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孤獨

2021-02-08 梧桐樹邊羽


《前赤壁賦》雖然是散文的路數,但確實還是賦。

所以裡面這些駢文對句非常的工整漂亮,而且也是採用了賦一貫的對答方式展開文章。這幾句是蘇子問客人為何吹出來的蕭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客人做出的回答。前面說了曹操旌旗蔽日,如今英雄不在,牽連出人生短暫,萬事皆空的意思。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我們的生命幾十年和天地洪荒比起來,就如同那朝生夕死的蜉蝣,又像那落入滄海的一粒粟米,何其渺小。哀嘆生命短暫,羨慕江水亙古東流,滔滔不絕。想和仙人一起遨遊四海,與明月共得長生,卻知道不可能,無能為力,悲從中來。

蜉蝣就是一種活不到第二天的小蟲子,這裡用蜉蝣即死和天地永恆對比出時間的長短,用粟米和滄海對比出空間的渺小,讓讀者從比喻中感受到人類面對大自然的無力,面對時間流逝這個永恆的悲哀。


要說孤獨感,也是有的,更側重於後一句空間上的孤獨。這是一種常見的用巨大空間中的小存在來體現孤獨的表現手法,類似於咱們今天無人機航拍最喜歡用的上帝視角,沙漠或大海一望無垠,畫面中的人物由近及遠,越來越小,直到最後消失在背景之中,這個句子是用文字對比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感覺。

與這種孤獨感最類似的應該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加入了愴然而涕下,告訴讀者,因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地空曠無窮,讓我悲傷到熱淚滾滾。這種天地宇宙對渺小個體的打擊感就更強烈了。

稍微平和一點的還有《古詩十九首》裡面的句子: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放下手邊瑣事,閉上眼睛,聽耳畔風聲漸遠,囊括天地的空間,遠行的距離,「忽如」帶入時間感。是不是心有戚戚,唯有長嘆一聲:「古人深得我心」?


面對無法反抗的大自然無窮威力,社會規則(遠行客)的不可改變,人總會生出無可奈何的悲傷。至於如何看待,如何化解這種情緒,我們還是回到《前赤壁賦》,蘇子早就做好了答案: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水不盡東流,但是河一直在啊。月圓了又缺,終歸還是掛在天上的。咱們從天地的角度看蜉蝣,那是時時刻刻有生死,但是我們從蜉蝣角度去看天地,幾時發生過變化?所以,天地之間,萬物自行其道,莫作非分之想。這是蘇子化解客人的悲傷來源,換角度思考。但這不夠,咱們還得開心起來。

你看這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咱們在這有限的一生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大自然對我們的無盡饋贈啊,不如一起來享受。

蘇子的佛道修為相當高,在這篇賦裡也體現得明明白白。但換個角度來看,這種處理方式無非是一種逃避罷了。


不過誰有更好的方法?自秦始皇始,有誰能長生不老的?

相關焦點

  •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2020.11.11 佳豫東方有佳人,豫雲聖賢道幸福大先生,逍遙女作家《未來學院》院長《佳豫太空站》站長豫見生命,綻放天性《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解讀論語第254天)日經第591篇(憲問第十四)經典原文:子貢方人。
  • 古文觀止·第43講|《前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寄蜉蝣(fú yóu)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fú)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zhǎng)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李愫生:花上一粒浮塵【二泉夜讀第809期】
    誰的生命不是一隻蜉蝣呢,那麼微小,那麼短促。所以,請心懷感恩,安靜地活著。▲點擊上方綠標,收聽夢溪朗誦音頻   透過陽光,很多塵埃,紛紛擾擾,像是密集的魚兒,遊弋在無數光束裡。上下錯落,有的飛升得更高,有的悄悄地落下。
  •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說點兒關於愛惜物命的那些事.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在此,說點兒關於愛惜物命的那些事。有一年的農曆五月,端午節的前幾天,父母要到山裡採摘槲葉。槲葉我們山裡的一種櫟木的葉子,和筍葉功能差不多,用來裹住糯米,小米等雜糧放鍋裡煮,我們叫槲包,是端午節這天吃的一種類似粽子的食物。
  • 「滄海一粟」的「粟」是什麼意思?
    一日,我在家中誦讀蘇軾的《前赤壁賦》,當讀到「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時,我不禁發了發感慨:「小寶,人生是多麼地短暫,生命又是多麼的渺小。我們就是滄海一粟呀。」我原本想用「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時間,好好珍惜生命呀。」來把這次感慨做一個完美的結尾。沒想到小寶大眼睛眨巴眨巴,發表了一通看法,把我這次「生命教育」徹底帶到了另外一個方向。「爸爸。」
  • 文藝句子:願你擁有大風與烈酒,也能享受孤獨和自由。
    願你擁有大風與烈酒,也能享受孤獨和自由。 06. 這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07. 世間會有許多錯過,但凡是自己覺得錯過的,都是值得遺憾的。 08.
  • 百妖譜朝生暮死皆蜉蝣,「春花」竟允許「狼人」思念「小三」一生
    曇花一現,浮遊一生細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飛舞,盡情展示著它華美的衣服。嘆其生短促我心湧滿憂鬱,我人生的歸宿將棲落何處?世有一蟲,幼時隱於水下,成蟲後出水,朝生暮死,稱蜉蝣。蜉蝣得日月精華,機緣造化,可成妖,貌韶秀,性慧黠,曉萬事。蜉蝣命絕時,其身化光浮於妖變之地,通妖力者可觀之。
  • 走進喜瑪拉雅山脈南麓五條溝之一—亞東溝
    駛過多慶湖就到了卓木拉日峰觀景臺,藏族傳說卓木拉日峰是七仙女峰之一,是喜馬拉雅山第七座山峰,海拔7326米,在藏語中意為「神女峰」,山的另外一側就是不丹王國,難怪出了江孜就要辦理通行證,在平坦的湖面和遼闊的黃沙戈壁映襯下,顯得卓木拉日格外突兀陡峭,氣勢磅礴,人走在這個荒原上,顯得格外的渺小,「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正是最好的描述。
  • 蜉蝣:你們只知我朝生暮死,而我只管吃香喝辣
    原創 蟲爺ChenZ 物種日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背誦全文是做不到了,但你大概率不會忘記《赤壁賦》中的這一句。這一名句,或許是無數從小到大都沒見過這種小昆蟲的中國學子,關於蜉蝣的昆蟲學啟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