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夏,黑暗之光中不想忘記的聲音

2020-12-27 唯聞

多年前一個夜晚的海邊,天空是黑色的,對望的大海也是黑色的,微涼的空氣中透著溼潤的海風,遠望無邊的天際,只有微亮的繁星。

耳機中傳來海浪聲,鋼琴音,低沉的女聲,與這一切交疊、重合,在這靜謐的黑夜海邊,我在一首歌裡,仿佛看見了《黑暗之光》,它來自於音樂詩人「雷光夏」。

《黑暗之光》

我至今都無法忘記《黑暗之光》的旋律,當一個人孤寂的時候,黑暗會在心底蔓延,當有一個聲音在你耳畔輕唱,在黑暗中唱頌出一點微光,心靈碰撞的火花,在歌聲的共鳴中折射出告慰的光芒,足以將內心的黑暗驅散。

《我的80年代》

「雷光夏」的音樂,多與電影有關,隨性地打破時空、角色與劇情的邏輯,帶著高質感的氛圍,在知性間透露著反叛,遊刃於古典與民謠之間,自然而然的凝結成的每一首歌曲,都是她真實的生活電影配樂。

貫穿始終的鋼琴聲,讓我們看到80年代的樣子,一封未寄的信,一首未完的歌,是你的笑容或那首情歌,還是走不完的鋼琴前奏?

《不想忘記的聲音》

走過《黑暗之光》的九年後,「雷光夏」用她一貫的筆觸帶來《不想忘記的聲音》。在流行音樂裡,「雷光夏」的音樂是一種特別的存在,無法用某一類標籤來註明。她用音樂的表達,試圖描繪記錄她對世事萬物的感知與疑惑,儘管如此,在她柔和而富有磁性的聲音中,我們更能感受到理性與溫暖。

煩躁的世界裡,流行快歌旋律鋪天蓋地的襲來,讓「雷光夏」的音樂顯得如此格格不入,但她依然我行我素地淡對一切,懷揣音樂夢想和想像,低調地做著文藝氣息裡平靜的安撫者,伴隨聽者走過青春的惘然,歲月的糾纏,落寞的灰色,即使在黑暗裡,仍然能感到溫暖,看見希望的光。

