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掌控住臺灣晶片產業,誰就能把握住晶片的未來?

2020-12-23 只說數碼科技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目前全球高端半導體有50%在臺灣地區生產,其餘在則在美國、韓國和以色列生產,而從晶片代工來看,臺灣地區拿下了全球60%+的訂單。

所以外媒體表示,未來誰能夠掌控住臺灣的晶片產業,誰就能把握住晶片的未來,因為臺灣對晶片產業的影響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然,雖然外媒說的是臺灣地區,但實際上我認為主要是指臺積電,畢竟臺積電一家就拿下了全球50%+的代工訂單,目前是全球最先進的晶片生產廠商。

那麼問題就來了,真的掌控住了臺積電,就能夠把握住晶片的未來?我覺得其實並不是特別正確的。

因為晶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產業,有上遊的EDA軟體,各種材料、設備,再到晶片本身的設計、製造、封測,這個晶片的產業鏈非常長,牽涉的企業眾多,從來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搞定所有。

臺積電也不例外,臺積電也需要美國的EDA軟體,需要日本的材料,需要美國的半導體設備,還需要ASML的UEV光刻機,然後才能製造晶片。

所以單純的掌控住了臺積電,如果上遊的EDA軟體、材料,設備等等被卡,臺積電一樣也就停留在當前的技術上,無法再進步了。

所以嚴格的來說,晶片生產不完全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項複雜的社交運動,需要整合全球的供應鏈,單純的掌控幾家企業,是解決不了所有問題的。

所以對於中國芯而言,覺得依賴臺積電,就可以搞定所有,其實也是不現實的,因為臺積電也只是在製造方面比較突出,其它的還是需我們一一去突破的,沒有僥倖,沒有捷徑,唯有紮實前行。

