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美國夢

2021-01-14 房東看世界

在美國,印度留學生和中國留學生的發展路徑有很大不同。


中國學生可以選擇留在美國工作,也可以選擇回國,很多留學生因為家庭因素和父輩資源更願意回國發展。據統計,中國留學生畢業後回國比例超過70%,還有不少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回國發展,這些人才也讓中國誕生了很多網際網路巨頭,前有60後的百度李彥宏、後有80後的拼多多黃錚。


但印度留學生截然相反,他們一旦到了美國,很少考慮回印度,削尖了腦袋要留在美國。最後,美國成了無數印度人發揮才能的大舞臺。



印度人的美國夢 


印度人有多想移民美國呢?我們看兩個例子就明白了: 


(1)被濫用的工作籤證 


H-1B籤證是美國政府發放給「特殊行業」 (speciality occupations) 技術工人的一種籤證。目前每年有8萬5千個名額,其中2萬個名額只發給從美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才,可以說H-1B是所有想留在美國工作的海外留學生都必須過的一關。


但H-1B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被合理分配,印度三家最大的外包公司 TCS、Wipro 和 Infosys 從2012年至2015年提交了超過 15 萬份職位薪水中位數為6.95萬美元的籤證申請,其中 TCS 是目前美國持 H-1B 籤證員工數量最多的僱主,而該公司實際上是提供低技術含量服務的公司。


2017年,美國五大科技公司(FAAMG)提交的籤證申請總和也只有 3 萬 1 千份,這些職位的薪水中位數則高達11.7萬美元,但印度三大外包公司就有15萬份申請,而且對應的年薪低得多,H-1B被印度的外包公司給玩壞了。川普對印度外包公司看不下去,一上任就著手打擊他們。後來國會司法委員會全票通過提案,阻止印度信息技術外包公司把員工從海外帶入美國工作。


最近美國打算大幅提高H-1B的申請門檻,美國國土部將 H-1B 籤證申請者的工資分成四個等級(level),新規之下,H-1B 籤證將會先頒發給最高級別的申請者,依次往下分配,直到配額分髮結束為止,最高一級的年薪門檻大概是14萬美元。這招最受傷的就是印度人以及那些外包公司,美國國土安全局高級官員 Ken Cuccinelli 稱:「新的規定下,將會有 1/3 的 H-1B 申請者將會被拒絕」。


(2)超長的移民排期


對於想移民美國的外國人來說,美國綠卡當然是最終目標。但美國移民局對不同出生地的申請人是有配額限制的,由於大多數國家的申請者數量有限,他們都不會被配額限制影響到申請,但少數個別國家因為申請量太大,導致出現排期。


印度在大多數移民類別中排期時間都是最長的,比如EB1傑出人才,印度居然要排5年,而優先級弱於EB1的EB2和EB3,印度人要排超過十年,人生有多少個身體健康、滿懷熱情的十年可以等啊!不過印度的投資移民排期相對不長,可能是因為印度經濟水平還比較低所導致,畢竟EB5現在的投資門檻至少也要90萬美元。


最新一期(2020年11月)各國排期一覽


(上表中時間為美國移民局目前正在處理的申請優先日,比如印度的EB2對應2009年9月,如果排期每個月前進30天,就意味著印度的高學歷優秀人才移民將等待11年之久)


通過排期時間,我們可以看出印度人到美國去的熱情有多高,也可以看出美國現在的移民制度有多麼不合理。


多說一下,川普在2019年5月16日發表了改革移民體系的計劃,在每年110萬張綠卡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將大幅提高基於職業移民的比例,職業移民(Employment Based)即EB系列(從EB1到EB5,包括傑出人才、勞工、投資移民),他們的綠卡佔比將會從過去的12%提升至57%,另一方面將減少親屬、庇護的移民配額。這樣做將把人才和投資移民的數量提升到原來的近5倍,對於申請者和美國國家利益來說,顯然都是更好的。



印度出人才


前段時間我和一位在矽谷工作的朋友聊天,他說他正在考慮回國發展,因為感覺自己年齡大了起來,再不找機會賺錢就來不及了,心裡有急迫感。


雖然他這個計劃是基於回國創業一定能賺到錢的假設,但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想在美國賺大錢都很難,就連美國當地的華人餐館老闆、房產經紀人、補習班老師,他們的客戶也大都是中國人,本質也是在吃中國市場。但印度人不一樣,美國對印度人來說真是一個天堂,不光是因為美國環境好、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好,更是因為印度人可以在美國充分發揮自己本領。


