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貝是唐朝傳入日本的嗎|話題·書房

2021-02-16 新周書房


「新周書房」的微信號:NeweeklyBB

書房說

煎餅(せんべい)又叫仙貝,是不少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童年回憶。據《江戶町中食物重寶記》記載,仙貝在1778年已成為京都的「庶民美食」。

日本有個傳說,謂「煎餅」(Senbei/米果,別名仙貝)的製法是空海(Kuukai/七七四~八三五)自唐朝帶回日本,再傳授給一位名為和三郎的人,讓他流傳日本。此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和三郎」這種名字在平安時代初期根本不可能出現,分明是江戶時代常見的名字。又有另一種說法,謂戰國時代茶人千利休(Sen-Rikyuu/一五二二~一五九一)有位弟子名幸兵衛,他用麵粉加砂糖製成米果,再取千利休名字中的「千」字,取名為「千幸兵衛」,因此「千兵衛」(Senbei)發音才成為現今日語「煎餅」的發音。這也是一派胡言,不知是誰先信口開河。

各種各樣的日本仙貝

鄉土料理:

莓煮(Ichigoni)、煎餠汁(Senbeijiru)。

「莓煮」並非用草莓煮成的食物,而是用海膽、鮑魚片煮成的清湯,調味料是鹽和些許醬油。煮成的清湯帶乳白色,湯內的紅色海膽看似映在朝靄中的野草莓,因此取名「莓煮」。通常盛在帶蓋子的漆器小碗裡,吃時打開蓋子會有一股海潮味撲鼻而來,味道鮮美。「煎餅汁」是火鍋,在雞湯內放入牛蒡、菇類、蔥,再放火鍋專用的「南部煎餅」(Nanbu-Senbei),煮成後,滲入湯汁的煎餅嚼頭十足,類似用麵粉和水煮成的麵團。南部煎餅以「八戶(Hachinohe)煎餅」最有名。


八戶(Hachinohe)煎餅

根據中國古書《荊楚歲時記》中「正月」一文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北人此日食煎餅,於庭中作之。」《荊楚歲時記》是南朝時代的書,記載荊楚之間自元旦到除夕的節令風俗。而南朝是六世紀,這可能是有關「煎餅」的最早記錄。日本的最早記錄則為「但馬國正稅帳」,但馬國是兵庫縣北部,「正稅帳」並非稅金出納記錄,而是記載官廳年間年間收支以及當時的儀式內容與物品、物價,等等,算是一種公文。目前奈良東大寺大佛殿正倉院(Shousouin)保存著二十四份公文,其中之一的「但馬國正稅帳」是七三七年的記錄,裡面首次出現「煎餅」一詞。而空海生於七七四年,表示日本在空海誕生之前便有煎餅這吃食了。此外,天正十九年(一五九一)著作的《利休百會記》裡,記載豐臣秀吉出席的茶會中,點心正是煎餅。既然茶會點心是煎餅,也表示不可能是幸兵衛發明的。

江戶時代元祿三年(一六九〇)出版的《人倫訓蒙圖匯》中,提及京都六條有位煎餅名人,他做的煎餅是六條名產,並附上用筷子夾煎餅直接在火上烤的製法圖。這大概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煎餅圖。而天明七年(一七七八)出版的《江戶町中食物重寶記》,則介紹了三十餘家煎餅鋪和各式各樣煎餅,可見煎餅在這時期已成為庶民的普遍點心。現代日本這種用米製成的「米果」,其實是明治時代以後才廣為流傳,幕末之前都用麵粉,那才是名符其實的「煎餅」。


@文章節選自茂美呂耶《東北地方》

了解秘事,歡迎進房

房事 | 面孔 | 聲音 | 視界 | 話題 | 小畫

書房一周年 | 書房沙龍 | 真有意思 | 老薛小畫 | 陳丹青 | 竇文濤 | 侯德健 | 樂嘉 | 虹影 | 周氏兄弟 | 崔健 | 劉索拉 | 比爾波特 | 許知遠 | 張發財 | 徐曉 | 子曰秋野 | 致匠心 | 一瞬之光 | 少女 | 誰不曾愛過個把人渣 | 樹洞 | 成為房客 | 房事招聘(24小時在線)

