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減肥的小夥伴都有這樣一個疑問,我們日常所需的主食當中,到底是麵條的熱量高還是米飯的質量更高一些呢?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那麼今天就讓我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在生的情況下,大米每100克含有熱量為346卡路裡,麵條每100克含有280卡路裡。而當在煮熟的情況下,米飯每100克含有117卡路裡,而麵條每100克含有109卡路裡。
從以上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煮熟之後兩種主食的熱量差距並不大,並且與生的相比,都明顯地減少了熱量,其中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米飯和麵條在煮熟的過程中都吸收了大量水分,因此這兩種主食熱量的差距並不大。
假如我們把米飯當成大米粥,那麼100克的大米粥中含有的熱量僅有46卡路裡,相當於一個蘋果的熱量。
所以我們不要被一些食譜上麵食物含量的卡路裡含量所嚇到,特別是正在減肥中的朋友,只要一看到成百的卡路裡攝入,嚇得甚至連主食都不敢吃。
這個想法是十分錯誤的,我們在減肥當中一定要注意主食的攝入,如果不吃主食,反而會讓自己的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支撐,對減肥沒有很好的幫助。
還有一個概念就是血糖生成指數(英文縮寫GI),這所說的就是食物升高血糖的效果和標準化食物升高血糖效果的比例,它是用來測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對於血糖濃度的一些影響。
血糖生成指數越高,就代表著葡萄糖釋放的越快,血糖會出現一個高峰值,然後迅速的下降,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感到餓得快的原因,反之血糖生成指數越低,就代表著葡萄糖釋放速度緩慢,引起血糖的波動較小,持續時間較長,這段時間內是感覺不到飢餓的。
麵條和米飯的血糖生成指數分別是81.6和83.2,從數字上看,兩者的差距並不大,但是我們可以另外發現,越是加工精細的食物,血糖升成指數越高,越是天然化的粗糧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相對來說比較低。
由此可以得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吃主食的話,可以儘量選擇一些粗糧加工的食物,這樣有助於我們減肥。
在減肥期間,雖然說必須要有主食的攝入,但是切記注意量不要過多,這樣更容易讓我們發胖,所以這就是很多人把握不住量的問題,才造成肥胖的一些原因。
大多數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吃的肉類,奶製品類以及一些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才是導致發胖的關鍵因素。
其實這些食物只要不是我們天天吃對發胖的影響也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就是過多主食的攝入,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質在人體內需要轉化為細胞的組成成分。
碳水化合物會直接轉化為能量的成分,但是過多的攝入之後,他們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這裡有夥伴可能會提出疑問,碳水化合物怎麼會變成脂肪呢?
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之後,往往會被分解成葡萄糖,而葡萄糖經過人體的消化吸收之後,會形成三種能量,一種是留在肝臟內為肝臟細胞提供能量,另一種是葡萄糖在肝臟中合成糖原給人體的其他器官儲存能量,最後一種就是合成脂肪,也叫做甘油三酯,他們會以非常低密度的脂蛋白輸送到血液當中,運輸到脂肪組織進行儲存。
當我們攝入碳水之後,最後一種能量形式的葡萄糖轉化率是非常高的,在理論上來說,無論自己吃了多少碳水化合物,都會消化為葡萄糖,而當葡萄糖的前兩種能量形式,用量滿足之後,其他的都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人體當中,所以我們就會看到很多人異常胖,甚至不能下地走路,他們的主食往往都是麵包以及碳酸飲料或者糖分過高的食物組成的。
在抽血化驗當中,有一項是甘油三酯的含量,這項指標就是代表我們人體中移動的脂肪,也代表了葡萄糖轉化為脂肪狀態的成果,這些並不是我們通過食用肉類蛋白類所形成的。
還有一方面,葡萄糖不僅能提供合成脂肪的主要原料,才能夠增強與合成脂肪相關的酶的活性,使攝入的東西更高效地轉化為脂肪。
所以我們才說,碳水化合物吃得越多,主食吃得越多,合成的脂肪就會越多,人發胖也就會越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