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舉行電影發布會以後,《八佰》就引起我的注意。2018年底,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已經把《八佰》列入必看片單。
2019年初,《八佰》進入宣發階段。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觀眾的胃口也被成功吊起,坐等電影上映。可就在這個時候,管虎卻虎逼地發了這麼一條微博:
一瞬間群情激憤,管虎被罵得體無完膚,網友紛紛表示要抵制《八佰》。
秦漢是88師師長孫元良的兒子,孫元良是國軍中著名的「飛將軍」,最拿手的絕活,就是臨陣脫逃,人送諢名「小戴宗」。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到了10月,勝負已判。10月底,國軍已經守不住蘇州河北岸了。
繼續堅守,全軍覆沒;全部撤退,「國際友人」在看戲,蔣介石丟不起那人。
於是一個電話打給了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命令顧祝同讓其麾下的88師全部留下,分散開來打遊擊,能拖一天是一天。
因為九國公約的籤字國將於11月6日召開會議,天真的常凱申,幻想以88師全體官兵的犧牲,換取英美等國的同情與支持,幹預日本的侵略行為。
四行倉庫是88師的指揮部,若遵奉蔣介石的命令,那麼留守四行倉庫的最高指揮官應該是孫元良,而不是謝晉元。
精明的飛將軍秒懂上峰的用意:老蔣這是要逼著我殉國啊!
趕緊跑到88師參謀主任張柏亭那兒一通忽悠,說反正就是演戲,演完都得死。一個人也是演,十個人也是演,多留一個也是枉死,不划算!
張柏亭被感動壞了,覺得飛將軍真特麼仁義!都這個時候了,還想著手下的弟兄呢。拿上算盤就去找司令官。
顧祝同扒拉了幾下算盤珠子,覺得確實不划算,於是同意留下一個團。
當時國軍一個團有三個營,孫元良最終卻只留了一個營四百來人,對外聲稱有八百。
留下的是524團第1營,營長楊瑞符。
雖然是個加強營,孫元良想想還是有些不放心,怕戲演砸了老蔣那兒不好交差,又把團副中校謝晉元留下了。
同袍也分親疏遠近,既然註定是送死,那就讓與自己疏遠的人去死吧。
謝晉元原來是19路軍的人,軍長蔡廷鍇。蔡廷鍇素來鄙視常凱申,「一·二八事變」時就曾違背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對日冦展開英勇反擊。後來還發動了「福建事變」,公開反對蔣介石。
若謝晉元戰死,常凱申不會心疼,更不會責難孫元良。
己詐者,必疑人之皆詐!
留下謝晉元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飛將軍自己愛逃跑,當然最擔心的就是別人也逃跑。因為19路軍硬骨頭比較多,所以他吃定了謝晉元不會像他一樣,臨陣脫逃。
事實證明,飛將軍不光腿長,眼力也不錯,謝晉元的確是鐵骨錚錚的硬漢子。
管虎要講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故事,不應該去找秦漢,而應該去找謝晉元的後人。而謝將軍次子謝繼民就在上海,何必捨近求遠。
據說《八佰》從醞釀到成片歷時十年,相信對於這個歷史事件,導演應該比觀眾更加熟悉。為什麼他要幹這麼虎逼的事兒呢?
我倒不覺得一定是屁股歪的原因。我看過管虎拍的電視劇《沂蒙》和《生存之民工》,不像是一個歪屁股和沒腦子的人能夠拍得出來的作品。而且電影《八佰》裡,也沒有任何洗白孫元良的情節,連這個名字都沒有出現過。
《八佰》是披著歷史外衣的商業電影,肩上還擔負著「挽救華誼兄弟於即倒」的重任。我猜測與秦漢合影更多是出於商業宣傳的目的。冒著被抵制的風險洗白孫元良,對管虎來說沒有什麼好處,畢竟他與秦漢又不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弟。
況且你要真把孫元良塑造成抗日英雄,估計秦漢都尷尬得無言以對。
但秦漢與謝繼民,誰更有名氣?這個答案,就是管虎與秦漢合影的動機。
在這個民智已啟的時代,一旦涉及國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問題,就算蒼老師敢說一句不得體的話,他的學生們翻臉時也絲毫不會念及師生情誼,何況一個老生秦漢!
隨便攀個「名人」就想多拉幾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所以管虎被罵,我只有兩個字: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