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尋找仙境的方士

2021-03-01 歷史人物傳記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籍貫存在爭議,山東煙臺龍口人或江蘇連雲港贛榆人。

秦始皇時期,徐福率領三千童男女自山東沿海東渡,傳說遍及日本,成為歷史上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幾千年來一直是人們研究和探討的一個熱門話題,至今已成為先秦史、秦漢史、中外關係史、航海史、民俗學、宗教學、考古學等綜合性多學科研究,有極為重要性的學術價值。

2200多年前,秦始皇取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他靠劍、槍、棍之類的冷兵器、以馬車作為最高級的交通工具、用馬、烽火臺傳送信息等一些原始的工具統一了混亂的戰國時代,這是一件身為現代人的我難以想像的豐功偉績,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秦始皇絕對不是傻子,而且應該是「精子」。就這麼一個歷史上可以肯定的聰明人卻被另一個人騙了,而且騙的驚天動地,種種跡象表明直至秦始皇至死也沒有明白自己是怎麼被騙的,那麼騙始皇帝的是誰?
  
  騙始皇帝的人叫徐福,字君房。徐福是秦史人物中一位傳奇色彩很濃的人物。有人說他是中國海外早期移民的代表,有人說他是暴秦統治下靈活的對抗者,更有人說他是日本的首任天皇。
  史料關於他的記載有限。以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他是神話傳說,於是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疑問、和遐想的空間。徐福的事跡最早是在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另外在《太平廣記·徐福》、《十洲記》、《三國志》「三國志·吳書·吳主權傳」、《後漢書》「東夷列傳」、《括地誌》和《義楚六貼》都有關於徐福記載,
  根據有些學者研究,證實徐福的祖先是徐偃王。徐福乃其二十九代孫。徐福的具體出生時間已經無法考證了,關於他的故裡也頗有爭議,一說是今山東省龍口市徐福鎮人,一說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人。
  兩地都沒有決定性證據表明徐福故裡一定在那裡,而以上兩個有爭議的徐福故裡都屬於戰國時期齊國屬地,所以我們只能說徐福是齊國人,關於徐福的故裡目前史學界上爭論不止。而這些爭議表明了一個問題,大家想想能讓2000多年以後的人為了他的故裡而爭論不休,徐福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答案是肯定的不管他是騙子還是英雄,他一定做了很多人敢想不敢做的事情,不對!也許是想都想不到事情。他到底做了什麼?他是個怎樣的人?
  徐福是個有宗教信仰的人,不過佛教是在漢朝傳入中國的,徐福根本和他無緣,而道教雖說視道家老子為神,但值得注意的是:道教與道家是決然不同的兩碼事。道家所講的道學不是宗教,也不主張立教。而道教第一部經典《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道教的創教時間應該是東漢,這樣看來也和徐福先生無緣,從歷史資料看來我也說不清他信什麼教,我們能確定的是這個宗教是中國境內的一種原始教派,徐福當然也不叫和尚或者道士,而是叫方士,是不是覺得像網路遊戲的一個職業,哎!就這個聽上去很「虛幻」的職業還有超級玄的工作目標,至於為什麼說超級玄,因為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可靠資料顯示方士的理想成功率是0%,他們的目標是--長生不老。不過方士中也不乏有識之士,根據徐福同志後來的所作所為我們不難看出他應該是懂得多方面專業知識,最起碼醫藥、航海、農業以及心理學他應該是很精通的,總之徐福絕對不是一個現代小江湖騙子的古代版。而且總總跡象表明徐福是個博學的人。方士平時的工作範圍用現在職業來定位的話,大概屬於大夫加神官,而作為神官他們的職能有很多種,有通靈的、有的清修、有的煉藥、當然也有混合型的。其中在戰國至漢朝初期,有一種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方士,他們在那個迷信的時代很是流行,出現了如盧生、侯公等而徐福就屬於這類方士,他們的職業特點使得他們可以攀上帝王將相、商賈巨富,從而決定了這個職業的美好「錢途「。根據歷史資料顯示當時在我國山東沿海方士出海求仙藥盛行一時,他們大多數也都是為了迎合他們的主子長生不老的願望。而徐福可以說是他們當中的佼佼者,不但因為他的主子是當時最有權勢的秦始皇,更因為他不但沒有把長生不老的仙藥帶回來,而下次出海還依然能從以殘暴著稱的秦始皇那裡要來大把大把的銀子和物資準備下次出海。各位要知道和他同時代的很多方士因為求藥未果被驅逐,所以說方士也是個高風險的職業,尤其是我們主人公徐福伺候的這位主子,使的這個風險係數又上升了不知道多少倍。
  
