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

2021-03-01 財語心聲
周末了,咱們聊點兒輕鬆的話題。上篇我們提到中國的婚嫁制度以及所涉及的金錢,其實外國的婚姻也類似,有很多經濟上的考量,比如《傲慢與偏見》,這部通俗的經典小說,也包括它的姊妹篇《理智與情感》。作者簡·奧斯汀出身於一個十八世紀英國小鄉紳家庭,婚嫁是那個階層女孩人生的重頭戲。藝術來自生活,她的小說也描述了她最熟悉和擅長的生活。班納特先生總是很冷漠,可能他一直後悔年輕時娶了漂亮但輕浮的太太。他們有五個女兒,三個都像她們的媽媽,神經敏感,吵吵鬧鬧,但好在還有簡和伊莉莎白,讓她們的父親稍稍有些寬慰。當然,最終她們的母親很開心,五個女兒都嫁出去了。有的嫁給了愛情,有的嫁給了金錢;有的幸福美滿,有的揮霍無度;有的滿足,有的炫耀,有的抱怨……反正跟今天的婚姻也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因為要寫這篇,我又找來小說看了兩眼。我發現了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好像看得很著急(因為要趕寫這篇文章),不能像以前一樣靜下心來讀他們的對話,揣摩他們的心思了。瀏覽過一段,總有一種總結中心思想的衝動,要是我上高中的時候有這覺悟,可能語文也多考幾分。當然,經典還是經典,這是毋庸置疑的,可能我被學術八股文練廢了吧——總想著起一個一眼看到結論的題目,總想著用最少的字說清楚事情,就像我直爽、坦白的性格一樣。也許這樣可以少花點雜誌的版面費吧。《傲慢與偏見》的對話裡儘是戀愛中的男女相互試探、揣摩的小心思,另一篇看得很著急的是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這白流蘇和範柳原更是情場老手了,白流蘇曾經的婚姻經驗讓她對這些暗示、試探更加駕輕就熟,「好像誰一主動就輸了一樣」,倒是戰爭成就了這對鴛鴦,也就是題目「傾城之戀」吧。愛情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人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去做這件事情,這有什麼意義呢?根植於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進化心理學,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觀點。《自私的基因》一書提到,基因的「目的」就是延續和傳遞,當然這是無意識的,只是基因經由自然選擇保留了下來而已。基因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它的「目的」,比如,基因聯合起來,指揮形成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生存機器,聯合對抗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整體更好地保留下來。但機器會老化,於是基因通過生育的方式實現機器的新舊迭代,從而世代保留基因,並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同的組合、突變等方式,實現機器的優化。

於是,圍繞基因的延續,進化心理學對很多行為的解釋都指向了生育,即生育是個體存在的「目的」。比如,生活史理論就是探討生物體為在不確定的環境裡保留基因,在當下生育和將來生育(現在成長)之間如何分配資源的問題,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生活史策略。生活史策略的另一方面是如何在多生(低存活率)和少生(高存活率)之間權衡。也比如擇偶問題,男性更看重女性的容貌還是身材?而女性又更看重男性什麼?還比如,為什麼男性更不能容忍女性身體的不忠,而女性更不能容忍男性情感的不忠?因為在養育行為中,男性更看重他獲取的物質給到了自己的孩子(即傳遞的是自己的基因);而女性在養育後代過程中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來自男性的物質支持,情感的忠誠可以帶來物質的安全感……當然,這只是進化心理學的觀點,我上學的時候在這方面也沒有太多積累,只是覺得這個觀點的關注點可以部分解釋「愛情是文學藝術的永恆主題」。突然覺得自己錯過了很多,上學的時候盡學著練數錢了,哎,真俗。其實也沒多少錢讓我數,真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當然,就像《傲慢與偏見》這本小說所要表達的一樣,「只考慮金錢的婚姻是不明智的,不考慮金錢的婚姻也是愚蠢的」,婚姻是情感、是文化、也是一種經濟安排。所以,你為孩子準備好了婚嫁金嗎?當然,教育也是給女兒最好的嫁妝之一。歡迎選購我司「童鑫閃耀」和「招盈年年」年金產品。


「童鑫閃耀」

「招盈年年」

 

快找我選購吧。

胡蝶,微信:hd18810104097

參考文獻:

Dawkins, R. (2006). The selfish ge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earns, S. (1992). The evolution of life histories.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相關焦點

