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惠嶼:譜寫閩南海島《漁光曲》

2021-01-11 福州新聞網

惠嶼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原生態的海島風貌。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東南網9月24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早晨太陽裡曬漁網,迎面吹過來大海風……」惠嶼島,大概就是《漁光曲》中「潮水升,浪花湧,漁船兒飄飄各西東」的小漁村吧。

這座位於泉港區南埔鎮的小漁村是泉州唯一一個海島行政村,遠離了大陸的繁華與喧囂,獨擁一片碧海藍天。

青黃的石頭房與紅磚厝就像是鑲嵌在島上的珍珠與珊瑚,於海天一色中熠熠生輝。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供圖

一座閩南風情的海島

從對岸直線2公裡遠的肖厝村看過去,惠嶼形似大蝦,橫亙於海,當地人稱之為「橫嶼」,閩南語中,「橫」與「惠」讀音一致,惠嶼由此而來。從肖厝碼頭搭乘輪渡,10分鐘左右即到達惠嶼村,一路上,海風夾帶著海鮮的點點腥甜味兒迎面吹來,濃鬱的海洋氣息讓人心曠神怡。

惠嶼的人居歷史並不長,居民多為清中後期從肖厝移居而來,全村同宗同族,都姓肖。惠嶼先人初登荒蕪海島之時,棲居巖洞中,因此島上至今留有首批登島者居住過的「聖蛙石」,仍可見擱置生活用具的石臺和砌築擋風牆的地基。「聖蛙石」附近有一座晉富宮,供奉官至太傅的漢代肖厝人先祖,修建之初還供奉過福建「乞海人」都信奉的媽祖。

如果說,晉富宮支撐起惠嶼人的信仰,那麼,晉富宮後方不遠處的古井則孕育了他們的生命。這口被叫做「神井甘泉」的古井是惠嶼人的「生命之水」。在當地有這樣一個傳說,惠嶼先人初到海島之時,遍尋不到淡水水源,後在夢中獲悉,晉富宮後有水源。夢醒,先人朝夢中所在地掘地十餘米,井水噴薄而出。此後兩百年的悠悠歲月裡,惠嶼人大多依靠這口古井生存。「吃水不忘挖井人」,古井提醒著後人,這個曾經一無所有的孤島,是如何在漫長的時光裡被勤勞的先人一點一滴開墾的。

惠嶼島上的房子大多是近代所建的石結構房,取材自當地的花崗巖,以青灰色系和米黃色係為主,頗具閩南沿海特色。同時,島上還保留著幾幢閩南紅磚古厝,古厝的門、窗、簷口等構件細節色調則以磚紅色係為主。青黃的石頭房與鮮豔的紅磚古厝就像是鑲嵌在島上的珍珠與珊瑚,於海天一色中熠熠生輝。

因原生態的海島風貌、淳樸的閩南民風和獨具特色的海上風光,惠嶼也被譽為「泉州的鼓浪嶼」。惠嶼島上也有一條環島路,但因島嶼面積不到2平方公裡,環島路自然也不長。一側是房子,一側是海,漫步在環島路上,傾聽遠處海浪翻湧的聲音,能感受到一種遠離塵囂的悠遠與寧靜。

惠嶼的地勢不高,爬上綠色的小山坡,近處的三角梅開得正豔,向遠處眺望,對岸的莆田樂嶼朦朧可見。因地處湄洲灣南岸,惠嶼人的閩南語夾雜著些許莆仙口音,聽起來十分獨特。

漁村的淳樸與純粹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藝術家前來創作。2015年,泉州籍著名藝術家蔡國強曾在島上點亮「天梯」,璀璨而富有創意的煙火點燃了藝術家濃濃的鄉愁,也綻放出閩南海島獨有的魅力。

正在整理漁網的漁民。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一群靠海而生的漁民

生活在惠嶼島上的人是幸福的,能在晨曦中感受海風輕輕吹拂,看著夕陽慢慢沉入海平面,還能在漁光月色中,枕著波濤入眠……

海島的生活很簡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餘名村民們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海水養殖和近海捕撈。其中,海水養殖為支柱產業。海帶、鮑魚、海蠣、馬鮫魚……這些都是惠嶼村的特色養殖產品。

離岸邊不遠的漁排上,有一家海鮮餐館,捕魚回來的小漁船都會三三兩兩地停靠在餐館旁,將剛收穫的海鮮賣給餐館。黃翅、小管、虎鯊……野生的海鮮活蹦亂跳的,大多都能賣個好價錢,若是運氣好,捕到了野生黃花魚之類的好品種,那就是大豐收了。

