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一反駁批《八佰》的「屁股端正者」

2020-08-31 反諷玩家



看完《八佰》後,整體感覺是低於預期的。管虎+曹鬱的戰爭場面調度可圈可點,群戲也拍的比較「入味」,礙於刪減和管虎自己的導演能力感情爆發點處理的不是非常好。也算是瑕不掩瑜的作品了。


沒料想到的是這電影也沒怎麼著吧,幾天來倒是被各種「歷史愛好者」拿出來批鬥,憑著下面這張照片說管虎居然跟秦漢合影立場扭曲,又說電影裡不尊重史實給國民黨洗地屁股都沒坐正。關於批評電影本身以及之外的這幾點,我挺想一一反駁的。



首先管虎導演跟秦漢合影屁股歪了嗎?秦漢作為張元良之子,同時也是臺灣省知名的影視圈人士,我覺得跟這部戰爭片相關度最高的藝人非他莫屬。管虎與秦漢合影我覺得倒是對兩岸三地家國情懷和文藝氛圍的一次默契達成,藝術和歷史分開看,沒必要對誰都「誅九族」。



說到藝術和歷史,就想到很多人批判這個電影扯淡、洗地、不尊重歷史。在我看來大體上沒啥太過分的改編,那些看似戲劇的人肉炸彈跟敵人同歸於盡、租界國人捐款等等都是史實,倒是租界來送電話線、在日軍飛機下護旗或者繳獲日軍武器(真實戰場上不太會用幹擾友軍的敵方武器)等橋段確實有些謬誤,但這僅是電影的藝術化加工,不至於顛倒黑白的改編,怎麼就有人非要把它當紀錄片看呢?



還有人這個片子作為戰爭片沒有絲毫反戰的教育意義。想反駁的一點是如果一部戰爭片讓你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那麼它的反戰意義就達到了。第二要說的是反戰應該是指反對挑起戰爭吧?別人都打你了你不抵抗跟人講戰爭是不對的,那才是跪著的奴才。(說什麼電影裡殺日俘違反《日內瓦公約》的觀眾,南京大屠殺殺了30萬平民俘虜咋沒聽你掰扯呢?)


《八佰》是有不少有缺憾的地方,但抱著一種意識形態不放一頓亂噴那就等於電影白看。批評,也要就事論事的批評,它作為電影作品的瑕疵是有目共睹的。



首先《八佰》的情感爆發點沒做好,陳樹生就義作為第一個感情爆發點是可以的,有被打動到。後面開始以歐豪為主的雜牌軍們態度大反轉,以及接二連三的給租界內國人不斷覺醒的鏡頭,把本能打動人的地方消解掉,以至於最後過橋戲「統一爆發」的力道早已在前面的點點滴滴平均掉了。



二是人物線太離散,可能是閹割的原因部分角色沒頭沒尾的,《八佰》成了《八百》。本來群像描寫是非常好的手段,能真實反應戰爭下每個人不同心思,比如開頭租界「商女不知亡國恨」的眾生麻木,或者張譯、姜武、歐豪的對比等就非常好。但是隔三岔五強入的人物(有的是名臉但我也很多沒認出),以及部分角色最後又忘了收場,就導致部分人物有點像《建國大業》那樣為露臉而存在的無用感,雜亂的同時削弱全片焦點。


導演的意向化表達也有些畫蛇添足。這次片裡的白馬生怕大家忘了它,反反覆覆的出現給遠景給特寫各種強調,我也不知道是想表達啥,反正就是看的有點反感了,意向化表達最高境界是點到為止耐人尋味,覺得管虎在這方面做一些減法會好很多。



《八佰》有它不足的地方,但憑著它的戰爭戲和部分主角的刻畫它還是有足夠分量能留在中國影史的。就護旗的橋段來說,很誇張是沒錯,但第一次戰士們死守旗幟都是謝晉元命令,第二次王千源帶領雜牌軍死磕則是違命行動,前後同樣行為卻是不同動機的做法很巧妙的表現了從散兵遊勇到最後同仇敵愾的轉變。



再一處就是黃曉明出現告知上級真實意圖的橋段非常好:戰爭背後是政治。於是電影裡德械師撤退保存實力,雜牌軍留下做敢死隊,悲壯且諷刺。一邊是蔣介石的虛情假意,一邊是戰士們的一心死守,鮮明的對比,彰顯軍人們愛國主義的同時狠踩一腳背後作秀的低劣。



在攝影方面,有一處是謝晉元跟日軍首領談判的畫面,非常有趣。畫面中倆人各騎黑白大馬,拉開很遠一段距離,而空中掉落的電線正好將畫面一分為二。日軍首領一側傾斜的電線桿,像是對準謝晉元的一挺大炮,從構圖上也去塑造一些暗喻,非常佩服曹鬱導演的想法。


