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狂降,經營陷入困境,美國最大媒體CNN如何自救?

2021-01-13 站長之家

數字媒體對傳統報媒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很多傳統媒體被迫轉型數位化。,事實上,類似的結構變化也正在電視新聞中展開。

包括NBC, 福克斯和CNN等在內的電視新聞機構都有自己的網站。問題在於如今線性電視商業模式正在被侵蝕,想要更好的存活下來的話,就需要在數位電視上加倍努力,轉向訂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經是美國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近年來卻逐步走向了沒落。

2008年3月,CNN正在努力實現從印刷到數字的轉變,股價為17美元(2002年為53美元)。投資者紛紛逃離傳統媒體,轉向更性感、更年輕的網絡媒體資產。

而到現在,CNN問題重重,比如被指新聞造假、收視率不斷下降等等,在今年10月份還傳出對外轉讓股權的消息。

CNN還有救嗎?

對於陷入經營困難的CNN來說,怎麼樣才能實現更好的自救呢?

CNN有兩個主要收入來源:有線電視訂閱和廣告。而這兩者都依賴於收視率,而且都在結構性下降。

自2012年以來,已有2500萬美國家庭取消了有線電視訂閱。上個月,CNBC報導稱,該行業預計在未來五年內,還將有2500萬家庭取消有線電視訂閱。媒體界兩位最敏銳的人傑夫·比克斯(Jeff Bewkes)(作為HBO的掌門人,他開啟了電視業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和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對世界造成了巨大損害)都在2016年放棄了有線電視捆綁業務,這是有原因的。

新聞和體育是有線電視套餐中僅存有盈利點的業務,但流媒體們財力雄厚,正蠶食這個有利可圖的市場。

多年來,Netflix在重播和爛片中一點一點地摸索,然後才開始大量嘗試首播的內容。

亞馬遜目前每周在Prime上播放一場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的比賽和一場英超(Premier League)的比賽。

與此同時,蘋果公司正在用news +試水新聞,而HBO已經有了比爾·馬赫(Bill Maher)和約翰·奧利弗(John Oliver)的兩部熱門新聞。

隨著訂閱用戶數量的減少,廣告收入也在減少。更糟糕的是,因為數字競爭正在從線電視口中「奪食」。觀眾們意識到,可以通過訂閱的方式避免看廣告。另一方面,廣告商們紛紛湧向能提供更精確定位的數字產品。

這時,CNN每個小時卻只能從每名觀眾每小時獲取23美分,不停地提醒它「變老過時」的事實。(注:有線電視套餐收益是建立在用戶觀察時間價值低於1美元/小時的假設之上的。)

多虧了「川普秀(Trump Show)」, CNN及其同類節目在過去四年裡得以「苟延殘喘」的活著。選舉通常對電視新聞來說是件好事,但川普政府這四年的精分的表現可以說是一份不斷送出的禮物。

好消息是CNN擁有非凡的人力資源,同時在電視新聞方面也擁有權威的品牌和一支技術嫻熟的記者隊伍。雖然有線電視業務逐步沒落,但它仍然有跨越數字鴻溝的的資本。

問題是:另一個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CNN能複製紐約時報的策略嗎?能否把網站放在付費牆後面,並深化對垂直領域的投資?它可以嘗試,但在這方面已經有一個佔主導地位的參與者。CNN的品牌和資產也有所不同:CNN擅長現場報導和快節奏、個性化的分析——擅長視頻、現場直播。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所有優質新聞需要付費訂閱才能看,我們將面臨一個艱難的未來。約25%的美國人會選擇付費閱讀,而另外75%的人則只能面對煩人的廣告。

還有一種模式就是等著讓億萬富翁收購。偉大的媒體品牌的價值是有底線的,因為如果它們變得足夠便宜,億萬富翁就會把它們當作「面子工程」來收購。

其次,有些人有巨大的機會成為新聞領域的Spotify或Netflix。如果Netflix(或蘋果、亞馬遜,或尚未成立的初創公司)想要創建這一業務,CNN將是一個可以建立的基礎。就像這些奢侈品都是由一個標誌性品牌(路易威登、卡地亞、古馳)代言一樣,CNN是少數幾個標誌性的代言品牌之一。

