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時光歌者雷光夏

2021-02-21 最後的夢田

雷光夏,一位躲在都市深處的隱秘詩人。

身為淡江大學傳媒系碩士,臺北電臺資深主持人,侯孝賢電影配樂人,文藝青年眼中的獨立女聲範兒。

臺灣有很多獨立女聲,比如陳綺貞、張懸、魏如萱、陳珊妮、範曉萱等,而同樣是獨立女聲,雷光夏的曝光率就極低,更像是一個傳說一本無人像的畫冊。很小眾,只有少數的文藝青年知道她的歌聲。聽她的音樂,總是聽到唱出一句句空靈的聲音,喃喃自語地說出一段段獨白。冷冷地,猶如坐著宇宙飛船來到了繁華都市的上空,或者像是在某個古老的房子裡,翻開一本本塵封的日記,讀著那些似曾相識的故去心情。而周圍的熱鬧與她無關,只有那嵌入心靈的一句句人生真言。

初識她,緣於幾米的音樂《地下鐵的二十個音樂場景》,那個富有磁性的女聲旁白,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找這個低吟細訴的女人是誰,總是車水馬龍過後的寂靜下,一把磁性溫柔的女聲撫慰孤獨的心。有一些人,永遠都不可能與「熱門」、「時尚」、「當紅」相題並論,只有在熱鬧過後靜靜將浮躁漸漸平息下來之後,有一種思考與回味悄悄地來到了身邊,雷光夏就是這樣一位歌手,如燭火一般,看似微弱,可是無法拒絕它溫暖的光芒。

人們形容她是「非職業歌手」,她從來也不是個活躍在舞臺上的音樂人,她的真實身份是一個電臺主持人。臺灣淡江大學畢業的傳媒碩士,在電臺裡講述著你和我的故事,給侯孝賢電影配樂,經典的畫面和音樂一起組成了懷舊老照片式的回憶。出過六張專輯,與其說是在唱歌,不如說是在寫日記與拍電影,更有魔幻般的時空穿越之感。她的聲音很清亮,有點齊豫的感覺,但似乎還有點羞澀。她的獨白很有磁性,不溫不火像午夜電臺的低語。所有的歌曲均是自己的獨立創作,猶如遊走在現實與夢幻之間,過去與現在之間,黑暗與光明之間。到底是對過去的回憶,還是對現世的反思,已經穿梭得不知何時何地,或許,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時空隧道旅行。

 

《我是雷光夏》

1995年,雷光夏出了自己的首張個人專輯,《我是雷光夏》。雖然已經1995年了,那些歌卻都貼著八十年代的標籤。那是雷光夏學生時代寫成的一系列詩作譜成的歌曲,曾經在校園裡傳唱過。這麼一張唱片,用五個時間片段銜接了一個個校園的畫面,音樂裡有陽光,有青青校樹,有可愛的男生背影,媽媽的早餐,三毛的沙漠,就是沒有一張作者的照片,連她長什麼樣也不清楚。然而這所有的片斷連接起來,卻像一部老電影膠片在緩緩地流轉,時間穿稜在這些片斷的回憶中。

時光一,雷光夏的淡江中學的高中時代,一個穿著白色短襪碳黑皮鞋的女學生。

那也是淡江中學,雷光夏的中學時代度過的地方,也是周杰倫《不能說的秘密》裡發生故事的同一個地方。她也寫初戀,每一個女生都會在壓抑的學業中有這麼一個朦朧的夢,他的背影,遙忘不可及的初戀,便是整個白色單調的讀書青春最好的風景。然而當看到周杰倫的電影後,卻感受到雷光夏在這裡寫下的旋律,是多年後周杰倫電影裡穿越時空來相見的遙相呼應嗎?電影裡那二十年前的女子,與雷光夏又是何等相似,也是一個彈著鋼琴的清純女生,會寫出憂傷的詩句來。然後二十年後周杰倫來了,坐在淡江中學古老的鋼琴前,找到了舊時的女子,在幻境中銜接上二十年前的思念。而事實上那樣的故事沒有結局,留下一個背影,便是「年輕的故事最瀟灑的註腳」。