另外有一處設計個人非常喜歡,對面租界戲臺開始唱的是《走麥城》,後來為隔岸將士們唱應景的《長坂坡》,恰恰印證謝晉元的那句:關雲長是兄弟情,趙子龍卻是家國情懷。小湖北腦補歐豪化身趙子龍面對千軍萬馬一刻,像極電影《見龍卸甲》的結尾,一身戲服的瀟灑寫意更妙一疇



總之,無腦噴《八佰》太傻缺了。我覺得《八佰》這部片,是對戰爭環境下的政治犧牲和樸素愛國主義的一次剖析,它諷刺的以老蔣為首的國民黨對國際支援所抱有的幻想,同時歌頌了不明真相的軍人在奉命死守時的勇敢和家國情懷。在民粹逐漸抬頭的當下,作為一部純粹的愛國主義教育片放現在看應該是再好不過了。


個人評分:8分。


相關焦點

  • 盯著《八佰》的屁股,沒必要
    今天要承認的是,《八佰》好,但不夠好,前幾天怕劇透沒細講,今天展開聊聊。首先是結構上的問題。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護旗開始幾乎是割裂的。這些問題,令《八佰》不及預期,也不夠好。但瑕不掩瑜,按照現代影視評價的客觀標準來看,哪怕不算上情懷分,7.8的豆瓣評分,基本合適。02然後是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八佰》在洗白嗎?在這裡,洗白無非兩層含義。
  • 盯著《八佰》的屁股,沒必要
    這些問題,令《八佰》不及預期,也不夠好。但瑕不掩瑜,按照現代影視評價的客觀標準來看,哪怕不算上情懷分,7.8的豆瓣評分,基本合適。02然後是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八佰》在洗白嗎?儘管國民黨後期消極應戰,儘管國民黨內部腐敗無能,但在這底下,還是有太多像「八佰壯士」一樣,甚至沒有留下名字的國民黨士兵背井離鄉,血灑疆場,馬革裹屍。用一句「屁股歪了」來概括他們,來概括拍出他們的電影,未免太輕飄飄了。
  • 《八佰》的屁股問題
    文 | 挪威第 338 篇文章昨天周末,得空去看了電影《八佰 比如「屁股歪論」,比如「洗白論」,比如「商女不知亡國恨論」,等等。 總之,給人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歪著屁股昧著良心洗白同時諷刺那些闊人闊太太不只有國的電影。
  • 管虎的《八佰》,錯生在一個愛看屁股的時代
    在電影上映前,知乎就展開了熱烈討論,在話題《八佰》下面,無數的高贊在還沒有看過電影,就宣判了管虎的罪狀——屁股歪了。可以說直到那時,人們談起管虎時多是聊他的作品,並沒有人關注管虎的屁股問題。直到《八佰》的出現。
  • 八佰拍的不是「屁股」,是脊梁
    二說,它「洗白」,屁股歪。先擺明態度,看完電影後,Sir對這兩點都不同意。電影,並非100%史實,《八佰》的改編在合理範圍內。而史觀上,《八佰》也沒有美化(看過就知道,裡面根本沒出現孫元良)。具體理由,還有關於這部電影被熱議的細枝末節,Sir後續會用單獨的文章跟進。今天,《八佰》第一篇。
  • 歪屁股的《八佰》,救得了誰?
    但那些上來就抵制八佰的人,又是何居心?八佰,顧名思義,講的是1937年死傷慘重的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一場註定結局悲壯的無畏抵抗戰。還未上映時,就被扣上了「歪屁股」的帽子。
  • 管虎:《八佰》的屁股歪不歪?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那麼在一個月以後的今天,塵埃落定之時,硝煙散盡之日,我們再來看看,《八佰》這部電影屁股到底歪沒歪?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我覺得這是全片最震撼的鏡頭,同樣這個也是歷史真實發生過的事跡,這一點《八佰》還原的很好。
  • 八佰三問|壹:導演的屁股歪不歪?
    從2017年舉行電影發布會以後,《八佰》就引起我的注意。2018年底,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已經把《八佰》列入必看片單。2019年初,《八佰》進入宣發階段。本來一切都很順利,觀眾的胃口也被成功吊起,坐等電影上映。
  • 《八佰》屁股不正?先看電影再雲點評
    很顯然,沒有片方願意在行情不穩定的時候上映自己的片子,所以影院復工大部分時間是在重映已經放過的片子,票房當然也不盡人意,哪怕是在周日票房峰值才不到5000萬,直到一部幾經撤檔的片子《八佰》上映,在口碑良好的情況下才讓影院當日票房峰值衝上一億,但是《八佰》的上映是受到過很多爭議的。
  • 他為《八佰》「獻身」,卻被觀眾遺忘,滿背傷痕出境只被記住屁股
    直到他出現在了電影《八佰》當中。確實是這樣的一件事,電影《八佰》現如今票房已經突破22億。可觀眾問的最多的一件事還是「電影裡還有俞灝明」。相信看過八佰的網友們對戰士排隊洗澡這一段記憶深刻。而是屁股,因為他是這場戲中鏡頭最長的演員。俞灝明說過「《八佰》這部電影是一個演員從業路上的重要裡程碑!