因為惠嶼人的誠信,近年來,相關金融機構持續支持惠嶼村擴大海上養殖規模,漁民們的收入年年攀升,惠嶼村也被福建省農村信用社系統評為首個「金牌信用村」。經過多年的發展,惠嶼村已打造了一支數量充足、養殖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同時,村裡還有38艘內海小漁船,每年5—10月農閒時,漁民就在近海捕撈,增加家庭收入。

「我們村的年輕人大多在外打拼,留島的多為中老年人,總有一天會做不動,所以還是得發展其他產業。」惠嶼村村委肖錦斌告訴記者,近年來,惠嶼村圍繞生態休閒漁村建設,致力發展海島生態休閒旅遊業,「把民房變民宿、村民變股民」。生存的方式在轉變,但賴以生存的仍是同一片海。

過去,交通不便和淡水缺乏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惠嶼人,今日,跨海電纜、輸水管道、快艇輪渡連接了海島與外面的多彩世界。隨著基礎設施條件日臻完善,惠嶼走上了海上養殖和生態旅遊「兩翼」齊發展的道路,從貧困村轉身成為富裕村。目前,惠嶼島上有5家特色民宿和酒店、5家農家特色餐館,年均上島遊客10萬餘人,年均旅遊收入約2000萬元。

惠嶼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資源優勢得到了泉州市資源規劃部門的重視,不但積極推動漁村成為「機關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試點」,還抽調精幹力量幫扶開展村莊規劃的編制,並完成初步規劃成果。按照規劃,惠嶼村將圍繞「海島生活」主題,完善各項配套設施和居住環境,打造集「泉州市漁村休閒度假、海產品銷售、親子旅遊、海洋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綜合性海島鄉村旅遊目的地。

未來,惠嶼的特色將被更深入地發掘,這顆璀璨明珠終將散發出屬於她的光芒!

惠嶼是泉州唯一一個海島行政村。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惠嶼形似大蝦,橫亙於海。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供圖

惠嶼村裡還保留著幾幢閩南紅磚古厝。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供圖

惠嶼村民們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海水養殖和近海捕撈。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捕魚歸來的漁船。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島上新建的民宅大多在海邊。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島上至今留有首批先人居住過的「聖蛙石」。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惠嶼島的海上棧道和漁排。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漁民將剛收穫的海鮮賣給餐館。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漁民正在「盤點」當天的收穫。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惠嶼島上的房子大多是近代所建的閩南沿海石結構房,取材自當地的花崗巖。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供圖

漫步在惠嶼的環島路上,傾聽遠處海浪翻湧的聲音,能感受到一種遠離塵囂的悠遠與寧靜。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爬上綠色的小山坡,向遠處眺望,對岸的莆田樂嶼朦朧可見。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沙灘旁一處小山坡被改造成公園。 東南網記者 謝玉妹 攝

