓王(Elvis)風格的搖滾樂、卡利普索民歌以及鄉村音樂等流行樂元素演繹宗教故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1970年——

桑爺與百老匯傳奇製作人哈爾·普林斯的第一次合作了音樂劇《夥伴們》(Company),從這個作品之後他們合作了四部作品。

因為沒有明顯的劇情主線,Company常被稱作概念音樂劇。百老匯獲得十二項託尼提名,最終贏得包括託尼最佳音樂劇在內的六項。

《夥伴們》劇照&創作中的桑爺和Lapine

1971年——

桑爺的《富麗秀》(Follies)應運而生,評論家稱其為百老匯音樂劇史上最偉大的輓歌之一。百老匯首版獲得十一項託尼提名,最終贏得七項。

而韋伯於1970年創作的《耶穌基督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也登上百老匯舞臺,取得了巨大成功。

(1971年10月12日,《耶穌基督萬世巨星》在馬克赫林格劇院首演,傑夫·芬霍特(Jeff Fenholt)飾耶穌。圖源:Friedman-Abeles/NYPL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1973年——

桑爺創作的《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改編自電影,百老匯初版贏得六項託尼獎,包括託尼最佳音樂劇,百老匯原卡專輯贏得當年的葛萊美獎,1977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

1974年——

桑爺創作的《蛙》(The Frogs)改編自古希臘喜劇,首演於耶魯大學的遊泳池,2004年重新製作後登上百老匯舞臺。

1976年——

桑爺創作的《太平洋序曲》(Pacific Overtures)是一部背景設置在日本的音樂劇,百老匯首演版卡司均為亞裔,即使在今天這也是極為罕見的,更不用說在種族歧視依然風行的七十年代。

百老匯首版獲得十項託尼獎提名,最終只贏得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舞美兩項。

《太平洋序曲》劇照

韋伯與萊斯合作的《貝隆夫人》(Evita)中《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一曲在這一年發行的概念專輯中面世後很快便廣為傳唱。

1979年——

改編自1973年同名話劇的《理髮師陶德》(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是桑爺的代表作之一。

百老匯首演版在當年的託尼獎上九提八中,其中包括託尼最佳音樂劇,2007年由蒂姆·伯頓改編為同名電影,約翰尼·德普主演。

《理髮師陶德》海報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1981年——

桑爺根據1934年的同名話劇《歡樂歲月》(Merrily We Roll Along)但是百老匯首演版的失敗使得桑德海姆與普林斯這對好搭檔從此分道揚鑣,兩人直到2003年才再度合作音樂劇。

桑德海姆與普林斯&《歡樂歲月》劇照

受詩人T·S·艾略特(TS Eliot)作品的啟發,韋伯在這一年創作了音樂劇《貓》(Cats),該劇日後以連續演出21年的記錄成為倫敦駐演時間最久的音樂劇。

(1981年,《貓》倫敦首演)

1984年——

《星期天與喬治在公園》(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誕生,從喬治·修拉的名畫《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獲取靈感創作的音樂劇。

百老匯首版在當季託尼獎上十提二中,雖未贏得託尼最佳詞曲,但桑爺捧回了那年的普立茲獎。

《星期天與喬治在公園》劇照

1986年——

韋伯和萊斯再度合作,二人受愛德華王子之邀,為伊莉莎白女王的60歲生日創作了一出音樂短劇《Cricket》,於溫莎城堡演出。

同年,《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Opera)在西區首演。時至今日,《歌劇魅影》仍在西區和百老匯常駐演出,並在2006年超越《貓》,成為在百老匯演出時間最久的劇目。

(莎拉·布萊曼和麥可·克勞福德同臺演出《歌劇魅影》)

1987年——

在《劇院魅影》點爆劇院票房全線制霸的同年,桑爺的《拜訪森林》(Into the Woods)依舊贏下了最佳劇本,最佳配樂和最佳服裝設計三項託尼獎,2014年被迪士尼改編為同名電影。

共同創作的桑爺和Lapine

1989年——

韋伯與詞作者唐·布萊克創作了《愛的觀點》(Aspects of Love)。該劇反響雖不及他的其他作品熱烈,但貢獻了名曲《Love Changes Everything》,這首歌在劇中由麥可·鮑爾(Michael Ball)演唱,並成了他的代表曲目。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1990年——