  • 《八佰》到底哪裡賣國了?
    緊急撤檔對電影來說當然不算好事,但對《八佰》來說,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宣傳了。《八佰》為什麼會被突然取消放映,它的政治尺度有多大?什麼時候能定檔?我們還能看到160min的《八佰》嗎?在《八佰》「消失」的那些日子裡,關於它的討論和猜測從沒有停止過。《八佰》是一部註定充滿爭議的作品。
  • 《八佰》:烈酒澆喉
    八佰》剛點映第一天,我就去看過了。有人說它不符合歷史,就有人說藝術本來就不是還原歷史,有人說它屁股不正,為罪人洗地,就有人說它基本沒涉及到孫元良,人家拍的是脊梁,不是拍屁股。也有一些圍繞電影本身的評論,分析得頭頭是道,哪裡好,哪裡不好,群像塑造得怎麼樣,人物的轉變合不合理。不僅僅是網上專門寫評論的,我身邊很多朋友,也是這麼點評這部電影的。
  • 《八佰》是一部洗白孫元良的電影嗎?
    《八佰》,根本就沒著墨給所謂發號施令的上位者。而是在不停對比蘇州河南北兩岸,一面天堂一面地獄。在不停刻畫小人物。在不停表述四行倉庫這塊上海「孤島」的無助。四行倉庫裡有孫元良嗎?2,《八佰》美化國民黨了嗎?關於《八佰》另一個很激烈的爭議,是《八佰》傳達出的對國民黨的態度。有一派人說,《八佰》拍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是大吹特吹國民政府。
  • 影評丨《八佰》:讓看戲者「入戲」,讓觀影者「出戲」
    「看」與「被看」是進入這部《八佰》這部電影的重要路徑,電影裡、故事中要實現的是讓南岸的看戲者「入戲」實現覺醒,使得「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電影開場便有一個操著上海口音的老婦人作為講述者,說當年自己的父親如何在南岸看北岸,從而進入敘事。歷史都是聽父輩講述的,故事也是這樣一代傳一代人,所以《八佰》不是教材也不是史記,而是一種記憶、一種精神。隨即這個講述者就沒再出現過,因為這個聲音只是提醒觀眾「我們在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我們也是聽別人講的,一個關於父輩的故事。
  • 豆瓣熱捧,知乎痛批,4天破10億的《八佰》值得去影院看嗎?
    1管虎導演的《八佰》,評價毀譽參半。豆瓣主要負責"譽"這部分。《八佰》豆瓣評分7.7,超過24萬人留下了自己的評價,其中近半數人給它打四星。7.7的評分結果,高於61%的戰爭片、60%的歷史片,成績相當不錯。
  • 《八佰》真有那麼爛嗎?
    可是,《八佰》真的如同一件華袍,上面沾滿蝨子嗎?「屁股」歪不歪《八佰》到底是不是愛國題材影片?早在《八佰》上映前,「屁股論」就甚囂塵上。說《八佰》「屁股歪」的人,出發點正是影片過於吸引眼球的「取材」——國民黨正面戰場。駐守四行倉庫的400守軍,番號是「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一營」。彼時,正面戰場全線失利,大軍西撤,524團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帶領一營進入四行倉庫,斷後掩護。為了迷惑日軍,也為了提振士氣,他們自稱有「八百」。
  • 管虎的《八佰》,為何會成為他最有爭議的作品?
    在電影上映前,知乎就展開了熱烈討論,在話題《八佰》下面,無數的高贊在還沒有看過電影,就宣判了管虎的罪狀——屁股歪了。11968年8月,管虎出生於北京,當時他的父親管宗祥已經40歲「高齡」,在那個年代,無異於老來得子。
  • 《八佰》的爭議與得失
    先看看《八佰》的點映成績,一共5天,排片增長趨勢明顯,鋪的如此開,說明片方對作品有信心。14號我和一堆朋友組團看了,一直憋著沒寫等公映,下面就把《八佰》的爭議與優缺點敞開聊聊,再不寫劇情快記不清了....
  • 華語戰爭影片《八佰》在海口點映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8日消息(記者 陳望 )8月17日晚上,華語戰爭影片《八佰》在海口中視影城國秀城店點映。作為電影行業復工後上映的首部國產大片,受到觀眾的好評,這部影片充滿了激情與悲壯,更看哭了椰城一眾影迷。
  • 電影《八佰》,如願以償
    讓《八佰》去扛起當時的歷史全景,過於苛刻。於是,我繼續躲閃,沒有問他,罵什麼?而是問:「你的是說,這電影,就一點都沒擊中你淚點嗎?」「沒有啊。他說是歷史大片,但又沒有忠於歷史,還篡改歷史。」「篡改?比如呢……」我小心翼翼地問道,因為我對那段歷史的確不了解,而《八佰》是歷史大劇的說法倒似有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