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這回緊跟美國,高調舉起制裁大棒,然而這還只是剛開始

2020-12-22 騰訊網

近日土耳其外交部長向記者坦明,土耳其在東地中海區的所有權利都不可能因為歐盟所謂的制裁而得到削減和否認。事情起因是,歐盟在美國向土耳其施壓之後,緊隨其後,也向外界釋放出了制裁的信號,且態度異常強硬。看來,歐盟這回是要緊跟美國了,現在已經高調舉起制裁大棒,應該會是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國際論壇上不絕於耳的談資了,然而這還只是剛開始。對此,專家表示: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首先,我們得了解美國對土耳其的所作所為。早在本月的14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表示,不得向土耳其的國防工業局發放任何美國產品或技術的授權,並且一定要凍結其官員的財產以及限制官員籤證。雖然在幾天之後美國再發聲明安撫土耳其,但梁子已然結下,土耳其清楚地明白,美國不僅僅是在針對俄羅斯,更是在鞏固自己的聯盟,以期獲得穩定的發展環境和絕對的龍頭地位。

為何美國會突然如此強硬地宣布對土耳其的制裁呢?原因其實首先在於土耳其。不久前,土耳其與俄羅斯談成了一筆交易,內容為土耳其保證向俄羅斯購買其研發製造的S400飛彈,並且支付了一定的款項。消息一經傳出,美國政府就勃然大怒,軟硬兼施,逼迫土耳其放棄這筆交易。可無奈土耳其是頭倔驢,無論如何都不肯買帳,甚至還在逼迫下向俄方一次性付清了尾款,讓這筆買賣塵埃落定。正因為如此,美國近日來對土耳其的態度不算太好。

那麼,歐盟為何會無緣無故緊隨美國,加入制裁土耳其的行列之中呢?這其實跟土耳其自身的行為也脫不了干係。前段時間土耳其的「外向型」性格表現得尤為明顯,其一言不合就開始著手在希臘與別國的不確定海域勘探資源,這對歐盟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另外,土耳其與法國不合的事情早就為世人所知,近年來土耳其的越界更是引起了法國總統馬克龍的不滿。不管從何種角度看,土耳其的行為都是不厚道的。

面對這樣的近乎挑釁的行為,歐盟怒了,嚴格來說,是法國怒了,法國在歐盟內部會議上執意說服成員國,成功讓歐盟宣布對後者進行制裁。不過,歐盟目前對於土耳其的制裁力度還算溫和,頂多是「奉勸」土耳其停止在希臘附近的海域進行天然氣勘探,並要求其在歐盟峰會前撤走勘探船隻,該決議將持續一年。不過,歐盟並不善罷甘休,具體如何進一步制裁土耳其,還得看土耳其對於該決議的反應。

說來也算尷尬,土耳其明明已經是歐盟候選成員國了,居然還要用這樣的方式給「新東家」留下不好的印象。實際上,歐美一直以來都是土耳其的盟友,在許多事情上都是一致對外的,此場鬧劇的始作俑者應該還是土耳其。土耳其頻頻向俄羅斯示好,不僅與之達成軍事貿易協定,還請求俄羅斯在土耳其境內修建核電站和天然氣運輸管道,一副要與其結盟的姿態。這自然會引起西方世界的不滿,歐美對於土耳其的制裁未嘗不是一種警告。

然而,當我們站在土耳其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時,仿佛又是情有可原。沒有過硬的軍事實力和可靠的能源來源,與其說是盟友,還不如說是附庸。歐美的制裁只是剛開始,事態如何發展,還得看土耳其的反應。土耳其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了。實際上土耳其還是北約的一員,但是北約的其他國家對土耳其卻似乎並不是那麼的照顧,這也是土耳其憤怒的原因之一。按照埃爾多安的性格顯然是不可能如此輕易地妥協的,所以說接下來土耳其和這些歐美國家之間的關係可能還要變得更差。