桑爺創作的《刺客列傳》(Assassins)正式誕生並首演於外百老匯,因主題相對激進且包含暴力因素,桑爺甚至擔心會因這部作品受到恐嚇和人身攻擊。

2004年以復排的形式登上百老匯,並贏得了包括託尼最佳復排在內的五項大獎。

《刺客列傳》劇照

1992年——

韋伯為巴塞隆納奧運會創作了歌曲《永遠的朋友》(Friends for Life)。憑藉著在藝術上的貢獻,被英國女皇冊封為騎士。

1993年——

韋伯推出《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並在美國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擁有了寫有自己名字的一顆星。

(2017年《日落大道》百老匯版海報,格倫·克洛斯(Glenn Close)主演。)

(「Sir Andrew Lloyd Webber」)

1994年——

改編自義大利電影Passione d'Amore音樂劇《激情》(Passion)是桑劇中少數由桑爺本人提出構思的作品。

百老匯首版在當年託尼獎上十提四中,其中包括託尼最佳音樂劇。

1996年——

韋伯被授予終生勳爵,成為貴族院成員。

1998年——

韋伯推出音樂劇《微風輕哨》(Whistle Down the Wind)

二十一世紀至今

2002年——

韋伯轉為製作人,出品了音樂劇《孟買之夢》(Bombay Dreams)

2004年——

韋伯創作音樂劇《白衣女人》(The Woman in White)

2006年——

因他對美國表演藝術的傑出貢獻,韋伯於2006年被授予「甘迺迪中心終身成就獎」(Kennedy Center Honors)。

(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左四)與「第一夫人」蘿拉·布希(Laura Bush)(右三)在白宮藍廳與「甘迺迪中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們合影。韋伯位列照片左二。)

2009年——

韋伯推出了《歌劇魅影》的續作《真愛不死》(Love Never Dies)

(席愛拉·博格斯與萊明·卡萊姆羅共演《真愛不死》。攝:凱薩琳·阿什摩爾(Catherine Ashmore),2010)

2011年——

韋伯參與創作新版音樂劇《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

2013年——

韋伯參與創作《史蒂芬·沃德》(Stephen Ward the Musical)

2015年——

韋伯與音樂教育機構「搖滾學校(School of Rock)」合作甄選,推出了改編自同名電影、以孩子們為主角的音樂劇《搖滾學校》。這是韋伯近年來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搖滾學校》劇照)

2018年——

70周歲的韋伯出版了自傳《Unmasked》,講述自己的音樂生涯,但他的創作還在繼續。

桑爺的性轉版《夥伴們》(Company)在西區上演。

2020年——

韋伯已經七十二歲,還宣布了新音樂劇《灰姑娘》(Cinderella)的製作計劃,但出於疫情的原因會有所延緩。

性轉版《夥伴們》(Company)原定於今年在百老匯和觀眾們見面,而這一年,桑爺已經九十歲高齡。

兩位大師用將一生都奉獻給了音樂劇事業,也許你也和我們一樣不知道該怎樣去表達對他們的敬仰和崇拜,那就努力去學習他們的堅持和匠心精神吧。

與每一位戲劇工作者和每一位努力工作的朋友共勉。

最後祝韋伯和桑爺生日快樂,流芳千古!

