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裡克的遺作,史匹柏來完成,老男孩和老男人的情誼和浪漫

2021-01-08 一木支危樓

2001年,史匹柏製作了他的「逃亡三部曲」的第一部——《人工智慧》。

雖然海報上「史蒂文·史匹柏電影」的文字非常顯眼,但熟悉史匹柏電影的影迷,不難從電影劇情中發現一些明顯不屬於史匹柏的元素。

例如,開篇對機器人男孩大衛的某些行為刻畫得十分詭異: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人眼前,莫名其妙地放聲大笑,還有被慫恿後手持剪刀半夜出現在莫妮卡的床頭等。

雖說是為了顯示機器人的人格不健全,以及為後續被拋棄的劇情做鋪墊,但這些詭異的劇情帶著濃濃的靈異恐怖片風格,對於至今尚未拍攝過一部靈異題材電影的史匹柏來說,是非常不合理的存在。

而當大衛最後來到機器人工廠,面對批量化生產的「自己」時,更是讓人產生一絲毛骨悚然的感覺。

面容一致的小孩肩並肩地站立,毫無表情地注視著鏡頭,這種詭異畫面給觀眾帶來的不安,和經典恐怖電影《閃靈》的雙胞胎姐妹出場時如出一轍。

《閃靈》是已故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在1980年拍攝的一部靈異題材電影。

由於劇情新穎,鏡頭運用極佳,恐怖元素與男主理想破滅的隱喻結合得完美無瑕,讓觀眾在驚悚過後還能對人生產生反思,所以這部電影至今依然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恐怖片。

那麼,《人工智慧》的悚然元素,是不是史匹柏對庫布裡克《閃靈》的致敬呢?畢竟在《頭號玩家》裡,史匹柏就直接把《閃靈》的場景搬到了自己的電影裡。

答案也許並不是那麼簡單。

大師的遺願,好友來完成

根據史匹柏在2001年接受《洛杉磯時報》的訪談記錄顯示,《人工智慧》其實是庫布裡克在1985年時的設想,但礙於在特效和成本之間難以作出平衡,他遲遲沒有決定開機。

儘管在1968年,庫布裡克已經拍出了自己的科幻代表作《2001太空漫遊》。但當面對需要大量經費配合的機器人特效製作和未來城市場景搭建時,他依然感到束手無策。

庫布裡克當年,也就是1985年,給《人工智慧》開出的預算是6500萬美元,太高了,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他甚至設想造出一個機器小男孩來扮演《人工智慧》裡的主角,但事實證明這是個災難。——史匹柏

因為史匹柏此時已經通過《第三類接觸》、《E.T.外星人》等科幻片向世人展示了自己駕馭特效的才能,又通過《奪寶奇兵》的一、二部確立了自己在商業電影中遊刃有餘的成本掌控。

於是,庫布裡克第一次向史匹柏伸出了「橄欖枝」。

「我覺得《人工智慧》這部戲和你以前拍的有點類似。」一向孤僻的庫布裡克給史匹柏打了一通越洋電話,並為史匹柏描繪了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

將來的人類分成兩種,一種是「麥卡」(mecha),也就是機器人;一種是「奧卡」(orga),也就是自然人,「麥卡」是「奧卡」創造出來的奴隸。——庫布裡克

儘管史匹柏對庫布裡克的未來世界並不感興趣,但他還是驚訝這位電影大師居然會如此毫無保留地把一部作品的構思在電話裡告訴自己。

因為在史匹柏的印象裡,雖然他與庫布裡克已經相識了20年,但多數時間都是電話裡攀談的朋友。甚至在兩人有限的交流裡,庫布裡克更像是「抽乾你所有想法,挖空你所有知識的檢察官」,從來不會主動告訴史匹柏有關於自己電影的想法。

所以,史匹柏認為庫布裡克能向自己透露《人工智慧》的構思,是兩人關係有所突破的證明。即使他認為這部電影在當時對他的意義並不大,還是積極地與庫布裡克進行交流,兩人的友誼日漸升溫。