MUSIC FROM

· 唯聞 OnlyMedia· 每晚十點半,音樂與你「 不聽不散 」

相關焦點

  • 雷光夏|文青藏在心底的秘密聲音
    雷光夏,臺灣唱作人,臺北愛樂電臺節目製作人、主持人。代表作品:《黑暗之光》《逝》《她的改變》《第36個故事》等。✤  ✤  ✤多年來,雷光夏一直以來都是低調的,她隔很久很久才會發表一次自己的新作品,平時的她都是將面孔隱藏在電臺之後,我們一般只能在安靜的地方聽到她安靜的歌聲。
  • 雷光夏:不能忘記的聲音
    她的家庭和教育背景,註定了她的歌聲中飽含知性與清澈。生於1968年的雷光夏,1995年第一張專輯發行到現在20年的時間一直很小眾。始終不見她大紅大紫、聲名遠播,在音樂的國度裡,她像一個安靜的牧羊人。雷光夏《榜外》她在歌裡寫年少時的暗戀:「十二月的陽光下,我轉頭看你的側臉,你的聲音有如蕩漾在微風中的一首歌。」
  • 黑暗之光
    《黑暗之光》的開頭,有一段長長的海浪聲,這是雷光夏的音樂裡常常出現的元素。她的聲音也像不大的海浪,有撫慰的作用,不偉大,很釋懷。
  • 張懸是大海,陳綺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我第一次聽雷光夏的歌好像是《原諒》,特別驚豔,雖然唱歌技巧真的連業餘歌手都不算,但就是這種哼唱,不知為何就很動人。今天推薦的這首《黑暗之光》,非常能代表她的特點,有規律的音階引人入勝,聽得人入神,再配上樸實又自然的歌詞,形成了她獨有的詩意又治癒的特點。
  • 寫給雷光夏的情書
    2015年,雷光夏發行了她的第七張專輯《不想忘記的聲音》。旋律依舊迷人。這張專輯是一場暮春周末清晨的小雨。你穿著棉麻的白裙子。白球鞋。與友人在郊外遠足。第二天醒來,獨自出門,讓細密雨絲潮溼了你。內心惘然而空寂。你的孤獨是一朵華麗的玫瑰。愛神為你摘下它。每天餵養它,放一顆阿斯匹林。等待你成為新娘的緊張時刻,插在你的發間。
  • 隱秘的時光歌者雷光夏
    出過六張專輯,與其說是在唱歌,不如說是在寫日記與拍電影,更有魔幻般的時空穿越之感。她的聲音很清亮,有點齊豫的感覺,但似乎還有點羞澀。她的獨白很有磁性,不溫不火像午夜電臺的低語。所有的歌曲均是自己的獨立創作,猶如遊走在現實與夢幻之間,過去與現在之間,黑暗與光明之間。到底是對過去的回憶,還是對現世的反思,已經穿梭得不知何時何地,或許,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時空隧道旅行。
  • 文藝時間:《黑暗之光》
    靜下心來聽《黑暗之光》 時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民謠讓人平靜下來與自己內心獨處
  • 雷光夏「唱出成長滋味」
    雷光夏「不想忘記的聲音」雷光夏「不想忘記的聲音」,這就是成長的滋味。
  • 我們都愛雷光夏
    雷 光 夏說「音樂詩人」,也許有些矯情了,但樂手、歌者、配樂師這些身份的確無法很好地形容她。從詞、曲、演唱、配樂到專輯製作,雷光夏能讓你從音樂中窺見詩意的畫面,從帶有摧毀力的寓言故事裡得到愈療。她是位優秀的音樂人,但她並不滿足於製作只能觸動聽覺的音樂,她的音樂不僅像詩,也像電影。
  • 不紅不火雷光夏
    校園廣播結束了,主持人送給大家一首歌,是《黑暗之光》。前奏從老舊的廣播喇叭裡溢出,那一刻,周遭很安靜,音樂漸漸漫過耳朵。我看到神秘莫測的海面,聞到海水的潮溼和腥氣。大學四年的零碎記憶像老房子裡的白蟻,從舊時光的縫隙裡窸窸窣窣的爬出來。
  • 民謠 雷光夏:芳意不如水遠,歸心欲與雲平
    《黑暗之光》| 2006-12-1 我的80年代黑暗之光La Paloma (folk)造字的人別人的天使New Dreams清晨旅行未來女孩發光房子黑暗之光 (Version 2)大概是剛剛開始做電臺時,第一次聽到雷光夏的歌,「過去像是一幕電影,相遇那天簡單的默契」。
  • 音樂詩人雷光夏
    1996年、1998年,雷光夏曾兩度為侯孝賢的電影《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作曲並獲得金曲獎提名;1999年,雷光夏憑藉專輯《臉頰貼緊月球》成功獲獎,同時期獲得過此獎的作詞人有林夕、方文山、胡德夫、李宗盛。幾年前,雷光夏在接受採訪時,有這樣一段對話。「有人把你的風格歸類為小清新,對此你怎麼看呢?」
  • 聽一把獨立的聲音,看一座慢慢被時光移動的城 雷光夏(臺灣)· 遇上民謠 · 第080期
    ▎收聽點擊音頻,即可收聽第36個故事詞曲:雷光夏演唱:雷光夏夏天的雨水飄落寧靜公園深夜的微風拂過吹乾了樹只記得平平淡淡到我已經記不起來故事情節,只記得那夏天的光和風,以及這首《第36個故事》。 雷光夏的聲音柔和舒服且富有磁性,不同於陳綺貞的小資,不同於陳珊妮的冷豔,表面總是那麼的平靜,但歌詞裡卻蘊含著溫暖的能量。 剛畢業那時候特別喜歡這首歌,在公車上聽著這首歌,看著迎面而來斑駁的樹影,我總覺得一定會有特別美麗的故事發生在我身上。
  • ——雷光夏與《範保德》
    比如,兩位70後臺灣獨立音樂人——雷光夏和陳珊妮。如果雷光夏的音樂是喃喃自語般的安靜清新。那陳珊妮便是氣場強大的暗黑系女王。就這樣,默默愛了很多年。雷光夏,臺灣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班畢業,臺北愛樂電臺主持人。直到2018年5月29日,才出8張專輯,一如我喜歡的很多歌手,低產高質。
  • 黑暗之光.
    ,光明和黑暗交織著,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風從我的耳邊流過帶來整個世界的聲音,風中,有人彈唱,有人舞蹈,有人相愛。花的種子在天空中四散,在黑暗中恣意盛開。紫色的太陽般的蒲公英,下墜的青色吊蘭,紅色和金色交織成的玫瑰,白色的大麗菊…… 2009年10月的那個晚上,我陪著你看花束飄落在風和時間的縫隙裡,很多年後花香的絲縷殘留在日記深處。
  • 《黑暗之光》遊戲電視臺 甜心主播私房照曝光
    遊戲網_3D硬派格殺雙端網遊《黑暗之光》特為廣大宅男玩家量身打造多檔主題節目,美女主播全程陪玩。  【美女主播-pink】  由pink主持的《黑暗之光》遊戲節目將在本周末7月19日、20日14:00-16:00直播,喜歡pink的童鞋不要錯過哦。
  • 《浪客劍心》黑暗中的光之劍
    而且它特別喜歡穿插與每一個小細節將人情冷暖表現得如此真實:無論是在結婚前夜死去的那個巡夜武士或是佐藤健摸十字傷的瞬間還是左之助第一次看到劍心以及放棄與劍心決鬥時候。整個片子越是細節越是回味無窮。而最為打動我的是在於每一次劍心的心路歷程。他決心不再殺人已經10年,這十年對於他來說是一種堅持但卻也是一種逃避,因為他還沒有用逆刃刀去守護生死抉擇的時候。
  • 不想你消失丨第36個故事,朵兒咖啡館,桂綸鎂,雷光夏
    對於我來說,卻或是音樂、情緒、雷光夏的那份聲音?我想起來,有一次黑暗聽歌會,我推薦過這部電影的同名主題曲,雷光夏的《第36個故事》(點擊最底端「閱讀原文」可聽),當時我一下說了一長段關於這部電影的話。對於喜歡的電影,我會收藏起來,偶爾想起來還會反覆看。這部,我反覆看了十多遍了吧,是它陪我度過了在北京的那段灰濛濛的時光。
  • 7月5日 黑暗中的光
    甘力克黑暗中的光曼徹斯特音樂會遭遇恐怖組織炸彈襲擊後,阿瑞阿娜.格藍黛重返曼徹斯特,舉行了一場名為「唯一的愛」的演唱會。馬科斯.曼富德以「愛裡沒有懼怕」 這句話開啟了演唱會。賈斯汀.比伯也登臺獻唱,他說:「我不會任憑愛從我的生命中消失,我不會放棄信靠上帝。上帝就是良善,即便我們處在黑暗中;上帝仍與我們同在。他愛你。他就這這裡,等你來投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