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者網
作者:分享到
日前,國邦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邦醫藥」)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招股書,擬於上交所主板上市。
根據國邦醫藥招股書顯示,公司預計將發行不超過11875 萬股,募集資金27億元,主要用於醫藥產業鏈新建及技改升級項目、動保產業鏈新建項目、研發中心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5億元。
據介紹,國邦醫藥是全球性、多品種且具備產業鏈優勢和工業平臺完整要素的醫藥製造公司;2016 年至2018 年連續3年入選全國醫藥工業百強名單。看上去已足夠光鮮亮麗,然而在上市前夕,公司亦有諸多問題纏身,如此狀況,公司能否順利上市?
兩大主業毛利率不甚理想
國邦醫藥成立於1996年3月,是全球大環內酯類和喹諾酮類原料藥的主要製造商和供應商。公司主要從事醫藥及動物保健品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醫藥板塊涵蓋原料藥、關鍵醫藥中間體及製劑等,動物保健品板塊涵蓋動保原料藥、動保添加劑及製劑等。
根據國邦醫藥的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期間,其營業收入分別為:29.05億元、32.79億元和38.02億元,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長12.86%和15.95%;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78億元、2.11億元和3.15億元,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長18.65%和49.35%。
具體來看,期間公司旗下的醫藥板塊貢獻營收最大,分別佔比為75.4%、74.8%、72.75%;動物保健品板塊則貢獻營收24.6%、25.2%、27.25%。
不過,在其光鮮的業績背後,卻暗藏著隱憂,那就是國邦醫藥的毛利率處於行業較低水平。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兩大業務線毛利率都產生較大波動。其中,醫藥板塊毛利率為29.64%、32.51%、29.1%,先升後降;動物保健品板塊毛利率為26.7%、21.04%、17.11%,不斷下滑。
其中,醫藥原料藥較其他品類毛利率下滑更為嚴重。國邦醫藥的醫藥原料藥主要包括克拉黴素、阿奇黴素、羅紅黴素和鹽酸環丙沙星,其中鹽酸環丙沙星產品的毛利率較2018年下降11.47個百分點,毛利率降幅最甚。
對此,國邦醫藥表示,2019年公司鹽酸環丙沙星適當降價以拓展客戶,擴大市場份額,同時其主要原材料乙酯胺化物、氟氯苯乙酮、哌嗪等價格上升,導致其毛利率下滑。
倘若未來因政策調整導致市場競爭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或行業上下遊出現異常波動,則意味著該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恐進一步下滑,從而影響經營業績。
「雙重身份」惹關注
除上述隱憂之外,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那就是公司一個客戶的「雙重身份」。
根據招股書顯示,國邦醫療2019年的前五大客戶分別為:浙江本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立科技」)、Mylan集團、Abbott集團、Insud集團以及浙江省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其中,本立科技的貢獻最大,甚至可以說,該公司對於國邦醫藥的經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國邦醫藥向本立科技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806.86萬元和8832.49萬元。從而,使得本立科技也從第五大客戶直接升級為第一大客戶。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本立科技還有著雙重身份。除了是國邦醫藥的第一大客戶以外,還是公司的供應商,已連續三年為國邦醫藥的第二大供應商。2017年至2019年期間,國邦醫藥向本立科技的採購金額分別達到1.30億元、1.58億元和2.16億元。
不僅如此,國邦醫藥和本立科技還建立起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國邦醫藥與本立科技正在履行的採購合同共有四項,合同金額分別為1140萬元、1164萬元、1257.8萬元和2280萬元,標的物均為胺化物。
那麼,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的本立科技是否會對國邦醫藥的上市產生影響?公司如何保障與本立科技之間沒有關聯交易?由於公司並未針對《投資者網》的這一提問進行回復,暫時無從知曉。
如此「雙重身份」的操作,是否會成為國邦醫藥上市的「絆腳石」?這背後的原因又是為何?由於國邦醫藥並未給出任何說明,目前暫未有答案。
「屢遭處罰不改」如何治?
作為一家生物醫藥公司,其環保安全一直都是備受證監會關注,對於擬上市公司更是如此。那麼,國邦醫藥的情況又是如何?根據國邦醫藥招股說明書內容來看,近年來公司或旗下的子公司,屢次遭到處罰。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2月,浙江國邦下風向臭氣濃度為25違反相關標準,被紹興市上虞區環境保護局罰款8萬元;2017年10月,山東國邦因違反操作規程或安全管理作業:現場檢修作業未做到工完料清;受限空間作業票證未做到每隔2小時一檢測,與受限空間管理制度規定的不一致,被濰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罰了1萬元;2017年11月,山東國邦因罐區甲醇卸車管道法蘭靜電跨接線脫落,被濰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罰了5000元。
2018年8月,華大醫藥因未執行國家和省有關危險作業的規定和單位的危險作業管理制度,被紹興市上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罰了4萬元;2018年11月,公盛材料未將裝盛過危險化學品的原料空桶(系危險廢物)按規範要求貯存管理,隨意露天堆放,被新昌縣環境保護局罰了8.5萬元。
2020年2月,浙江國邦2018年和2019年恩諾沙星和鹽酸恩諾沙星產量已超出環評審批總量,生產規模發生重大變化,在未重新報批環評文件的情況下,擅自開工建設並投入生產,被紹興市生態環境局罰了46.48萬元。
由此可見,這些年來,浙江國邦屢遭行政處罰,倘若公司上市,日後如何對相關事務進行管控?面對這一問題,公司方面也沒有作答,市場只能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