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方人把包子叫饅頭

2020-12-25 騰訊網

最近,狗不理退市了,但據說沒有一個天津人心疼。連傳說中最黑的天津計程車司機都會告訴你:「傻子才去那兒吃!」 還有不少人,以最近幾年大獲成功的甘其食、巴比饅頭為例子,吐槽狗不理如何被這些後生晚輩「吊打」。 但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無論杭州的甘其食,還是上海的巴比,都在各種場合稱自己的產品為「饅頭」——在北方有餡無餡,涇渭分明的包子和饅頭,為什麼到了南方通通都成了饅頭?

No:1壹

饅頭的歷史比包子久得多,但他們還有一位共同的爸爸——「餅」。 早在東漢,《釋名》裡對餅就有專門的解釋:「餠,幷也,溲麫使合幷也。」意思是把小麥粉合併在一起。 沒錯,就是麵團。

按照這個邏輯,明火烤的麵團稱為烤餅、隔著器皿烤的稱為烙餅、煮麵團稱為湯餅、做成條狀的是索餅、炸麵團稱為炸餅,而蒸汽催熟的,自然就是蒸餅。《水滸傳》裡武大郎賣的炊餅,其實就是蒸餅,為了避諱宋真宗趙禎的名而改蒸為炊。事實上,從東漢到宋的一千多年裡,技術不斷迭代、物產不斷豐富,出現了千層蒸餅、百果蒸餅、芝麻蒸餅等等品類細分,但「蒸餅」的名號一直沒有改變。

蒸餅流傳時間久、地域廣,在此期間,各地出現了不同叫法。比如陝甘地區的饃,是因為《堯典》裡把太陽下山的地方稱為「莫」,而古代中原先民眼裡,大陸最西端就在河西走廊甘肅。所以當地的主食,就成了饃。 饅頭則更複雜一些。宋代高承的《事物紀原》裡說,諸葛亮徵南蠻時,要按照當地習俗用人頭祭江,又覺得太過殘忍,於是改用麵食做成人頭的樣子祭祀神明。後來的《三國演義》裡,採信了這種說法。

中國古代的傳說,當然有附會名人、醜化」蠻夷「的成分,但饅頭起源於祭祀卻是可信的。饅音同」瞞「,頭指人頭,合起來就是瞞著神靈供奉假人頭。 這與秦漢以後儒學深入人心、人道主義萌芽相關。同樣,人殉大規模廢除,被俑殉全面取代,也在東漢年間,與饅頭的起源時間重合。

No:2貳

既然是祭祀的供品,而不是日常的食品。饅頭與蒸餅的差異開始顯現。 首先是固定形態,模仿人頭的樣子,做成球形、捏出眼鼻口五官。後來,球形被改良成更容易在供桌上擺放的半球形,五官則被簡化成褶子和收口以提高製作效率。 其次是用料,為了更逼真地「瞞」過神靈,在麵團裡填入碎肉。雖然對早期的農耕文明來說,肉類是很不易得的食材,但在對有著敬天法祖傳統的中國人來說,在隆重的祭祀場合,偶一為之還是必要的。 是的,你猜得沒錯,「饅頭」是包子的起源,二者從前就是同一種東西。

隨著生產水平提高,愛吃的中國人讓饅頭開始了創造之旅。除了肉之外,蔬菜餡兒、豆沙餡兒、菌菇餡兒輪番登場,有什麼用什麼,並且有賴於麵皮的密封效果,能鎖住食材的原汁原味,味道確實不賴。

西域的維吾爾語、烏茲別克語等突厥語系,把包著羊肉和洋蔥的民族特色小吃薄皮包子,稱為「皮提曼塔」。「皮提」意為「死面」,而「曼塔」則明顯源自漢語的「饅頭」。 到今天,在新疆的風味飯館裡,維吾爾老闆在給食客數包子時依然這樣唱吟:「布爾曼塔、西尅曼塔……」意思是「一個包子,兩個包子……」。

而在東面的日本,最能代表飲食傳統的點心和菓子中,也有一種「饅頭」。其本質,實際是豆沙餡的發麵包子。 日本傳說,饅頭是十一世紀,由在南宋遊歷的高僧聖一國師圓爾帶回。當時日本還處于禁肉令時期,全民不吃陸生動物的肉。所以流行於中國的肉餡被拋棄,改用更符合日本人口味,甜口細膩的紅豆沙。