1993年,史匹柏因為《侏羅紀公園》的上映而再次火爆全球。

祝賀的電話紛至沓來,其中也包括庫布裡克在英國打過來的越洋電話。但和其他人不同,庫布裡克的祝賀並不是只有簡單的幾句臺面話,而是主動邀請史匹柏來家中作客。

兩天後,史匹柏坐在庫布裡克的餐桌前,面對好友「贈予」的賀禮感到措手不及。

「你來導《人工智慧》吧,我為你做製片。」——庫布裡克

史匹柏並不想奪取好友的藝術成果,他對庫布裡克的邀請猶豫不決。

但庫布裡克卻下定了決心,並強烈要求史匹柏在臥室裡安裝一臺加密傳真機,開始沒日沒夜地給史匹柏發送關於《人工智慧》的資料。

英國和美國有5個小時的時差,當庫布裡克早上8點開始工作時,史匹柏還處於凌晨3點的睡眠裡。所以,庫布裡克的傳真機一度是史匹柏的噩夢,讓史匹柏產生了「庫布裡克在我臥室」的錯覺。

隨著庫布裡克發來的資料日漸增多,史匹柏心中的不安反而日益增長。

庫布裡克已經把《人工智慧》的開頭和結尾都規劃得十分詳盡,中間雖然尚有些凌亂,但場景概念圖、分鏡圖等資料都很充足,只要稍加整理就能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

甚至連原著的版權和改編權也已經被庫布裡克買下,史匹柏幾乎就是「空手套了一部電影」。

我認為這部戲是庫布裡克的,我不能搶走屬於他的東西。只要庫布裡克在世,我都認為這部戲應該由他來拍。——史匹柏

史匹柏的不安讓他延誤了《人工智慧》的項目進度,但沒想到這竟成了他與庫布裡克共同的遺憾。因為庫布裡克在1999年突發心臟病去世,時年71歲。

史匹柏已經不清楚當初庫布裡克如此焦急地把《人工智慧》的資料發送給他,是預知到自己大限將至還是他本人工作認真的表現。但他知道能完成好友這部未了遺作的人,只有他史蒂文·史匹柏。

老男孩和老男人攜手創造經典

史匹柏和庫布裡克雖然都是電影大師,但兩人的電影風格其實是截然不同的。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兩人的電影風格簡直差天共地。

史匹柏的電影就像是充滿希望的童話故事,探討人性的內容點到即止,引人入勝的劇情才是重點。

以《大白鯊》為例,這部史匹柏的成名之作拍攝於1975年。儘管年代比較久遠,但史匹柏通過精良的道具以及優秀的鏡頭運用,把恐怖的大白鯊襲人事件拍攝得栩栩如生。

電影中,鎮長為了經濟效益不顧勸諫,堅持要開放海灘迎接旅遊旺季的行為,能引發對人性貪婪的諷刺。但史匹柏並沒有展開這個觀點進行批判,而是把這個劇情作為轉折點,既激發了人鯊矛盾,又推進了故事的節奏。

電影隨著人鯊的驚險搏鬥結束拉下帷幕,警長成功擊殺了大白鯊,小鎮海灘重回寧靜。美好的大團圓結局甚至讓人忘記了鎮長曾因為決策錯誤而導致無辜市民的犧牲。

可見,比起引導觀眾對人性進行深思,史匹柏更偏向於讓他們沉浸在劇情之中。

庫布裡克的電影就像是探討人性的文學作品,劇情能邏輯自洽,但關於人性的哲學思考才是重點。

以《2001太空漫遊》為例,這部被認為是近代科幻電影鼻祖的作品,是庫布裡克1968年的傑作。儘管隱晦的劇情和緩慢的節奏一度讓電影被詬病為「看不懂」,但電影裡對人類生命演化的思考、對工具理性化的思索卻總能勾起觀眾不斷對電影進行深入探索的欲望。

