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方農村來說,「上樓」,絕對是農村人牴觸合村並鎮的原因之一,不得強迫農民上樓,真是禁止得好!
說實話,合村並鎮,若是城中村,或是城鄉結合部,農民的土地被流轉,拆遷後「油水」足,那還痛快些。若是遠離城鎮的鄉村,合村並鎮後還要以種地為生,讓農民同意上樓,是有些難度的。
這組圖是阿兮昨天下午剛拍的,地點就在招遠南部村莊。招遠屬於丘陵山地,位於膠東半島,也算是北方農村了。
北方農村為什麼喜歡住四合院?自然是因四合院適合北方氣候。因煙臺是著名的「雪窩子」,冬天下雪是常態,民房與柴火灶相連的大火炕和隱藏在牆壁裡的煙道,房頂的煙囪,等於一套原生態的冬季保暖設施,還能同時做飯燒水,節約能源,同時院子裡還能放各種農具,鹹菜缸,糧食甕,以及其它罈罈罐罐和生活用品。
大家看上圖,農家平房頂劈好的柴禾,門口的小菜園,民居根據地勢自然高低錯落。這是丘陵地區村落的真實狀態,大多傍水,在藏風處,依著丘陵高低之勢,民房錯落修建居住。很難想像,這些地方起高樓的樣子。
個人分析,農民排斥上樓,有這麼幾個擔憂:
一是上樓後費用增加,無力承擔(這是主要擔憂點)。
像現在這樣獨門獨院,柴禾不花錢(作物秸稈,果樹剪枝等足夠),糧食自己種,家有小菜園,再養幾隻雞鴨,養只羊,禽蛋奶糧食果蔬都有了,大不了逢集市買斤五花肉,花費很少。
若是上樓,柴禾是燒不了了,那就要用電用氣,而且沒有火炕取暖,冬天還需要空調,哪哪都要錢。農民朋友也不傻,他們想想這些隱憂,難免牴觸。
二是樓房未必是一分錢不花拎包入住。有人覺得農民貪得無厭,住新房還不想花錢。其實這事換個角度去想,就不是這麼回事了。有好些老農民,或貧困戶,他們現在居住房屋就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挪窩卻非人人都能挪得起,因為手裡沒有餘錢。
三是村莊老齡化嚴重,除非是電梯房,否則住樓房對老農來說,上樓就是遭罪,太不方便了。
上圖是我剛訪村拍攝的村莊一角,這一堆老人裡,最小的也七十多,其中兩個90多,三個80多,住平房,他們可以直接溜達出來街頭,聚在一起嘮嗑曬太陽。若是上樓,他們的腿腳就困難了。
四是上樓無處安放農機具和糧食等。農民為什麼花費少?還不是因為自種自給嗎?農家住平房,房前屋後就是小菜園,上樓後咋辦?
五是丘陵地區地塊小,不具備土地流轉大型播種收割管理的條件。原來耕地隨村莊,農人就近耕種,也不覺得什麼。現在若是一下合併到一個地方,距離所屬土地太遠,以後農民耕種土地怎麼辦?
以上這五點,都是合村並居農民擔憂的事,若是能解決掉農民的後顧之憂,讓這些隱憂不再是事兒,合村並鎮的優勢,對農民還是有吸引力的。這吸引力表現在:
合村並鎮後,社區化服務更到位。社區醫院、社區養老、學校、銀行等等,都會跟上。相比於現在很多空心村,村莊老齡化,學校幼兒園好多村才有一個,村裡至多有個「赤腳醫生」水平的藥店,農民生活質量會有明顯提升。
綜合以上幾點,阿兮覺得,合村並鎮甚至「上樓」並非洪水猛獸,被視為洪水猛獸的原因是一刀切和違背村民的意願,不因地制宜變通,不分地區和實際情況,硬逼著農民上樓。只要解決了農民擔憂問題,切實為農村人所思所想,才能讓這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