印度出人才,但他們大都在美國。今天在很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美企中,印度CEO的面孔變得越來越常見了。


微軟、谷歌、Adobe、萬事達卡的CEO都是印度人


下面我們看看其中兩位印度裔CEO的經歷,之所以說這兩位,是因為他們掌舵的這兩家公司正在影響並將繼續影響全世界幾乎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這兩家公司一家是微軟、一家是谷歌



微軟靈魂人物 


如果要問最近這幾年美國科技行業最牛的CEO是誰,微軟的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絕對可以榜上有名,因為他拯救了微軟。


薩提亞.納德拉


納德拉生於印度海德拉巴,先後在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和芝加哥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和商業管理兩個碩士學位。納德拉在微軟歷任在線服務部門的高級副總裁、研發以及業務部門的副總裁、微軟伺服器和工具業務群擔任總裁;在被任命為CEO之前,負責微軟雲服務相關業務,此前曾負責Bing搜索業務,向陸奇匯報。


納德拉早年在微軟的照片


納德拉技術出身,沒有名校光環,低調、務實,之前22年的工作曝光度加起來可能都不到上任的第一天多。


在納德拉上任之前,微軟正深陷行動裝置的激烈競爭中,當時微軟的Windows Phone與谷歌安卓、蘋果iOS的競爭中處於被動位置,搜尋引擎必應的市場份額也無法取得突破,企業文化也非常糟糕。微軟在錯過移動市場之後一度找不到新的賽道,這個時候納德拉在上任上任CEO的第一天就喊出了"Cloud-First, Mobile-First"的口號,他希望在雲計算時代幫助微軟取得更好的成績。


事實證明他的戰略是對的,微軟雲計算營收從2016財年的397億美元大幅上升至2019財年的1524億美元,而且仍在快速增長,如今成為競爭力與亞馬遜AWS不相上下的雲計算服務商,這樣的成績讓資本市場重拾對微軟的信心、在納德拉上任的前五年,微軟的市值增加了5090億美元(從3020億美元增至8110億美元),微軟的相對股東總回報處於第97個百分位,今天微軟的市值增長到了超過1.5萬億美元。


微軟雲服務營收


和微軟對比,現在市值最大的科技巨頭蘋果在過去五年營收和利潤並沒有明顯增長,這五年來蘋果股價的上升全靠估值提升,業績高速增長的微軟和亞馬遜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取代蘋果成為全球最大市值的公司。


如果你常上美國的投資論壇,比如Seeking Alpha,你會感覺納德拉已經成了投資者心中的神(比如下面的這句In Satya we trust),很多投資者的感覺是只要他還在任,微軟的未來就會更好,微軟的股票也會繼續漲。


美國散戶對納德拉的評價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這樣評價納德拉: 「他有著良好的工程師技能、商業眼光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素養」。說納德拉今天是微軟的靈魂人物也不為過,如果不是因為他,微軟的市值可能只有今天的三分之一,成為一個靠賣Windows和Office過活、無論在技術還是商業模式上都沒有任何創新的衰落巨頭。



谷歌的劈柴哥 


谷歌現任CEO的名字叫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因為發音類似,很多中國人稱他為「劈柴哥」。


劈柴哥


自2020年開始,劈柴哥在谷歌的基本年薪調整為200萬美元(合人民幣1410萬),未來3年還將獲得基於業績的2.4億美元股票獎勵,合人民幣16.9億元,這一組合是谷歌史上最高薪。


劈柴哥來自印度南部城市金奈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GE的電氣工人,母親平時還做速記員補貼家用,小時候家裡買不起電話和電視,全家四口人出門只能擠在一輛電動車上,家裡只有兩個房間,他不得不和弟弟擠住在客廳裡。後來他考入印度理工讀大學,因為他成績突出,得到了史丹福大學的青睞,在獲得獎學金的情況下拿下了斯坦福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斯坦福之後,他後來又又拿下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


畢業之後,劈柴哥先是在一家名為Applied Materials的半導體公司工作,任產品管理崗位,後來又加入麥肯錫,從事管理諮詢工作。2004年,32歲的劈柴哥正式加入Google,之後劈柴哥歷任Android部門、Chrome部門與Google Apps部門的高級副主管,谷歌現在的幾個拳頭產品(Chrome、Gmail、Google Maps)全都是由他作為核心成員之一打造出來的。


