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作為產品經理,你入門的第一年都做了什麼呢?本文作者作為B端產品經理,為我們分享了他入職第一年,作為一個產品新人的一些經驗和想法,希望能對一些剛入門B端產品經理或者對產品經理行業感興趣的人帶來一些參考。
今年年初我入職了一家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公司做產品實習生,在這裡第一次接觸到了B端產品經理的職位。
入職快一年了,從最開始零基礎入行到現在確定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為產品經理,在這個過程種不斷的會有朋友問到我一個問題,「B端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是做什麼的?」
我也發現在網上很少有對B端產品經理相關工作的詳細介紹,尤其是B端產品新人們在做什麼的信息更是寥寥無幾,所以在這裡將我自己將近一年的B端產品新人工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對一些夥伴尤其是對B端產品經理職業感興趣的夥伴提供參考。
一、懵懂入行
2月份順利入職,我的領導是負責公司手術室麻醉信息系統的產品經理。
我來的節點正是公司要全面升級改版手術室麻醉信息系統的時候,所以在後面我會講到我很榮幸參與到了這次公司新產品的設計過程。
此時這款產品的戰略層目標設置已經完成,正在進行範圍層和結構層的商議,這種商議當然暫時由於我只是實習生身份無法參與,不過這也剛好給了我補充產品知識以及熟悉公司產品的時間。
我在網上以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裡查找了很多關於產品經理的碎片化信息,然後讀了幾本產品經理相關的書籍,比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B端產品經理必修課》。
這兩本算是產品經理的入門書籍,這兩本書讓我對產品經理有了系統性的認識。其中,在《B端產品經理必修課》裡作者對產品經理的必備技能做了如下歸納:
通過書中的技能描述及結合我的工作實際情況,我先學習了產品原型設計軟體的使用、產品文檔的撰寫、項目管理的知識以及進行了一些軟技能的磨練。
當然這些基本上都是在非工作時間做的,在工作時間我需要查找我們手術室麻醉信息系統產品所需要的資料、整理文檔、維護舊版本產品以及使用產品設計軟體畫一些簡單的彈窗等一些繁瑣的工作。
同時在這些繁瑣的工作中不斷的學習產品的知識,了解業務的流程。這些不起眼的工作其實讓我對新產品細節的了解產生了非常大的幫助。
二、漸入佳境
經歷了兩個月的瑣碎工作之後,5月初,為了加快新產品的項目進度,新產品項目組進入到兩個月的封閉研發階段。
由於我前期的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認可,領導在和我確定保密信息後,將我加入到了新產品項目組,這是產品已經處於框架層和表現層階段了。
在封閉研發階段,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產品書籍中描述的產品需求從評審到設計到研發和測試的流程,我將其主要流程用流程圖的形式展現給大家。
在上圖中,最左邊的文字代表角色,每個角色後面的流程節點代表該角色的工作內容。
我們看到產品經理首先將需求池中需要做的需求提取出來,隨後進行該需求的設計,設計之後,需要由相關角色,通常是產品的相關干係人,也包括研發和測試,進行需求設計的評審工作。
如果評審沒有通過,產品經理需要根據大家的反饋重新進行設計,如果通過了,就交由研發進行編碼實現。
研發實現後測試會對該需求的實現情況進行測試,測試不通過會將該需求返回給研發繼續編碼,測試通過通常我們產品經理還會再進行驗證,驗證需求的實現效果是不是和我們設計時所構想的一致。
如果驗證通過了那這個需求就算告一段落,如果驗證不通過就需要繼續和研發進行溝通,而這個階段也是經常被大家調侃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相愛相殺的時刻。
在封閉研發這個過程中,我在做一些頁面的設計工作,通常由我的領導告訴我相關的需求背景和要求。
我通過產品設計軟體將他的想法在頁面中設計出來,如果是我比較了解的需求,當然這個階段還是一些小的需求,評審、以及和研發、測試的溝通協調、需求的驗證工作就由我自己來負責了。
經歷了新產品的封閉研發階段之後,我對產品工作的內容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並且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積累對我們部門的手術室麻醉信息系統也熟悉不少。
但是這時候我卻產生了一種莫名的離地感,這是什麼感覺?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三、直面挑戰
在越來越多的和我們的研發同事進行溝通的時候,我發現了問題,那就是在我們溝通需求的過程中,如果他問到我「為什麼要做這個需求?他的業務場景是什麼樣的?」的時候,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在這期間我也去了一家醫院給客戶做了一次我們老版本的產品演示,演示產品對我來說沒什麼問題,但是演示完產品之後,客戶關於產品和業務結合的一些問題我也不能做出最合適的回答。
