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菖蒲之浮生三記——漸相識

2020-12-23 澎湃新聞

花菖蒲之浮生三記——漸相識

2020-06-07 0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讀:在《花菖蒲之浮生三記——漸相識》中,向大家介紹了花菖蒲的家族背景、文化淵源和發展史。今天我將進一步介紹花菖蒲的品系與賞鑑。

花菖蒲的主要品系

自江戶時代始,花菖蒲現有品種數已超過5000個,清新的花色和典雅的花容使它在當今園藝界大放異彩。自江戶時代起,日本各地根據不同的審美需求對花菖蒲進行了定向選育,形成了江戶系、肥後系、伊勢系和長井系等多個地域特色鮮明的品系。不同的品系又以二戰為分界線分為古種與現代種兩個亞系。

江戶時代中晚期,除菖翁外,小高伊左衛門和萬年祿三郎等人開始進行專門的花菖蒲育種,一些花菖蒲園也開始向普通民眾開放。在江戶地區(東京舊稱)一個獨特的品種群——江戶系逐漸形成。江戶系花菖蒲的花被片通常水平展開或上託以滿足人們俯視的欣賞習慣,其花姿簡約,適合花園和庭院栽培。

1875年,歌川廣重(二代)所作的東京三十六景——崛切花菖蒲,人們常從高處俯視欣賞花菖蒲

江戶古種——葵之上,三英花,紫色底、白色脈紋,品種名取自《紫式部》男主人公結髮妻子之名,一位溫柔、嫻淑的女子

江戶古種——五月晴,六英花,白底、輕染粉色,美好得如同五月的晴空

江戶古種——煙夕空,三英花,藤紫色,現保存於東京地區明治神宮御苑花菖蒲園中

菖翁將花菖蒲贈予了在肥後地區(今熊本縣)一個名為「花連」的武士團體。但在肥後地區,花菖蒲的花期通常會遭遇暴雨,花連開始將花菖蒲進行盆栽欣賞,並選育了一個新的品系——肥後系。在室內賞花菖蒲時,所有人席地而坐,頭微微低垂,全程保持安靜,以此表示對花菖蒲的尊重。因為人們相信花菖蒲柱頭如同人的內心,那些柱頭堅硬、花被片低垂的品種受到人們的喜愛。武士們認為栽培與選育花卉是他們的特權,也算是一種修行。除花菖蒲外,他們還選育了椿、芍藥、菊花、朝顏花和山茶,即「肥後六花」。按照花連的規矩,肥後系花菖蒲一直被秘藏。直到1930年英國布魯克林植物園的約翰裡德博士夫婦訪日,這些花容豪華絢爛的肥後系花菖蒲才第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線裡,也成為了二戰後花菖蒲的主流。

肥後系室內展示

熊本古種——玉洞,三英花,純白色,姿態文雅、高潔,深受人們喜愛

肥後系——藍草紙,三英花,藍紫色

肥後系——葦之浮舟,六英花,白底、紫色脈紋

肥後系——磯鷸,六英花,白色、藍紫色覆輪

肥後系——千曲錦,八重花,絞紋

江戶時代後期,紀州藩士吉井定五郎(1776-1859年)在伊勢松坂地區又發揚光大的一類花菖蒲——伊勢系。20世紀初,伊勢花菖蒲常用於伊勢神宮的慶典活動中:27盆花菖蒲成規整的三排擺放於一個屏風前,每盆花或葉的高度一致,前方採用另一屏風將花盆遮擋。伊勢系植株較肥後系矮小,花型以三英花居多,花瓣質地較薄、先端下垂,花姿柔美。

伊勢系室內展示

伊勢系——寶玉,三英花,藤紫色系

伊勢系——櫻狩,三英花,粉色系

而建於1910年的山形縣長井花菖蒲園中保存了大量的長井古種。昭和時代,人們又以長井古種為基礎選育獲得了一個長井系花菖蒲。有人認為長井系出現時間甚至早於江戶系,但這種說法缺乏文獻佐證。長井系品種花瓣狹窄、花型簡潔,但花色樣式變化較大。近一半長井系品種的花色或花色式樣與江戶系相似,而花型和花大小則介於野生種與江戶系之間。