  • 傲慢與偏見的關係,《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幾次接觸之後達西漸漸的喜歡上了坦率而美麗的伊莉莎白,起初伊莉莎白認為自己絕不會愛上這樣一個傲慢粗魯的人,她也數次在與他的對話中懟的他下不來臺。但隨著情節的推進伊莉莎白卻漸漸發現達西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他有能力,有修養,甚至非常體恤窮人,他有思想,愛讀書,是一個很靠譜的青年。最後經過幾次誤會與意外之後他們終於修成正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傲慢與偏見是相伴而生的。
  • 《傲慢與偏見》:偏見拒絕了傲慢,傲慢偏見消除,幸福也來到了
    在這裡,我還是想簡單說說《傲慢於偏見》的劇情:在一個叫朗伯恩的鄉村裡,有這麼一戶人家,班內特家。班內特家裡有5個女兒,都還未婚。莉迪亞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有15歲,莉迪亞上面還有4個姐姐,大姐叫簡,二姐叫伊莉莎白,是文章的女主角。另外的兩個姐姐作者沒有重點寫,我就不重點描述 了。
  • 《傲慢與偏見》越傲慢越偏見
    中學時愛讀名著,連《兒子和情人》、《喧譁與騷動》都能一知半解,《理智與情感》和《傲慢與偏見》卻比輔導書更難讀,可能叛逆期的影響,潛移默化對英國紳士淑女產生先天的牴觸與蔑視,才會對字裡行間描繪的傲慢虛榮不屑一顧,坦白說,華麗璀璨比不上大觀園,高貴氣質被鄉野粗鄙汙染,怎比得上曹雪芹妙筆生花?囫圇吞棗勉強讀到結尾,連書都送給了女同學。
  • 傲慢易改,偏見難改︱電影《傲慢與偏見》
    在看翻拍的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之前,我曾經看過BBC經典版的《傲慢與偏見》。所以說在觀賞到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之後,我很難不把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與經典版的《傲慢與偏見》之間進行一定的對比,但是對比之後就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對於經典文化表現的一種薄弱感。
  • 《傲慢與偏見》二刷傲慢與偏見
    「傲慢使別人無法靠近我,偏見使我無法愛上別人」昨天下午把我心心念念最愛的一部電影二刷了一遍。模模糊糊印象裡面只記得最後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好了,模模糊糊也只記得傲慢與偏見二詞正好對應兩個人的個性特徵,二刷後更加讓我清晰地認識到了每個角色獨特的人格魅力。場景一:舞會開始,吉英在媽媽班納特的安排下順利與賓利對話且結成了舞伴,兩人對彼此都一見傾心。
  • 書籍:《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其實一開始是叫《最初的印象》,而且第一次它的出版是被拒絕的,十幾年後作者再度重寫,將其改名為《傲慢與偏見》,該書終于于1813年問世,廣受歡迎,生動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被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
  • 《傲慢與偏見》傲慢、偏見
    男主傲慢和女主偏見,但內心都是真誠和善良的,它們倆價值觀和身邊的人對比都很明顯,他們倆最終走到一起是讓人非常感動的。
  • 《傲慢與偏見》200年——偏見的本質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劇照200年間,人們學會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質疑《傲慢與偏見》,或「傲慢」或「偏見」的各種嘗試都是危險的——假如這種態度本身不是一種傲慢與偏見的話。事實上,有關傲慢和偏見的討論已經超過了3000年。早在17世紀初,培根就已經對與傲慢和偏見互為表裡的「我何知」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 《傲慢與偏見》,愛是摒棄了傲慢與偏見之後的曙光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這部電影是我非常喜歡的《傲慢與偏見》。毫不誇張的說,我曾經在一周內把它翻來覆去的看了三遍,然後它就直接進入了我的電影最愛榜單,並且在看完了整個電影之後,我還心血來潮的把小說也找來閱讀,這足以看出我對這部電影的熱情和喜愛了吧。
  • 《傲慢與偏見》書評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十分有名,最初我是在初一時讀起,但當時覺得人物關係較為複雜,並沒有讀完,高考後的暑假,閒來無事便又重拾起這本書,想來細細品味
  • 《傲慢與偏見》電影鑑賞
    電影以日常生活為題材,主要圍繞女主人公伊莉莎白與男主人公達西展開,男主人公達西的傲慢使女主人公伊莉莎白對他充滿了偏見,但在一次次碰撞與交流中,男主人公逐漸放下了他的傲慢,而女主人公也放下了對他的偏見,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這看起來是一個愛情故事,但它的深度與廣度絕對不僅於此。傲慢的男主,偏見的女主正是現實世界中許許多多人的縮影。
  • 電影《傲慢與偏見》:愛能打破的,不止是傲慢和偏見
