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觀眾可能發現了,最近的內地影院裡,日本動漫電影有點多,3月初有《夏目友人帳》和《魔神Z》兩部日漫上映,本周五《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也剛剛登場。在2019年的前三個月裡,內地市場共有六部日漫電影上映,這可是追平了去年全年在內地上映的日漫數量。
顯而易見,市場在逐漸升溫,那麼日漫電影在中國的春天來了嗎?雖然上映影片的數量在今年呈現井噴的狀態,但大部分日漫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票房表現,還是有點不溫不火。
2019年內地已上映了《夏目友人帳》等6部日漫
以今年為例,目前票房最高的《夏目友人帳》剛剛突破1億元,目前日漫在內地的最好票房成績仍是2016年的《你的名字。》5.75億元,而在日漫內地票房排行榜中,前十位中「哆啦A夢」系列片足足佔據了四位——「藍胖子」持續很賣座。至於其他的劇場版大IP日漫,如「名偵探柯南」、「火影忍者」等等,票房都在1億附近徘徊。
歸根結底,粉絲情懷還是日漫電影,尤其是劇場版日漫的票房利器,粉絲基礎決定了電影票房的基本體量。但對於龐大的內地電影市場來說,僅僅有粉絲捧場還是不夠的,能否讓日漫火到「出圈」,把觀眾從粉絲擴展到普通人群,是個行業性的難題。
日漫在內地成績單:數量不少票房溫吞
「藍胖子」持續賣座 《你的名字》後爆款難尋
受中日關係影響,從2011年11月至2015年5月,這三年半的時間沒有任何一部日本電影引進中國,中間有個漫長的空白期。2015年一部日本動畫《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公司瞄準了日本電影市場。不少嗅覺靈敏的中國影人,開始盯上了日本批片的生意。
《哆啦A夢:伴我同行》引發日本電影引進熱潮
2016年是日本引進片的爆發之年,僅在一年內就上映了11部日影,其中日漫佔據了9部之多;從票房成績來看,它們不僅全部突破了千萬大關,甚至有4部影片票房突破了1億,《你的名字。》的內地票房高達5.77億元,創下日本引進片新的票房紀錄,並一直保持到現在。
《你的名字》票房5.7億創下日本引進片票房紀錄
2017年共有9部日本引進片,其中6部是日漫,票房最高的是當年的《哆啦A夢》劇場版新片。2018年,日本引進片數量多達15部創下歷年新高,日漫共有6部,票房最高的依然是當年的《哆啦A夢》劇場版新片,但除了經典IP「柯南」和重映的《龍貓》以外,其餘日漫的內地票房都在2000萬以下。
2019年前三個月就有6部日漫電影上映,目前票房最高的《夏目友人帳》剛剛突破1億元。粗略一算,最近三年半的時間,足有27部日漫上映,這個數量在非好萊塢引進片中,是絕對的冠軍了。
不過,在一片繁華背後,可能是市場虛火的泡沫,日漫在中國內地票房表現一直難有實質性的突破。
分析日漫內地票房排行榜,前十位中「哆啦A夢」系列片足足佔據了四位——「藍胖子」持續很賣座,在票房冠軍《你的名字。》之後,超過5億的熱賣爆款難尋。《名偵探柯南》、《火影忍者》和《航海王》系列劇場版日漫的內地票房都有破億的成績,但受限於內容和粉絲的制約,票房突破2億則很難。
內地市場生意經:劇場版動畫成票房收割重鎮
長篇動畫電影:宮崎駿舊作《龍貓》試水成功
提到日本動漫電影,首先要細分兩個概念,那就是劇場版動畫和長篇動畫電影。
劇場版動畫電影是基於TV版動畫進行衍生,比如已在內地上映的《火影忍者》系列、《名偵探柯南》系列、《航海王之黃金城》系列等。這些電影獨立成章,但又和TV版動畫有一定的關聯。長篇動畫電影則是完全原創的動畫,比如大家熟知的《你的名字》、《龍貓》等等。
在擁有強大的二次元觀眾基礎的中國,主打粉絲情懷的日本劇場版動畫,成為了日影重新輸出中國的先頭部隊,也成為了票房收割重鎮。
《哆啦A夢:伴我同行》
以《哆啦A夢》為例,依靠多年前在中國市場播出的TV版動畫積累下的大批青少年觀眾,多部劇場版電影在內地上映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2015年《哆啦A夢:伴我同行》3D版電影收穫5.3億創下系列票房最高,其次為2018年的《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2.09億人民幣,剩下兩部均在1億上下。