長井古種——長井初紅,三英花,白色、紫色覆輪

長井古種——長井古紫,三英花,紫色

明治時代,打開鎖國大門的日本也開始向海外出口植物。1890年,橫濱植木商會開始向美國出口花菖蒲、百合、牡丹和果樹等。20世紀初,由大船植物園和吉江博士選育陸續獲得了大船系和吉江系,但這兩個系列常被歸併到江戶系中。20世紀80年代,美國育種學家以江戶係為基礎進行選育,獲得了一些花大、色豔的品種,統稱為外國系或美國系。在近現代,伊藤東一、平尾秀一、光田義男和富野耕次等育種家開始引領花菖蒲育種,獲得了一些粉色系、藍紫色系和覆輪系的珍品。

花菖蒲其他分類方法

除了按照產地進行分類外,花菖蒲還可根據花期、株型高矮、花大小、花型和花色等進行分類。根據花期,花菖蒲可分為極早生、早生、中生、中晚生、晚生和極晚生。在上海地區極早花生在5月初始花,極晚生花期為6月中下旬。按照花型,花菖蒲可分為三英花、六英花、八重花和多瓣型。三英花、六英花和八重花對應單瓣型、重瓣型和牡丹花型。多瓣型是在重瓣花基礎上,柱頭嚴重瓣化、花被片數目不定,有時以八重花型統稱。按照花色式樣可以分為純色系、絞紋系、砂子系和覆輪系等。