    伊莉莎白出生不算高貴,但她骨子裡有傲氣有主見,有不願隨波逐流的決心,所以她才在初見時,對達西先生表現出來的冷漠傲慢嗤之以鼻,即便他一年收入有一萬英鎊的收入、擁有半個德貝郡。影片中伊莉莎白幾姐妹的感情線是交織在一起的,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的感情也隨之起伏。初見印象不佳,他的傲慢讓她有了偏見。
  • 《傲慢與偏見》的深刻含義
    這本書很不錯,《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所寫的小說,是奧斯汀的代表作。此本書戲劇情節有起伏。故事展開是這樣的~1.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莉莎白由於傲慢與偏見,產生愛情糾葛為主線。鄉村紳士班納特夫婦有五個千金,每天操心物色稱心如意的郎君。
  • 愛情電影《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愛情電影,於2005年9月16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她們的擇偶的故事。該片主要反映了家庭對金錢的追求和社會階級的批判,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社會的落後。
  •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學會糾正自己的傲慢與偏見!
    對於《傲慢與偏見》,我只能確定我看過電影,又大概記得自己之前是讀過書的,但不管哪一種,都沒有什麼具體印象,慚愧。這次是真的讀完了,記下一些想法,也告訴後來的自己。主要講了一對年經人,因彼此的傲慢和偏見,互相不順眼;後經過一系列的事情,瓦解了傲慢,也糾正了偏見,產生了深深的尊敬和愛意,並最終走到一起。關於伊莉莎白的偏見和達西的傲慢,以及他們兩人思想的碰撞,soulmate,愛的火花,我不打算說太多,因為主人公在作品中是有得到最多的環境、心理描寫的特權的。
  • 《傲慢與偏見》——淺談
    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傲慢讓你無法愛你。有多少愛情毀於傲慢與偏見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傲慢與偏見》的第一句話。 這是喬·賴特的新電影《傲慢與偏見》的開篇之作,這是奧斯汀或其他任何人改編的最令人愉快、最感人的電影之一。
  • 電影《傲慢與偏見》,我所以為的你的傲慢,僅僅是我對你的偏見
    伊莉莎白和達西分不清楚倆人誰傲慢誰帶有偏見,兩個不同的階級能走到一起總是有多不易。一個獨立有主見,一個善良有魄力,但是更喜歡的是慈祥明理對二女兒有偏愛的父親。靈魂相似的兩個人歷經磨難總是會在一起,大姐和伊莉莎白無疑最後都是幸運的,不是因為傲慢而產生偏見,可能更深處是因為不了解有了偏見而讓人覺得很傲慢,消除偏見最好的辦法就是了解,伊莉莎白和達西也都做到了。
  • 迪麗熱巴 傲嬌與偏見and傲慢與偏見(非對比)
    哈羅大家好,我是愛看電影的瑞瑞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兩部名字差不多的電影,分別是《傲嬌與偏見》和《傲慢與偏見》。熱巴的顏啊其次,瑞瑞要介紹的是第二部電影《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由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一部愛情片,由喬·懷特執導,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唐納德·薩瑟蘭等聯合主演。該片於2005年9月16日在英國上映。該片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感謝百度的簡介,比心)。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愛我,偏見讓我無法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愛我,偏見讓我無法愛別人。提到簡奧斯汀,我們腦子裡會蹦出怎樣的形容詞呢?浪漫?抗爭?獨立?傲慢與偏見就是其中之一。這本書也被翻拍成許多版本的電影,我最喜歡的就是2005年由凱拉奈麗特主演的。初次看到這部電影的海報時,我就全然被它展示的田園風光吸引了。朦朧迷幻的光影透過青山和碧綠的田野打在女主伊莉莎白的側顏上,若隱若現,將她的輪廓清晰的勾勒出來,她似乎要回頭凝顧男主達西,此時的她眼神充滿愛意,嘴角不斂溫柔,只是微微笑著,便是十二分的美了。
  • 當愛情遭遇階級,傲慢撞上偏見——影評《傲慢與偏見》
    而因此,伊莉莎白卻對達西懷有頗深的偏見,一個陷入愛河,一個卻心懷偏見,於是便有了劇中的一個高潮點,男主雨中示愛,卻慘遭女主拒絕,其實小編覺得此時伊莉莎白也是很傷心的,她也是對男主動了感情的,所以才會在她自以為了解男主的為人之後,生出那樣難過甚至是絕望的情緒,不過幸好男主給她的信中說清楚了一切,更在以後對女主乃至她的整個家庭有諸多的幫助,才讓女主重新認識了男主,冰釋前嫌,有了圓滿的結局
  •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傲慢讓我無法愛上你。) 3.I have struggled in vain and I can bear it no longer. (我徒勞地掙扎著,我再也無法忍受了) 【短語學習】Astonishment at 驚訝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