責任編輯:Galaxy

執行編輯:孑子、Sky

排版:Galaxy

校對:Yvette、Grinner

圖片來自網絡

*註:iMusical原創內容,轉載及合作請至後臺聯繫小編

相關焦點

  • NT live |《富麗秀》如果你不是韋伯,依然可以做一個進擊的桑德海姆
    桑德海姆與小漢默斯坦一家,右一為桑德海姆,右二是奧斯卡·漢默斯坦所幸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為他開了一扇窗,在經歷父母離婚、搬家、轉學後,他結識了同學詹姆斯·漢默斯坦和他的爸爸,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這個後來創作出大型印鈔音樂劇《俄克拉荷馬》《旋轉木馬》《南太平洋》《國王與我》《音樂之聲》的人,真正帶領他走上音樂劇創作的道路,成了他精神上的父親。桑德
  • 今晚我們觀劇 音樂劇《拜訪森林》
    ,曾獲託尼獎和立茲獎等,二十多年來久演不衰。但是在這部劇中,當王子和灰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之後,發生了許多事情,王子出軌,灰姑娘選擇離開了王子,回到了她應該做的事情。儘管他沒有出身於音樂世家,但從十一二歲起就在他同學的父親奧斯卡·哈默斯坦二世門下學習音樂劇創作。概念音樂劇鼻祖桑德海姆15歲生日那天,還被哈默斯坦邀請觀看他的新作《旋轉木馬》的首演,這對桑德海姆影響很深。二十多歲時桑德海姆又師從現代派作曲家米爾頓·巴比特,並學到很多有調性音樂之法,使得創作更具複雜性。
  • 大師課回顧|音樂劇的變革者———史蒂芬.桑德海姆的音樂劇創作漫談
    雖特殊時期,我們都帶著口罩,沒有辦法看到大家可親可愛的臉龐,但因音樂劇我們還能小範圍相聚也是疫情之下我們共創的美好了。     感謝大家對九麟戲聚工坊的認可和信任,2021我們將繼續一如既往的為大家帶來優質的課程和不同的藝術形式。
  • 音樂劇《歌劇魅影》《西區故事》導演哈羅德·普林斯去世
    《西區故事》《屋頂上的小提琴手》《歌廳》《艾薇塔》《理髮師陶德》《歌劇魅影》……這些赫赫有名的音樂劇常常與一個人的名字掛鈎,他就是哈羅德·普林斯。憑藉製片人和導演的身份,普林斯曾經創紀錄地斬獲21座託尼獎,是音樂劇史上繞不過去的人物。當地時間7月31日,普林斯因病在冰島雷克雅未克去世,享年91歲。
  • 今晚我們觀劇|韋伯音樂劇《艾薇塔》
  • 簡析論韋伯音樂劇《歌劇魅影》的藝術特徵
    韋伯創作了大量的音樂劇,其中於1986年首演的音樂劇《歌劇魅影》自出演以來引起了長效轟動,深受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從而令這部音樂劇成為上演最長久的一部巨作。《歌劇魅影》創造了音樂劇上的一個新佳績,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韋伯音樂創作的一個巔峰。
  • 譚維維婁藝瀟擔綱韋伯音樂劇《周日戀曲》中文版女主
    從劇中我們能看到一個又一個女孩的身影,她們在生活和情感的歷練中逐漸成長、成熟,有勇氣面對真正的自己。韋伯選定音樂劇「明日之星」挑戰高難度作品《周日戀曲》從頭到尾只有一名女演員和6名樂手組成的樂隊在舞臺上完成演出,全劇圍繞女主角個人展開。女演員需要獨挑大梁,完成多首傳唱度高的歌曲,還要將複雜飽滿的表演和情緒轉換傳遞給觀眾。
  • 《歌劇魅影》為她而寫 莎拉·布萊曼與韋伯的那段婚外情
    可不是嘛,當時的莎拉·布萊曼簡直是萬眾女神!然後,韋伯就向莎拉布萊曼求婚了!兩人在1984年3月22日,韋伯36歲生日那天,正式結為夫妻。(韋伯是1948年出生的,也就比布萊曼大12歲,並不算老牛吃嫩草。)
  • 韋伯音樂劇《真愛不死》 十月重返百老匯(圖)
    搜狐演出訊 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真愛不死(Love Never Dies)》的製作方已於近日宣布將於6月27日該劇起短期停演,並計劃對劇稍作休整之後於今年十月重返百老匯戲劇舞臺。  由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創作而成,《真愛不死》是音樂劇經典《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續集,主演由《歌劇魅影》男女主角、曾獲獎無數的倫敦西區演員兼歌唱家萊明-卡萊姆羅(Ramin Karimloo)與西莉亞-格雷厄姆(Celia Graham)擔任。
  • 韋伯經典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9月首度訪穗
    /韋伯經典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首度訪穗,9月22日,《劇院魅影》將唱響廣州大劇院。這部傳說中的音樂劇,終於將在2015年首度訪穗。9月22日,《劇院魅影》將唱響廣州大劇院。《劇院魅影》至今已經在全世界27個國家的145個城市上演了超過74000多場,有超過1億3千萬的觀眾觀看,總收入超過56億美元。該劇獲得超過50個的主要戲劇獎項,包括三項奧立弗獎,一項倫敦標準晚報獎, 七項託尼獎,其中包括最佳音樂劇獎,七項戲劇藝術獎和三項外界評論圈獎。
