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民俗風情系列展播第15期】神靈崇拜之二崇敬陳靖姑

2021-02-09 微泉港

陳靖姑,福州下渡人。出身於一個世代行巫的家庭,經耳濡目染也熟諳巫術,後嫁給古田劉杞為妻。相傳,唐貞元六年(790年),福州大旱,陳靖姑脫胎祈雨,不幸殉身於古田臨水,終年24歲。臨終前她曾發誓死後要「扶胎救產」。後人立廟祭祀,俗稱娘奶、奶娘,尊稱臨水夫人、太奶夫人、陳夫人、陳仙姑。宋淳祐年間(1241~1252年),朝廷賜匾「順懿」,敕封「崇福昭惠慈濟夫人」。元、明、清各朝屢有敕封,封號頗多,有「天仙聖母」、「護國太后元君」、「順天聖母」等。

自宋末臨水夫人受封后,其影響迅速擴大。晚清施鴻保《閩雜記》載:「陳夫人亦稱臨水夫人,閩中各郡縣皆有廟,婦人奉祀尤謹。」(《閩雜記》卷5《陳夫人》)據統計,近現代以來,對臨水夫人的信仰以古田至福州為中心區,以閩北、閩東、浙南為亞中心區,以閩南、臺灣以及東南亞為散播區。泉港區位於閩南湄洲灣畔,海疆逶迤,漁鄉豐腴,而當地民間對「順天聖母」陳靖姑之崇拜,可與海上女神湄洲媽祖相提並論。傳說陳靖姑違反天條祭出法寶降雨,拯救黎民於倒懸,因而遭天遣受雷擊,玉容變黑。塗嶺烏石宮與媽祖並列同祀的陳靖姑即是顏面漆黑,人們稱之為「烏面媽祖」。在泉港,人們普遍親切地稱媽祖為大媽,稱陳靖姑為二媽。

傳說臨水夫人有降妖鎮魔、呼風喚雨、破解疑案等法力,但主要還是「扶胎救產、保赤佑童」。故千百年來,她一直被當作婦女、兒童的保護神而為人們所崇拜。在民間形成了一些與婦女、兒童密切相關的習俗,人們朝拜陳靖姑,主要為祈子助產、收驚安神。山腰一帶的孩子成人做大分,也要祭拜「陳仙姑」。沙格靈慈宮與媽祖並祀的「註生娘娘」,即是順天聖母陳靖姑。除上述宮廟以外,尚有埭港龍見宮、峰尾永全社等處也供奉陳靖姑。泉州城區俗稱陳靖姑為「奇仕媽」,因城內奇仕巷有臨水夫人陳靖姑專廟,加上陳靖姑有注生之神力,故有人附會為「祈嗣媽」。

 奉祀黑面媽祖最為出名的宮廟,便是泉港區首批文物保護單位——塗嶺鎮烏石宮。關於烏石宮,其中有陳靖姑一段傳說。話說她協助蔡襄建洛陽橋,剛從洛陽歸來,途中一頭青獅吐出濃煙擋住去路,正當詫異,善才童子從遠處冉冉飄來,道:「觀音菩薩為你擇此青獅寶地,讓你在此開基建殿,庇佑四方安康。此青獅即為你寶駕,你可坐上罷。」陳靖姑聞言,只見此處山青水秀,群壑幽美,宛若蓬萊仙境,便欣然騎上青獅。就在這一瞬間,青獅化作一座青山,她亦化作一塊金光烏石,隱於山中。第二天,泉港有一陳姓商人慾往廈門,經過此山嶺時被一夥強盜所劫,強盜持刀欲殺時,忽一道金光掠走兇器,並將他們的帽子削落於地,眾賊魂魄盡散,驚慌逃匿。商人幾經變數,恍惚如在夢中,這時從山林中走出一位黑面仙姑,笑著告訴他,可以繼續趕路了,此行必定生意大好。言罷化煙而逝。商人方才悟出其乃傳說中的順天聖母,連忙跪地叩頭,並立下誓願要在嶺頂建宮奉敬。一年後,也就是1057年,陳氏商人生意興隆而歸,遂於嶺上勘地建宮。挖井之時,從水中浮出一烏石,狀若仙女打坐,人們心知靈異,將其供在殿中,並取宮名為烏石宮。據說大殿開光時,太守蔡襄聞知,送來「順天聖母」和「應天開基」兩塊匾額,惜皆毀於明末一場大火。