事實上,不同的民族中都把包子稱為「饅頭」的現象,恰恰證明了唐宋時代,中國作為文明的高地,對周邊地區的強勢文化輸出。

No:3 叄

但我們自己,卻悄悄拋棄了強勢的「饅頭」,轉向了另一種更細分、更接地氣的食物命名邏輯。 包子是什麼時候取代饅頭的,已不可考。最早在《東京夢華錄》記載的北宋民俗中,已經有了它的影子。當時,汴京街頭有人售賣一種名叫「包兒」的小吃,皮半透明,裡面有蝦、肉和肉湯,與今天的死麵皮的灌湯小籠包已經非常相似。

在富庶的宋代,生產水平高速發展,食材供應充足、品類豐富,平民階層日常也能吃上肉了,並不一定要等到祭祀時才有「肉饅頭」。「包兒」這種略帶戲虐意味的詞,就是為了區分一本正經的祭祀供品和隨心享用的街頭小吃。

但隨後的數百年中,「包兒」並沒有成為主流的叫法。至少在《水滸傳》成書的明代,孫二娘賣的還是人肉「饅頭」,而不是人肉包子。 但到了清代,饅頭和包子的界限忽然清晰起來。《清稗類鈔》中寫道:「饅頭,一曰饅首,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者,無餡,食時必以餚佐之。」 產生這種劇變的,可能是滿清入主中原後,康雍乾三朝大力推廣滿語和滿文化的結果。

在滿語裡,餑餑是麵食的統稱。粘豆包、打糰子是粘餑餑;發糕、窩頭是笨面餑餑;薩其馬是搓條餑餑;包在葉子裡蒸熟的糕團是葉兒餑餑…… 《紅樓夢》中,寫到元妃所賜的「內造餑餑」,紅學家們普遍認為是類似於京式糕點「大八件」「小八件」一類的食品。 最傳統的滿席只有餑餑,沒有菜餚,又被稱為「餑餑席」,這種把各色麵食當菜吃的飲食習慣在北方不算罕見。 而北方不少地區,今天還把餃子稱為煮餑餑,這也是源自滿語習慣。

在滿文化全面入侵的背景下,漢人傳統的饅頭也變成了餑餑的一種。又或許是「餑」的發音近似於漢語裡的「包」,類似的稱呼在民間早有源流。終於,包子在北方,成了與饅頭涇渭分明、並駕齊驅的一大類飲食。 但在受滿文化影響比較小的南方地區,饅頭依然遵循漢族古例,是有餡、沒餡一大類麵食的統稱。沒餡的,按照形狀稱為花卷饅頭、刀切饅頭等等;有餡的,按照餡的內容稱為肉饅頭、菜饅頭、香菇饅頭、豆沙饅頭……

這也許從一個小小側面,反映了乾隆朝全面推行滿化的失敗,以及漢文明越挫越勇的生命力;而今天南北方對包子、饅頭一體兩面的解讀,則是我們這個國家滿漢合流、民族融合大歷史的一個極具市井氣的縮影。

當然,看完這篇文,還可以試著學一個技能:如果到上海的飯館裡,要求吃小籠包子、生煎包子,那麼一定會被上海人認為是」鄉窩寧「。標準的叫法是:」老闆,生(sang)煎(ji)饅(moe)頭(dhou)來一客!「