江戶古種——天女之冠,八重花,白色、紫紅色覆輪,花形非常獨特,可能來自於野生突變體。

原標題:《花菖蒲之浮生三記——漸相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你見過花菖蒲嗎?
    花菖蒲是鳶尾科鳶尾屬玉蟬花,因此花菖蒲也是一種鳶尾,可以稱為「日本鳶尾」,而鳶尾是天南星科的植物。因此,花菖蒲和菖蒲除了名稱相似外沒有其他關係。在日本的明日香時代,菖蒲以端午節文化從中國東方飛抵日本,菖蒲與日本的民俗和文化生活緊密結合。與野生花菖蒲(玉蟬花)於五月開放,其葉子形狀類似於天南星科的菖蒲,因此逐漸與兩個漢字「菖蒲」聯繫在一起。在日本,菖蒲和花菖蒲混雜在一起,許多人仍然分不清楚。
  • 浮生三記:做我所能,愛我所做
    他開始著手書寫數十年人生況味,並自述寫書的緣由,「仿我本家前輩三白先生之例,準備分為六記:人文、科學、棋橋、兩岸、愛情與老病。追述雖無豐功偉績,卻也頗有逸情趣事的一生。」清代沈復所著《浮生六記》,被稱為至情至性之上乘佳作。沈君山的《浮生三記》就是仿其前輩沈三白的《浮生六記》寫的,以至情至性的文風、瀟灑從容的筆觸,寫出了人生的幾度秋涼。
  • 《浮生六記》12歲相識,17歲結婚,這對夫妻活成了神仙眷侶的模樣
    12歲的沈復初見芸娘時,便心生愛慕之情,並且下定決心今生非她不娶。第二次見芸娘的時候,是芸娘堂姐嫁人那天。那天晚上沈復獨自餓得咕咕直叫,老僕人給他拿了一些零食充飢,但沈復覺得不好吃,難以下咽。沈復和芸娘都是有趣之人,總喜歡在無聊地生活中找出點樂趣出來,比如說男扮女裝。沈復家附近有個水仙廟,他想帶娘子一同去遊玩,可惜這廟子不允許女性進入。於是沈復想到了一個妙招,讓娘子喬裝打扮成男子。在水仙廟裡,沈復還拉著芸娘跟別人打招呼,嘴裡還說著,這是我表弟。
  • 《浮生六記》: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情,三百年前就發生了
    歷史上並沒有太多的記載,清,乾隆二十八年,出生姑蘇城南滄浪亭畔的士族文人之家。以遊幕為生,在他46歲時,寫下自傳體浮生六記,筆墨之間,纏綿哀婉,真切感人。一百四十年來,不止一位學者讚譽《浮生六記》為「晚清小紅樓夢」。從沈復對女性的態度、地方風物的惜愛、植物山石的用心、古代典籍的取捨、寺廟僧人的禮儀等方面,無不情深而近之,只是結構不如《紅樓夢》繁複、龐大。
  • 《浮生六記》:此生與你相伴,夫復何求
    值得一提的是,沈復的《浮生六記》便是其中的翹楚,書中的景致和人物,讀罷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浮生六記《浮生六記》從宏觀結構上可以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佚)《養生記道》(佚)。該書雖說是「六記」,其實就四篇尚存。
  • 有獎徵名 | 這麼美的花菖蒲竟還是「無名氏」~
    花菖蒲,指隸屬於鳶尾科鳶尾屬的玉蟬花(Iris ensata Thunb.)及其園藝品種。飛鳥時代的日本深受中國隋唐文化影響,中國的端午文化也在這時傳入日本,葉形相似的菖蒲與玉蟬花一併成為日本端午節節氣之花,並共用「菖蒲」二字作為植物名。
  • 沈君山沒帶走他的浮生記
    《浮生三記》封面上的沈君山,英俊瀟灑,倜儻才子形象深入人心。所以看到他在醫院臥床的圖片很驚異,去世的消息更是令人扼嘆。 人的記憶很有意思。那天還想起來他書中的情景,好像就是那本《浮生三記》裡提到的。就是幾個人來找他玩,他那時在馬裡蘭讀博士,來人大概是說這地方好無聊之類,沈就說,我帶你們去個好玩的地方。好玩的地方在哪裡呢?不記得了,因為跟他這樣的人在一起,去哪裡還重要嗎?
  • 《浮生六記》:審美觀照中的江南日常生活
    《浮生六記》,一本繾綣溫柔的個人回憶錄,四百年前誕生於江南文人沈復之手,記錄自己與夫人陳芸的愛情生活故事。《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且影響頗大的自傳體散文,在筆記體文學中佔有重要位置。在當代,它的人文美學意義進一步凸顯。沈復與妻子芸娘二人的生活地域空間,集中於當今長三角一帶。書中以優美的文筆,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普通市民的江南生活圖卷,令人神往。
  • 子馨——感《浮生六記》
    子馨——感《浮生六記》 「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性闌一臥, 清明謄羅。