  要說徐福的故事就要從秦始皇說起。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梟雄秦始皇,以他傑出的文韜武略在公元前221年結束了7國割據,第一次建立起了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他首稱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為尊號的君王,他成功了,實現歷代秦王的夙願,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利,然而這一切是來之不易的,經歷了太多的坎坷,小時候作為人質的秦始皇嘗到了生活的艱辛,在王位的鞏固上他囚母弒父嘗盡了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心理煎熬,(「弒父」說的是殺呂不韋,歷史學家對呂不韋是不是秦始皇生父存有爭議。)現在這一切都過去了,他在統一而廣大的秦帝國土地上已經無所畏懼了,世界因為他改變了,變得是那麼的符合他的心意。可只有一件人力所不及的事情讓他深以為憾,那就是衰老。
  長生不老應該說是大部分人的美好願望,然而就算是放到現在具體實施起來,科學家也難以摸到頭緒,是個巨大的難題。不過放在秦始皇那個年代可就不一樣了,那時沒有現在的先進的科學知識和設備,當時的大眾信息傳播多是口碑分享,也就造成以訛傳訛,而又有很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人們在多神論的思想指導下自然產生了很多長生不老方法。比如在山上找個洞修行,或者四處找一些罕見的草藥、礦石之類的煉製長生丹,而我們主人公徐福的長生之法源自周朝沿海居民的傳說,傳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這三座仙山是神仙的居所,而神仙有長生不老藥。在我看來我們祖先以當時的航海技術面對廣袤的大海除了驚嘆可能就剩下敬畏了,加上他們撓破頭皮也鬧不清的海市蜃樓,隨著時間的流逝以訛傳訛的延伸出這麼一個關於海的傳說應該是很正常。當時的人對這個傳說深信不疑,當然這也包括秦始皇。
  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聲勢浩大的東巡隊伍來到了齊魯大地,我們的主人公抓住秦始皇長生不老的心理,利用他在當地「知名方士」的口碑,主動向秦始皇上書:「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可求長生不老藥。」之後不久秦始皇正式派徐福率領500童男童女,以及足夠數年用的糧食、衣履、藥品、金錢、寶物等出海。
  而這一出海就是8年,在史料上再出現徐福是在公元前210年。8年,徐福帶的糧食、衣履、藥品等是肯定不夠用的,他一定在什麼地方登陸了,從他8年後的平安歸來,可以看的出他去了一個能讓上千人吃得飽穿得暖的地方,徐福去了那裡?做了什麼?不好意思,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暫時放一下,思路回到秦始皇身上。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徐福出海尋仙,在他看來是一個花費巨大的計劃,一個賭注是上千人性命的賭博,更是一個日漸衰老而又貪婪世間權勢的人對生命的渴望,在這8年的煎熬中秦始皇對求仙以至方士的態度,曾經發生過戲劇性的變化。
  在公元前215年,也就是徐福出海的第4年,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秦始皇再次派盧生、侯生等方士求訪知名方士羨門、高誓並出海求仙,同年盧生無功而返,仙藥、仙山沒有影子,卻帶回了有關佔卜的圖錄,上面寫著「滅秦者胡也」。於是秦始皇充分發揮聯想,「胡」被理解成了胡人,於是派將軍蒙括率兵30萬攻打北方的胡人。大家試想一下,求仙隊伍花費巨大,而求仙在秦始皇心裡又那麼重要,按照他的一貫作風不砍頭已經是算是奇蹟了。卻因為一個「小紙條」而發動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這也就看出當年方士在秦始皇的心目中的地位,絕對是寵信有佳。
  到了公元前212,秦始皇作為秦帝國的獨裁頭子,在排除了內憂外患之後,心理上長期處於高處不勝寒的狀態下,慢慢的產生了不良反映,他越來越多疑。他規定他過夜的宮殿不得向宮外公布,違命者殺無赦。有一次,他住在梁山宮,從山上看到宮外街上李斯車騎豪華,隨口指責李斯這樣奢華不妥。李斯和當時在場的某位宮內人員混的很好,不久得到了秦始皇指責他的消息,隨後降低了車騎的規格。秦始皇知道後,在沒有核實消息洩露渠道的情況下,居然將當時在身邊的全部人員處死。秦始皇這個殘暴的決定,對他身邊的人產生了巨大的威懾力,也成為了一個著名歷史事件的引子。一直在秦始皇身邊靠求仙問卜大紅人--方士盧生、侯生,看到發生在眼前這血淋淋的一幕,兔子狐悲的聯想到自己,打起了小算盤,秦始皇暫時是信任自己,可是時間長了,自己那點騙人的把戲是早晚要拆穿的,即使不拆穿,求長生不老藥求了這麼久,別人不知道但自己還是很清楚的,恐怕這個任務也是很難有結果,到時候秦始皇心血來潮可就人頭不保了,現在錢也弄了不少了,舒舒服服過下半輩子那是綽綽有餘了,找個時間還是開溜吧!於是就在秦始皇誅殺洩密近臣不久,侯生、盧生突然棄職逃走,秦始皇對此十分震怒,他皇帝的尊嚴受到了莫大的傷害,方士在他眼裡不但是求神問卜聯通神和他的橋梁,同時也是他長生不死的唯一希望,花多少銀子,死多少人也許他不會放在心上,然而現在徐福求藥數年未歸,侯生、盧生棄他而去,這個唯一的希望之火滅了。他生氣了,他可不是有氣憋得住的人,有句話老叫「愛屋及烏」,同理秦始皇「狠屋及烏」, 盧生、侯生跑了,但是氣還是要發洩的,兩個方士跑了,沒關係!還有其他方士。就這樣歷史上著名的「坑儒」事件發生了,而值得注意的是「坑儒」的對象,「焚書」的主要對象是儒學經典沒錯,但是「坑儒」事件事實上主要是活埋的是方士,由此之後方士在秦帝國的處境變得艱難起來。