分享,是為了長途跋涉的返璞歸真

微信 | NeweeklyBB

微博 | @新周書房

原創投稿&新媒體合作 | neweeklybb@163.com

相關焦點

  • 大食的經濟文化,是如何傳入唐朝,並在唐朝站穩腳跟的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當時的大食王奧斯曼·伊本·阿凡的使者第一次到達了唐朝宮廷,這標誌著唐與大食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8世紀初,大食帝國進入了倭馬亞王朝統治時期。這一時期,雖然阿拉伯貴族向東、向北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但在戰爭之餘,大食帝國不斷派遣使者與唐朝交好,開創了唐朝與西域交往的新階段。
  • 霓虹人民最愛的「仙貝」,不只是餅乾那麼簡單!
    據說早在我國南朝時代(420年~589年)記載荊楚歲時習俗的古書《荊楚歲時記》中就出現了「煎餅」二字,大概在日本飛鳥時代(538~710年)用水將小麥粉混合後用油煎制的煎餅從中國傳入了日本,它與現在多使用粳米或糯米製作的日本煎餅(仙貝)並不同,而在日本文獻上最早出現關於「煎餅」的記錄據說是在公元737年記載官廳年間收入的《但馬國正稅帳》中。
  • 這個世界性的宗教「伊斯蘭教」,唐朝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伊斯蘭教在何時傳入中國還有很大的爭論,但有一個普遍的看法是把公元651年大食派使者到中國朝貢看作是伊斯蘭教正式傳入中國的標誌。在此之前,已經有了大批的大食商人來到中國。唐朝時期中國與大食的交往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陸上的「絲綢之路」,另一條是海路,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到達龜茲、碎葉、恆羅斯,然後到達波斯,從波斯再到大食。
  • 國慶親子遊,媽咪包裡必備巖塚制果嬰幼兒仙貝
    疫情穩定後的第一個大長假就要來了,恰逢國慶和中秋碰在了一起, 8天假期你想好去哪旅遊了嗎?有了寶寶的家長平時想帶寶寶旅遊卻要上班,沒有時間,總算有個節假日想帶孩子出去看看世界,就跟搬家一樣的往媽咪包裡裝各種寶寶用品,媽咪包裡有哪些必備物品呢?
  • 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土豆什麼朝代傳入中國[多圖]
    螞蟻莊園宋朝人可以吃到土豆嗎?大家想要了解的就是土豆傳入中國的時間,今天的問題是宋朝人吃火鍋的時候能吃到什麼蔬菜,具體的下面小編會給大家帶來正確的答案解析,不懂的玩家直接參考攻略吧。土豆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問題:宋朝人吃火鍋時,可以吃到以下哪種蔬菜?
  • 古琴是如何傳入日本
    中國和日本交往的歷史很早,但古代兩國交往,大半要通過朝鮮半島。當時的中國音樂,也主要是通過朝鮮而傳入日本。據《梁琴新譜》的記載,古琴大約在公元600年傳入朝鮮。然而,古琴雖然和宮廷禮樂一起被傳入朝鮮,但作為獨奏樂器在朝鮮卻從來沒有流行過,它的位置已被朝鮮的民族樂器玄琴所替代。玄琴一共有六根弦,其中的三根中弦要用短藤棍做成的琴撥來彈奏,它有自己的記譜法,其音樂風格也與中國音樂不同。
  • 體現了文化交流,與唐朝點心的傳入有關
    7到9世紀,唐朝政治文化強盛,輻射至周邊各國,日本尤其崇慕盛唐文明,當時隨著各種中國制度文化傳到日本的,還有中國的點心,被喚作「唐果子」。唐果子有索餅(類似麵條)、餛飩、結果、糫餅等多個種類,一般是用米粉或小麥粉製成,下鍋油炸,然後調出甜味。常用的甜味調料是甘葛煎(某種從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劑,已失傳)或蜂蜜,至於今天常見的砂糖,在當時還是珍貴而奢侈的進口物品,僅做藥用。
  • 日本人吃月餅嗎?
    說回正題大家過節都吃月餅了嗎!現在市面上基本已經告別青紅絲的時代惹!對!青紅絲的月餅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每每看到此處我都在想中國有這麼多月餅種類不知道日本人吃不吃月餅呢?其實,中國早在周朝時就有秋天祭月的禮制,珍崇唐文化的日本也有秋天祭月慶豐收的習俗。中秋的習俗從唐朝時就已經傳入日本宮廷。
  • 吃貨拯救世界的標杆:小小一個的仙貝拯救了一條鐵路線!
    銚子港的漁獲量在全日本漁港中排名第一。在這裡,吃魚是字面意義上的家常便飯。舉個例子,我住的酒店提供自助早餐,每天的早餐裡就有七八種魚,烤的、燉的、煎的應有盡有,甚至還有金槍魚泥和烏賊刺身,大早上起來就自助吃生魚,在日本其他地方可不多見。