電影開篇用了25分鐘沒有對白的劇情,講述了人猿開化的故事。其中除了神秘的黑碑外,這段劇情和太空漫遊沒有任何直接關聯,如果用現代商業電影的眼光去看,完全沒必要佔用這麼多電影時長。

但在觀看完全片,並開始對人類生命演化及工具理性化等命題進行思考時,又會發現這看似無用的25分鐘,卻能與太空漫遊的劇情產生「輪迴式」的哲學關係,讓人忍不住反覆品味電影的內涵。

可見,相比起用故事性徵服觀眾,庫布裡克更沉迷於用哲學思考去啟發他們不斷對電影進行探索。

如果把電影風格擬人化,用來形容他們兩人,那史匹柏就是一個童心未泯的老男孩,庫布裡克則是一個思想深邃的老男人。

在老男孩和老男人的思想碰撞下,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人工智慧》這部電影就是答案。

從故事性來看,《人工智慧》有著史匹柏的明顯風格。緊湊的劇情牢牢吸引住觀眾的眼球,感人的場景充分調動了觀眾的情緒,美好的結尾更是賺足了觀眾的「最後一滴淚」。

即使拋開對「機器人與人類共存」的哲學思考,《人工智慧》也是一部合格的商業片。

但如果只有史匹柏的故事性,《人工智慧》還不足以成為豆瓣8.6分的經典之作。能讓電影從合格之作升華為經典之作的,是庫布裡克鑲嵌在劇情裡的哲學命題。

莫妮卡拋棄大衛的無情,機器人屠宰場的殘暴,既控訴了人類在感情上的無常,也揭露了人類對機器人發展的恐懼。而大衛至死不渝的「尋母」過程,更是無情地諷刺了人類的自以為是。

可以看出,庫布裡克對在人與機器的關係上是悲觀的。他在《2001太空漫遊》裡,就把人工智慧哈爾與太空人的矛盾,發展成無可挽回的局面。

如果《人工智慧》完全出自他手,估計觀眾們可以省下不少熱淚,也能省下不少電影票錢。畢竟在電影市場裡,能調動觀眾情緒的商業元素才是票房的保證。

《人工智慧》的成功,離不開庫布裡克的哲學深度,也離不開史匹柏商業化的敘事節奏。正因為老男孩和老男人進行了思想碰撞,《人工智慧》才能成為叫好又叫座的經典大作。

斯人已逝,但傳奇還將延續

我不是庫布裡克,我沒辦法做到庫布裡克的樣子,但是我有我的長處,我有我的風格,起碼我可以講一個好玩好看的故事。——史匹柏

在面對媒體拿他與庫布裡克進行對比時,史匹柏大方地承認了兩人的不同。

他深知自己的電影風格和庫布裡克大相逕庭,但這並不影響他對好友的致敬。

他不僅接過庫布裡克的「接力棒」完成了《人工智慧》的拍攝,還在最新的電影《頭號玩家》裡大玩《閃靈》「梗」,高度還原了庫布裡克這部經典恐怖電影的多個場景。

史匹柏與庫布裡克雖然在電影風格上有很大差異,但兩人對電影的熱愛是一樣的。

他們相識於1979年拍攝《閃靈》的攝影棚內,庫布裡克與史匹柏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想看看我剛剛搭建的場景嗎?」隨後,在接下來20年的會面裡,兩人的話題都離不開電影。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兩人已經陰陽相隔,他們在電影上的聯繫依然沒有斷。

1999年,庫布裡克逝世後留下了幾部未完成的作品。其中《人工智慧》、《雅利安報告》和《拿破崙》是最知名的三部,也是和史匹柏有著緊密關聯的三部作品。

《人工智慧》已經在2001年被史匹柏搬上熒幕,上文已經詳細講述過其中的淵源。

《雅利安報告》則與史匹柏的《辛德勒的名單》題材高度重合。而且,史匹柏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的使用手提攝像機的拍攝方法,也是深受庫布裡克在《奇愛博士》裡運用手提攝像機的啟發。所以《辛德勒的名單》也算是集兩人大成之作。