  • 這部音樂劇的中文版終於官宣了
    電影版男主角將由安德魯·加菲爾德 (Andrew Garfield)出演,凡妮莎·哈金斯 (Vanessa Hudgens)、亞歷山德拉·希普(Alexandra Shipp)、布萊德利·惠特福德(Bradley Whitford)等人主演。沒想到,還沒等來電影版,中文版便率先公布了演出計劃。在12月25日突然公布中文版的製作消息之後,今天已正式官宣演員和主創陣容。
  • West End Live 2019公布演出陣容、電影《回到未來》將改編為音樂劇、Pia姨因病取消演唱會安排……
    製作人斯科特·桑德斯(Scott Sanders)和卡羅爾·費曼(Carol Fineman)宣布,這部獲得11項託尼獎提名的音樂劇將於2020年秋季在紐約Shea’s Buffalo Theater開啟北美巡演。卡司、日期和其他巡演城市將在之後公布。斯科特·桑德斯製作公司和卡羅爾·費曼將與麥可·哈裡森和大衛·伊恩合作,在2021年將這部廣受好評的音樂劇帶到倫敦西區。
  • 韋伯經典音樂劇《歌劇魅影》25周年紀念演出免費上線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4月17日晚19:00,由英國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在Youtube為其開設的頻道「The Shows Must Go On!」中,將推出他個人的經典音樂劇作品《歌劇魅影》25周年紀念演出版,這是該頻道自4月3日開播以來,繼《約瑟夫和他神奇的彩色夢幻外套》與4月10日《耶穌基督超級巨星》兩部作品之後,連續第三周在周五推出韋伯的經典音樂劇作品,在線免費觀看時間為48小時。
  • 音樂劇《玫瑰舞后》本周免費上線
    倫敦西區復排版海報 本周末,由桑德海姆作詞的音樂劇《玫瑰舞后》(Gypsy)將在The 所以,今天就趁這個機會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部桑德海姆早期的音樂劇。 這部音樂劇1959年在百老匯首演,1962年發行了電影版,1973年正式登陸倫敦西區。後來也有多種各國版本以及百老匯和西區的幾次復排版。 1960年,這部作品獲得了當屆託尼獎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8項提名。
  • 那部一生要看一次的音樂劇來了
    倫敦每日鏡報曾給予《歌劇魅影》這樣的評價:「假如一生只看一部音樂劇,《歌劇魅影》肯定是畢生之選」。1986年10月9日,麥可•克勞福德(Michael Crawford)和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第一次正式將《歌劇魅影》呈現給世人,毫無疑問那一晚謝幕的掌聲撼動了倫敦女王劇院(Her Majesty’s Theatre in London)高高的穹頂。第二天,《泰晤士報》就打出了「上帝的饋贈」來形容這部音樂劇,自此成為了令全球戲迷最趨之若鶩的劇目。
  • 拯救《歌劇魅影》,72歲韋伯老爺子拼了
    為拯救歌劇魅影,72歲的韋伯老爺子這兩天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昨天(8月12日),英國著名音樂劇《貓》和《歌劇魅影》的作曲者韋伯(Andrew LloydWebber)在推特上宣布,他將做為志願者,參與到牛津大學研發的新冠疫苗的三期試驗中。
  • 第一個唱《貓》、《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的音樂劇女神!
    她是韋伯音樂劇成功的法寶!她是《回憶》、《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些金曲的出演者!她 是:伊蓮·佩姬英國音樂劇的第一夫人伊蓮·佩姬的名字隨著她魅力無窮的歌聲和這些偉大的音樂劇傳遍了全世界,她所達到的演唱成就是無數後來者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 聲聲學堂 | 巨匠韋伯系列——《貓》
    從音樂劇的源頭看,取自意識流大師艾略特的詩,其詩可謂天馬行空,肆意流轉,然而在韋伯的再創作下,《貓》形成了一定的邏輯劇情與核心表達,雖然給予觀賞者的呈現略帶碎片化、映像感,但從情緒渲染與細節中都為劇中的「魅力貓」最終獲得重生機會作了恰到妙處的鋪墊。
  • 二番,國外音樂劇B站資源請收好
    from=search&seid=7787195947329149770【韋伯音樂劇】劇院魅影 (JOJ主演, 2005年倫敦) 生肉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