《名偵探柯南》、《蠟筆小新》、《聖鬥士星矢》、《櫻桃小丸子》,也都在中國擁有固定的粉絲群體,屬於中國觀眾熟悉並喜歡的日本動漫形象。
《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
《名偵探柯南》系列劇場版導演自2011年靜野孔文接手後,粉絲的爭議一直不斷,18年的《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終於換了立川讓做導演,影片風格大變,劇場版推理成分漸少,改成了沉迷於大場面的好萊塢風格「爽片」,同樣惹來不少吐槽,但內地票房創下系列最高1.27億元。
《火影忍者》和《海賊王》更是超級大IP:岸本齊史創作的漫畫《火影忍者》從1999年開始連載,2002年改編動畫開始在東京電視臺播放,06年開始引入中國; 尾田榮一郎創作的《航海王》則是從1997年開始連載,改編電視動畫於1999年起在富士臺首播2005年引進中國。所以在2016年,「火影忍者」和「海賊王」的劇場版電影相繼在內地上映,票房都順利突破億元大關。
這裡還要再普及下「民工漫」的概念,意思是「連毫無閒暇時刻的民工一族都能耳熟能詳的動漫」,這種象徵性的稱呼代表著這類作品的超高的普及率和知名度,是日漫作品的中堅力量。
「民工漫」的代表作,首先是鳥山明在1984年開始連載的大作《龍珠》,隨著網絡的普及,諸多新時代的「民工漫」作品在日本本土和海外兩開花,《海賊王》《火影忍者》《銀魂》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一組數據就可以看出《海賊王》《火影忍者》兩部「民工漫」在內地市場的龐大號召力,百度貼吧的「海賊王吧」共有877萬人,累計發帖3億,「火影忍者吧「共有688萬人,累計發帖2億。對於年輕的「次時代」觀眾來說,他們需要新的作品陪伴成長,而接過前輩們衣缽的作品便是《我的英雄學院》。
《龍貓》2018年登陸內地院線
在日本動漫電影在華票房前十名中,大部分都被劇場版動畫佔據,長篇動畫電影僅有兩部上榜,一部是新海誠導演的《你的名字。》,另外一部則是動畫大師宮崎駿30年前的舊作《龍貓》(內地票房1.73億)。作為宮崎駿導演最受追捧的作品,享譽全球的《龍貓》早已成為無數觀眾心目中「人生必看影片」之一。
遺憾的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電影此前一直缺席國內院線。吉卜力會長曾透露,作為首部登入中國大銀幕的作品,引進《龍貓》是一場「策劃了8年之久的重大事件」。《龍貓》在內地上映時,不少影迷都是抱著「還宮崎駿一張電影票」的心態走進影院的。既然首次試水的票房成績不錯,預計未來中國觀眾有更多機會看到吉卜力工作室的佳作了。
日漫粉絲的大眾與小眾
粉絲嗨爆路人一臉懵,如何火到「出圈」?
在日漫電影尤其是劇場版動畫中,經常存在這樣一個粉絲怪圈:那就是資深忠粉看得十分興奮,而路人觀眾很難get到笑點槽點,經常看得一臉懵,這就容易變成忠實粉絲的自嗨式觀影。
即使都是看劇場版日漫,不同的粉絲群體的分化也會十分明顯。以貓眼電影統計的想看用戶畫像來看,《航海王之黃金城》男性56.3%,女性43.7%,《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男性56%,女性44%,顯然傳說中「民工漫」的愛好者以男性粉絲為主。最近熱映的《夏目友人帳》男性觀眾僅佔39%,女性高達61%,這就是一部以女性和兒童群體作為主要受眾的電影。
從2009年開始,《夏目友人帳》共發行了6季TV劇集,在評分網站上有超過9分的好口碑,從TV劇集到劇場版電影歷經了足足十年,一直是以溫暖治癒的情感主題見長,積累了不少忠實粉絲。
《夏目友人帳》「貓咪老師」狂圈粉
相對其他劇場版電影,《夏目友人帳》「入坑」的門檻更容易,而且這個IP衍生出大量的同人作品和表情包,單單是主角妖怪「貓咪老師」,就在國內圈了無數粉絲,畢竟沒人能拒絕一隻貓的魅力,尤其還是三隻!