相關焦點

  • 一記重拳打得服服帖帖:歐盟罕見收回制裁大棒,默克爾主動求和
    據觀察者網報導,歐盟也在隨後取消了對俄羅斯的制裁。默克爾這波主動求和,意味著歐盟對俄羅斯制裁宣告失敗。此前在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後不久,俄羅斯隨即對歐盟採取了相應制裁措施,雙方制裁力度逐漸加大,制裁內容令世界上其他國家瞠目結舌。而如今歐盟罕見收回制裁大棒,也證明其被俄羅斯一記重拳打得服服帖帖。
  • 俄方打出一記重拳:歐盟罕見收回制裁大棒,默克爾主動求友好相處
    西方世界和俄羅斯的關係一向不睦,哪怕是在嚴峻的疫情期間,西方各國也在針對俄羅斯各種政策和制裁行動層出不窮,使得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漸行漸遠。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和歐盟不斷散布俄羅斯有關疫情的錯誤信息,甚至在詆毀俄羅斯的時候也將中國捎帶上。
  • 歐盟和美國:幾乎同時制裁土耳其,但埃爾多安不會屈服
    對於土耳其來說,美國和歐盟(儘管土耳其也是歐盟成員國)決定幾乎在同一時間對其進行制裁,對於土耳其來說,這個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畢竟全球霸主美國不好惹,歐盟單個成員國土耳其都不會鳥26個成員國抱團取暖一致對付土耳其則就成了不可小覷的重量級選手,但安卡拉手中也有反制手段,不會屈服與於美國和歐盟的制裁。
  • 不制裁就是最好的制裁?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最怕什麼制裁?
    就像「對一個人最好的報復不是仇恨,而是遺忘」一樣,美國作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制裁的發起者,對「制裁」的熟悉程度無人可及。某種程度上說,「制裁」是美國維持霸權的重要手段。通過對不服氣的國家和地區舉起制裁大棒,真正實現了「以德服人」。
  • 又有6歐盟國家加入INSTEX結算機制,美國對伊制裁封鎖即將崩潰?
    INSTEX主要面向歐盟國家,目前有17個國家籤署了協議,德法英為創始股東,在11月30日比利時,丹麥,芬蘭,荷蘭,挪威和瑞典等六國正式加入INSTEX。這是該機制首次擴大,德法英隨即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增加六個新成員「進一步加強了INSTEX,並顯示了歐洲為促進歐洲與伊朗之間的合法貿易所作的努力。」(宣布INSTEX投入運營) INSTEX究竟是怎麼運作的?
  • 美國財政部剛公布一份報告,對臺灣地區舉起了大棒
    這句話放在美臺之間再合適不過了。蔡英文上臺的這幾年來,臺當局對美國是有求必應,即使再苛刻的條件也是全盤接受。如果美國沒有需求,臺當局也要創造機會給美國提供「寵幸」的機會。但臺當局的「良苦用心」,顯然沒有換來美國這個「渣男」的「寵愛」。
  •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一回,輪到美國被制裁了?
    不可否認,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擁有極為先進的經濟實力和軍事水準,科研能力更是遙遙領先世界,成為他國望之不及的存在。但隨著新冠疫情出現,美國黑人暴亂開始,經濟嚴重下降,這樣的美國卻依舊不處理國內麻煩,到處拿著制裁手段壓迫他國。
  • 德國擬協同歐盟以制裁反擊美國
    據俄新社莫斯科6月28日報導,美國媒體捕捉到比在火星上找到生命或是在木星上看見花開更令華盛頓震驚的東西。彭博新聞社於德國政治精英的身上嗅到了維護民族尊嚴的氣息,這解釋了柏林為何會醞釀包含對美制裁條款的文件。倘若華盛頓執意制裁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項目的參與者,德方便會通過制裁方案。
  • 美國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後,或向越舉貿易大棒,越卻成美債接盤俠
    越南媒體報導稱,越南進入美國市場的蝦和鮑魚將被強制性要求符合規定,輸往美國的蝦類和鮑魚類產品要滿足《海產品進口監督程序》(SIMP)的要求,這一舉措使越南蝦類加工和出口企業面臨巨大困難。在此之前,美國商務部還宣布對越南蝦徵收反傾銷關稅的初步結果為25.39%。到了2019年時,美國財政部就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觀察名單之中。
  • 美國對北約盟國掄起大棒 土耳其給中國打了一通電話
    拖延了一年多的時間,美國還是忍不住對北約盟國掄起了大棒,宣布對土耳其實施嚴厲制裁。據法新社12月15日報導,本周一,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正式宣布制裁土耳其,理由是土耳其採購了俄制S-400防空系統,具體的制裁包括凍結該國國防工業局局長等多名官員的財產,並禁止向土耳其輸送任何軍工產品與技術。美國還強調,這是對土耳其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懲罰。
