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即《簪花仕女圖》,它是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畫作的作者為周昉,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周昉任趙州長史,從五品。他在趙州的政務活動不見史載,但任職期間的畫壇趣事軼聞,屢見於斷編殘簡。《隆慶趙州志》《光緒趙州志》等志書,都收有周昉任趙州長史的記載。
周昉活躍於代宗李豫、德宗李适時期,唐代京兆(今西安市)人。他出身於藩鎮節度仕宦之家,其父周慶元,為寧王府東閣祭酒,官至監察御史。周昉優遊於卿相貴族之間,接觸與交往的也多為勳爵高官與宮娥貴婦,這對其以後從事繪畫的選材與風格影響極大。其長兄周皓自幼習武談兵,善騎射有謀略。天寶八載(720年),隨大將哥舒翰往徵吐蕃,收復石堡城,以功授執金吾,警衛皇宮。
周昉自幼即棄武從文,善屬文精詩詞,尤喜繪畫。他師從同鄉人著名畫家張萱,效法其人物畫風,而「小異」有創新,自成體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周昉善畫濃麗豐滿的仕女,又極能寫真,所畫仕女「目波澄鮮,朱唇皓齒,修耳懸鼻,輔靨頤頜」,《唐朝名畫錄》稱其「畫子女為古今之冠」。周昉的人物畫,特別是仕女畫、佛像畫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被稱之為「周家樣」,與北齊曹仲達的「曹家樣」、南朝梁國張僧繇的張家樣」、唐代吳道子的「吳家樣」,合稱為「四家樣」,是我國古代最早具有畫派性質的樣式,為歷代所推崇。
周昉是位多產的畫家,至北宋宣和年間,御府尚藏有其畫作七十二幅,其中仕女畫二十八件,有《寫武后真》《簪花仕女圖》《紈扇仕女圖》《烹茶仕女圖》、《吹簫仕女圖》等,畫中仕女隱顯的頹唐精神狀態,也是大唐帝國走下坡路的一個縮影。周昉的畫作還有具體地描寫唐明皇李隆基和楊玉環各種活動的作品,如《明皇納涼圖》《明皇鬥雞射鳥圖》《明皇擊梧桐圖》《明皇夜遊圖》《楊妃出浴圖》《太真教鸚鵡圖》以及有關虢國夫人的圖畫。直接表現皇帝及其奢靡浪漫的生活。
其中《簪花仕女圖》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畫中描寫了六位衣著豔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於春夏之交賞花遊園。畫作不設背景,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鶴及辛夷花點綴其間。人物的主次、遠近安排巧妙,景物襯託少而精。半罩半露的透明織衫,使人物形象顯得豐腴而華貴。而用筆和線條流動多姿。
關於他的逸聞趣事,屢見於斷編殘簡。《唐畫斷》載: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女婿侍郎趙縱,請著名畫家韓幹為自己畫了幅肖像。後來又讓周昉畫了一幅,兩幅畫皆擺放於郭子儀座旁,難分優劣。其女兒歸省,郭子儀問女兒:「這是誰的畫像呢?」女兒一眼就認出是趙縱,郭子儀又接著問:「哪一幅更好呢?」女兒道:後一幅更佳,前一幅空得趙郎形貌,而後一幅兼有趙郎的神思情性笑言之姿。」郭子儀問女婿:「這後一幅是誰畫的呢?」趙縱答道:「周昉!」郭子儀命送周昉錦彩數百匹。
周昉任趙州長史時,冀州人程修己拜其為師,潛心學畫。趙州李弘慶養有二隻鬥雞,打鬥中一勝一敗,程修己為得勝鬥雞寫生一幅,懸掛李家牆上。第二天其畫皆碎,原來,十分逼真的形象,讓被打敗的雄雞誤以為是其敵手,遂復鬥敗之仇將其啄碎。程修己一直跟隨周昉學畫二十餘年,得其真傳,終成知名畫家,並以畫藝進身承恩,被唐德宗授以官職。此外,周昉在趙州期間,還收冀州人趙博宣、趙博文兄弟與太原人王朏等為徒,後來俱為畫壇名人。周昉畫作,不僅在國內廣受讚譽,而且還流傳至日本、新羅等國。貞元末年,新羅人於宣州一帶高價收購他的作品,達數十卷之多。據說在臨回國之前,其畫中的佛像、仙人、子女皆化神而去,而鞍馬、鳥獸、竹石、草木仍保持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