就像貝佐斯本人一樣,亞馬遜或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可以收購CNN,並為其運營提供一定的資金。可以想像,蘋果如果決定嚴肅對待Apple News,並把CNN (CNN)納入麾下,或者谷歌(谷歌)會決定為強大YouTube,投資CNN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目前,26%的美國人會在YouTube上看新聞。)

儘管蘋果和亞馬遜正在進入媒體領域,但也有一些其它財力雄厚的買家,媒體是他們的核心業務。比如Netflix和迪士尼在他們的帝國裡都沒有新聞資產。另外,前不久,有媒體報導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正尋求買家打算賣掉旗下CNN)用以償付其巨額債務。真有巨頭買下CNN的話,也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總而言之,最佳結果就是有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提供了收購CNN獨特且引人注目的機會。

聯手Twitter

Twitter可以說是又一個未被充分利用的新聞機器?。

儘管Twitter有萎縮的跡象,但它仍有巨大的潛力。如果轉向訂閱模式,它的價值將增長20%。在清理了機器人帳號之後,Twitter可以收購CNN,並開始控制它所佔據的內容比例。此舉將使CNN/Twitter成為新聞界的iOS(更貴,但質量更高),而而Facebook/Fox將成為新聞界的Android。

Twitter迫切需要擺脫對廣告的依賴,建立起支持訂閱模式的價值主張。它嘗試過打包內容,包括播放NFL的比賽。傑克·多西有著出色的產品頭腦,Twitter平臺充滿了難以置信的活力——這裡有機會為新聞的未來開出新的路子。

 如果美國這家有線電視新聞巨頭真的和Twitter聯手,能否重塑新聞的未來呢?