2015年8月10日,劈柴哥正式成為谷歌新CEO,自他上任以來,谷歌的業績繼續高歌猛進,公司市值從當時的4400億美元增加到現在的超過1.15萬億。劈柴哥的人生是一段完美逆襲,根據他自述,在斯坦福期間他自己連個書包都買不起。


年輕時代的劈柴哥


不光是劈柴哥,谷歌董事會的13位高層領導中,有4位是印度裔。早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矽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裡7%的CEO也都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今天的比例更是比15年前高得多。


如果你不是臉盲,看過納德拉和劈柴哥各自年輕和現在的照片後,你會覺得他們年輕的時候都挺土的,現在居然越老越有氣質了...說到底,是美國改變了他們,是他們所在的公司和環境改變了他們。


除了上面談到的企業高管,還有越來越多的印度人也開始擔任歐美知名商學院的院長。比如哈佛大學商學院,2010年7月上任至今的該學院第10任院長尼廷·羅利亞(Nitin Nohria)就是印度人,他也是哈佛大學102年歷史上的首位外裔院長。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院長蘇尼爾·庫馬爾(Sunil Kumar)也印度裔。前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院長、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出任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的迪帕克·詹恩(Dipak C. Jain)也是印度人。



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尼廷·羅利亞


印度人的美國夢過得確實不錯,這說明印度人天賦很高,但也間接看出印度人才流失有多嚴重。



優秀的來源 


印度人在美國的表現是亞裔中最優秀的,沒有之一。


為什麼印度人都鐵了心要在美國呢?以及為什麼他們在美國這麼成功?除了他們的平均智商比非裔和拉丁裔更高外(此處違反了美式政治正確),還有別的原因。 


很多印度人一到美國就不願回印度,主要還是因為印度和美國的差距太大了。對於印度人來說,在印度工作相比在美國實在是太不划算了。


再者英語是印度官方語言之一,英語越好的印度人,學識和地位往往就越高,到了矽谷高管和大學教授的級別,他們的英語就沒有明顯的印度腔了。對於很多印度人來說,美國就像是一個在語言上通行無阻,而且是生活水平、市場環境都比自己要強得多的一個國家。


英語環境讓印度擁抱西方的同時有點失去自我,英國殖民改變了印度的國家基因,讓他不怎麼像是一個東方國家。除了兩千年前的佛教外,印度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有大量輸出到亞洲其他地方嗎?沒有。倒是中國的文字、飲食影響了日本、韓國和東南亞,中國的飲食和娛樂方式在東亞和東南亞都受歡迎。這個不是經濟原因,這些輸出是在中國經濟崛起之前早就存在的。


看本質,印度更像是個西方國家,印度裔在美國的族裔統計中也歸為白人大類。同樣聰明的中國人和韓國人,在美國亞裔中的表現不如印度人活躍,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語言和文化上。


美國還是挺幸運的,作為移民國家,美國歷史上還沒有遇到過像印度這麼好的移民輸入國。最早的五月花號成員只是一群對英國宗教改革不滿的清教徒、最早的非裔是因為奴隸販賣而被動運往美國的文盲、二十世紀上半頁大量歐洲人也只是因為時局動蕩而遷往美國... 還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印度這樣在和平年代專門把自己最聰明而且又年輕的人大量輸送給美國。


對印度來說,這倒也沒有什麼丟人的,因為培養這些人才的關鍵環節在美國而不在印度,是美國的環境成就了他們。如果沒有美國發達的高等教育、沒有矽谷無數頂尖的平臺,這些天賦異稟的印度人恐怕也只能在一家軟體外包公司當一個組長而已。


凡事都有兩面,印度給美國送過去這麼多人才,會讓印度人在美國社會的影響力增加,強化兩個國家的關係基礎。不過印度也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自己有接近14億人口,卻做不大市場留不住人才。在印度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恐怕只能一直幫美國打工。


分析印度,不要將自己至於上帝視角,不要動不動就是拿印度人沒廁所、恆河水能治病來當笑料... 我們要從人才流動和經濟發展角度深入看到他們的優勢和劣勢、更要看懂他們與世界的關係和發展方向。


 