時光二,手風琴、自由、彷徨。

不再是背著書包苦讀的高中學子,進入大學是一個看似自由的群體。可是想飛翔,卻發現沒有天空;想流浪,卻發現無從方向。以為自己長大了,卻發現承載不起最夢魅以求的嚮往。以為自己可以獨立,卻發現自由其實還算是揭示自己脆弱的一種暗示。在成長與成熟之間,在獨立與束縛之間,手足無措地掙扎著。

時光三,還是孩童時代最可人

在一段朦朧的電子樂聲中,傳來一聲聲孩子快樂的笑聲,蔓延在操場上走廊上教室中,題為「小學生們總是。。。。。」,反襯雷光夏成人後的生活,很少有這樣無邪的笑聲了。在這一片斷裡,雷光夏選了首妹妹寫的歌詞,叫《媽媽與我》,道出了早晨,中午,晚上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味,新鮮的早餐,擁擠的公車,有陽光味的被子,一天看似平凡又不簡單的生活,全是媽媽勤勞的雙手下編織出協調和睦的畫卷。

時光四,越來越廣闊的視野,像海潮一樣滾滾湧來。

《獵小海豹》是詩人非馬的作品,也是雷光夏高中時代很喜歡讀的一首詩。詩裡說,小海豹在幼年時期毛色是純白的,人們為了獵取這條純白的皮毛,將小海豹用棍子擊斃。而當人們的棍子落下之前,小海豹還好奇地回頭對人類相視,分明不知道致命的危害即將降臨。幼小的生命如此短促,就在那好奇的一回頭中匆匆掠過。雷光夏將這首詩譜成了曲,唱得悲嗆中帶著幾分憤慨,將一種浪漫的情調對準了生命的感染力,所有的語言變成了鋼琴黑白鍵之間流淌的一聲嘆息,成為整張專輯中最悲嗆的一章。而《波斯》則輕緩浪漫了許多,有三毛感覺,向西去,向著那沙漠進發,用旅行去覆蓋時間,將自己的理必性埋葬,這只是一場短暫的流浪,嚮往風和沙的地方,找到最初的人類純白的脾性,當初說要自由的,有了實現的資本,現在給自己一個交待。

時光五,消失的過往。

冬天、戰爭、人群、童話、電視新聞,好像虛幻又切身的一種種經歷,而初戀、學習、流浪、自由、思考,一切都過去了,這一切無論當時多不耐煩,現在只是雷光夏的床頭枕邊日記短短的一章,舒服時疲憊時放在床頭伶聽,她告訴你生活本來就是"藤生樹死死也纏"。故去的一切都總結成兩個字,時間。 

 

《臉頰貼緊月球》

雷光夏的第二張專輯,1999年的一場時空旅行,在這裡玩起了電子樂,還是像電影片斷,然而卻是接近科幻電影的方式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故事情節,並不是那麼的主流。故事裡有飛船、天外、月球、海洋、小島、帆船、高山、街道、秘密花園。從一個時空轉入另一個時空,分不清處於哪時哪刻。如雷光夏在音樂裡所說,「在時間的甬道裡,永遠看不見的吹奏者,他向你敘述前方。。。。這故事的終點就在前方不遠處。。。。」沒有所謂的開始與結束,只有「自由與消失」。

電子樂的感覺不是玩味,也不用去分清哪裡是真實的樂器哪裡是電子模擬的成份,假亦是真,真亦是假。聽到的是文明與嘈雜的交織,說是臉頰貼緊月球,其實那個月球還是遠古地球的翻版。找到一個荒島,卻發現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秘密花園。海上花是個稍縱即逝的時間,看不見的吹奏者才是凝固的。而見到高山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廣大的自然界才是精深的博大。從離開地球開始,到發現高山而膜拜結束。其實生活還要這樣繼續下去,根本不會結束。

同樣是時間,這張就如迷宮一般,一開始或許還為這樣的凌亂而不適應音樂的不知所措,然而這樣看似破碎的時間片斷裡,拼湊出了一個完整的橋段。直接在吟唱後把詩讀出來,背景是不知地名的異國,天馬行空般的意識流,比起天使她更像個巫婆,你還沒聽清她喃喃地在說什麼,早已轉身去了另一個異度空間。不由自主地被她浸在那樣電子氛圍與人聲的交叉中,屏住呼吸,生怕擾亂了這樣的時間秩序。

