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南京大學118周年校慶之際
特別推出"上書房行走校慶特輯 ——
走入海的女兒王穎院士的書房」
讀南大書
說南大事
看南大人
祝南京大學生日快樂!
人活著要有理想。追求理想,要有刻苦、實幹與面對挑戰、不斷追求的堅持精神。
——王穎院士
學者介紹
王穎,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岸海洋地貌與沉積學家,南京大學教授,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海岸與海島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
專長於從海洋動力、地質地貌與沉積多學科結合的途徑研究海岸海洋的成因特點、變化趨勢與開發利用。在平原海岸、高緯鼓丘海岸以及河海體系與大陸架沉積等方面有傑出貢獻,開創在河—海交互作用的現代潮控海岸選建深水大港理論與實踐之先例,成功選建14處港口、完成若干海岸海洋發展規劃,包括唐山曹妃甸深水港、江蘇洋口深水港及海南洋浦港等。近期研究我國獨具特色的「河—海交互作用與古江河大三角洲體系」,致力於南海海域資源環境與海疆權益研究。
榮獲江蘇省三八紅旗手標兵(1983),全國三八紅旗手(1985)(2002),獲19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先後完成專項課題研究報告45項,發表中、英文論文273篇。據2019年史丹福大學John P.A. Loannidis教授對近22年世界十萬名科學家成果被引排名,王穎名列第735位。進入榜前1000名的中國科學家一共10位,王穎名列第7位。主編出版《中國海洋地理》、《中國區域海洋學——海洋地貌學》、《南黃海輻射沙脊群環境與資源》等專著25冊。
2013年,巴黎,王穎院士獲
國際地貌學家聯合會(IAG)榮譽會員稱號
攝影者為南京大學張永戰副教授
1952年的夏天,和所有高考生一樣,17歲的王穎面臨著填志願的難題。
「你喜歡什麼?」
「我喜歡森林,喜歡海洋。」
「那你就學地理吧!
這樣,1952年夏,她第一志願報了南京大學地理學系,並以高分被錄取。
王穎院士與國際沉積學家
(紐西蘭Terry Healy,荷蘭Augustinus等在江蘇潮灘調查)
攝影者為羅哲文博士
要把自己的奮鬥成長與祖國的發展需要聯繫在一起!
——王穎院士
祖國
1956年初,國際地理學大會在印度阿里迦穆斯林大學召開,我國派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地理學代表團,剛剛20歲的王穎是代表團成員之一。中國代表團的報告在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但同時,王穎也親眼見到國外學術權威受到尊重,親耳聽到有的外國學生嘲笑我們「英語少少的」。她心裡憋了一口氣,在日記上寫道:「我們政治上翻了身,科學上也要翻身啊!我們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什麼不能做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呢?」代表團團長謝邦定對王穎和研究生陳冠雲說:「新中國的政治影響,中國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使我們的報告獲得了成功,贏得了尊重。但今後我們不能光靠政治影響,老講五千年的文明史。下次會議,就要靠你們這一代了。要又紅又專啊!」王穎的心潮像海洋一樣翻滾,幾天的國際學術會議,把她的眼界由小天地擴展到全世界,她追求的目標,不僅是要成為一名地理學家,而且上升到要為國家、民族爭光。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王穎院士在海岸考察
1980年4月,加拿大全國海洋會議在Burlington舉行,一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女學者莊重地登上講壇,用英語作關於中國海岸研究的學術報告——她就是王穎。24年前在印度召開的那次國際地理學討論會的情景,王穎永遠銘記在心:「要又紅又專!要又紅又專!」她知道,要攀上科學高峰,必須從腳下做起。現在,她終於從淤泥灘走上國際講壇。
1981年,王穎院士(右)與
加拿大海洋地質學家G. Vilks博士(左)剖析大西洋海底沉積孔
中科院院士,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PACON International(太平洋海洋科學技術大會)終身會員,法國地理學會榮譽會員,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INQUA)終身榮譽會員,國際地貌學家聯合會(IAG)榮譽會員,國際沉積學會(IAS)榮譽會員,中國首位滑鐵盧大學環境科學榮譽博士學位獲得者……王穎的身上,籠罩著許多光環。