至於《拿破崙》這部庫布裡克耗費了大量精力,卻依然停留在籌備階段的大作,在史匹柏的運作下,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被HBO製作成迷你劇播出。

庫布裡克已經逝世21年,史匹柏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實現他生前的遺願。

人生得此知己,夫復何求?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對庫布裡克和史匹柏的關係有什麼看法?他們兩人的作品大家喜歡哪部?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老男人的遺願老男孩來完成,大師的傳奇還將延續
    祝賀的電話紛至沓來,其中也包括庫布裡克在英國打過來的越洋電話。但和其他人不同,庫布裡克的祝賀並不是只有簡單的幾句臺面話,而是主動邀請史匹柏來家中作客。兩天後,史匹柏坐在庫布裡克的餐桌前,面對好友「贈予」的賀禮感到措手不及。「你來導《人工智慧》吧,我為你做製片。」
  • 庫布裡克遺作翻拍導演敲定 史匹柏掌舵開發
    史匹柏在今年坎城電影節是就宣布將把庫布裡克「最偉大的遺作」搬上小熒幕  搜狐娛樂訊 (文/鬼鵝鵝)在今年5月舉辦的第66屆坎城電影節上,評委會主席史蒂芬-史匹柏(Stephen Speilberg)曾宣布將製作一部關於拿破崙的迷你劇集
  • 史匹柏將拍《拿破崙》 再接手庫布裡克作品
    史匹柏將接手庫布裡克未實現的電影《拿破崙》從左至右:史匹柏、庫布裡克、拿破崙    電影網訊(編譯/何小沁)近日,史蒂文·史匹柏透露,將接手大師級導演這將是繼電影《人工智慧》後,史匹柏再次完成庫布裡克的遺願。    據悉,庫布裡克生前曾為《拿破崙》搜集並整理了大量資料,包括拿破崙的生平和照片取景等,甚至已經寫好了電影的劇本,可惜後來因開支巨大不得不擱置了這一項目。有充分的籌備在先,史匹柏會有一個輕鬆的起步。
  • 阿湯哥主演,庫布裡克的遺作《大開眼戒》備受爭議
    頂著庫布裡克最後一部影片,和阿湯哥與妮可婚前最後一部影片的兩個光環,這部《大開眼戒》被影迷們廣受矚目,但在電影問世時卻出現了兩極反差。一方面是認為本片空有噱頭,卻沒有好好表達出「庫布裡克」影片的內容所在,另一方面是認為本片暗諷社會、婚姻和人性缺點,表達得十分有內涵。
  • 庫布裡克,離上帝最近的電影人
    在電影圈流傳著關於庫布裡克這樣一個小笑話,有一天,史匹柏也來到了天堂,當他走到天國之門時,被聖彼得攔了下來。聖彼得說,你的電影深得上帝喜愛,他希望你過得舒服,如果你有什麼要求就跟我說,我會幫你實現。史匹柏聽完後說,我的願望就是想見見庫布裡克,能否實現呢?聖彼得看了看他說,史蒂芬,我說了什麼都可以幫你實現,可你怎麼會有這樣的要求?
  • 庫布裡克
    1946~1950年,他在《展望》雜誌擔任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了300多人的故事,完成攝影作品數千幅。 庫布裡克的母親精心保留著他為《展望》雜誌拍攝的專題組照剪貼本。左頁為他在1948年為畫家喬治•戈洛茲拍攝的肖像,上面還貼著《展望》編輯弗羅爾•寇樂思寫來的賀信。
  • 老斯《人工智慧》「偷師」庫布裡克 《發條橙》《閃靈》等多個鏡頭...