  陳靖姑化身救護商人的故事流傳到東南亞各地,遠行和經商者亦視之為保護神。明宣德元年,一場大火燒毀了烏石宮,由來往客商同年捐資重建。據說在文革期間,紅衛兵也懼於宮中兩位主祀神天上聖母和順天聖母之威靈而不敢毀廟。上世紀90年代以來,烏石宮「黑面媽祖」名聲重振,東南亞一帶,特別是臺灣地區多家宮廟的善男信女紛至沓來謁拜,每年達十多批次。高雄市原「民政局局長」林金枝等人多次來此焚香頂禮,並捐建配套設施;臺灣閩南同鄉會會長陳國鑫亦敬送牌匾及香爐;高雄市一甲的美泰宮經考察,證實烏石宮為其祖殿,遠渡海峽送來「應天開基」的九龍燙金木匾,《高雄日報》以《黑面媽祖祖殿在福建泉州市塗嶺烏石宮》為題,報導此事。冰心黑面的女神和清幽秀麗的烏石宮,不僅寄託著人們的信仰和對美德的追求,而且像是一條玉帶,連起海峽兩岸宗教文化的交流。

註:文字內容來源於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泉州市泉港區政府文化顧問團副團長陳華發撰寫的《泉港民俗風情》一書。

 本期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期編輯│陳雪蓮

泉港民俗風情是泉港民間歷代相傳、積澱而成的社會風尚和習俗,它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識,是傳統文化的寬厚基石。它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底蘊和活力資源,千百年來薰染陶冶了優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氣質,構成了泉港民眾歷盡曲折劫難而不衰敗並逐步取得輝煌成績的一個重要條件。

為了更好更廣泛地推介和宣導泉港傳統文化,更深層次地弘揚泉港優秀民俗文化,泉州市東南藝術院、發哥民間文學精準服務站聯合優加眾創空間共同推出《泉港民俗風情》系列展播。