歡迎點在看、轉發朋友、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莫迪大國夢破碎,4億印度人陷入危機,無辜民眾付出血的代價
    自印度在邊境爭議地區爆發衝突後,該國便將不少精力放在處理「外患」上,卻忽視了越發嚴重的「內憂」,使得4億印度人陷入危機,莫迪的大國夢恐怕要徹底破碎。一直以來,印度就是外界嘲笑的對象,頻繁的墜機事故讓別國一致認為其能力無法撐起膨脹的野心。
  • 為什麼美國精英職場上華人難敵印度人?
    我們常常說印度人聰明,印度人很厲害,他們到底聰明厲害在哪裡?也許可以看看這篇來自華爾街的某金融女(這位金融女是一位華人)講述她身邊的那些活躍在華爾街的印度人,以及為什麼在美國精英職場上,華人難敵印度人。
  • 美國總統訪印在即,近半數印度人卻給了「下馬威」,莫迪或感壓力
    美國總統的首次訪印之行,估計不會太順利。本月初,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將攜夫人梅拉尼婭於本月24日至25日出訪印度。但就在莫迪努力營造這種友好氛圍的同時,美國一項民調顯示,印度人似乎對美總統來訪並不歡迎,甚至可以說是給了一個「下馬威」。據海外網報導,日前,美國總統即將出訪印度之際,美國皮尤民意調查公司公布了一項最新調查數據。
  • 在美國,印裔人才基本碾壓華裔,這是為何?中國人沒印度人聰明?
    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畢業後大部分都回到祖國創業,印度人剛好相反。另一原因,印度人長相相對中國人而言,更接近歐美人,加上美國長期的反華宣傳,美國人比較願意親近印度人,相信印度人,對華人則充滿戒備,動不動就誣為間諜,所以大企業不可能任用華人為高管。
  • 我和印度人比英語
    ,有本事和美國人比試比試?是掃了印度人的面子?也不是,我對那位憨厚的印度人印象很好。想來想去,其實是因為自己又一次打破了一個思維定勢:中國人的英語口頭表達比印度人差。你可能會說我小題大做,說那個印度人興許是印度人中的英語不怎麼樣的,不能以偏蓋全。不過你也別忘了,我的英語在中國人中也不怎麼樣。所以我倆有著各自的代表性。印度人說英語也很容易犯錯誤!這一發現使得我的信心大增。
  • 美國人,印度人,日本人的早餐吃什麼?不止一點點
    美國人,印度人,日本人的早餐吃什麼?不止一點點據說食物對人民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加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個句子,我們可以把他進一步擴展到「一方人吃一方食」。雖然人們每天都吃一日三餐,但不同國家卻的內容差別很大。
  • 美國1/3軟體工程師是印度人
    在美國,1/3的軟體工程師是印度人,有25萬人深入矽谷。在微軟谷歌這種大型的全球化公司,印度員工比例高達1/5。但是印度人「有優秀的數學頭腦,絕對可以編寫出最好的軟體。」根據《開啟印度信息革命》一書的介紹,當時印度全國電腦不超過20部。我們可以想像當時——印度開始以軟體開發作為國家的支撐產業時——的艱辛狀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在他的印度三部曲《幽暗國度》中,描寫印度是,「官僚體制與種姓制度共同交織成的幽暗國度。」
  • 印度人做CEO,中國輸出廉價勞動力?其實應該困擾的是印度人
    "美國華爾街印度高管遠超中國",對於這篇報導大家應該不陌生,曾有段時間熱度非常的高。也是因為這篇報導,又出現了不少"印吹",那麼真實情況如何?今天我們來仔細聊一聊。再加上印度高管"統治"華爾街的消息傳出後,不少人開始鼓吹印度,認為印度人其實比我們更聰明。那印度人對這件事情是怎麼看的呢?而印度人對於這個現象,完全沒有一點自豪的感覺。在印度求學要比我們國內難得多,很多人通過努力從自己理想的大學畢業後,卻是因為自己的姓氏無法進入優秀企業,最後不得不背井離鄉。
  • 中國人會說自己是中國人,印度人會說「我是印度人」嗎
    所有美國人都會說:「我們是美國人。」中國人會說自己是中國人。俄羅斯人說自己是俄羅斯人。印度人會說「我是印度人」嗎?我們通過將WhatsApp  DP換成印度國旗的三色來表明我們是印度人。我們忙著信仰印度教、穆斯林、錫克教、基督教等信仰,忙著扮演北印度人、南印度人、古吉拉特邦人、比哈爾邦人、阿薩姆邦人的身份。
  • 被印度人追捧的「日本品牌」,其實是中國的?印度人:我們被騙?
    印度國內有一個中國品牌,一直是很暢銷的,可是印度人一直認為這個品牌是日本的,聽到這是中國品牌之後,有些印度人就感覺是不是被騙了。印度首都新德裡,一家裝潢明亮的店鋪中人來人往,可當我們定睛一看,卻發現這是中國遍地都是的店鋪。這就是MINISO,相信大家平時去逛街的時候都有見過,可是平時我們看到的店鋪肯定沒有像印度這麼火熱。
  • 拜登選了哈裡斯為競選搭檔,印度人「嗨了起來」