    &nbsp&nbsp&nbsp&nbsp近日在網上曝出的一個視頻對比了史匹柏執導的《人工智慧》和庫布裡克作品中的一些鏡頭,發現了驚人的相似性。庫布裡克的《發條橙》、《閃靈》、《太空漫遊》和《亂世兒女》出現在視頻中。
  • 在《2001》之前,庫布裡克早已成為偉大導演
    一陣寂靜,一些士兵開始哼起歌來。他們聽過這首歌,只是不知道歌詞。如果說在《卡薩布蘭卡》中,酒吧裡唱的《馬賽曲》是對愛國主義的呼喚,那麼這一幕就是對愛國主義的反對。它為這些士兵每天所遭受的恐怖創造了一種寧靜和溫柔的時刻——在那個恐怖的世界裡,將軍們漫不經心地估計,在這些士兵中,有55%的人可能會在一次愚蠢的襲擊中喪生,他們覺得這是可以接受的。
  • 史匹柏是如何成為好萊塢最成功導演之一的?
    史匹柏很小的時候就夢想著能拍電影。他膽子比較小,經常嚇唬他妹妹。後來長大了就把這些都拍進自己喜歡的電影中去了。在他小時候,爸爸帶著他和妹妹出去旅遊,他爸爸想用攝影機把他們記錄下來。結果史匹柏覺得爸爸拍的不夠好,自己開始研究攝影機,這個時候他喜歡上了拍攝。多年以後他站在奧斯卡的舞臺上,舉起了小金人。
  • 斯坦利-庫布裡克:1946年的紐約地鐵站
    史蒂芬.史匹柏曾說:「史上再沒有人能拍出比庫布裡克更好的作品了。」作為《洛麗塔》、《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閃靈》等電影的編劇及導演,庫布裡克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在電影中,庫布裡克喜歡展望未來;在照片裡,他更喜歡記錄當下。17歲的他因為另外一個身份而聞名——紐約地鐵站攝影師。當時他為《LOOK》雜誌工作,拍攝記錄地鐵站每天的生活以及人們之間的親密瞬間,在此期間他共完成了129個任務,拍攝了15000張照片。他的照片捕捉那些平凡而又充滿浪漫氣息的美國,讓我們可以更加近距離的認識當時人們的生活:他們像我們一樣,每天往返於兩地之間。
  • 天才導演庫布裡克和他的13部電影長片
    二 電影生涯在談論庫布裡克的文章中,大家似乎都喜歡根據不同時期的作品分階段來敘述,比如入行前的短片時期,到早期試驗階段,成名階段,封神階段,類型片探索階段.....從結果來看這樣的劃分是合理的,但這個劃分更多的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從結果反推得出的結論,其實了解每部電影拍攝的背景和出發點後,就會發現這樣的劃分沒有多少必然性。
  • 72歲史匹柏神預言VR未來
    在春節檔過後大片如雲的三四月份,我們終於迎來史匹柏的新作《頭號玩家》,這部橫跨電影、遊戲和動漫三個領域,穿梭於虛擬與現實兩個位面的科幻大作,調動起了我幾乎全部的腦細胞,觀影過程痛快淋漓,令人大呼過癮。3月30日,國內上映!
  • 庫布裡克的奴隸
    ▲《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導演託尼·齊鐵拉作為庫布裡克鐵粉,早就開始著手為偶像遺作《大開眼戒》拍一部紀錄片,名為《SK13》,就是庫布裡克第13部電影的意思。蒂姆·科爾切裡內心是責備庫布裡克的,這多數是因為庫布裡克沒有親自找他談這件事,而是通過中間人利昂·維塔利來傳的話。
  • 庫布裡克和《大開眼戒》