註:文章經站長之家編譯自medium,內容有大幅度刪改。點擊這裡可閱讀英文原文。

相關焦點

  •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陷入人生困境的四大自救之道!
    龍遊淺水,虎落平陽,人也不可能始終順風順水,總有陷入人生困境之時。陷入人生困境如何自救?如何突破?如何在風雲際會,機遇來臨之時,一朝化龍,龍嘯九天?如果對此一籌莫展,不妨試試以下四大自救之道。一、從改變你生活方式和習慣開始。生活方式和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毀掉你。
  • CNN咋了?追求收視率而選擇報導題材和炮製假新聞是兩碼事
    這是過去半年來美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也是不少媒體孜孜不倦調查的對象。如果哪家媒體能挖出川普通俄的證據,那將是不啻於水門事件的重磅報導。上周四(6月22日),Thomas Frank為「CNN調查」節目做了一則報導,報告了一則重大調查進展。根據他的報導,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正在調查一家俄羅斯投資基金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 (RDIF)。
  •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餐飲業該如何自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餐飲業該如何自救 疫情對國外餐飲業的影響仍在持續蔓延.以日本為例,該國具有代表性的壽司店、拉麵店都出現了倒閉潮.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拉麵館也遭遇關店潮,近日,據日媒報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據東京商工調查結   原標題: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餐飲業該如何自救     疫情對國外餐飲業的影響仍在持續蔓延.以日本為例,該國具有代表性的壽司店、拉麵店都出現了「倒閉潮」.
  • 實體書店如何花樣「自救」?美國:亞馬遜從線上開到線下
    來源:環球時報實體書店如何花樣「自救」 本報駐美國、英國、韓國特約記者 田秋 紀雙城 夏雪編者的話:「我以為世界上早就沒有實體書店這種東西了。」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編劇曾借主角之口發出這樣的感嘆。經歷網際網路大潮衝擊的同時,疫情的暴發令國內實體書店雪上加霜,眾多書店開始「自救」:網上賣書、會員眾籌、雲直播逛店……26日,北京市宣布提前啟動今年實體書店扶持項目。實體書店能扛過這個「寒冬」嗎?美國、英國和韓國的這些經驗,也許能為國內實體書店提供些思路。
  • 美國FOX新聞網與CNN就利比亞報導展開媒體戰
    2001年「9.11」事件爆發,FOX以一貫的煽情報導創造了34.8%的收視率,借力「9.11」上位,躍居全美電視新聞頻道收視率榜首。至此,CNN第一次在重大事件報導中輸給了FOX,而這還只是個開始。  2002年1月,在美國尼爾森調查公司的數據中,FOX首次同時在黃金時段以及全天收視率上擊敗CNN,從而真正意義上坐上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界的頭把交椅。
  • 面對財務困境,美國媒體行業兩巨頭「抱團取暖」
    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14日報導稱,在這筆交易中,蓋特豪斯媒體公司的母公司新媒體投資集團將以現金和股票的形式收購甘尼特,創建一家擁有250多家日報的大聯合企業,其旗下將包括《今日美國報》、《密爾沃基哨兵報》和《印第安納波利斯明星報》等日報,以及數百家周報和社區報紙。
  • 關注丨「大部分是瞎扯」「為了收視率」 CNN爆「史上最大醜聞」 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直以來,川普與美國新聞界的關係一直不太和睦,尤其是他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關係。而就在近期,CNN被曝故意炮製 「通俄門」等熱點,再次陷入輿論旋渦。先是不久前,CNN宣布三名採編員工辭職。一位曾在《紐約時報》供職15年,是普立茲獎獲得者;一位以前是今日美國網的資深記者,也是普立茲獎入圍者;還有一位是2001年就加入CNN的新聞界老將。
  • 川普慘敗 「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計劃」破產,經濟發展將陷入困境?
    川普支持者衝進美國國會,引發暴力衝突,局勢急劇而下,川普一敗塗地,逃脫不了成王敗寇的命運。彈劾罷免之聲不絕於耳。川普的敗選本質上是經濟發展不理想,與中國貿易戰並沒有讓美國經濟獲取更多發展。美國利益優先,與盟友關係也是劍拔弩張。世界上所有人都沒有感覺到「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來」,反而讓競爭對手感覺到川普就是一個不講規則的「瘋子」。美國經濟會不會從此陷入衰退或者困境?