出品單位:泉州市東南藝術院、發哥民間文學精準服務站、優加眾創空間

協辦單位:《泉港文藝》編輯部、泉州微網科技、艾美社•影像

網絡發布:微泉港、時光圖文、遇見泉港、優加眾創空間

相關焦點

  • 【泉港民俗風情系列展播第18期】神靈崇拜之三土地神崇拜
    泉港人在崇拜諸天神的同時,也崇拜地神土地公,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漢代時稱土地神為「地母」或「地媼」,唐代以後根據天陽地陰、男陽女陰的傳統觀念
  • 第七屆(福州)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動
    第七屆(福州)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動 >   中新網福州1月24日電 (王光華)24日,福州倉山區下渡街道工農路陳靖姑故居處熱鬧非凡,第七屆(福州)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組委會舉行「臨水平安餅」贈發儀式,正式啟動了第七屆(福州)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
  • 第十三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幕 臺胞在線送祝福
    第十三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幕 臺胞在線送祝福 2020-11-07 16:34: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 弘揚臨水文化 促進兩岸交流 ——第十三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幕
    11月7日上午,由福州市文旅局、倉山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三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在倉山區南江濱九龍壁公園正式啟幕
  • 電影《陳靖姑傳奇》開拍
    近日,由垚藝(廈門)影業有限公司、福建省霞浦陳氏兄弟影視有限公司、九州北麓(寧波)影業有限公司、福建天使飛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出品的電影《陳靖姑傳奇》在泰安市東平水滸影視城開拍。電影《陳靖姑傳奇》主要講述了唐末巾幗英雄陳靖姑扶危濟難、為民除害、慷慨捐軀的一生。
  • 電影《陳靖姑傳奇》開拍
    近日,由垚藝(廈門)影業有限公司、福建省霞浦陳氏兄弟影視有限公司、九州北麓(寧波)影業有限公司、福建天使飛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出品的電影《陳靖姑傳奇》在泰安市東平水滸影視城開拍。電影《陳靖姑傳奇》主要講述了唐末巾幗英雄陳靖姑扶危濟難、為民除害、慷慨捐軀的一生。據相關資料記載,陳靖姑(公元767-791)生於福州倉山下渡(今福州市倉山區臨江街道),是福建最有影響力的陸上女神。
  • 新文創讓陳靖姑文化活起來
    發祥於古田臨水宮祖廟的陳靖姑文化傳承千年,蜚聲世界的景德鎮陶瓷文化源遠流長,當兩種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融合交匯,新活力迸發而出。6月13日,古田縣舉辦臨水夫人瓷首發儀式,一系列設計精巧、富有創意的陳靖姑文創產品通過直播平臺與廣大網友見面,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陳靖姑文化熱。
  • 海內外50餘家宮廟順天聖母金身回福州陳靖姑故居「省親」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3月9日電 (記者 林春茵 劉可耕)水贊、花贊、供贊,一聲聲悠長的臺灣禪和樂唱贊中,作為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的「天下娘奶回娘家」信俗活動,9日在福州市倉山區陳靖姑故居啟幕,逾2千名海內外陳靖姑信眾參加該信俗活動。
  • 福州陳靖姑故居順天聖母金身圓滿完成赴臺巡安返閩
    中新網福州3月7日電 (漢萱)6日,福建平潭澳前碼頭廣場,一場莊重的接駕儀式迎接剛剛完成赴臺巡安的福州陳靖姑故居順天聖母金身。這標誌著兩岸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臺灣會場系列活動順利完成。
  • 福建順天聖母陳靖姑金身巡遊駐駕臺灣
    【解說】3月1日至5日,第十二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臺灣場)系列活動在臺灣花蓮舉行。福建福州順天聖母陳靖姑金身起駕來臺,開展為期5天的巡遊駐駕。  2日上午,在花蓮勝安宮前廣場,兩岸眾多陳靖姑信俗宮廟代表和相關單位負責人舉行隆重的祈福祝壽大典和臺灣會場開幕儀式。
  • 畲族《招兵節》民俗活動
    是一個以祭祀、祈禱為主要形式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結合的民俗活動。畲族宗教信仰是以氏族神靈與世俗神靈相結合為崇拜物件的多神崇拜,但以信仰道教文化為主。畲族招兵節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盤瓠往番邦取番王頭時,被番兵追趕,到海邊,得到神兵的幫助,才安然返國。人們為了紀念自己的始祖,感謝神兵,每三五年舉行一次「招兵」,向他們獻祭,於冬至前後三天請法師擇吉日舉行。
  • 從「神靈崇拜」到「以德配天」,天命觀是如何影響西周政治的?
    天命觀這一定義發生在西周,查閱殷商的相關資料並沒有發現天命觀這一說,它出自西周人之口,但它的形成與殷商的神靈崇拜有很大聯繫。在殷商以前的古人早就有對神崇敬的意識了,只不過在殷商時期,人們崇敬祭拜的對象已經被具體化,這些對象被認為是「天」或「帝」抑或是已經去世的祖先。
  • 《魔獸世界懷舊服》銀色黎明崇敬到崇拜怎麼得 銀色黎明崇敬到崇拜...
    導 讀在遊戲《魔獸世界懷舊服》中,在銀色黎明聲望已經達到崇敬的玩家想要將聲望提升至崇拜有兩種方法,分別是向東瘟疫之地的NPC尼古拉斯·瑟倫霍夫公爵交付天災石和向東瘟疫之地的
  • [視頻]央視《走遍中國》——古田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
    在福建許多地方,婦女從知道自己懷孕起,便在房中供奉陳夫人神位,或掛陳夫人神像,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焚香禮敬,以祈胎安、產順。一旦臨盆,做婆母的就不斷地在神位前誦念,祈求奶娘保母子平安。     在民間,陳靖姑被百姓們敬稱之為「大奶」、「奶娘」、「娘媽」、「夫人媽」,所有的敬稱都跟母親有關。
  • 這個周末,快來清平古墟體驗民俗文化風情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將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啟動活動為期3天資料圖屆時包括民族服飾秀、民俗大遊園、傳統技藝展在內的民俗文化展覽及民俗互動體驗活動包括醒獅表演、古風大巡遊、快閃麗人行等在內的民俗文化展演將紛紛亮相資料圖作為「深港文化之根」,寶安民俗文化資源豐富而獨特。
  • 「歌聲裡的日照」系列展播|⑧《日照東方》
    為進一步激發文藝愛好者的創作熱情,用原創歌曲藝術創作講述日照故事,展現日照建市三十年來的變化發展,日照市文聯、日照市音樂家協會、大眾網日照將聯合發布《歌聲裡的日照》30首原創音樂作品系列展播。【歌聲裡的日照】系列展播第八期為《日照東方》,歌曲運用輕快灑脫的風格特點,融合日照元素,用富有個性的音樂語言,體現出日出東方的朝氣。
  • 福安羅江街道「福水宮」與陳靖姑的信俗文化
    改革開放後,為恢復歷史古蹟,弘揚道教文化和民間民俗信仰,於公元1983年由各地信士籌集資金重新修建福水宮。現宮內保存有清雍正四年和嘉慶四年香爐各一個;清嘉慶年間「通天聖母」匾額一面;清嘉慶十二年「澤沛環江」匾額一面,以及嘉慶時期臨水陳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十六宮婆神等鎏金神像。
  • 古田「順天聖母」陳靖姑的祖廟臨水宮
    整個宮殿由如下幾個部分組成:正大廳奉祀著陳靖姑真身神像;左殿太保殿,左殿三十六宮婆神像;後殿是陳母葛夫人神像、梳妝樓、三清宮;在其周邊還建有十二姐妹殿、文昌閣、觀音閣等。據史料記載,該宮所奉祀的陳靖姑(公元767–790年),為福州羅源下渡人,其夫為古田人氏劉杞。據坊間相傳陳靖姑曾不遠萬裡赴閭山學法,在名師許真人的精心指導下,煉就一身功法,能夠救苦救難,呼風喚雨,降妖伏魔的女神人。
  • ...展播」| 第五期:赤擊肉身稱絕響,千古美名遠傳揚之《利川肉連響》
    【恩施文旅號】利川非遺「雲展播」| 第五期:赤擊肉身稱絕響,千古美名遠傳揚之《利川肉連響》 2020-07-14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