    這可能既表明女孩的學生身份、所學專業,也透露其經濟上的窘境——因為紐約高昂的生活費和不菲的學費,她才不得不通過出賣身體來活下來的事實。庫布裡克想通過這幾個重要的空間,來突出不同階層的人的生活狀態。當傑克的那種事業無成、內心受挫,發展為變態進而轉化為對妻子和孩子的屠戮時,劇情頗為緊張。正在妻子和兒子恐懼不已、不知該往何處躲避和逃跑時,黑人管事因為和小男孩的感應,從炎熱的邁阿密乘機來一看究竟。面對大雪封山,硬是開著借來的拖拉機從機場到達酒店,卻被傑克一斧頭砍死。最終,妻子和孩子成功逃脫傑克的魔爪,開著黑人管事留下的拖拉機離開了雪山裡的酒店。而鏡頭裡的傑克,是第二天凍死在雪地裡的場景。
  • 庫布裡克的《閃靈》到底魅力何在,讓《頭號玩家》如此致敬?
    而電影中,佔篇幅最長的、讓史匹柏最濃墨重彩地致敬的,則是這部電影:《閃靈》The Shining是什麼原因讓史匹柏如此鍾愛這部驚悚片呢?時間回到1979年,史匹柏和比他大18歲的庫布裡克在倫敦初次見面。還沒來得及聊幾句,庫布裡克就帶他去看了自己新片的拍攝場地。沒錯,這個新片就是《閃靈》。
  • 庫布裡克和昆汀都有的「爛片」黑歷史
    庫布裡克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關於庫布裡克的段子:史匹柏去世後,天堂的門衛攔住他,告訴他這裡不歡迎導演,因為上帝不喜歡導演。此時庫布裡克慢悠悠地從他面前走過。史匹柏追問門衛:那庫布裡克呢?門衛告訴他:庫布裡克就是上帝,只是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導演罷了。就是這樣一位在不少人心目中如上帝一樣的庫布裡克,卻並沒有在導演生涯的開端就「一戰封神」。
  • 史匹柏生涯十大電影,多達9部爛番茄新鮮度超90%
    庫布裡克親自把自己的《人工智慧》交到了史匹柏手上。 在庫布裡克意外逝世後,史匹柏於2001年完成了這部科幻片。 「我沒辦法做到庫布裡克的樣子,但是我有我的長處,我有我的風格。」
  • 電視劇《老男孩》最新劇情,史非給郭京飛打廣告
    最近熱播劇《老男孩》裡的劇情走向是,吳大機長要和小歐老師展開一段「朋友的女人不能搶」的戲碼。這部劇非常有意思,是一部青春劇和職場戀愛劇的混合體啊!小編看的不亦樂乎。電視劇《老男孩》其一,蕭晗和周洲的鐵哥們關係,關鍵還是高中時期,看起來青春感十足!小編仿佛聞到一絲《十八歲的天空》的青春味道。其二,吳爭和史非還有host酒館的老闆嶽之間的關係。
  • 帥氣的阿湯哥,明豔動人的妮可,和電影大師庫布裡克合作的片子,結果三人的命運都改變!豆瓣高分,電影天堂!
    可是這位導演的死卻疑團重重,1999年3月7日71歲的庫布裡克突然去世,4個月後他的遺作《大開眼戒》在美國上映——坊間一直有一種說法,庫布裡克就是因為這部電影丟了性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的這部遺作——《大開眼戒》。這是一部涉及宗教的電影。首先探長要不吐不快,在沒有聖人誕生的年代,一切宗教以及神秘組織都是圍繞:權力、財富和性!所有的神神秘秘的儀式,考驗都是包裝,包裝的內容就是權力、財富和性!
  • 上新 | 我們的命中命中:庫布裡克
    用《暗湧》歌詞來形容,庫布裡克就是我們的「命中命中」。選用「奇愛博士」這個名號,當然是因為這是一個人稱代詞,總不能叫「洛麗塔講電影」,或者「斯巴達克斯講電影」。庫布裡克一共拍攝了13部長片作品,每一部的類型都不同,做出了大量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