  2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東巡,隊伍走到琅琊,在那裡秦始皇遇到了求仙歸來的徐福,2年過去了秦始皇對方士的怒氣也許已經被長生的欲望撲滅了。徐福的歸來對秦始皇來說也許更多的好奇,好奇這個明明知道「坑儒」事件的方士為什麼還來拜見他?他到底這些年去了那裡?不管為什麼秦始皇接見了他,徐福的口才在這次拜見中展現無疑,他首先向秦始皇稟報了求仙的經過,並充分肯定了仙藥一定可以得到,只是由於有大鮫魚的阻撓致使求藥失敗,並向秦始皇表態願意再次冒著生命危險出海為秦始皇求藥,但請秦始皇派遣部隊,尤其是善於射箭的射手,以便射殺海裡的大鮫魚。
  這次拜見後徐福之所以沒有像其他方士一樣被活埋,顯然他這次拜見秦始皇是有準備的,他巧妙的言語讓秦始皇動心了,因為他知道秦始皇不會放棄追求長生不老的念頭,所以必須給秦始皇仙藥一定可以得到的美好希望,這讓秦始皇忘記了對方士的反感,長生的欲望再次填滿他的腦子,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久秦始皇做了一個夢,夢裡他和海神搏鬥,而解夢師的解釋讓他更相信徐福的話,堅定了信心的秦始皇,馬上著手捕殺大魚的工具和人員,然而事情也湊巧,不久竟然真的捕殺了一條大魚,至於捕殺的到底是什麼魚,已經無從查證了,但是在秦始皇看來那就是「大鮫魚」。邪惡的大魚原來是可以被偉大的始皇帝殺死的,求仙的道路看上去也平坦了,秦始皇求仙的夢想在他自己看來馬上就要實現了,徐福再次成功的取得了絕對信任,徐福乘勝追擊向秦始皇「敲詐」財物,據記載秦始皇這次為徐福準備大量善射者、工匠、手工藝者、農藝師以及數千童男女,五穀種籽及百工等,合計大約有3000人,這個出海的隊伍有多麼龐大?我們來對比一下1700年後世界公認的航海家哥倫布的隊伍就明白了,帶哥倫布環遊地球的是旗艦聖瑪麗號和平塔號、尼娜號兩艘輕快帆船,加起來一共3艘船,人員不足100人。這和徐福的隊伍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在那個相當遙遠的年代裡,辦好這些事情,其難度程度不亞於埃及金字塔的建設。同年徐福帶著龐大隊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從此,再沒有回到中原。而秦始皇卻在回首都鹹陽的路上帶著長生不死的美好願望病死了。
  徐福這次出海到底去了那裡?做了什麼?《史記》裡只有兩句話「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而「平原廣澤」是那裡?竟讓徐福「止王不來」,關於徐福的目的地,歷來說法很多,有說去了日本的,有說去了南洋的,也有說到了海南島的,更有說到了美洲的。然而他到底去了那裡,也許在世界各地,徐福留給後人的遺蹟和傳說能給我們答案,在韓國的濟州島南部面海巖壁上刻有「徐市過之」、「徐福起拜」的文字,與徐福有關的地名有朝天浦、西歸浦等,而且在當地有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民謠、童謠、雜歌的歌詞與徐福有關。在日本關於徐福傳說更是數不勝數,徐福在日本地位很高,被成為「彌生文化的旗手」奉為農耕神、紡織神、醫藥神、水利神等世代祭祀。在神奈川縣有很多與徐福有關的地名如秦野、伊勢原、日向藥師、寒川神社等;在佐賀市北面的金立山建有金立神社,社中的主祭神就是徐福;諸富町存有「徐福登陸地」和「徐福洗手井」;宮崎縣有徐福巖;在熊野市丸山上有一座徐福墓,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現在有很多日本人自稱是徐福的後人,這其中包括前日本首相羽田孜先生。而美洲墨西哥灣地區有批居住在山區的黃種人也自稱是秦代採藥人的後代。
  徐福到底去了那裡?做了什麼?也許永遠沒有定論。「平原廣澤」指的是日本,這是大多數學者認可的,而在日本有文字記載的史料是在公元7世紀才出現,對於古代史大多是以口碑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可信度也有限,而近代日本人研究徐福問題的時候,發現在徐福東渡時期,日本關西地區的居民平均身高驟然升了5釐米,由此推斷這是局部人種改良的後果,同時期日本由原來的「繩文式文化」突然進化到「彌生式文化」,所以當時一定有大批外來人口進入日本定居。在那個時期中國正處在列國紛爭,連年戰爭,很多百姓為逃避戰亂,大批移民紛紛蹈海東渡,到達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的絕對不止徐福一個,而徐福也許僅僅是這一時期大陸移民的代名詞。一種文化源頭的象徵。
  徐福是確有其人,但是關於他出海目的的傳說,虛虛實實,歷來是浮於中日兩國史學界的棘手「迷案」。出海求不老藥是目前最為通行的說法,但是他的東渡之旅真的只是簡單求不老藥嗎?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目的?關於他出海的目的比較代表性還有的有齊國避禍說、海外開發說等。
  齊國避禍說:在這個傳說裡徐福被描述成一個機智的愛國者,而他熱愛不是秦國,而是秦國吞併的齊國,齊國是戰國7雄中最後一個被秦國吞併的國家,曾經是與秦國實力不相上下的大國,後由於燕、秦、韓、趙、魏聯攻而使齊國實力大減,最後被秦國滅國。秦代末期,各國紛紛復國,展開了反秦戰爭,齊國復國後出現了9個王,卻沒有一個是正統王—齊後廢王田建之子, 齊國是個有很強王室信仰的國家,齊國末代王田建的兒子去了那裡?徐福出海求仙在這個傳說中只是個幌子,他的根本目的就是攜帶齊王建之子出逃避難,所以後來齊國復國後,齊王建之子已經出逃,國君自然也不是齊王建之子。徐福兩次出海,第一次出海,出色的帶齊王建之子逃離秦帝國魔爪,保護了王室後裔,在對「平原廣澤」之地進行了充分的探索後,發現這裡不但「平原廣澤」,而且這裡的原居民還處在「繩文式文化」的原始階段,在這個荒蕪的地方只要稍有實力復國也不是問題,所以徐福為了心中熱愛的祖國,明明知道坑儒事件,還冒著砍頭的危險再次回到中原,利用的聰明才智不但保住了頭還狠狠的敲了秦始皇一筆,成功取得了建國所需的童男童女(人力資源)、各行業工匠(技術支持)、以及善射的弓箭手(對付當地土著的必要部隊),其根本目的無非就是幫助齊王建之子在「平原廣澤」之地重新復國。
  海外開發說:在這個傳說裡,秦始皇是個為理想而奮鬥終身的君王,7國統一,但並沒有達到秦始皇的理想目標,秦始皇所嚮往的是疆土四至:「北至大夏,南至北戶,西至三危,東至扶木,不敢亂矣。」東至扶木就是東至扶桑,即後來所說的日本。當時鄒衍的大九州觀點十分流行,這一觀點對海上世界做出了模糊的描述,認為在海外還有很大的疆土。秦滅6國,國家進入回復期,大臣、士兵普遍存在厭戰心理,直接派兵到人文、地理還都不熟悉日本,勢必會引起國內厭戰勢力的反對,所以聰明的秦始皇假借出海求仙,派遣徐福偵查日本情況,這就是徐福第一次出海。8年後徐福回報了日本的真實情況後,再次假借求仙之名派徐福為先遣隊,開闢荒蕪的日本。而不幸的是,徐福出海當年秦始皇病逝,秦國隨后土崩瓦解。徐福實力有限,無力回天只得留在了日本。

