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跑高速,汽車發動機能承受住嗎?相信這是很多人都非常擔心的事情,也是一些人口中的「毀車」操作之一。但我告訴你,你太小看汽車發動機的承受能力了!我給你說一個數據:每一款發動機在設計定型時,都要做一個耐久性試驗,要求發動機在接近全負荷狀態下,連續運行600小時以上,不出現任何故障!有些要求嚴格的車企甚至把這個數據做到1000小時以上。
有些人可能對這個數據沒有概念,我們把它轉換到汽車的日常駕駛中來。發動機以接近全負荷狀態連續運行600小時以上,如果換算成車速,就是汽車以160公裡/小時的時速連續行駛600個小時,行駛裡程將近十萬公裡,發動機不會出現任何故障。這也是很多車企敢於給發動機質保十萬公裡的底氣之一。
而我們的汽車在跑高速是發動機處於什麼狀態呢?絕大多數是家用車,在高速公路上以120公裡/小時的車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也就在2000~3000轉/分鐘之間。這個工況對於發動機屬於中等負荷,是發動機工作極為舒適的轉速區域。從發動機萬有特性曲線上可以看出,在這個轉速下,發動機的扭矩處於較高的階段,而油耗處於較低的階段,可以說是最經濟、最合理的運行區間。
而且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車速變化小,發動機轉速穩定,負荷幾乎沒有變化,處於最穩定的工況下。在這種狀態下,即使連續跑幾百上千個小時,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可以說,只要你人能受得了,發動機沒有任何問題。而所謂的高速行駛造成發動機拉缸、爆缸等危言聳聽的傳聞,都是由於發動機本身存在一些故障,比如散熱不好、潤滑不良等造成的,一臺正常的發動機連續高速行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長時間跑高速發動機受不了的問題。相反,你倒是應該擔心汽車在城市擁堵路況下的行駛問題。很多人以為汽車在城市中行駛,車速低,發動機轉速低,負荷小,對發動機更好。其實事實恰恰相反,在城市擁堵路況下行駛,對汽車屬於「耗損性駕駛」。你聽到這個名詞就可以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狀態。
汽車在城市擁堵路況下低速行駛時,發動機經常處於怠速狀態,經常急加速、急減速,發動機負荷變化大,燃燒溫度低,熱效率低,更容易生成積碳,更容易造成發動機的異常磨損。所以,這種低速行駛才是最損耗發動機的工況。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同樣的車型,經常跑高速的車發動機壽命明顯高於經常低速行駛的車。比如我們經常聽說某款計程車行駛百萬公裡無大修,而家用車行駛十幾二十幾萬公裡就要大修發動機了,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汽車在設計定型時,還要做一個整車耐久性試驗。這個試驗讓汽車連續行駛十萬公裡以上,發動機基本不熄火,要經歷各種路況和氣候條件,比如高速、市郊、市區、平原、高原、山地、溼地、冰雪路面、高溫、低溫、高溼高鹽等,在試驗中找到汽車的弱點和設計缺陷,並在後期的批量生產時加以改進。所以說,汽車其實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工業產品,耐久性、可靠性都是非常好的,並不像很多人口中的那樣不堪,所謂的各種「毀車」操作,只是某些人的想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