在這裡,不再是小我的憂傷奔波,而是一個大自然及其文明的存在的幽深奧秘。「第一次你就讓我看見高山,第一次你就讓我聽見海洋」,「 看見人類文明一點一點的崩毀。。。極遠變得極近 極大變得極微。。。。」,與此相比,把人類的作用渺小化,而大自然才是主載。

《時間的秘語》

2003的雷光夏,在沉寂低調的一段氛圍之後,一口氣推出了兩張唱片,一張原創專輯《時間的秘語》,一張個人精選集《2003逝》,其實是把以前的一些作品重新編曲用新的形式來演唱。繼續是時間,然而這個時間告別了旅行與魔幻,而是屬於一個人的都市時光。並且把這一些音樂串成真實的SOUND FILM,拍成影像來實現她畫面和音樂的結合。終於看到雷光夏真容了,是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長髮女孩,不漂亮但很溫暖。聲如其人,都是給人一種寂寞但很踏實的感覺。

用幾個鋼琴的旋律隔開了時間的片斷,舊夢依稀,溫暖如玉,還是一樣的夢囈般的獨白,還是很安靜,但思緒只限於夢中的飛揚,現實中還是一樣的平和。夢中還有過去的嚮往思念,還在乘著飛船靠近月球。現實中在輕輕地哼著搖籃曲,在你耳邊輕輕地講著時間的心事,夢可以不願醒來,生活中風的陰影還得繼續抗拒。

她也寫了一部電車,駛向都市邊緣,不知怎的,想起了《千與千尋》裡那輛不會回頭的電車,還有《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中的海洋。時間也是不回頭的電車,在海的地方走,走過的地方聞到一股鹹的味道,像極了人灑下的汗味。

當流浪與想像都已經過去,剩下的唯有凝固的駐守。鋼琴不再年輕時期的飛揚,少了浪漫,多了回歸。一個華麗的轉身,那些年少時曾有的衝動都成了過去式時,她告訴你,美麗依舊,只是隱藏在時空間隙中,要你親手去翻閱發現的蛛絲馬跡。

 

《黑暗之光》

不玩電子,不炫想像,不拍電影,還是時間,從八十年代到現在。是八十後所有的時光相集,有老房子、大海、貝殼、成長的小孩、異國街頭的樂手。。。。。這一切,是雷光夏源於一場車禍,躺在床上不能做事,只好去回憶。《黑暗之光》裡的雷光夏是淡雅的,在黑色的過往幕布上畫上精彩的絕筆,也照亮心裡那陰影的過往。雖然是在黑暗裡點亮的一絲溫暖,卻不會傷感。是通過過去來寄望與現在和未來。

雷光夏是很眷戀時間的人,時間總有那麼一些鈕帶,比如孩子,比如老房子,比如八十年代,看到老的東西是延伸過去時光的回憶留存,看見現行成長的孩子是延續未來的密碼,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有些東西會消失,但總會有東西是一直在的,而且會變化。

還是一樣的獨白和吟唱,那種詩意,仿佛是定格在八十年代的影子。我們是八十年代生的孩子,而雷光夏是八十年代上中學的孩子。那個時候沒有HIPPOP,沒有唱片工業,寫一堆美的詩句會斟酌半天,為一個優美植入人心的旋律反覆思考。我們的八十年代,遙遠又朦朧,有想說又害羞的表達,寫了信又寄不出去,有一種想法成了永遠不去實現的休止符。而人們還在繼續生活的旅行,小提琴鋼琴大提琴編織出一個無比唯美的意向感知,一種行雲如水的流暢感,緬懷過去的美好,還要成就未來的旅行,你現在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在對過去的拯救或者延續,但是也可以成為別人的天使,成了別人引導和借鑑的故事,無形當中成就了一個救世主。

像那個夢裡海市蜃樓的蚌殼,在時間裡永遠也分不清什麼時候被擊碎什麼時候被撫慰。看似溫暖,實則殘酷。我們每天都在面對這樣的海市蜃樓,被動地拍打,主動地去依靠尋找溫存。一幕一幕,夢不斷,現實還在繼續。

《不能忘記的聲音》

最近的一張專輯,從《我是雷光夏》到《不想忘記的聲音》,雷光夏一直用時間來累積生活的軌跡,淡淡地像一個個電影畫面,有時候我不覺得她在唱歌是個音樂人,而是坐在午夜電臺裡講故事的那個阿姨,那些路過的片段被雨打溼了。