  種種傳說幾乎都把徐福的最終目基地定在日本,而關於他在日本到底做了什麼也有很多學者進行了研究,其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是1950年臺灣作者衛挺生寫了一本名為《徐福入日本建國考》的書,書中認為日本始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徐福,臺灣學者彭雙松先生在經過8次赴日本考察後,於1973年出版《徐福即神武天皇》一書,豐富和補充了衛挺生教授「徐福即神武天皇」的觀點。兩本書都提出了確鑿證據,但是也有人對他們的證據提出了反對意見。
  關於徐福各種傳說、猜測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2000多年前的事情也許沒有人能說的清,我也不想參與這場口水仗,還是等到時間機器發明了再蓋棺定論吧!如果說徐福,作為一個歷史命題還有諸多難解之謎的話,那麼作為一個文化名題,早已在歷史流變的進程中形成,並為中、日、韓人民所接受。誰也不是提出徐福文化的始作俑者。而是事實告訴我們,徐福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無論從歷史的角度,還是現實的狀況,對中日韓三國的交流與交往起著紐帶的積極作用。
  徐福在精神上留給後人許多動人的故事,在物質上留下了數不清的旅遊景點;在等級森嚴的秦帝國他的身份是一名百姓,在2000多年後的中國成為了人們追捧的對象,各地徐福研究組織紛紛成立;在當今日本徐福作為一位神,每年享受民眾的祭祀。不管他是拓荒者、騙子還是愛國者,他們都虔誠的祭祀這個給他們帶去先進技術和五穀種子的古人。如果我有幸能到日本,一定要去神社拜祭一下這位先人,不是去祈求他神力的保佑,而是希望能從他身上找到探索世界的勇氣和信心。