【責任編輯:蘇雪容】

來源: 東南網

相關焦點

  • 泉州市紀委監委:黨建三級聯創引領海島絢麗振興
    地處福建泉州東北部、湄洲灣南岸的惠嶼村,是該市唯一的海島建制村。近年來,泉州市紀委監委通過深化黨建三級聯創、創新實施「5533」工作機制,為海島振興注入強大「紅色動力」。 三級聯創,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初秋時節,湄洲灣裡碧波連天。來往於陸島之間的「泉港號」「惠嶼號」客渡船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 來福建,泉港浮粿別錯過,搭配一碗大腸羹,這閩南古早味百吃不厭
    來福建,閩南小吃泉港浮粿別錯過,搭配一碗大腸羹,這味道實在好去年寫了一篇文章,關於來泉州要吃的幾種美食,比如牛肉羹、面線糊、土筍凍、海蠣煎、泉港浮粿等等。當時很多人評論說,整個閩南地區,大泉州飲食文化才是最貼近古早味閩南小吃,味道更地道更正宗。
  • 泉港北管:「天子傳音」承新曲
    北管,是流傳於泉港區的一種傳統民間絲竹音樂,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泉港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音樂,近年來,泉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北管,並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村校互動、學研結合」的保護、傳承形態。2014年,泉港區獲評「中國北管音樂文化之鄉」,北管成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成為泉港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大特色品牌。
  • 泉港美食香噴噴
    一直以來,小編都想整理一下泉港的小吃,但是,泉港小吃實在太多了,泉港論壇曾於2008年做過一次票選活動,網友選出的泉港美食有54種,看著有點暈,雖然很多不是泉港獨有的,但是也是在泉港能吃到的,小編挑選了一些比較常見的給大家了解一下,肚子餓的時候看看有奇效。說到泉港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浮粿了,很多泉港人都對其情有獨鍾。
  • 說說民國「大片」《漁光曲》的那些事
    不幸的是,小猴因船上事故受重傷,生命垂危,臨終時央求姐姐再唱一曲《漁光曲》。小貓抱著垂死的小猴,唱了一曲悲泣的《漁光曲》。《漁光曲》算不算有聲電影?有人將《漁光曲》稱為「中國首部有聲電影」,這其實是不正確的。看過《漁光曲》人知道,這部影片的聲音就是音樂的錄音,影片對白、場景全部是無聲的。所以,嚴格的說,《漁光曲》是一部歌曲配音片。
  • 《漁光曲》《後會無期》熱門影視綜藝閃耀「舟山元素」
    從《漁光曲》到《後會無期》  1934年,一部取景嵊山的《漁光曲》斬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自此打開舟山作為影視外景地的歷史。作為二十世紀30年代中國代表影片之一,《漁光曲》一經上映就創造了連映84天的最高紀錄。  《漁光曲》的成功讓舟山入了影視人的眼。之後,1980年的《玉色蝴蝶》,1997年的《鴉片戰爭》等,也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曾經紅極一時的桃花島旅遊,也是被金庸的武俠江湖帶起來的。
  • 【泉港民俗風情系列展播第15期】神靈崇拜之二崇敬陳靖姑
    (《閩雜記》卷5《陳夫人》)據統計,近現代以來,對臨水夫人的信仰以古田至福州為中心區,以閩北、閩東、浙南為亞中心區,以閩南、臺灣以及東南亞為散播區。泉港區位於閩南湄洲灣畔,海疆逶迤,漁鄉豐腴,而當地民間對「順天聖母」陳靖姑之崇拜,可與海上女神湄洲媽祖相提並論。傳說陳靖姑違反天條祭出法寶降雨,拯救黎民於倒懸,因而遭天遣受雷擊,玉容變黑。
  • 你可知道臺灣「頭北人」也來自泉港?
    而頭北厝則是泉港的舊稱。難道臺灣的頭北人來自泉港先民?這個疑問我們呆會再去探究,現在先去了解一下,泉港的舊稱為什麼叫頭北厝?泉港峰尾、後龍、南埔、山腰一帶,早年隸屬惠安縣管轄最北部區域,通稱惠北。導播3:但是泉港舊稱的頭北厝,為什麼在海峽對岸也有同樣的叫法,是巧合還是同出一宗。難道臺灣的頭北人真的是來自泉港的先民?對泉港與臺灣歷史有著深厚研究的文化學者朱定波介紹,泉港沿海一帶與臺灣隔海相望。
  • 閩南漁鄉文化節盡顯漁村古韻美
    閩南漁鄉文化節盡顯漁村古韻美   中新社泉港  青石鋪就的古巷、殘瓦朽木的古屋、青苔斑駁的商鋪以及深幽冰涼的百年古井……福建泉港區峰尾鎮,這個古韻猶存的閩南漁鄉,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曾被譽為『小上海』、『海濱鄒魯』的峰尾,是閩南地區著名的漁鄉、僑鄉和文化名鎮。」圭峰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宗訓告訴記者,這座泉港歷史上唯一的古城,與惠安崇武鎮、石獅祥芝鎮和晉江深滬鎮並稱為閩南四大漁業重鎮。