這時候我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了,那就是缺乏B端產品經理很重要的一點要求:懂業務。
這裡的懂不是在辦公室點點產品、聽聽領導講講業務就算懂了,而應該是真正的作為使用者在真實的業務場景中了解業務、學習業務甚至儘可能實踐業務。
沒有真正的在業務場景中體驗過,那在面對研發、面對客戶、面對產品時就會有一種離地的漂浮感,是沒有實實在在的底氣去提出需求、回答問題和設計產品的。
於是我向我的領導提出我的問題,並且向他申請如果有機會能夠去醫院的業務現場待一段時間。
7月份的時候來了一個機會,一個醫院購買了我們的手術室麻醉系統,但是公司實施人員緊張,實施負責人就向我們事業部申請人員支持。領導問我願不願意去,這是一次很好的在手術室接觸麻醉醫生真實業務場景的機會,但是需要做一些前期的實施工作。
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些實施人員的工作職責,我們的軟體在賣給醫院之後,還需要由實施人員到現場為醫院進行安裝,按照醫院的現場情況為其定製產品的部分功能,並且將手術間的硬體設備數據接入到我們的系統中。下圖是我們實施人員工作的流程圖。
這裡其實就有了一個大家可能不知道的B端產品設計尤其是傳統軟體公司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那就是使用我們產品的除了我們的客戶麻醉醫生,我們公司內部的實施人員同樣是我們產品的使用者。
我們產品在設計的時候也需要將他們實施的易用性考慮進來,提升實施人員現場安裝調試產品的效率。
所以考慮到既然實施人員也是我們系統的使用者,為了體會我們的實施工作與手術室的業務場景,我就接受了這個任務,去了項目現場待了兩個月的時間。
這兩個月的時間是我收穫最大的兩個月,過程固然是很艱辛的,但是結果最終是好的。
從公司層面上來說項目順利完成了驗收,從我個人成長來說,我在醫院的兩個月深度體會了實施人員與麻醉醫生的工作流程,從實施的角度和用戶的角度都對我們的產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輸出成果
十月份從項目現場回來之後,我的整個工作內容較之前質量上有了一些提高。
第一點是培訓,應培訓部門和我們事業部的要求,我對我們公司沒有去過醫院現場的同事進行了一個主題為《手術室業務場景》的培訓,以及對所有事業部的同事進行了一系列主題為《新產品功能》的培訓。
這幾次培訓都是我將業務現場體會到的真實業務場景與產品進行結合進行的,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饋,被用來作為新員工的入職培訓資料。
第二點是開始負責模塊的設計,與之前簡單的按照領導的要求設計頁面不同了,領導開始將產品的某些功能模塊交由我來進行設計,一些模塊完整的邏輯實現以及展現甚至需要十幾個頁面共同組成,加上這些頁面上的操作元素,在產品原型圖的設計以及產品需求文檔的撰寫上來說更加考驗邏輯的縝密性、業務的熟悉度、以及評審時的展現能力了。
第三點是審核合同標參,基於對產品的熟悉程度,我開始接觸銷售發往事業部需要由產品經理進行評估的合同標參。
同時這也是搜集現場需求以及市場需求的一個方式。我需要對合同中的標參項進行審查,然後將標參類別分為下面這幾類回復到銷售團隊:
產品標準版標參產品標本版需定製標參產品高級版標參產品不響應標參並且在銷售團隊需要的時候,我們產品經理也會去醫院現場對產品向客戶進行更專業細緻的演示和交流。
第四點是管理demo,研發同事會有屬於研發人員的研發環境系統,測試同事會有屬於測試人員的測試環境系統,而我們產品在不斷設計以及完善過程中由我們產品部門使用的系統就是demo環境的演示系統。
我需要在這個系統中驗證需求的實現效果,以及隨著產品功能的擴充和完善不斷保持demo系統中數據與真實業務場景的高度相似性,在需要對外進行演示時我就要帶著我們的demo系統進行系統演示。
五、總結
從上面我的分享中我們看到,我的工作有了質的改變是在去醫院業務現場待了兩個月之後發生的,所以對B端產品新人來說,對產品業務的熟悉程度以及理解程度會直接決定你的工作內容。
儘快儘早儘可能多的接觸業務對B 端產品經理的成長來說應該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點就是去讀一些前輩們寫的產品的書籍,在這些書籍裡前輩們會把他們的經驗分享出來,我們在進行產品工作的時候,可以將他們的經驗和我們的工作結合起來快速進步。
最後就是注意軟技能的能力,比如演講能力溝通能力共情能力等,這些都會在培訓、評審、接觸用戶時直接對其他人產生影響力。
大家可能還會感到疑惑,為什麼我也做了很多好像不是屬於產品經理的工作?
比如售前、實施、培訓甚至我沒提到的參與到的舊版本產品售後的工作,其實如果是一個成熟的產品,可能這些工作不需要產品經理的參與,但是對於一款還處於全新設計中的產品,可能B端產品新人在慶幸能參與設計的同時,也必須要想辦法通過其它工作來快速全方位的熟悉產品。
下一篇文章我就會詳細的給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好像不屬於產品經理工作的內容,以及作為B端產品經理我們又能從這些參與機會並不會太多的售前、實施、培訓、售後工作中提煉出哪些對產品工作大有幫助的內容。
我是小遊,非常感謝能夠閱覽到文章結束的夥伴,歡迎交流,下篇文章再見!
作者:杜鑫,榮科科技股份——米健醫療產品專員,20年應屆畢業生,目前參與公司戰略新產品從0到1的設計工作。
本文由@小遊不會遊泳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