相關焦點

  • 餐飲知識:包子本不叫「包子」
    二、包子簡史世界本沒有包子,叫的人多了才叫「包子」。中國早已有饅頭,只是它不叫饅頭。食有百味,「包」有南北,還有東西南北和餐飲。包子目前的演化史:蠻頭=>混沌=>籠餅=>「曼頭」=>炊餅=>饅頭=>包子和饅頭=>肉包子、素包子、糖包子,可分出無限多個名字。包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可考證的文獻記載中,包子的創始人是諸葛亮。
  • 不管是蒸饅頭還是包子,發麵只會用酵母是大忌,大廚教你正確做法!
    導讀:不管是蒸饅頭還是包子,發麵只會用酵母是大忌,大廚教你正確做法! 現在人們對於健康飲食是越來越重視,所以在吃這方面把控的也比較嚴,雖然說外面也有饅頭和包子售賣,但是更多的人都會選擇在家裡自己發麵做, 畢竟外面的這些美食裡面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添加劑,這對於當代人來說是很抗拒的,雖然說南米北面,但是小編作為一個南方人,時不時的會在家裡包一些饅頭和包子來吃,而且家裡的男女老少對於饅頭和包子都非常的喜歡。
  • 包子用高筋還是低筋麵粉?饅頭呢?13種麵食的和面知識都在這裡了
    作為一個南方人,第一次看到北方同事自己做的麵條的時候,真真被震驚到了。
  • 為什麼小麥不能直接吃?要磨成麵粉,再做成包子和饅頭!
    為什麼小麥不能直接吃?要磨成麵粉,再做成包子和饅頭!一開始中原地區的小麥也是直接吃的,但是人們發現小麥並不適合直接吃,直接吃的話口感不如大米。但是磨成麵粉,小麥的口感要比大米好很多,而且大米磨成麵粉做不出各種形狀,軟趴趴的。
  • 周公解夢:夢見包子、餃子、饅頭是什麼意思
    周公解夢:夢見包子、餃子、饅頭是什麼意思?夢見包子是什麼意思?夢見包子是什麼意思?
  • 玫瑰花饅頭and小豬包子
    現在做饅頭和包子都是花樣百出,不僅好吃還要好看,美美的玫瑰花饅頭和萌萌噠小豬包子絕對能夠誘惑到小朋友的胃口哦
  • 林娘廚房:發麵蒸饅頭包子
    上海人管包子也叫饅頭,無非是肉饅頭,菜饅頭,這樣倒也省事兒,包子,不就是饅頭裡裝了餡麼?他秀的很是專業,於是讓我下定決心趕緊動手!我發微信請教他發麵的細節,多少麵粉加多少酵母,發多長時間等細節問題,不料他的回覆很神奇,他說要等他老婆回來問了再告訴我。我笑著說原來是師娘做的你來秀?他說是啊她主要做,做完命令我去發。
  • 花樣包子饅頭,做了讓你的店子生意漲500以上~
    饅頭與花卷,現在才知道饅頭也能做出這麼多的花樣,簡直是美爆了,外面根本就買不到這樣的饅頭!!美食如花般綻放---雙色玫瑰饅頭刺蝟饅頭買包子起爭執 女子身穿睡衣抄起菜刀要...29年只賣一種餡的包子店,有人直接買走200籠揭秘一家包子鋪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 周公解夢:夢見包子、餃子、饅頭是什麼意思?
    夢見包子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包子好不好?夢見包子有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者的主觀想像,請看下面由小編幫你整理的夢見包子的詳細解說吧。夢見別人在吃包子,有人剽竊自己的作品或者自己的功勞被別人佔有。夢見吃包子,預示著可能會跟別人發生口角或意見衝突。夢見買包子,預示著可能會在現實中受氣、被人欺負。
  • 用酵母粉發麵,做出來的饅頭包子發硬,需要加多少鹼面才好吃?
    今天有朋友問用酵母粉發麵,發出來的麵團蒸饅頭、包包子有點硬,需要加一些純鹼面進去,但是加多了也會硬,加少了又沒效果,比例應該如何掌控? 蒸饅頭加鹼面進去是有道理的,我們父母輩一直都是這樣做,到現在我母親大人蒸饅頭要加,原因是用老面發酵的麵團,老面就是指發酵饅頭用的面種,有的地方叫面引子,有的地方叫面頭,每次蒸饅頭的時候,故意留一小團,放在盆中保存起來,下次做饅頭包子等用來發酵。
  • 彩色包子和花樣饅頭
    -朋友圈呼聲最高的彩色包子和花樣饅頭來啦~不過宏馨做面點技術還是不太穩定,會的看官請多多指點!獻醜了!面點上色建議用蔬菜汁或者是果汁,天然健康,而且不同的蔬菜汁製作出來的包子跟饅頭口感也會有差別,例如菠菜汁製作比較口感比較蓬鬆,紫甘藍製作的口感有嚼勁。。。那麼綠色的用抹茶粉之類的可以嗎?
  • 世上只有兩種饅頭,山東饅頭和其它饅頭