  • 泉港村民田間挖出船錨 牽出泉港海絲港市遺址
    閩南網6月14日訊 泉港後龍鎮土坑村,這裡曾是著名的海港集市,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熱鬧繁華的湄洲灣南岸土坑澳。上世紀70年代,村民在古碼頭附近挖到了一塊船錨。  田裡怎麼會出現錨呢?當時,就有村民認為,這裡曾經應該有個港口。後經專家學者考察,發現土坑村古碼頭至大碼頭原來藏著一處港市遺址。
  • 泉州泉港土坑村,閩南古厝隱藏著劉氏家族百萬身家背後的故事
    同事小劉是泉州泉港人,數次提及他老家土坑村那片規模宏大的閩南老建築。於是周末我們相約去做客觀光。抵達土坑,先到家中泡茶閒敘。巧得很,小劉的父親是劉氏宗族長老,劉氏古厝的維護開發主事人之一,家裡客廳就堆著一摞的宣傳冊,看著冊子上那規模宏大的閩南特色紅頂建群,我們已經按捺不住,劉爸便親自導遊,帶著我們走進那一段目前尚不為人知的歷史。
  • 泉港萌帥連淮偉再「戰」《青春有你3》! 快來助力→
    泉港萌帥連淮偉再出發!再「戰」《青春有你3》!連淮偉出生於前黃鎮鳳南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泉港人雖然許多人並不認識他但對他的父親卻非常熟悉恭喜泉港~◆ 退錢了!下月開始!◆ 看!泉港今夜煙花璀璨!◆ 事關每一個人!3月1日起施行!編輯:暮飛雲
  • 《漁光曲》與莫斯科電影節
    我國參加這次展覽會評選的影片有四部:聯華公司的《漁光曲》、《大路》明星公司的《春蠶》和《空谷蘭》《春蠶》是夏衍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的,是我國新文藝名著首次搬上銀幕的成功嘗試,曾被譽為九三三年中國影壇的重大成就。孫瑜編導的《大路》,在一九三五年元旦首次映出,贏得了廣大觀眾的歡迎和讚許,影片是一部歌頌工人階級的愛國主義詩篇。
  • 願我愛的閩南家鄉,燃起復興之火!
    ,然後我們三人連線禱告,我是閩南泉港的媳婦,外來媳婦。泉港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之前從上海搬家到海口時在泉港中轉,我寫過一篇文章《愛拼才會贏 隨夫走天涯》我第一次跟著老公來到這個地方,就驚呆了,心下偷偷想,真應該打探清楚再嫁!
  • 2019年泉港區 「最美家鄉·最美鄉音」方言作品評選結果出爐!
    》作者:柳仲琦⑤作品名稱 《泉港節》作者:陳英寶①作品名稱 《打漁人家》作者:陳慶連②作品名稱 新閩南童謠《燈耀泉港——元宵節》作者:陳成珠③作品名稱 《如果你是泉港人,愛國愛黨愛家鄉,走到哪都不能忘,因為你是泉港人。
  • 泉港樟腳村紅火遊龍燈 燒著了來年再「添丁」
    爆料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遊龍燈像一條蜿蜒的長龍,盤旋於鄉間小路(李志堅 攝)東南網2月22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建輝 陳紫玄 田米 見習記者 柳小玲 文/圖)>紅火遊龍燈 燒著了來年再「添丁」地點:泉港樟腳村一條火龍鄉間繞,聲聲爆竹真熱鬧!
  • 老電影鑑賞:漁光曲
    早晨太陽裡曬漁網,迎面吹過來大海風…」這首《漁光曲》常掛在她的嘴邊,幾乎也成了他們三個友誼的象徵。不久,小貓、小猴的奶奶去世了,母親也因打破了何家的一個花瓶,被主人辭退回家又過了幾年,三個孩子都長大成人。子英遵父命去國外學漁業。小貓兄兩人開始在海上捕魚,風裡來雨裡去。母親因受土匪海盜的驚嚇,竟瞎了眼睛。
  • 閩南大戲院精彩劇目重啟鷺島藝術生活 《永不消逝的電波》等連臺...
    閩南大戲院夢想童聲合唱團演繹《永不消逝的電波》經典舞段同名原聲——《漁光曲》。這一「現象級」舞劇經閩南大戲院引入,廈門是福建省唯一一站。閩南大戲院總經理羅豔表示:「劇院此番冒著無法達到預期票房目標的風險,有勇氣和魄力接演這部美而精緻的舞劇作品,是與廈門乃至整個閩南地區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謀而合的,舞臺藝術復甦對於藝術家,對於市民朋友以及劇院工作者都是一件幸事!」  首演當天,不少觀眾對劇院疫後重啟表達出喜悅之情,有劇迷感慨「感覺我的高雅藝術生活終於又回來了。」
  • 【話家鄉】閩南初九拜天公習俗
    閩南人拜天公,除了感恩外,也祈求天公在新的一年賜福給全家人。祭拜天公的供品,包括豬肉、雞鴨、魚蝦、甘蔗、柑橘、紅龜粿等等。天公生的祭拜儀式,是從初八深夜開始,一直持續到初九凌晨。泉港春節要等到正月初九天公生,敬天公後才算結束了這個春節了,在這天泉港人前天晚上就做好準備在大廳中間擺好八仙桌,中間擺放天公料和金紙、花瓶等,供五果(五種水果)、五生(五種暈類食品如:豬腳、魚、海鮮幹品類、崇武魚卷、菇菌類等)、六齋(六種素食)、年糕、面線、菸酒等! 如家裡有大事祈福的會辦得豐盛點,還會準備半宴(12碗供品)或全宴(24碗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