  • 胡歌和汪涵都力推的《浮生六記》,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而這樣以公道護妻子,妻子亦知書明理,不畏清貧的愛情,無非是沈復窮極一生所著書《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創作的自傳體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四卷,後兩卷已失傳。該書最令人難忘處非《閨房記樂》莫屬,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與妻子芸自幼相識,兩情相悅。
  • 夏季花展開幕,「彩虹女神」花菖蒲先來報導!
    夏季花展開幕,「彩虹女神」花菖蒲先來報導!嫋嫋生姿的花菖蒲、英英曉露的木槿、亭亭出水的荷花和朵朵向上的花燭將先後登場,與廣大市民遊客一起追逐樹影婆娑、碧水藍天的夏日時光。本屆上海植物園夏季花展,分為花菖蒲展(5月25日-6月15日)、美槿佳荷展和花燭品種展(6月20日-7月31日)三個篇章。
  • 看懂了浮生六記,聽懂了崑曲,這就是原味姑蘇!
    這部戲不僅是一個演出,更是以戲劇方式,全景式地展現蘇式生活,並將著力打造「浮生六記」IP平臺,以國際化視野推出非遺創新產品。5月30日,崑曲《浮生六記》浸入式園林版在可園和滄浪亭舉行主創團隊見面會。《浮生六記》劇本設置一生,一旦,二醜的角色,通過兩醜的導引,主人公沈復回憶其生於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初遇舅女陳芸定情,後娶為妻
  • 浮生六記 -- 讀書筆記 BY Eleven
    讀書筆記:受2018中國十大青年榜榜首五四好青年蔡徐坤同志所帶來的新讀書風氣的影響,喜滋滋要做一個浮生六記做打卡,所入版本為前半冊張佳瑋所譯的白話文,後半冊沈復的原文。前半冊白話譯文讀得有滋有味,讀罷本欲跳過後半本原文直接做讀書筆記,一上豆瓣,哎天哪,罵的是…「中國人讀清末小品都需要翻譯了嗎?」
  • 專訪 | 崑曲《浮生六記》:等閒識得東風面
    《浮生六記》這個項目「官宣」後在票友中很有人氣,原因之一是崑曲起源於江南,而《浮生六記》的背景地在蘇州,這兩種吳文化藝術結合起來聽上去是「珠聯璧合」的典範。《浮生六記》是記事小品,且涉獵領域較廣。如果在舞臺上平鋪直敘沈復和芸娘的故事就會缺乏戲劇衝突,如何在兩個半小時之內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需要看編劇的功力。《浮生六記》的崑曲劇本請到了最年輕的「曹禺獎」得主、復旦大學古典文學博士羅周執筆。
  • 再讀《浮生六記》裡的「坎坷記愁」
    《坎坷記愁》是《浮生六記》第三記,通篇寫坎坷離愁,讀來感覺哀婉悽涼,催人淚下。有「悲愁之霧,遍蓋華章」之感,讓人不忍卒讀! 婚後好景不長,由於種種誤會和隔閡。文中所記:「乃寄芸於外家,而芸以母亡弟出,不願往依族中。幸友人魯半舫聞而憐之,招餘夫婦往居其家蕭爽樓。」有家不能歸,箇中滋味,箇中委屈,芸娘自知!後誤會稍解,二人得以重回故居,豈料又因給沈復娶妾之事,芸娘遇人不淑,識人不明,為人所騙,以致再生事端,無可挽回!「不數年而逋負日增,物議日起。老親又以盟妓一端,憎惡日甚。餘則調停中立,已非生人之境矣。」
  • 浮生六記 | 事如春夢了如痕,浮生若夢萬古休
    閱讀筆記 2018.03.13《浮生六記
  • 《鎌倉物語》:倩女幽魂版《浮生六記》
    影片氣質有隱然超脫塵世之感,儘管電影中多次出現的夜市,人鬼偕行,市聲喧然。中國觀眾會自然而然由影片中的一色正和與亞紀子夫婦,聯想到清中葉小說《浮生六記》裡的沈復和芸娘夫婦。《鎌倉物語》對於中國觀眾乃至東亞地區觀眾,都是情感體驗的重新喚醒:東亞傳統觀念裡理想的舉案齊眉式夫婦相處模式,固然並不是沒有隱憂與弊病,然而式微已久,久到一般大眾早已淡忘到這種家庭形態對情致和雅趣的鼓勵與滋養。
  • 透視園林版崑曲《浮生六記》英譯
    自2018年七夕首演以來,新編園林版崑曲《浮生六記》以其獨特的藝術展現方式和浸入式的感官體驗,受到多方關注和好評。
  • 【新華書店·美文樂讀】主播薦讀鄧婷:《浮生六記》
    作者沈復,生於乾隆年間,文筆如行雲流水,隨便讀幾句《浮生六記》中的文字,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瀟灑與曠達。其實沈復一生都在為柴米油鹽而奔波,但即便如此,眼中看得見的依然是風景,試問當下的我們,是不是腦海已經被事業、功名、責任佔滿,早已疏離了幽閒之趣呢?如果真是這樣,不妨翻開這本《浮生六記》,也許它會讓你神清氣爽,身心放鬆。
  • 「彩虹女神」鳶尾花開 再過一周可去賞80畝花菖蒲花海
    孫葉說,農科所的水生花卉種質資源圃,除了路易斯安娜鳶尾,還有花菖蒲(種質資源182份)、德國鳶尾(種質資源102份),西伯利亞鳶尾(種質資源5份),「共計301份種質資源。」不同的鳶尾,花期不一樣。德國鳶尾,花期主要在4月;路易斯安娜鳶尾,花期5月;花菖蒲(又稱日本鳶尾),花期5月下旬到6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