1990年,海口,海岸海島國際學術會議
王穎院士(中)為中方首席科學家
2001年,王穎院士被授予滑鐵盧大學榮譽博士
這是該校首次將這一最高榮譽授予中國學者
她還作為第一個中國學者,在該校畢業典禮上發表了演講
60多年的時間裡,她先後完成專項課題研究報告45項,發表論文273篇,出版了《海岸地貌學》、《黃海陸架輻射沙脊群》與《中國海洋地理》等專著25冊,其中17部為第一作者或主編的專著。
王穎院士著作
王穎院士著作
而這些背後,是多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當問到研究中所遇的困難時,王穎略微遲疑後答道:「每一次都很困難。」
如今,85歲的王穎仍堅持每日到校辦公,同時任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著重工作於海域資源環境與疆界權益,走入一項新的工作領域,她謙遜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國家需要她做的事,希望年輕人能牢記使命,使薪火傳遞下去。
右側中間照片為王穎院士與加拿大前總督、
前Waterloo大學校長David Johnston教授合影
右側下方照片為2010年王穎院士
與李克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握手合影
我的愛好 | 王穎
我最主要的愛好,是調研大海與閱讀文藝作品。
小學時,我就喜愛閱讀《冰心文集》《寄小讀者》《小朋友》期刊。同時,我也喜愛閱讀《格林童話》《魯濱遜漂流記》等。我姐姐是學中國文學的,何紉秋老師與鄭鐵軍夫婦購置「良友文集」,裝訂建立「紉輝文庫」,給予我豐富的文學閱讀寶庫。鄭鐵軍精通外文,給我和其女鄭亷講解童話故事,對我影響深遠。
王穎院士家中一景
王穎院士書房一景
中學時期,我已閱讀了《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彭公案》《施公案》等古典小說,我尤其喜歡《紅樓夢》,至今仍常常翻閱。我也喜歡閱讀巴金的作品,讀過他的《家》《春》《秋》,也讀過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等。同時,我也喜歡外國的文學作品,《簡·愛》,《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的《春潮》,高爾基三部曲,《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以及《遠離莫斯科的地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我喜歡看俄國文學作品,尤其是屠格涅夫的小說,還有契訶夫的作品。我曾長期訂閱《譯文》雜誌。
《簡愛》
《四世同堂》
大學階段以及工作以後,仍然愛看文學作品,但沒有太多時間,而且趣向於喜愛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最近常會購買一些新近出版的網絡小說,不那麼認真看,主要在假期或入睡前看看,看過即忘了。但是,閱讀文學作品確實是我生活中的一個愛好,調劑了我的生活,也成為我生活中一種樂趣!
感 言
熱愛大地海洋,
感恩祖國培養,
致力海陸結合,
建設中華強國。
王穎院士推薦書單
1. C.A.M.King. 1972. Beaches and Coast (2nd editor). Edward Arnold Press.
2. F.P. Shapard. 1973. Submarine Geology (3rd edition). Harper & Row
3. James P. Kennett. 1982. Marine Geology. Prentice-Hall. Inter.
4. 王穎,朱大奎編著. 1994. 海岸地貌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 馮士筰等. 1999. 海洋科學導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嚴愷主編. 2002. 海岸工程. 北京:海洋出版社
7. 孫湘平編著. 2008. 中國近海區域海洋. 北京:海洋出版社
8. Philip Kearey, Keith A. Klepeis, Frederick J. Vine. 2008. Global Tectonics (Third Edition). Wiley-Blackwell Press
9. 王穎主編. 2012. 中國區域海洋學——海洋地貌學. 北京:海洋出版社
10. 王穎主編, 劉瑞玉, 蘇紀蘭副主編. 2013. 中國海洋地理. 北京:科學出版社
策劃 | 程章燦
統籌 | 史梅
執行 | 翟曉娟
編輯 | 張宇
【來源:揚子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