  • 美國槍口對準俄羅斯?對俄德天然氣項目下狠手,這只是剛剛開始
    日前,美國多次在對外政策上採取了強硬的態度。不僅對包含中國在內的多數國家揮起了關稅大棒,就如法國德國等傳統盟友國也沒能避免美國的針對。而一向和俄羅斯不對眼的美國,自然不會在能源這種事關國家戰略的命題上打馬虎眼。日前,就有美國議員提出了針對天然氣管道的制裁法案,其中對俄羅斯的針對意味不言自明。在能源問題上,美國一直希望能夠佔領更多的國際市場,如果「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落成,將很可能嚴重削弱美國在歐洲國家的液化天然氣市場份額。
  • 不跟隨美國了?歐盟外長稱除了美國,沒有成員國提出對中國制裁
    近期,歐盟外交策略發言人博雷爾對媒體表示,歐盟成員國除了美國幹涉香港事務,對一些中國高官採取制裁措施之外,其他的歐盟成員國都沒有對中方進行制裁。中澳經貿停滯使其他歐盟成員國不敢輕舉妄動據了解,歐盟負責人所提及這個「制裁措施」是指對全球所有發生侵犯和踐踏人權的個人、實體或國家行為進行制裁。
  • 美國商務部又舉起制裁大棒,彭博社:川普幫助中國再次偉大
    這也宣告著,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已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中國的成就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太空領域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已經成了一個笑話。明知中國崛起勢不可擋,可美國仍在做最後的掙扎。川普上臺以來,美國政府動用國家力量以各種理由制裁、詆毀、打壓中國企業,中興、華為、海康威視、大華、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大疆……只要是在某一領域做得比較出色又不能被美國給控制的中國企業,無一例外都會被美國政府盯上,拉進「黑名單」。
  • 制裁成癮的美國政客終將遭受反噬
    美國政客為何患上制裁「上癮症」?說到底,與軍事幹預相比,制裁的成本更低,因而成為美國外交決策圈一種廉價的宣洩不滿的方式。然而,正如謊言說多了沒人信,制裁大棒揮舞得太頻繁也會讓世界陷入「制裁疲勞」,最終令自身遭受反作用力。
  • 揮舞制裁大棒?中國還未反擊,歐洲卻先怒了!
    據外媒在2020年12月21日報導,在12月18日美商務部就藉助「國家安全」為藉口,將我國中芯國際等共計59家企業列入到制裁的清單中,如今,美國更是將對清單中的企業實施出口管制。而除此以外,身為激進的反華議員魯比奧等人也呼籲總統政府要繼續加強對上述企業的制裁,並要求禁止中芯國際獲取美國技術。
  • 美國制裁中企,歐洲卻成了「受害者」?這三點值得玩味
    導讀: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某些歐洲高科技企業認為,美國政府利用其制裁機制將歐洲企業排擠出中國市場,同時卻為美國的企業和公司提供豁免,這代表歐洲企業又一次成為了美國濫用單邊制裁措施、揮舞貿易大棒的受害者。
  • 「制裁中企是幫中國偉大!」美國人彆扭承認真相,川普淨出昏招
    公告還給這種莫須有的藉口增加了註腳,稱這些實體存在參與竊取美國貿易機密、購買美國產品來支持中國解放軍,以及一些涉及中國內務的問題,美國因此對中國揮起了制裁的大棒,不惜動用國家力量來打壓中國企業。 實際上,這已經是美國對抗中國的常見舉措了。
  • 美國金融制裁那一套,對中國不管用
    近日,美國格信律師事務所統計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已實施的制裁措施超過3900項,相當於每天要揮舞3次「制裁大棒」,用「制裁成癮」來形容也不為過。而伊朗、朝鮮、俄羅斯等被美國制裁的對象可謂深受其害。有分析指出,美國政府離換屆的時間已經不遠了,本屆政府接下來可能會上演「最後的瘋狂」!
  • 歐企抱怨「美國制裁中企」:美企得了便宜,我們成冤大頭
    歐企抱怨「美國制裁中企」:美企得了便宜,我們成冤大頭 時間:2020年12月23日 19:09:43&nbsp中財網   過去兩年間,美國政府頻繁以「國家安全」為由動用制裁大棒,將華為等中企列入
  • 國際銳評丨制裁成癮的美國政客終將遭受反噬_新華報業網
    根據美國格信律師事務所發布的統計數據,本屆美國政府自2017年上臺以來,已實施超過3900項制裁措施,相當於每天要揮舞3次「制裁大棒」。從傳統盟友,到宿敵新仇,再到戰略對手,統統都遭到美國政客的無差別打壓。  怪不得俄羅斯《觀點報》稱,美方對制裁上癮了,他們每天不宣布對別人的制裁就無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