2019年的引進日漫票房亞軍《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是日本國民級IP動畫《Fate/staynight》首部「櫻花線」劇場版,在國內也擁有數量眾多的「Fate「系列粉絲。據媒體統計,Fate手機遊戲《命運-冠位指定》,在2018年上半年營收達到了12.8億元,全年近30億元,活躍玩家數超過130萬。不過這部劇場版電影的內地票房只有3161.5萬——好像也並沒有那麼多粉絲走進影院。
《我的英雄學院》被譽為《海賊王》之後最強「民工漫」
3月15日剛剛上映的《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被國內粉絲親暱地稱為「小英雄」。在日本,其系列漫畫年銷量達到了671.8萬,僅次於常年霸佔榜首的《海賊王》(811.3萬),位居十年新作榜首,被譽為「次世代王者」。
「小英雄」的粉絲同樣不少,但粉絲群體更加小眾,口碑突破圈層更加困難。對普通的中國觀眾來說,這個IP還稍顯陌生,尚需更多的時間來熟悉。該片上映前兩日票房累計2293萬,預測票房在4000——5000萬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粉絲並不是劇場版日漫在市場上的的免死金牌,票房低於3000萬甚至更少的知名劇場版日漫並不少。
《魔神Z》劇場版內地上映一周票房僅36萬
2016年上映的《名偵探柯南:純黑的惡夢》票房3103萬,《櫻桃小丸子 來自義大利的少年》2548萬,《蠟筆小新:夢境世界大突擊》2242萬,《龍珠Z:復活的弗利薩》1098萬。2017年上映的《精靈寶可夢:波爾凱尼恩與機巧的瑪機雅娜》2565萬。今年剛上映的《魔神Z》幾乎是「裸發」上映,票房僅收36萬元,上映首日排片不足1%。
歸根結底,粉絲情懷還是日漫的票房利器,粉絲基礎決定了票房的基本體量,市場表現好、粉絲認知度高的知名劇場版日漫,在內地票房大概能在每部1億左右,表現差的票房跌破3000萬也很有可能,關鍵在於如何把粉絲成功轉化為進場購票的觀眾。
不過對於龐大的內地電影市場來說,僅僅有粉絲捧場還是不夠的,能否讓日漫火到「出圈」,把觀眾從粉絲擴展到普通人群,同樣是個行業性的難題。
日漫檔期選擇被動 扎堆偏弱檔期
引進時間拖太久 觀眾易流失
日本動漫電影引進內地,一般由中國發行方買斷發行版權然後引進,也就是所謂的「批片」。一般來說,這些「批片」大多晚於日本當地的上映時間,有些甚至已經超過一年以上。
和好萊塢引進片相比,大部分「批片」不僅時效性偏差,在檔期選擇上也更加被動。買進批片版權的公司先要申請龍標,再向中影華夏跟進出後公司申請批片份額,再由廣電總局確定檔期。在這個兩到三個月的流程中間,版權方一直處於被動狀態,可以說是「被安排什麼時候上,就只能什麼時候上」。
這不僅僅是日漫甚至日本電影的問題,基本上是「批片」的通病——他們經常在偏弱的檔期裡扎堆上映,甚至和好萊塢大片檔期撞車同一天上映。
以日本金牌編劇岡田磨裡打造的《朝花夕誓》為例,這部電影2018年2月24日在日本上映,當年還斬獲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動畫片,但直到19年2月22日才在內地上映,隔了整整一年熱度早已減退,上映當天還正好撞上和《阿麗塔:戰鬥天使》同日上映,當然在排片上被壓製得相當嚴重,票房僅收1718萬元。
《哆啦A夢》系列電影得益於守住「六一兒童節」這個黃金檔期上映,爭取到了更多低幼觀眾,才能成功「出圈」。
2015年在六一上映的3D紀念版《哆啦A夢:伴我同行》狂攬5.3億,16年改在暑期上映票房跌至1.04億,從17年以後,該片的新劇場版電影重回「六一」檔期,票房果然穩中有升,18年票房超過2億。通常「哆啦A夢」的新劇場版電影會在當年3月在日本上映,如果在6月就能登陸中國銀幕,剛剛過了三個月,還算新鮮感滿滿。
上映時間間隔過長,也會造成觀眾的大量流失,因為各種盜版資源早已經在線上流傳,對於年輕網友來說,獲取盜版資源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當然看盜版電影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不過當影片真正在內地上映時,大部分已看過全片的觀眾,可能不會再走進影院買票了。如果該IP並沒有走出二次元圈被更多觀眾所認知,票房或許就會更為慘澹。
日漫宣發如何接中國地氣?
找推廣大使辦見面活動 激發粉絲熱情
《夏目友人帳》王源推廣曲MV
如今的內地電影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一部日漫要想大賣,不僅要拼內容拼粉絲,更要下大力氣投入宣發工作——大手筆的宣傳費砸下去,和粉絲們的互動玩起來。
邀請明星成為中國推廣宣發大使,是引進片常用的本土策略。比如《龍貓》邀請秦嵐擔任中國推廣大使,最近上映的《夏目友人帳》更請來當紅小生王源擔任推廣大使,不過此舉也有一定的風險,比如王源雖然帶了好一波流量,但也有《夏目友人帳》粉絲並不買帳,認為和影片的調性並不相符。
《名偵探柯南》「我看柯南長大」海報
本土宣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充分調動粉絲的熱情,滿足粉絲的期待甚至給他們更多驚喜。
以18年上映的《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為例,該片在線上發布了粉絲參與的「最柯南」主題海報設計活動,引發全國粉絲花樣應援,為電影柯南打call,還邀請該片導演立川讓空降中國影院,和五個城市的觀眾同步互動。
有網友說,最戳心窩的是「我看柯南長大」系列海報,海報中「我」守在電視機前收看柯南,電視機畫面則定格在新一與小蘭經典同框的鏡頭,「中國教育3」的臺標、1999年的檯曆以及房間陳設充滿了濃濃的年代感,讓人忍不住回憶起兒時追劇的美好時光。
點擊小程序,答題贏大獎!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悲傷故事"單日過億力壓"驚奇隊長"