從未想過雷光夏和娛樂圈有任何的瓜葛,也不喜歡用音樂專業的標準來衡量她高雅還是低俗,我寧願她是個時間的詩人。她是不變的,寧靜的生活,純淨的聲音。她又是一直在改變的,因為時間本身是個不斷行走的過程。她隱藏在這個世界裡,無數經歷過的人在身邊留下了痕跡,來了還是走了,都是緣分。你會擁有的東西永會有的,你不必驚豔地去抓取它還是離開它,很隨性地看待生活。

《不能忘記的聲音》,還是雷光夏的初心,和20年前那個穿校服在校園裡感嘆《逝》的女孩子一樣。幾首歌,幾段配樂,電影的畫面閃現眼前。她的歌總是冷冷的,她的聲音卻是溫暖的安慰劑。聽不到太多的為了愛而痛徹心扉的悲劇,沒有時下青年故作流浪的遐想,有著人生中真實的感動和情懷,這也是文藝。這種文藝不矯情,它是用時間來積累的,每個文字,每段旋律,時而無聲,時而哼鳴,時而淺唱,時而獨白,時而漫長,都有思考,都有情境的入境。事過境遷,路過的遠方有沒有讓你沉淪,不確定的將來是不是更堅強。

如水的鋼琴,心靈起伏的手風琴,厚重的大提琴,溫柔的長號,還加入了自然的聲音。遊走在古典於現代間,又似回憶與現實的交叉中。會讓人想到,雷光夏去過很多地方,走過很多異國的街道。發生過什麼,自己在字裡行間去揣摩,那一定是浪漫美好的,即使有憂傷也在過後是淡淡的一句「走遠」。雷光夏的唱功談不上專業完美,她的曲比她的聲音美好很多,可是我不反感,反而在音樂裡襯託的她的聲音那麼理性。這個理性在情懷的包裹下,整個音樂畫面是一個感性的旅程,因為我們大家都是不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小性子。她是隨心所欲做自己的配樂,配上這麼一把聲音,不完美呈現的是更接近我們心靈的解讀。

因為人心的寂寞,會在時光中找尋自己可以依賴的支點。而聽到雷光夏的聲音就像在黑暗中透過來的隱隱微光,無形的手來撫慰你的寂寞不安,混沌的希望也變的開闊起來。那麼舒心凝重,即使是時光一直在走,即使是疲勞的,走的路上一起微笑,充滿一份感謝的心。

而雷光夏依然是隱藏於都市的一個唱歌的人,她的歌是印在紙上用來讀的。一個知性女子的聲音,會自動忽略音樂的技巧。有些聲音是一輩子的。

時間不斷,如雷光夏隱形在都市中。與其說她在做音樂,不如說她在記錄時間的沙漏。那種特有的溫柔細膩的獨白,和清亮的女聲永遠都不會成為樂壇的主流。而她是獨一無二的,有時候詩意與才情跟是不是科班出身還是職業都無關,那些擁有豐富的經歷與追求的人,倒是具備了抓取時光製作回憶片斷的才華。這個時候,唱歌不再是聲音與旋律,它變成了一種心裡所嚮往的幻夢空間。雷光夏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總在某一個時空在耳邊響起,喚起那些時光零亂地飛到自己的眼前去