至於徐福東渡與中日關係的意象結合,則在歷代的文學創作中也是屢見不鮮。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三月,入唐僧空海回國途經越州,朱少乘、朱少瑞、鴻漸等人賦詩相送,唐僧人鴻漸寫了一首《送空海上人朝謁後歸日本國》:

禪居一海隔,鄉路祖洲東。

到國宣周禮,朝天得僧風。

山冥魚梵遠,日正辱樓空。

人至非徐福,何由寄信通。

這大概是文獻所見「祖州」、「徐福」與「日本」的意象結合的最早史料。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無學祖元的第四代徒弟中津絕海來中國留學。明太祖知道後就在英武樓召見了他。談話間,明太祖問起日本熊野徐福廟古蹟,中津絕海法師即席作了一首《應制賦三山》絕句:

《應制賦三山》

熊野峰前徐福祠,滿山藥草雨餘肥。

只今海上波濤穩,萬裡好風須早歸。

明太祖看到這首詩後,興致即起,當場步中津絕海詩韻和了一首:

熊野峰高血食祠,松根琥珀也應肥。

當年徐福求仙藥,直到如今更不歸。

1402年,明惠帝派遣禪僧道彝天倫和一庵一如出使日本,二位法師在日本碰到了中津絕海高僧,中津絕海捧示朱元璋御賜詩軸向兩位中國法師求和詩。道彝天倫和一詩:

採藥秦人舊有祠,春風幾見術苗肥。

老僧曾到中華國,御筆題詩賜遠歸。

一庵一如也和詩:

掛錫龍河古佛祠,一生高潔厭輕肥。

賦詩詔入金鑾殿,攜得天香滿袖歸。



相關焦點

  • 徐福帶著五百童男童女去了哪裡?
    徐福是今山東青島龍口即原黃縣人,著名方士。博學多才,精通醫學、天文、航海,徐福才識和膽略過人。他為逃避秦朝苛政,利用秦始皇想長生不老的機會,便上書,說自己能找到長生不老的藥願為皇帝效勞。秦始皇就相信了徐福,便派徐福尋求長生不死之藥,於是徐福開始了東渡日本的大規模探險活動。
  • 汪先恩:想起羽田孜是徐福後人
    他宣稱是徐福的後代,當然也不屬日奸之列。如果中日之間彼此地位如盛唐,一定有很多日本人在中國大陸找名祖宗,必有真也有假。而羽田孜在中日關係的低潮時,穿著中山服,公開宣稱自己是徐福的後代,並擔任日本徐福研究會會長。他說「我的祖上姓秦(hata),我們的身上有徐福的遺傳因子,我的老家還有秦陽館」,我想是可信的。
  • 日本波多野結衣家族和徐福息息相關,避禍是徐福東渡日本的目的
    徐福定居後把7個兒子改為日本姓氏,然後把他們分別派往7個地方。從此,徐福的子孫遍及日本各地,逐漸繁衍起來,徐福自稱秦之徐福。現在日本帶秦姓或者帶波多、羽田、波田、有福、畑、畠等字的姓氏和地名,皆與徐福的子孫或與徐福一起東渡的秦人子孫有關。徐福,字君房,齊地琅琊人,是秦朝著名的方士。
  • 徐福「欺騙」了秦始皇的感情,東渡一去不復返,原來是另有內幕?
    造船技術成熟,技術人員眾多在技術層面上,航海水平已經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方士們探索海洋開闢海上交通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並且齊國、越國等臨海的國家優秀船工和工匠自然也不在少數,這為徐福的遠行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徐福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敢於冒險,是眾多精英中的佼佼者。
  • 徐福去了臺灣,開個徐福記?
    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出海這個時候徐福出現了。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仕,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徐福告訴始皇帝一個神奇的故事,在渤海灣裡有三座仙山,叫蓬萊、方丈、瀛洲。在三座仙山上居住有三個仙人,手持仙藥可讓人長生不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出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大量糧食、藥品、農耕用具出海尋覓不死仙藥,但九年過去並沒有找到神仙和仙藥。
  • 日本第一代神武天皇,可能就是徐福本人,這點連首相都不得不承認
    但是,秦國的方士為了迎合秦始皇追求長生的心思,直接把這些人物說成是神仙,把看不清楚的山峰說成是神仙居住的仙山。更有膽大者,甚至,說仙山上有長生不老藥。要知道,秦始皇本就迷信神仙之說,聽了之後更是想要一探究竟。於是,他不停地派人去尋找仙人和仙山。雖然,找了很久都一無所獲,但秦始皇還是沒有放棄長生的夢想。
  • 秦時明月之滄海橫流:雲中君徐福,當真跑到了日本去麼?
    我們看秦時明月的劇情不難發現,雲中君徐福的身上有很多秘密,比如他和月神之間的糾葛,他煉製的仙丹還有他修行的能夠法象天地的功法,能夠使人看到巨大化的人的假象,但這畢竟是武俠的世界,雖然有一部分玄幻,也不至於達到仙俠的程度,所以可以知道的是徐福的丹藥確實能夠有讓人功力增長的效果,不過肯定不能讓人成仙
  • 為息始皇之怒,徐福瞞天過海帶走500童男童女,究竟去了哪裡?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秦始皇一統江山以後,受到一批方士的蠱惑,認為吃了丹藥就可以長生不老。秦始皇想要永葆年華,永坐江山,因此在晚年開始追求長生不老,想盡各種辦法煉製丹藥,甚至已經到了痴迷的狀態。為求長生不老,秦始皇還特派徐福去海外仙島尋找長生不老的丹藥。
  • 徐福東渡為何要帶童男童女?原來他的「鬼心眼兒」有這麼多...
    奉秦始皇之命出海尋訪長生不老藥,東渡日本在當地稱王居住並繁衍後代,個個都那麼傳奇,而今天很多日本人還承認自己是徐福的後代呢。那麼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徐福出海為什麼要帶那麼多童男童女呢?1、鬼谷子徒弟博學多才徐福是秦朝時期著名的方士,他博學多才是出了名的,說到底還是因為他有個厲害的老師。
  • 徐福東渡的三大疑點