  • 大鯨魚園長管家:生產自救下的幼兒園,幫扶是今天最大的商業趨勢
    但普惠園與去商業化政策無疑讓多數民辦園陷入資金困境,2020疫情當下延遲開學,更加雪上加霜。園所如何經營才能在困境中自救,在規則中盈利?很顯然依靠過去那種功能與盈利不能兼顧的平臺無法應對。花錢買平臺,卻只能緩解家長對孩子的牽掛,沒法滿足報名、收費、宣傳、引流的需求。
  • 川普淡出鏡頭之際,美國保守媒體福克斯新聞收視率下跌
    當地時間2月2日,尼爾森公布1月收視率數據,與美國前總統川普「愛恨纏綿」的福克斯新聞自2001年以來首次在有線電視新聞「三駕馬車」中墊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拿下第一。這意味著,在政治新聞頻發的1月份,福克斯難以從中分一杯羹。「我們迷失了,」福克斯新聞一位內部人士如此說。
  • 【風雲美國】美國媒體中的川普(2016-2018)
    通過這個研究一方面為通觀當下美國社會各種社會矛盾和衝突提供一些依據,另一方面為預測美國政治和社會的走向提供參考意見。最終,在應對「川普現象」給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帶來的影響、以及美國貿易戰爭矛頭直指中國時,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該如何應對提供參考。
  • 從《我的天才女友》到《正常人》,女性如何走出自我困境?
    PUA、性騷擾、婚戀壓力、生育壓力……現實中,女性面臨的困境似乎無處不在,也頻繁成為當下熱點。女性力量崛起,女性困境卻依然存在。在過去,女性生活被婚戀和經濟束縛。而女性部分解放後,女性又在情感和欲望中掙扎,面臨結婚生育的選擇和痛苦,承受著社會的結構性歧視。陷入困境後,我們如何面對,又如何自救?
  • 最新:晶片計劃落空,華為陷入困境!
    該消息曝出後:業界直指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內地最大的晶片商,作為國家直接支持的晶片企業,其技術的落後程度可見一斑。前英特爾資深工程師池宇(化名)告訴媒體《中國企業家》,28nm晶片的技術是十年前的領先水平,他稱,「蘋果A7晶片採用的就是28納米工藝,搭載於iPhone5s上」,現在採用28nm就相當於得使用2013年前的手機。
  • 「失血」奈飛該如何自救
    但在2019年,奈飛成為MPAA新成員,此時的各大媒體紛紛稱讚流媒體生意為「當前視頻領域最熱門、最有賺錢前景的生意之一」,作為龍頭奈飛則成了圍剿好萊塢的突圍者。然而,也就是在2019年,當奈飛第二季度付費增長用戶卻不及預期,對其高昂燒錢模式的討論又起,人們轉而開始陷入懷疑和質疑。
  • iPhone12系列被爆電池出問題,電量狂降
    據外國媒體9to5Mac報導,許多用戶反饋,他們的新iphone12電池已經崩潰,特別是在待機狀態下,電池耗電量加速,即使關閉5g網絡或wifi等,也沒有任何改善。iPhone12系列被爆電池出問題一些用戶反饋說,在執行上述操作時,關閉後臺應用程式刷新不會以任何方式改善iphone 12備用狀態下的電量狂降。
  • 寧靜 & 王霏霏:三十、四十歲女性的困境與自救
    她們給我們的借鑑是三十歲和四十歲的女性,該如何走好人生花路,以及對自身的困境該如何去自救。抓住它,牢牢抓住它,是三十加女性的自救。雖然她很女王的說了一句「不成團,便solo」,但孫堅的一句話很現實的說出了王霏霏的困境「你不成團你幹嘛呀,你這些年就是為了團啊」。
  • 如何證明全球最大的BlackLivesMatter專頁是偽造
    原創 Donie O'Sullivan 全球深度報導網2018年,CNN 揭露了當時全球最大的 Black Lives Matter 臉書專頁竟然是一個由一群澳洲人偽造的。當時主導這次調查的記者蘇利文,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他們是如何透過網頁存檔、域名調查工具和傳統的調查方法做到的。
  • 遭遇「退貨」後 維密轉身「自救」掘金中國市場
    要知道,2009年,處於巔峰時期的維密曾創下每分鐘售出600件內衣、銷售額達到107.5億美元的業績,30歲以下美國女性所用的內衣中,有50%的產品都是維密品牌。  然而隨著行業競爭加劇,維密面臨銷量下滑危機。數據顯示,2016-2018 年,維密在其最重要的美國市場的份額由33%下滑至24%。
  • 疫情之下,中國影視行業如何渡過「倒春寒」?四大舉措或可自救
    標題:疫情之下,影視行業如何理性自救:老本墊底,降薪減壓摘要:2020年開年之際,被冠以「史上最強春節檔」呈現出的熱鬧盛況,一度讓在凜冬前行的影視企業及從業者看到春天的曙光,並指望藉此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反倒把影視行業打了個措手不及,令其百般期待的「春之盛宴」瞬間化為泡影。
  • 當代媒體的困境,都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
    另一方面,大多數人並不熟悉媒體的工作內容,誤以為媒體萬能者也不在少數。正因如此,《我們與惡的距離》才更顯難能可貴。本劇第一集,宋喬安所在的品味新聞臺就遭遇了一起假新聞事件。多家媒體同一時間播報了一條泰國發生爆炸的消息,令宋喬安和同事感到措手不及。這條消息沒有得到前方記者的證實,也缺乏官方認證,用媒體術語來說,就是不具有權威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