相關焦點

  • 我們都愛雷光夏
    臺灣導演蕭雅全眼中的這個她,名叫雷光夏,是位「音樂詩人」。雷 光 夏說「音樂詩人」,也許有些矯情了,但樂手、歌者、配樂師這些身份的確無法很好地形容她。從詞、曲、演唱、配樂到專輯製作,雷光夏能讓你從音樂中窺見詩意的畫面,從帶有摧毀力的寓言故事裡得到愈療。
  • 雷光夏|文青藏在心底的秘密聲音
    雷光夏,臺灣唱作人,臺北愛樂電臺節目製作人、主持人。代表作品:《黑暗之光》《逝》《她的改變》《第36個故事》等。✤  ✤  ✤多年來,雷光夏一直以來都是低調的,她隔很久很久才會發表一次自己的新作品,平時的她都是將面孔隱藏在電臺之後,我們一般只能在安靜的地方聽到她安靜的歌聲。
  • 民謠 雷光夏:芳意不如水遠,歸心欲與雲平
    某一天毫無徵兆的時刻,耳機裡響起雷光夏的歌,帶著一顆陳舊的心,投射在過去的某個秋日。時空的鏡頭往前推進,仿佛中間所有的記憶,都只是一場自導自演的夢境,從來沒有發生過。 只要雷光夏的聲音一想起,那些努力疏遠的日子,又無限靠近了過來,那些慢慢失焦的光影,又清晰了起來。
  • 雷光夏:不能忘記的聲音
    如果你沒聽過雷光夏,那就從《寫給雨天的歌》開始吧。寫給雨天的歌音樂人:雷光夏雨水靜靜飄落大地你給的愛好安靜有時候陽光輕撫臉龐有時候沉默的等待有時候拂去眼角淚光再笑著看我 當黑夜降臨 天空渺遠當時光將層層覆蓋
  • 聽一把獨立的聲音,看一座慢慢被時光移動的城 雷光夏(臺灣)· 遇上民謠 · 第080期
    ▎收聽點擊音頻,即可收聽第36個故事詞曲:雷光夏演唱:雷光夏夏天的雨水飄落寧靜公園深夜的微風拂過吹乾了樹在街角的咖啡店相遇的一刻故事從頭我對你依然心動溫暖的太陽照著冬天的花你微微笑著讓我抹去眼淚看這座城市漫漫被時光移動若伸出手還是渴望被你把握給我我想要的生活面對最坦白的眼眸前方是一片晴朗星空答案緊緊擁抱我給我我想要的生活面對最坦白的眼眸
  • 不紅不火雷光夏
    她是雷光夏。她的音樂,總跟夏天有關,充滿想像力的旋律進行,總是能讓人聞到大海、雨水、泥土和乾草的味道。大學四年的零碎記憶像老房子裡的白蟻,從舊時光的縫隙裡窸窸窣窣的爬出來。一時間,百感交集,但對於未來的迷茫,好像在音樂中,漸漸暫時褪去了,剩下的,只是靜靜流淌著的旋律,以及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我們。大提琴幽暗繾綣的音色勾勒出了夜晚海面的神秘,是略帶不安的,又是那麼迷人,直到鋼琴的出現,像是無邊黑暗中突然閃現的漁火,讓人頓生心安,每個人的記憶,才得以瀰漫開來。
  • 寫給雷光夏的情書
    引言——我喜歡雷光夏的音樂。她的音樂世界是靈性而俏皮的。她的音樂風格獨樹一幟。旋律優美而迷人。她的聲音可以治癒你。
  • 張懸是大海,陳綺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2、雷光夏是音樂製作人,她是歌手、愛樂電臺DJ,從1995年,雷光夏發行個人首張音樂專輯《我是雷光夏》,到2015年,發行的《不想忘記的聲音》,倏忽二十載。而我漸漸發現,在慢慢了解聲音對於雷光夏的意義,我才更聽懂讀懂雷光夏的音樂中那些神秘的聲音符號。
  • 音樂詩人雷光夏
    中國臺灣女歌手,音樂製作人,作家畫家雷驤之女,出道20餘年發行7張專輯,上一次有關她的新聞還是在去年的新專輯發行。甚至連照片都只有那幾張,穿著純色上衣的她,面前是立式麥克風。相比之下,與她相提並論的那些名字更為人熟知。
  • 雷光夏「唱出成長滋味」
    雷光夏「不想忘記的聲音」雷光夏「不想忘記的聲音」,這就是成長的滋味。
  • 雷光夏,黑暗之光中不想忘記的聲音
    耳機中傳來海浪聲,鋼琴音,低沉的女聲,與這一切交疊、重合,在這靜謐的黑夜海邊,我在一首歌裡,仿佛看見了《黑暗之光》,它來自於音樂詩人「雷光夏」。《我的80年代》「雷光夏」的音樂,多與電影有關,隨性地打破時空、角色與劇情的邏輯,帶著高質感的氛圍,在知性間透露著反叛,遊刃於古典與民謠之間,自然而然的凝結成的每一首歌曲,都是她真實的生活電影配樂。