    秦始皇便相信了徐福的謊言,第二次派徐福出海。徐福於是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攜帶「五穀子種」,乘船泛海東渡,成為迄今有史記載的東渡第一人。對於徐福東渡,《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也有記載:「(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種,種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徐福東渡把秦代文明傳入日本,促進了日本社會質的飛躍。
  • 中國歷史上三大神秘人物,徐福東渡日本,最後一位羽化登仙
    徐福徐福是秦朝的道家名人,鬼谷子的弟子之一,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尋求長生不老之法,方士開始嶄露頭角,徐福因為描述了海外的仙山而受到始皇帝的追捧,在他的描述中,海上有蓬萊,上有神仙妙藥,服用後可以延年益壽,於是秦始皇就給了徐福許多便利讓他去尋找仙山。
  • 黃驊丱兮城為「徐福東渡」唯一起航點的鐵證論述
    徐福兩次入海東渡       秦朝時期,方士徐福分別於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及公元前210
  •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嗎?讀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徐福東渡日本,成了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一度流傳很久。然而事實是如此嗎?日本人有怎麼看待這個?
  • 日本人認徐福為天皇!真神了?
    好多中國人喜歡給日本當祖宗,雖然,我們的學術界認為徐福東渡,三千童男童女生了日本人這事是扯淡,日本本島早就有原住民。但這只是生理意義上的人,日本卻認為,文化意義上的人,徐福就是他們的祖宗,並相信徐福東渡這事兒就是真的。
  • 孔劉時隔7年再演特工,韓國首部「複製人」電影,代號——《徐福》
    這也是韓國首部使用「複製人」,來作為題材的電影,它就是——《徐福》!徐福,是不是很熟悉?不過這裡的徐福,他不是秦朝的著名方士徐福;也不是《秦時明月》中,陰陽家五大長老之一的徐福;更不是著名國產漫畫《屍兄》裡,那個東瀛神皇徐福。
  • 光是徐福就有這麼多!
    2000多年前,徐福東渡日本,傳播華夏文明,譜寫千秋佳話,贏得了中、日、韓各國人民的敬仰。2000多年後的今天,在徐福故裡贛榆縣,在中國的江蘇、浙江、山東、河北等地,以及海外的日本和韓國,人民緬懷徐福,紛紛成立徐福研究會,建立徐福紀念館,舉辦徐福文化節,雕塑徐福像,讓徐福跨越2000多年時空變遷,重又走入人們的視線,從古代走入現代,從中國走向世界。
  • 日本神武天皇究竟是不是徐福?中國拿出十大鐵證日本不承認都難
    最先將徐福與日本聯繫在一起的是清代學者黃遵憲,1950年我國學者衛挺生在香港出版了《徐福入日本建國考》全面論證了徐福與神武天皇的神秘聯繫,綜合起來,有十點符合。二是立教符合,日本自稱神國,崇神重祭,這是方士之術,正好是徐福的本行。
  • 是徐福東渡或四川涼山?還有可能是來自周朝的他
    說日本人的祖先來自中國,這來源於《史記.秦始皇本記》:「既已,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秦始皇統一六國,在穩固了政權後,就派人到處尋找長生之藥材,結果死了很多人,也沒尋到,這時,聽說齊人方士徐福有長生之方,便派人找來。
  • 老子、鬼谷子、徐福都是經天緯地的人傑,為什麼會突然消失了?
    三、徐福徐福,也有稱為徐市,字君房,齊地琅琊(今山東)人,秦著名方士。 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樂於助人,故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當年藉助秦始皇的人力、財力出海,就一去不復返,也就在人們的視野裡消失。
  • 徐福東渡到的也不是日本!!
    由此,我們大致可以得出個模糊的推斷,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但只要說到澶洲,就會涉及到另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秦朝時那個尋找仙藥的徐福,因為在很多記載裡,說徐福出海後就去了澶洲,而現在的日本把徐福當成先人,也就是說,這裡又涉及到澶洲就是日本的問題,接下來我們說古代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