    製圖/大仙工作室饅頭到了山東在名稱上分為兩派,大體以黃河、泰山為界,西部人叫饃饃、東部人叫餑餑。不管方的、圓的、長的、扁的、有餡兒的、沒餡兒的,只要是發麵蒸熟的麵食,統統可以叫「饃饃」或「餑餑」。山東饅頭中還有一種奇葩——兩頭尖、中間粗,形如紡錘,蒸製時不直接接觸蒸屜,而是用鐵籤固定,所以得名籤子饃饃,也有人稱為高樁饃饃、槓頭饃饃。
  • 【懂臺灣】臺灣十大美味包子饅頭推薦
    現在就為您盤點臺灣十大美味美味包子饅頭,絕對會徵服你的胃。1. 花蓮美食‧吳媽媽包子店 誰說便宜,就沒有質量優良的包子饅頭呢?位在花蓮吉安鄉的吳媽媽包子專賣店,期盼打破一般人對於「價錢」=「質量」的直接想法,更希望透過專業化的生產流程與嚴格品管之下,讓出產的產品依然是新鮮又美味。
  • 饅頭包子蒸熟燜5分鐘再掀鍋這步大錯特錯,難怪蒸出來瓷實塌坑
    饅頭包子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幾乎家家餐桌上必備這兩樣,一般早餐食用包子比較多,晚上吃饅頭的比較多,雖說現在商場上都有賣包子饅頭的,但是還是自己在家做的手工饅頭包子好吃、乾淨、衛生。但是想要蒸好饅頭包子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雖然有的朋友在發酵面這塊遇到難題,但對於我來說這都不是問題,但是在蒸這步遇到難題了,即使我發酵的面再好再蓬鬆蒸出來的饅頭包子上面都有塌坑瓷實的地方,即影響口感又影響美觀。但是每次都找不到方法,直到昨天蒸了幾十年饅頭的老媽一句話讓我知道了方法,才知道以前蒸饅頭包子在蒸熟燜5分鐘再掀鍋這一步做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難怪蒸出來又瓷實上面又有塌坑不宣軟。
  • 食單 | 忽然想吃包子,是靈魂深處對糧食的渴望?
    剛到上海上大學的時候,同學會問,早餐你想吃肉饅頭還是菜饅頭。我:可以不吃饅頭嗎?由於從小在福建長大,雖然祖籍山西,我仍是家裡唯一一個不愛吃麵食的人。能吃粉絕不吃麵,愛米糕和粿條勝過包子花卷饅頭,頑固的認為麵食粗糙生硬。上大學時有一次陪兩個歪國盆友到杭州玩,孤陋寡聞的他們要求嘗試新豐小吃的肉包。
  • 饅頭是誰發明的,你知道嗎?
    在中國,分南方和北方,家喻戶曉的事就是每個人都知道南方人吃飯,北方人吃麵;而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飯,北方人卻是饅頭。
  • 嗲嗲的上海生煎饅頭和憨厚的山東水煎包
    生煎饅頭名字雖然叫饅頭,可卻應該叫做生煎包子的,我是山東人,在俺們那兒饅頭就是饅頭,包子就是包子,而據說在南方有些地方,則沒有這種區別,所有的都叫饅頭,菜餡的叫菜饅頭,肉餡的叫肉饅頭,而且饅頭在這兒就不是主食的概念,就是一種點心小吃
  • 老麵包子饅頭篇~老面的做法
    老麵包子饅頭篇~老面的做法老面饅頭就是利用老面發酵麵粉做的饅頭,而老面廣義上講就是發好的麵團留下一小塊用作下次發麵時的面引子(俗名:酵頭、酵子、面肥、引子),然而第一次的老面是怎樣製作的呢,這是很多網友提到的問題,下面我分享用米酒做老面的方法經驗(有關米酒的做法可關注公眾號「蔡記老麵包子饅頭技術」了解更多)。
  • 饅頭、包子、滷菜等分分鐘售罄 「大河系酒店」或成中高端酒店轉型...
    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商業驚喜」,需從790個饅頭說起。★790個饅頭,半小時被「搶」光「在家這麼多天,存的饅頭都吃完了。」「沒有面了,怎麼蒸饅頭?」「我不會蒸饅頭,咱酒店有嗎?」…… ……大河商務酒店隸屬大河酒店管理公司。
  • 每天早餐都吃用酵母發麵的包子和饅頭,對身體有害嗎?
    每天早餐吃酵母發酵的包子饅頭,對身體好不好?看什麼情況。首先,可以確定,吃發麵包子饅頭對身體有好處,完勝普通麵食。發麵和死面或燙麵,不僅是口味不同,很重要的是營養成分大不一樣。比方說,人吃酵母發酵的饅頭和包子,等於有了吃肉的效果。從這個角度看待,吃素的人,多吃饅頭包子,就能得到動物性營養。饅頭包子為什麼不像釀酒那樣有酒味?是因為酵母發酵的時間被控制。酵母首先把糖分解,再產生酒精。做饅頭包子,就是掐住這個點,在酵母菌剛把糖分解,就上籠蒸熟,等於把正活躍的酵母菌全部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