  • 你知道有一個在唐朝當官的日本人嗎?
    日本人,這個名字並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叫做阿倍仲麻呂,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大家知道盛唐時期中國在亞洲這一片兒那是老大,它的文化傳播到很多小的國家,日本特別喜歡學習中國文化,前前後後在這200年間派出了好多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就是跟著這些留學生一起來到的中國,這些留學生有個名字叫做遣唐使。
  • 唐朝皇帝寵幸完日本公主,為何把她們關籠裡?網友:換你也這樣做
    禮品要足夠新奇,才能吸引皇帝的注意,甚至有些國家會選擇美女作為禮物獻給唐朝皇帝,能得皇帝寵愛便是更大的成功。不過,唐朝皇帝寵幸完日本公主,為何把她們關進籠裡呢?網友:換你也這樣做。其間,日本多次派遣使團和留學生來唐學習大唐文化,對於一個尚未形成自己文字的國家,唐朝文字早已發展成熟,文學藝術處於鼎盛時期,才人輩出,正是最好的老師。唐朝時期文化開放,對友人的學習一直是支持的態度。不僅將語言文字、詩詞歌賦傳入日本,還有鑑真等人東渡日本,高僧拜佛、誦經念佛,佛塔建築,將佛教文化傳入日本。
  • 仙貝旅行周年慶典感恩大回饋!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仙貝已經和大家一起度過了一個春夏秋冬,衷心感謝大家的一路相隨,在大家的支持跟關愛下
  • 唐朝樂隊在日本
    在1994年10月底的時候,唐朝樂隊應日本文化部的邀請赴日演出。他們在日本演出了兩場以後接受了一個小採訪。
  • 從《日本書紀》的記載看唐朝制度對「大化改新」的影響
    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傳播,許多朝鮮人將中原地區的佛經傳入日本,其國漸習漢字。到了唐朝時,日本進入了奈良時代,這才開始用漢字來書寫自己的歷史,其中最早的兩部史書分別是《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本名《日本紀》)。
  • 雪餅方了、仙貝胖了、AD鈣奶味道變了?
    雪餅方了、仙貝胖了、AD鈣奶味道變了?雪餅家族日益壯大仙貝也來大變身除了原始的味道,還出了芝士仙貝鋪滿了芝士粉的它大概只能得到芝士控的心......新增了味道,我能接受可它們竟然背著我們偷偷變了形狀!雪餅方了!仙貝胖了!
  • 唐朝的佛教文化對日本佛教的形成與發展影響有多大
    據日本史書記載,從公元608-882年,日本入唐的學問僧、請益僧在史書上留下姓名的有九十二人,留唐的時間有五、六年,十多年或三十多年不等,其中確實到達或留住長安的日僧有四十多人,他們留學期間的費用由日本政府賜給。唐朝政府設有專門機構管理日本、新羅學問僧。據《新唐書·百官志》(卷48):「崇玄署掌京都諸觀名數與道上帳籍、齋醮之事。新羅、日本僧入朝學問,九年不還者編諸籍。」
  • 日本舞蹈,至唐以來,「舞樂」「散樂」就從中國傳入日本
    日本舞蹈受中國影響很深。早在8世紀時,"舞樂""散樂"就從中國傳入日本。後來,舞樂發展為日本宮廷舞蹈,流傳至今。舞樂是一種貴族藝術,其種類大致分為儀式舞樂、軍事舞樂、"奔跑"舞樂及孩童舞樂4種類型。這種舞蹈通常是在舉行慶典時和特定日子演出,而散樂卻發展為表演藝術。
  • 去日本必吃的和果子大整理!伴手禮按這篇選就對了
    和果子的歷史和果子的原型是唐朝的「唐果子」,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將他在中國學習到的點心製作方法帶入了日本。同時,為了與從歐洲傳入的糕點有所區別,才在原本的「果子」二字前加上了頗具日本風味的「和」字,和果子一詞便沿用至今。
  • 任性歌單:假裝在海邊,跟浪味仙貝一起 | PODCAST
    浪味仙貝的主唱 Zoo 也是 BIE別的女孩 與 M-LAB 和 BIE別的音樂 聯合呈現的#Chinese MuseGirls# 項目的第四位音樂人。馮浛(Vo. & Gt.)、林正祺(Gt.)、趙宸(Ba.)、漆超(Dr.)
  • 葛劍雄:唐朝真的是當時的「世界中心」嗎?
    在本文中,葛劍雄老師將延續這一話題,從當今影視、遊戲作品設計中經常出現的「長安城」聊起。眾所周知,唐朝時的長安在物質層面高度發達,但從文化視角來看,長安真的是「世界中心」嗎?如果想要成為文化上的「世界中心」,應該具備哪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