  • ——雷光夏與《範保德》
    比如,兩位70後臺灣獨立音樂人——雷光夏和陳珊妮。如果雷光夏的音樂是喃喃自語般的安靜清新。那陳珊妮便是氣場強大的暗黑系女王。就這樣,默默愛了很多年。雷光夏,臺灣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班畢業,臺北愛樂電臺主持人。直到2018年5月29日,才出8張專輯,一如我喜歡的很多歌手,低產高質。
  • 任時光飛逝,我只在乎你——緬懷歌者鄧麗君
    當時,人們因為她開始了解流行音樂,許多人因為聽了她的歌而加入到流行音樂中,她柔美帶有淡淡哀愁的歌聲,滌蕩著渴望柔情的人們心裡,最終在時光荏苒裡成為了一個美麗的符號和傳奇,成為那代人留在內心最美好的記憶。她就是名揚海內外的著名歌者——鄧麗君。
  • 不想你消失丨第36個故事,朵兒咖啡館,桂綸鎂,雷光夏
    對於我來說,卻或是音樂、情緒、雷光夏的那份聲音?我想起來,有一次黑暗聽歌會,我推薦過這部電影的同名主題曲,雷光夏的《第36個故事》(點擊最底端「閱讀原文」可聽),當時我一下說了一長段關於這部電影的話。對於喜歡的電影,我會收藏起來,偶爾想起來還會反覆看。這部,我反覆看了十多遍了吧,是它陪我度過了在北京的那段灰濛濛的時光。
  • 歌者文明掌握了11維度,為何他們不時光倒流,反而要宇宙重啟
    在這部作品中,曾經出現過一個強大的文明——歌者文明,它不僅用光力摧毀了整個三體星系,而且只用一塊二向箔就把整個太陽系給降維處理。但即使是這樣一個強大的文明,面對宇宙各處的大戰,它們也只能通過重啟宇宙的方式,回到田園詩般的時代。要知道,它們已經掌握了11個維度,理論上已經能夠實現時間跨越。為什麼它們不直接把時間調到大爆炸之初的狀態,而是要宇宙重啟呢?讓我們揭開秘密吧。
  • 邰正宵《歌者戀歌》:年輕的人別聽老歌?
    3:歌者戀歌》中偏「輕量級」的編曲作品,卻能給聽者別樣的聽覺感受。歌者有此誠意與海量音樂的閱歷,再做演繹這些單曲,自然能聽出不一樣的用心程度。    周慧敏一曲兩詞的《從情人變成朋友》和《如果你知我苦衷》都被選中重譯,吉他勾勒出往日情景,鼓聲緩緩擊過這曲時光,邰正宵一定是對這首歌愛到不行,才用了這樣簡約又極富情感弧線的編配,來分別開啟與收尾這次的翻唱;另一首頗具港式情懷的歌《今生註定》雖有王馨平與高明駿演繹的同名國語版本,但因鄭秀文與許志安多年愛情長跑背後的林林總總,歌迷總是要對粵語版《唯獨你是不可取替》更有情懷
  • 章子怡寫小作文誇《隱秘的角落》 秦昊表示懷念一起爬山的時光
    章子怡寫小作文誇《隱秘的角落》 秦昊表示懷念一起爬山的時光時間:2020-06-25 19:11   來源:新浪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章子怡寫小作文誇《隱秘的角落》 秦昊表示懷念一起爬山的時光 新浪娛樂訊 6月25日,章子怡[微博]髮長文為近日熱播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打call。
  • 天生的歌者
    雙妹是天生的歌者,從未經過專業訓練。她們歌唱時音色可薄可厚,氣息收放自如,情緒把控有度……每每聽到她們的歌聲,我們這群音樂系畢業的夥伴都自慚形穢、自愧不如,對於這種演唱高度我們只能是望塵莫及、瞠乎其後!
  • 歌者文明(上)
    年,銀河系獵戶旋臂】翻閱坐標數據是歌者的工作,判斷坐標的誠意是歌者的樂趣。歌者翻閱數據時正在吟唱著一首古歌謠:我看到了我的愛戀我飛到她的身邊我捧出給她的禮物那是一小塊凝固的時間時間上有美麗的條紋摸起來像淺海的泥一樣柔軟……歌者沒有太多的抱怨,生存需要投入更多的思想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