    這意味著如果拜登贏得大選,哈裡斯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也是首位非裔及亞裔副總統。消息一出,不少印度人比美國人還要來得激動。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當地時間8月12日報導,許多印度民眾熱烈祝賀哈裡斯被選為競選搭檔,甚至有人將她稱為「印度的驕傲」,一些名人及政要也參與其中。
  • 印度人去月球整活房地產了?
    美國NASA腆著臉要求分享數據,而日本悶聲發大財,發射了兩顆可為太空飛行器提供數據服務的中繼衛星。 至於印度就更神奇了,他們民間已經單方面宣布:在探月方面躍升世界第一。他們的理由也特別簡單——好多印度人已經是月球土地擁有者了。
  • 當印度人遇到中國美食,一臉的不屑,印度人:沒有印度做的好吃
    近些年來就有不少的印度人前來中國就業,都說民以食為天,關於食物,印度人的處理方式跟中國的處理方式還是不一樣的,當一堆人遇到中國的美食,他們居然是一臉嫌棄的表現,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四大文明古國,在飲食上面,文化有著差異。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印度人的飲食裡面咖喱就是最精彩的食物,在印度人的生活中萬萬不可以缺少咖喱。
  • 美國擬停飛中國造無人機,有意思的是,印度人罕見為中國打抱不平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科技霸主」,對無人機的研發起步很早,但近些年美國人驚訝的發現,自己生產的無人機,性能和成本價格都不如中國生產的無人機有優勢,不管是軍用的還是民用的,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中東地區中國無人機的頻繁出鏡。這讓美國很是苦惱,一方面是無人機市場被中國企業迅速搶佔,另一方面則和美國自身的國防安全有關。
  • 以一個印度人的視角出發,中國有哪些「奇怪現象」呢
    甚至還有很強的優越感,印度覺得他們說英語,擁有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西方的價值觀比較相似,所以印度認為在所有方面都要優於中國,甚至連他們的城市孟買都覺得比中國上海發達20年,你們認同印度人的這種想法嗎?印度真是迷之自信,印度的語言種類非常多,宗教信仰複雜,還有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貧民窟真的很多,也不知道他的自信從哪裡來的?以一個印度人的視角看中國,我們會有哪些「奇怪現象」呢?
  • 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講個笑話:印度人說,中國人英語口音太爛
    移民海外的華人,應該都聽過印度人說英語,對印度口音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華人恐怕不知道,印度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口音,甚至又是怎麼看待中國人口音的。 最近,一則視頻在網上瘋傳。
  • 英文外刊-都在美國拿高薪,為什麼印度人晉升往往比華人快?
    美國企業中,印度裔和華裔管理者的「較量」In「Breaking the Bamboo Ceiling」, a tome by Jane Hyun published in 2005, Asian- Americans were seen as a model minority.
  • 為什麼印度人的英語比我們好?我們的英語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一、為什麼印度人的英語比我們好?公平起見, 就只比較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這一群體。口音不談,畢竟中國人也有中國口音。從書寫上來看,無論是文法,流利度,詞彙量,印度人都強過大多數中國人,許多印度人的書寫已經與native無異。
  • 印度人的抗擊疫情方式過於聰明,西方媒體愣了
    世衛組織官員曾表示,美國不可避免的會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新中心,但是印度抗擊疫情的成敗關乎人類的命運。相比來說,印度的人口密度是美國的13倍,城市內有1/4的人居無定所,人均醫療衛生資源只有義大利的1/6。哈佛大學專家認為,印度必須確保疫情不能進入社區傳播階段,因為「社交隔離」手段並不適合印度。
  • 這些普通的印度人,看起來非常像名人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這些普通的印度人,看起來非常像名人的歷史往事。薩爾曼·汗本文對這些普通的印度人,看起來非常像名人,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據說,這個世界上至少有六個人,或多或少看起來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