相關焦點

  • 日本的晶片產業有沒有再次崛起的可能,晶片產業的未來又在哪裡
    我們在中國僱傭了70萬工人,背後需要3萬名工程師的支持,如果你能教育出這麼多工程師,我們就能把工廠遷回美國。」一個產業的消失,會連帶著相關產業上下遊坍塌,導致市場環境發生巨變。所以日本的晶片很難再有崛起的機會。
  • 深度:臺灣晶片代工雙雄25年恩仇錄
    關於曹張二人誰先提出晶圓代工模式,業界至今都沒有確切的定論。當初曹興誠提出了涉及晶圓代工的企劃書,而張忠謀率先將其變為現實。許多關於曹興誠的故事或描述,都會傳遞出一種江湖氣息,隔著紙面,你就能感受到這是一位殺伐果決、霸氣外露、極具個人魅力的企業領袖。
  • AI晶片的下半場,是產業鏈重新洗牌的機會
    策劃&撰寫:巫盼AI晶片,在一輪輪的玩家湧入後,也從大張旗鼓的宣傳期走向現實場景的落地應用。這個介於AI和半導體兩大產業之間「新興事物」,也進入了沉澱期。在半導體產業有著一席之地的臺灣,這幾年在AI上也蠢蠢欲動。就在本月,臺灣成立了AI晶片聯盟,將眾多全球領先的IC公司聚集一堂。
  • 國內首個「晶片大學」沒開晶片設計課教的啥?誰在教 誰在學?
    原標題:國內首個「晶片大學」沒開晶片設計課教的啥?誰在教,誰在學?   實探|國內首個「晶片大學」沒開晶片設計課教的啥?誰在教,誰在學?
  • ARM中國「奪帥」羅生門:關乎中國晶片產業未來?
    成立至今的兩年中,先後發布了AI晶片「周易」、IoT晶片「星辰」、物聯網安全方案「山海」,從名字可以看出皆為中國團隊手筆。安謀中國自研成績斐然,但真正讓ARM與吳昂雄矛盾激化的,恐怕是種種相左的公司產業動作。
  • 晶片競賽:怎樣不被別人踢掉梯子?
    我們常說的28nm、14nm、7nm都是指光刻機能夠分辨的最小圖形尺寸,尺寸越小代表晶圓上能切割的晶片數量越多,集成度和良品率也越高。光刻機的數十萬個零部件產品,整合了世界各國的頂尖工藝,是集成電路產業皇冠上的明珠,荷蘭ASML佔據了高端光刻機80%以上的市場。
  • 晶片為什麼是個「大坑」?中國晶片市場的真實困境是什麼?
    晶片市場的壟斷就我們所能想到名字的晶片公司,他們都是高端晶片企業,甚至在手機圈被消費者頗為鄙視的聯發科,都是全球頂尖的IC設計公司。這個公司雖然看上去很多,但其實只要你仔細想想,也就那麼幾個。基於系統差異,目前的X86架構和ARM架構都是在兩家公司的掌控之下,這導致要做高端晶片,首先繞不開這兩家公司的授權,這種授權就像只有知道1+1=2,才能做1+2=3的解法一樣,英特爾和ARM公司都對自家的1+1做了專利申請。所以手機和電腦的高端晶片,只要繞不開windows和安卓,就繞不開ARM和英特爾X86。
  • 芯耘光電夏曉亮:開闢國產晶片未來的追光者
    夏曉亮用全球先進的光電融合技術理念,實現了光電晶片設計、3D光電混合封裝工藝及自動化的製造測試系統等技術的垂直整合,帶著芯耘光電奔走在行業前沿,用產品和實力說話,走出了一條高端晶片國產化的路子。 ||| 率先入場,把握市場窗口期
  • 看懂未來十年AI晶片趨勢!GTIC 2020 AI晶片創新峰會成功舉行
    2020年,AI晶片產業經歷了哪些機遇和挑戰?新基建風口下,AI晶片該如何加速落地?未來AI晶片的創新之路又將去往何方?智東西詳細梳理了18位大牛分享的行業乾貨,我們一起來看!鄭治泰還談到,地平線將通過打造完整的數據閉環,提供「晶片+工具鏈」、「晶片+工具鏈+算法」等不同解決方案,賦能產業鏈。而構建這一計算閉環需要長期做三件事,一是持續提升晶片的有效算力,二是提升算法效率,三是根據解決物理世界的實際問題聯合調優得到最優解。
  • 一張圖帶你秒懂5G晶片「五雄爭霸」國產5G晶片自研路在何方
    5G時代來臨,各大手機廠商都在紛紛布局5G市場,5G晶片也成為頭部手機廠商、晶片供應商的戰略要地。2020年將會是5G手機爆發元年,各大手機廠商都紛紛開始推出了5G手機機海戰術,但實際上對於各大手機晶片廠商而言,競爭也開始越發激烈起來。那麼究竟什麼是5G?全球有哪些玩家?國產5G的未來在哪裡?
  • 二十年,三把劍,一顆中國芯,事關國運的中國晶片製造
    他特意去了臺灣的「核三廠」和「核四廠」,並且晚上就睡在了「核三廠」,深入了解六座核能機組的運轉效能。當時臺灣地區在國際原子能署的年度評估中,連年評價都是全球第五,表現優異,堪稱模範。馬英九這樣做當然有他的政治考量,臺灣的經濟高度仰賴電子產業,而電子產業作為高科技產業,極度需要一個穩定的供電環境。
  • 英特爾剝離晶片製造就能斷臂求生?
    說起晶片製造,如今最耳熟能詳的企業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臺積電與三星這兩年在晶片的製程上越來越領先,倒是曾經的霸主英特爾有些落後了
  • 晶片短缺持續蔓延 或成未來汽車「命門」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晶片或成未來汽車「命門」實習記者 楊天悅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緊張,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上汽大眾相關負責人回應,由於全球晶片產業供應短缺,上汽大眾個別車型的生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德國大眾和大眾中國正與相關供應商開展協調工作,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相關車輛的客戶交付沒有受到影響。」上述負責人說。一汽大眾方面也表示,目前旗下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和捷達品牌仍在正常生產,未受到影響。
  • 驅動晶片缺貨!集創北方張晉芳:顯示驅動晶片將在拉動國產供應鏈條...
    中國大陸顯示面板企業每年高端顯示晶片的採購金額超過300億元,95%來自美國、韓國、中國臺灣企業。張晉芳指出,驅動晶片本土化率非常低,其中電視主控SoC晶片國產化率不超過10%,T-CON、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等顯示專用晶片國產化率不到5%。中國顯示專用晶片國產化大有機會。張晉芳認為,人有85%以上的信息來自眼球,所以顯示非常重要。
  • AI晶片,誰來導演這場戲?
    從構架而言,AI晶片組合就是能吞吐海量數據GPU(CPU),並根據應用不同編寫邏輯FPGA(ASIC)。面對紛飛的消息,讓我們開啟探索的列車,曉夜燈帶著你簡單了解一下AI晶片究竟是怎麼回事。很多小夥伴也許早就聽說過GPU的大名, GPU在圖形處理上早就被採用。
  • 實探|國內首個「晶片大學」沒開晶片設計課教的啥?誰在教,誰在學?
    這家揭牌已兩個月的大學自我定位為「全國首個聚焦產業人才培養的集成電路大學」。李明磊現在算不得,以後也不知道能不能成為集成電路產業人才,但這和他有無「畢業」沒關係,而是他學習的內容和晶片設計無關。「我們不是學晶片設計的,是過來學嵌入式的,主要學習內容是C語言。招我們進來的並不是集成電路大學。」李明磊告訴記者。
  • 實現「晶片自由」,我們還差什麼?
    圖/傳播君 李晗 攝01產業持續增長,高端晶片依賴進口集成電路是半導體元件產品的統稱,是半導體行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集成電路持續向更小的特徵尺寸發展,讓每個晶片可以包含更多的電晶體,其生產製作的技術含量也不斷提升。「充分認識信息技術的基礎性作用和對現代社會發展的賦能作用。
  • 川普神助攻,全球晶片產業鏈人才加速湧向中國
    有些人非常崇拜美國的強大,以為只要美國一發號施令,誰敢不聽?但實際上,強迫別人違背自身利益,替你火中取慄,這樣的事,行得通才怪。 很多朋友,覺得晶片很難搞,甚至有公知說,光刻機,比原子彈還難造,這樣的言論,其實是很幼稚的。我們在晶片領域的落後,根子上,是「造不如買」的思路導致的。
  • 大造晶片運動來了……
    來源:北京茶吧君(ID:beijcb168 )綜合:揮思不可(作者小暉)、功夫財經(作者鄧新華)導語:當下,晶片就像一塊唐僧肉,誰都想上來吃一口,連做水泥的、做電磁線的、做網際網路遊戲的都來了。最近,網絡甚至曝出了泉能先進集成電路產業研究院,把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黎明明列為核心成員的事情……眼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造晶片運動正在興起,各家企業都在紛紛轉產半導體了。當下全國到底有多少企業在轉產半導體?據媒體報導,2020年前8個月,中國有近萬家企業轉投晶片行業。
  • 民工造晶片騙國家11億!中國晶片產業歷史罪人,不該被忘記
    答案只有一個,即晶片行業,由於美國晶片禁令的影響,晶片成為全中國人最重視的產品,晶片封鎖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認識到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差距,在國家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晶片產業當中,根據數據,僅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就有1.3萬家企業將自己的業務範圍擴展到了晶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